积雪厚度论文-王金牛,周天阳,高景,周海燕,杜文涛

积雪厚度论文-王金牛,周天阳,高景,周海燕,杜文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积雪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雪被,高山草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

积雪厚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金牛,周天阳,高景,周海燕,杜文涛[1](2019)在《不同积雪厚度下的高山草地植物个体与功能群水平的性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季节性积雪综合影响着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植物不同水平对环境异质性响应的复杂性。本研究利用山脊风成的自然积雪梯度,首先对比高山草地不同处理之间的土壤环境因子,发现土壤含水量深雪覆盖处理显着较高。全氮、全磷和有机碳含量并无显着变化,而有效磷、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MBN)在不同积雪处理下均有显着差异且在生长旺季最低。高山草地植物性状对积雪厚度处理下的响应,高原毛茛(Ranunculus tanguticus)仅有单叶质量(individual leafmass, ILM)无显着差异。紫罗兰报春(Primula purdomii)在厚雪地段的ILM显着大于浅雪,而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的表现却相反;高原毛茛在浅雪地段的ILM、株高(plant height, PH)均显着高于深雪。中期开花的长叶火绒草(Leontopodium longifolium)和羊茅(Festuca ovina)在厚雪地段具有更大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在浅雪地段具有显着更高的SLA、单叶面积(individual leafarea, ILA)和PH。晚期开花的华丽龙胆(Gentiana sino-ornata)的变化类似矮生嵩草;星状雪兔子(Saussurea stella)的单叶重量和大小有地段性差异。功能群水平上雪被厚度仅对植物的株高有显着影响,不同开花物候对叶片性状和PH均有极显着的影响。最后明确了植物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早花植物的SLA和PH均与pH负相关,SLA与有机碳、全氮和砂粒含量均负相关。中期开花植物的SLA与pH、砂粒含量均正相关,而与全磷负相关;株高与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均负相关。不同开花期功能群植物的比叶面积与株高均正相关。植物性状响应雪被厚度变化的物种及开花物候功能群特异性反映了高山草地植物适应环境变化及其异质性的生存策略,在高山草地草场维护与管理中,需要合理配比草种,以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结论在高寒工程实践的生态修复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云伟[2](2019)在《基于GNSS-R的积雪厚度测量理论与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积雪厚度是一个重要的自然环境参数,准确的、高时空分辨率的积雪厚度监测数据可以为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制定、水资源管理等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经积雪表面反射的GNSS信号被接收机接收、处理后会导致GNSS观测值多路径误差的产生,GNSS-R积雪厚度测量技术可利用观测值的多路径误差实现对积雪厚度的反演。根据测量模式的不同,GNSS-R积雪厚度测量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基于干涉模式的GNSS-R积雪厚度测量技术和基于反射模式的GNSS-R积雪厚度测量技术。前者使用普通的测地型接收机就可以对积雪厚度进行测量,是实现经济、可靠以及高时空分辨率积雪厚度监测的一种现实可行的手段;然而,目前该技术所使用的方法相对单一,对GNSS多路径误差特性的研究尚不充分,也缺乏对不同导航卫星系统、不同频段积雪厚度测量结果精度与误差的对比分析以及有效的加权融合模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基于干涉模式的GNSS-R积雪厚度测量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对GNSS反射、干涉信号的模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研究了基于SNR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组合、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组合的积雪厚度测量方法,并通过实测数据对北斗、GPS和Galileo系统的积雪厚度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主频功率谱密度的积雪厚度测量结果定权与数据融合方法,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的具体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衡量反射信号强度的振幅衰减因子的函数模型,完善了GNSS多路径误差的数学模型。(2)对基于SNR方法的北斗、GPS和Galileo系统的积雪厚度测量结果及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电磁波透射后再反射的影响,SNR积雪厚度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系统性负偏差,对多颗卫星积雪厚度测量值取平均可以提高积雪厚度测量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3)研究了双频和叁频载波相位组合的多路径误差特征,给出了双频组合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基于滑动平均滤波的双频载波相位多路径误差组合序列提取方法,并明确了不同天线高度下叁频载波相位组合的频谱特性;建立了北斗、GPS和Galileo系统不同组合频段的积雪厚度测量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其积雪厚度测量结果及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叁频组合的积雪厚度测量精度优于双频组合。(4)提出了基于单频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组合、以及基于双频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组合的两种GNSS-R积雪厚度测量方法,分析了两种组合的多路径误差特性,建立了北斗、GPS和Galileo不同频段最优组合的积雪厚度测量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其积雪厚度测量结果和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NSS伪距观测值的测量精度对积雪厚度测量结果有重要影响,测距码码片长度越短,伪距观测值测量噪声越小,积雪厚度测量结果越准确,(5)提出了一种基于主频功率谱密度的多卫星监测积雪厚度融合方法及其定权准则。系统总结了GNSS-R积雪厚度测量误差的种类,分析了观测噪声、主频功率谱密度及主频估计误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测量噪声与主频估计误差成正比,测量噪声越大,主频估计误差越大,积雪厚度测量结果越不准确。建立了多卫星积雪厚度测量结果的加权融合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提出的数据融合方法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9-04-01)

崔凌闯,李钊,陈剑波,丰敏[3](2018)在《积雪厚度对光伏板自加热除雪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清除寒冷地区光伏板积雪,提高光伏板在积雪情况下的除雪效率,实现光伏板发电效率的提升。本研究基于光伏电池的结构及原理,利用光伏电池内p-n结的特性,将光伏板作为负载,在其两端施加正向电压使其通电发热来融化板上的积雪。通过设定积雪厚度为单一变量,实验分析研究不同积雪厚度对光伏板自加热除雪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积雪厚度的增加,光伏板上积雪的融化速度变快,除雪总时间随之缩短,积雪厚度每增大1 cm,除雪总时间平均缩短约6 min。(本文来源于《节能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杨溢文[4](2018)在《基于雷达的地面积雪厚度探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积雪是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因素,当降雪较多时,积雪覆盖面积也较大,会对当地的天气、交通、农林等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在高速公路等地出现大规模降雪时,会对交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轻则导致交通堵塞,重则甚至会导致交通事故,这就需要一些积雪厚度探测的仪器来进行实时监测,以助于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同时,积雪厚度的测量也是气象上最基本的项目之一,其在气象灾害预警以及专业的气象应用上有着重大意义。国外已经出现一些利用电磁波进行积雪厚度探测的相关研究,并希望将其应用于气象行业以及雪崩等灾害预警中,而目前国内尚未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基于此,本文按照雪深自动观测规范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FMCW雷达的无线、非接触式的、自动化积雪厚度探测方法,同时研究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雷达的高精度测距原理,采用频率法与相位法相结合的高精度探测算法,将其应用于地面积雪厚度探测中,并设计了一个LFMCW积雪探测雷达硬件实验平台。关于雷达测距算法,国内常采用FFT或Chirp-z等算法直接对差拍信号的频率进行估计,从而得到距离数据,然而其精度无法满足本文要求,国外则早已开始精度较高的相位雷达测距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将频率法与相位法结合起来的算法能够得到更高的测距精度,使雷达具有亚毫米的距离分辨力,适用于本文所述的积雪厚度探测系统。为了加快雪深探测雷达的硬件实验平台研制进度,射频前端设计采用ADI公司的ADF4159产生线性调制电压来驱动VCO,并利用HFSS软件设计了K波段喇叭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回波信号经ADF5904模块完成下变频并输出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经ADC采样后成为数字信号,并将其输入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选用了Xilinx公司的ZYNQ7000系列开发板,其具有丰富的逻辑资源和拓展性能。由于地面积雪深度探测需要雷达具有极高的测距性能,本文首先提出了斜放式雪深探测法,并将波束引起的测距不确定度对探测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讨论了FFT测距法和频率与相位相结合的雷达测距算法,利用Matlab验证了算法在雪深探测中的可行性,并对两种算法的测距精度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频率与相位相结合的算法能够在FFT频率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测距精度,在理想情况下使精度达到1mm以下;其次,概述了频率与相位相结合的雷达测距算法在FPGA中的实现以及在Modelsim中的仿真,并将实际的FPGA信号处理结果与Matlab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对部分硬件电路做了测试,为本课题下一阶段的雷达系统构建与研究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1)

高剑宇,李乐乐[5](2018)在《北极多年冰表面积雪厚度与L波段亮温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极地区天气复杂多变极其敏感,是全球气候的风向标,同时,北极地区冰雪的变化对全球水循环系统也有极大的影响。北极海冰表面积雪由于其自身的隔热性和电导性,对北极地区的海冰、气候和水循环等又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遥感测量是监测北极冰雪参数的重要途径,但现有业务化积雪产品的时间和空间覆盖范围有限,美国冰雪中心提供的AMSR-E业务化数据产品中仅提供了2002-2011年间北冰洋一年冰表面的积雪产品。本文将SMOS/MIRAS(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 Mission/Microwave Imaging Radiometer using Aperture Synthesis)观测的亮温数据与Ice Bridge航测积雪厚度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北极多年冰表面积雪厚度与L波段1.4 GHz亮温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SMOS数据反演积雪的可行性。根据Ice Bridge项目中北极航次时间,文中选取2011-2015年每年3至4月遥感及航测数据进行时空匹配,空间范围为60°N以北地区。通过两者相关性分析,得到在0~50 cm范围内,随着雪厚增加,亮温也呈增长趋势。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为利用1.4 GHz亮温数据反演北极多年冰表面积雪厚度提供了可能,对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积雪产品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赵杰臣,杨清华,程斌,汪宁,惠凤鸣[6](2017)在《基于温度链浮标获取南极普里兹湾积雪和固定冰厚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极地积雪和海冰厚度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也是船舶在冰区航行需要掌握的主要参数。2014和2015年在南极普里兹湾中山站附近布放了一种新式的温度链浮标,该浮标每天进行4次常规温度观测和1次加热升温观测,用于实时获取积雪和海冰剖面温度及厚度数据的研究。通过分析剖面温度曲线和升温曲线反映出的大气、积雪、海冰和海水4种介质的热传导特性差异,可利用人工识别的方法(人工经验法)获得大气/积雪、积雪/海冰和海冰/海水界面的位置。根据统计不同介质在升温响应和垂直温度梯度等方面的特性,找到合理阈值,可通过编写程序自动判断各界面的位置(自动程序法)。本文利用这两种方法来判断不同物质界面位置从而计算得到积雪和海冰厚度。与现场人工观测的海冰厚度相比,人工经验法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偏差分别为2.1cm和6.4cm(2014年)以及4.3cm和6.5cm(2015年),自动程序法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偏差分别为-6.8cm和6.4cm(2014年)以及4.5cm和6.6cm(2015年);对于积雪,人工经验法与现场人工观测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5cm和8.5cm,而自动程序法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偏差分别为4.7cm和10.8cm。自动程序法误差较人工经验法偏大,但考虑到整体冰厚和现场观测的误差,两种方法的结果均是可信的,精度是可以接受的。利用新式的温度链浮标实时获取南极普里兹湾积雪和海冰厚度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吕朝燕,张希明,高智席,韩畅,张宝成[7](2017)在《梭梭幼苗建成对积雪厚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幼苗建成过程是植物自然更新能否成功的关键阶段。对于干旱区而言,水分是幼苗建成过程的关键限制性环境影响因子。该研究选择梭梭典型自然生境、模拟不同年份积雪厚度状况,共设置16、28、48、72mm 4种供水量梯度,研究了梭梭幼苗生长尤其是根系生长与土壤水分变化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受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梭梭幼苗生长过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长季早期(4—6月),幼苗的根冠比处于整个生长季的最高水平,垂直根长是幼苗高度的8~10倍,垂直根生长速率是高生长速率的7~11倍。生长季早期(4—6月)和后期(9—10月),72mm供水处理梭梭幼苗根冠比均大于28mm和48mm处理。72mm供水处理,其根系深度在不同时期均达到了相应表层土壤水分下降后相对较好的较深层次,保证了梭梭幼苗的正常生长。而28mm和48mm处理,其根系生长未能在干旱到来时达到相应土壤水分较好的层次,不利于幼苗的生长。综上,积雪厚度所引起的土壤水分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梭梭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积雪厚度的增大将有利于梭梭幼苗尤其是根系的早期快速生长,进而利用更深层次的土壤水分,以此度过严酷的干旱时期,实现幼苗的建成。(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7年08期)

贾风勤,张元明,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田长彦[8](2017)在《积雪厚度对4种荒漠短命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4种常见短命植物黑鳞顶冰花(Gagea nigra)、小花荆芥(Nepeta micrantha)、卷果涩芥(M.scorpioides)、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为材料,以同期收获室内干藏种子为对照,探讨种子经历0积雪、100%积雪、200%积雪处理和积雪处理后未萌发种子复水萌发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和200%积雪处理显着提高黑鳞顶冰花种子总萌发率;3种积雪处理均使卷果涩芥种子总萌发率显着降低,使小画眉草种子总萌发率显着增加。3个积雪处理下,0积雪和200%积雪处理显着降低小画眉草种子萌发率,但对其复萌种子萌发影响表现为显着缩短初始萌发时间并显着促进种子萌发。同时较100%积雪和对照而言,0积雪和200%积雪处理导致4种短命植物种子总萌发率、萌发率、复萌率和复萌种子初始萌发天数均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表明短命植物种子萌发对积雪变化响应敏感。(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7年02期)

李彬彬,张云,杨树瑚,洪中华,韩彦岭[9](2016)在《单天线GNSS反射信号的积雪厚度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积雪作为冰冻圈内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要素之一,与气候变化和水文循环过程都密切相关,是国际冰冻圈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为了探究基于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反射信号(GNSS-R)技术对积雪厚度检测的可行性,利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采集到的GPS积雪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单天线GNSS-R反演原理,成功地实现了积雪厚度的反演。而在与现场积雪厚度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该技术的反演结果与实际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95.99%.(本文来源于《全球定位系统》期刊2016年06期)

王元红[10](2016)在《《天行者》的混淆:降雪量与积雪厚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描写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那就是民办教师,作品确实写得很好,也比较感人。但是作者在第二部第 15节中有这么一段话,“县气象站的人从未到过界岭,也不清楚他们如何测量的,在通报中点名说,界岭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6-01-06)

积雪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积雪厚度是一个重要的自然环境参数,准确的、高时空分辨率的积雪厚度监测数据可以为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制定、水资源管理等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经积雪表面反射的GNSS信号被接收机接收、处理后会导致GNSS观测值多路径误差的产生,GNSS-R积雪厚度测量技术可利用观测值的多路径误差实现对积雪厚度的反演。根据测量模式的不同,GNSS-R积雪厚度测量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基于干涉模式的GNSS-R积雪厚度测量技术和基于反射模式的GNSS-R积雪厚度测量技术。前者使用普通的测地型接收机就可以对积雪厚度进行测量,是实现经济、可靠以及高时空分辨率积雪厚度监测的一种现实可行的手段;然而,目前该技术所使用的方法相对单一,对GNSS多路径误差特性的研究尚不充分,也缺乏对不同导航卫星系统、不同频段积雪厚度测量结果精度与误差的对比分析以及有效的加权融合模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基于干涉模式的GNSS-R积雪厚度测量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对GNSS反射、干涉信号的模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研究了基于SNR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组合、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组合的积雪厚度测量方法,并通过实测数据对北斗、GPS和Galileo系统的积雪厚度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主频功率谱密度的积雪厚度测量结果定权与数据融合方法,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的具体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衡量反射信号强度的振幅衰减因子的函数模型,完善了GNSS多路径误差的数学模型。(2)对基于SNR方法的北斗、GPS和Galileo系统的积雪厚度测量结果及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电磁波透射后再反射的影响,SNR积雪厚度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系统性负偏差,对多颗卫星积雪厚度测量值取平均可以提高积雪厚度测量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3)研究了双频和叁频载波相位组合的多路径误差特征,给出了双频组合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基于滑动平均滤波的双频载波相位多路径误差组合序列提取方法,并明确了不同天线高度下叁频载波相位组合的频谱特性;建立了北斗、GPS和Galileo系统不同组合频段的积雪厚度测量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其积雪厚度测量结果及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叁频组合的积雪厚度测量精度优于双频组合。(4)提出了基于单频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组合、以及基于双频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组合的两种GNSS-R积雪厚度测量方法,分析了两种组合的多路径误差特性,建立了北斗、GPS和Galileo不同频段最优组合的积雪厚度测量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其积雪厚度测量结果和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NSS伪距观测值的测量精度对积雪厚度测量结果有重要影响,测距码码片长度越短,伪距观测值测量噪声越小,积雪厚度测量结果越准确,(5)提出了一种基于主频功率谱密度的多卫星监测积雪厚度融合方法及其定权准则。系统总结了GNSS-R积雪厚度测量误差的种类,分析了观测噪声、主频功率谱密度及主频估计误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测量噪声与主频估计误差成正比,测量噪声越大,主频估计误差越大,积雪厚度测量结果越不准确。建立了多卫星积雪厚度测量结果的加权融合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提出的数据融合方法进行了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积雪厚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金牛,周天阳,高景,周海燕,杜文涛.不同积雪厚度下的高山草地植物个体与功能群水平的性状[J].草业科学.2019

[2].李云伟.基于GNSS-R的积雪厚度测量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9

[3].崔凌闯,李钊,陈剑波,丰敏.积雪厚度对光伏板自加热除雪性能影响的研究[J].节能技术.2018

[4].杨溢文.基于雷达的地面积雪厚度探测方法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8

[5].高剑宇,李乐乐.北极多年冰表面积雪厚度与L波段亮温相关性分析[J].海洋技术学报.2018

[6].赵杰臣,杨清华,程斌,汪宁,惠凤鸣.基于温度链浮标获取南极普里兹湾积雪和固定冰厚度的研究[J].海洋学报.2017

[7].吕朝燕,张希明,高智席,韩畅,张宝成.梭梭幼苗建成对积雪厚度的响应[J].北方园艺.2017

[8].贾风勤,张元明,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田长彦.积雪厚度对4种荒漠短命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17

[9].李彬彬,张云,杨树瑚,洪中华,韩彦岭.单天线GNSS反射信号的积雪厚度反演[J].全球定位系统.2016

[10].王元红.《天行者》的混淆:降雪量与积雪厚度[N].中国气象报.2016

标签:;  ;  ;  ;  

积雪厚度论文-王金牛,周天阳,高景,周海燕,杜文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