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黄曲霉毒素菌株论文-金佳佳,吴思敏,郑思珩,张娟,严家俊

产黄曲霉毒素菌株论文-金佳佳,吴思敏,郑思珩,张娟,严家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黄曲霉毒素菌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曲霉毒素B1,降解菌株,筛选,鉴定

产黄曲霉毒素菌株论文文献综述

金佳佳,吴思敏,郑思珩,张娟,严家俊[1](2019)在《黄曲霉毒素B_1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从豆类发酵食品、土壤、动物肠道及其内容物中筛选黄曲霉毒素B_1(AFB_1)降解菌株;然后通过复筛,从中筛选出AFB_1降解能力较好的菌株,并对其降解作用与吸附作用进行区分;最后,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筛选得到9株AFB_1降解菌株,其中菌株YC2的AFB_1降解能力最强,AFB_1降解率达到90.7%,并确定菌株YC2通过降解作用去除AFB_1。最后,菌株YC2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07期)

韦锦范[2](2019)在《平菇漆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是曲霉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是目前所发现的毒性最强的真菌毒素之一,属于I级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B1广泛存在于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中,对人畜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作用。黄曲霉也是平菇栽培过程的一种重要病原真菌,会引起平菇产量及品质的下降。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漆酶活性高、对黄曲霉具有较强抗性的平菇菌株,并对其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效果进行研究,为平菇的绿色安全生产以及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愈创木酚、单宁酸和ABTS选择培养基对平菇漆酶进行初步筛选,根据据氧化圈/菌丝圈大小和颜色变化等特征,从24株平菇菌株中初步筛选得到8株漆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将初筛获得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测定发酵液的漆酶活性,复筛得到2株漆酶活性最强菌株P6和P20。2.选用平菇漆酶高产菌株P6和P20发酵液对AFB1进行降解,P6和P20菌株初发酵液对AFB1的降解率分别为86.4%和72.12%。P6菌株发酵液添加Cu2+和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后,其对AFB1的降解率分别提高到90.43%和92.88%,吐温20对平菇发酵液降解黄曲霉毒素B1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菇漆酶活力与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即酶的活性越高,降解毒素的能力越强。3.从玉米、花生地土样中分离曲霉菌株,经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有10个菌株被鉴定为黄曲霉。采用菌落显色法对菌株产毒情况进行鉴别,发现菌株AF02和AF03不产生黄曲霉毒素,其余8株均产生毒素。在YES培养基上培养产毒菌株后,经HPLC检测,发现1个菌株即AF13能同时产生4种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另外7株只产生AFB1和AFB2,而以菌株AF08产生的黄曲霉毒素AFB1量最高,为3.553μg/g。4.以产黄曲霉毒素AFB1最高的菌株AF08为靶标,进行曲霉抗性平菇菌株筛选,不同菌株对黄曲霉的拮抗能力差异显着,P3、P5、P6、P17、P18、P19、P21、P23对黄曲霉无抗性,共培养10d后黄曲霉菌丝即覆盖平菇菌丝生长,且产生大量的孢子。而P2、P4、P9、P15、P16、P20共培养40d,则可完全覆盖曲霉菌丝生长,表现出对黄曲霉的强抗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王佳伟,宋根娣,杨瑞先,韩露,赵振华[3](2018)在《堆肥土壤中黄曲霉毒素降解菌株的筛选及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能稳定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细菌,本试验以香豆素培养基进行初筛,AFB1标准品进行复筛,从动物粪便堆肥土壤中获得降解率最高的菌株,命名为SG16,并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研究各发酵组分的降解率,不同p H、温度、金属离子等因素下发酵液的降解活性,以及浓缩发酵液对发霉玉米中AFB1降解的效果。结果显示:各组分中发酵上清液降解率最高为80.62%,菌悬液和胞内液的降解率仅为14.32%和10.67%,温度、p H、金属离子、蛋白酶K均能影响其毒素降解活性,因此SG16产生的降解AFB1活性物质初步鉴定为胞外酶。浓缩发酵液能显着降低霉变玉米中AFB1的含量,这为生物防治饲料或粮食中的黄曲霉污染提供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8年23期)

于丽娜,王明清,张初署,徐念均,赵玉华[4](2018)在《黄曲霉毒素B_1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污染花生、玉米等农产品和食品,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采用香豆素为唯一碳源从海水中分离降解AFB_1菌株,其中菌株M8能降解71.8%的AFB_1。通过上清液、菌悬液、胞内液降解AFB_1分析,初步判断菌株M8分泌至胞外的活性物质主导AFB_1的生物降解作用。通过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菌株M8属于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monas sp. M8。从海水中分离菌株M8丰富了降解AFB_1降解微生物资源,为研究其作用机理和应用于黄曲霉毒素的脱毒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21期)

王明清,于丽娜,张初署,毕洁,孙杰[5](2018)在《黄曲霉毒素B_1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曲霉毒素B_1(AFB_1)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通过富集培养、初筛和复筛从土壤中筛选到能降解黄曲霉毒素的菌株,鉴定降解效率最高菌株并研究其降解特征。结果表明,筛选出多株能降解AFB_1菌株,其中菌株A12降解效率最高,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系统进化分析鉴定菌株A12为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subsp. InaquosorumA12。研究发现枯草芽孢杆菌A12上清液、菌悬液、胞内液能分别降解87.6%、17.3%和10.8%的AFB_1,表明菌株A12分泌至胞外活性物质主导生物降解作用。菌株A12上清液降解AFB_1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p H为7.0。将该菌接种到AFB_1污染的花生样品,能显着降低AFB_1的含量。为枯草芽孢杆菌A12应用于AFB_1的生物脱毒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粮油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左瑞雨,尹清强,常娟,刘洪兵,王二柱[6](2018)在《降解黄曲霉毒素B_1菌株的筛选及毒素降解酶的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具有降解黄曲霉毒素B_1(AFB_1)作用的菌株,并分离纯化高效AFB_1降解酶,以AFB_1作为降解AFB_1菌株生长的能源和碳源进行初筛,将初筛得到的菌株接种于含有AFB_1的培养基中,选择降解率最高的菌株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后提取粗酶液,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和葡聚糖凝胶对降解AFB_1的活性物质进行分离,SDS-PAGE蛋白质电泳检测降解酶蛋白质分子质量大小,并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分子质量的酶蛋白对AFB_1的降解率,26S rDNA和同源序列分析对降解率最高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显示,降解AFB_1能力最高的菌株为Y8,降解率为77.05%,凝胶层析分离出的31.7 ku的酶蛋白对AFB_1的降解率达54.33%;菌种鉴定结果表明,真菌Y8为米曲霉。综上,筛选的米曲霉Y8能够高效降解AFB_1,可有效缓解黄曲霉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具有提高养殖效益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王威,谢岩黎[7](2018)在《降解黄曲霉毒素B_1菌株发酵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黄曲霉毒素B1(AFB1)降解菌株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XY1降解AFB1进行发酵工艺的优化,主要包括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的优化。对培养基成分的优化主要包括:碳源,如葡萄糖、可溶性淀粉、甘露醇、玉米芯粉、蔗糖、α-乳糖、D-果糖;氮源,如牛肉膏、硝酸铵、硝酸钠、蛋白胨、尿素、胰蛋白胨、酵母浸粉;金属离子,如CaCl_2、MgCl_2、FeCl_2、ZnSO_4、CuSO_4、MnCl_2;培养条件主要包括温度、起始pH、接种量、装液量等。选出最佳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设计新的培养基组成,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运用Box-Behnken设计原理,设计响应面试验,对培养基配方进行最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模型(P=0.001 4)在1%水平上具有极显着性,失拟项不显着(P=0.065 2>0.05),其R2=0.943 1,R2adj=0.870 1,说明该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以模拟94.31%的AFB1降解率变化,其中玉米芯粉对AFB1降解率的影响最大。确定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玉米芯粉添加量1.06%;胰蛋白胨添加量1.32%;Ca Cl2添加量0.036 mol/L。最佳发酵条件:起始p H值为7.0、温度34℃、接种量6%(V/V)、装液量25 m L/250 m L,降解时间72 h。经发酵工艺优化,Klebsiella sp.XY1对AFB1降解率由71.91%升高到95.13%。(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姚彦坡,丁丹,张友青,常晓娇,董李学[8](2018)在《玉米黄曲霉毒素污染生防菌筛选及菌株B42-3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采自河北、山东、山西及吉林玉米产区的健康玉米籽粒内分离到350株内生菌。拮抗实验发现有250株菌对黄曲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有10菌株抑菌带宽在8 mm以上;玉米籽粒活体抑毒实验发现8株内生细菌对黄曲霉菌生长及毒素产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拮抗菌对玉米黄曲霉菌侵染的防治效果从42.5%到75.0%,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抑制率分别从45.0%到70.5%,其中,菌株B42-3、B96-1及B101-2对玉米黄曲霉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0%、71.5%和68.5%,菌株B42-3、B12-3及B88-5抑毒率分别达到70.5%、68.5%和62.7%;田间实验结果显示,菌株B42-3促生率及抑毒率最高,分别达到4.5%及75.5%,生防潜力巨大。实验结果显示,菌株B42-3的发酵液、上清液、滤液及粗蛋白提取液对黄曲霉菌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经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菌株B42-3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舒月,郑婧萱,郭晓军,薛晓华,李铭雪[9](2018)在《青贮用拮抗黄曲霉并降解黄曲霉毒素菌株的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一株用于青贮的拮抗黄曲霉且能够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芽孢杆菌菌株,本试验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菌株的初筛,以抑菌活性、AFB1降解率试验进行菌株的复筛。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抑菌、毒素降解活性最好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研究其对p H和温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初筛获得45株能在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复筛发现N-1a对黄曲霉具有较强抑菌活性,对AFB1的降解率达到95%,并且对温度和pH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最后鉴定N-1a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8年03期)

郑婧萱,张舒月,何以宁,薛晓华,郭晓军[10](2018)在《青贮用黄曲霉毒素降解菌株的产芽胞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青贮用黄曲霉毒素降解菌株N-1a产芽胞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菌株的菌体生物量和芽胞形成率作为考察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菌株N-1a的发酵用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结果]优化后的N-1a最佳产芽胞培养基组成配比为:玉米粉2.0%,黄豆饼粉1.0%,MnSO_4·H_2O 0.10%,MgSO_4·5H_2O 0.01%;最佳产芽胞条件为:p H值为7.0,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4%,装液量75 m L/250 m L培养基;在该条件下,N-1a的菌体生物量为6.08×10~8cfu/m L,芽胞形成率为81.25%。[结论]菌株N-1a的摇瓶产芽胞条件为其中试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产黄曲霉毒素菌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是曲霉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是目前所发现的毒性最强的真菌毒素之一,属于I级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B1广泛存在于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中,对人畜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作用。黄曲霉也是平菇栽培过程的一种重要病原真菌,会引起平菇产量及品质的下降。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漆酶活性高、对黄曲霉具有较强抗性的平菇菌株,并对其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效果进行研究,为平菇的绿色安全生产以及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愈创木酚、单宁酸和ABTS选择培养基对平菇漆酶进行初步筛选,根据据氧化圈/菌丝圈大小和颜色变化等特征,从24株平菇菌株中初步筛选得到8株漆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将初筛获得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测定发酵液的漆酶活性,复筛得到2株漆酶活性最强菌株P6和P20。2.选用平菇漆酶高产菌株P6和P20发酵液对AFB1进行降解,P6和P20菌株初发酵液对AFB1的降解率分别为86.4%和72.12%。P6菌株发酵液添加Cu2+和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后,其对AFB1的降解率分别提高到90.43%和92.88%,吐温20对平菇发酵液降解黄曲霉毒素B1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菇漆酶活力与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即酶的活性越高,降解毒素的能力越强。3.从玉米、花生地土样中分离曲霉菌株,经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有10个菌株被鉴定为黄曲霉。采用菌落显色法对菌株产毒情况进行鉴别,发现菌株AF02和AF03不产生黄曲霉毒素,其余8株均产生毒素。在YES培养基上培养产毒菌株后,经HPLC检测,发现1个菌株即AF13能同时产生4种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另外7株只产生AFB1和AFB2,而以菌株AF08产生的黄曲霉毒素AFB1量最高,为3.553μg/g。4.以产黄曲霉毒素AFB1最高的菌株AF08为靶标,进行曲霉抗性平菇菌株筛选,不同菌株对黄曲霉的拮抗能力差异显着,P3、P5、P6、P17、P18、P19、P21、P23对黄曲霉无抗性,共培养10d后黄曲霉菌丝即覆盖平菇菌丝生长,且产生大量的孢子。而P2、P4、P9、P15、P16、P20共培养40d,则可完全覆盖曲霉菌丝生长,表现出对黄曲霉的强抗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黄曲霉毒素菌株论文参考文献

[1].金佳佳,吴思敏,郑思珩,张娟,严家俊.黄曲霉毒素B_1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鉴定[J].中国酿造.2019

[2].韦锦范.平菇漆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研究[D].广西大学.2019

[3].王佳伟,宋根娣,杨瑞先,韩露,赵振华.堆肥土壤中黄曲霉毒素降解菌株的筛选及活性分析[J].中国饲料.2018

[4].于丽娜,王明清,张初署,徐念均,赵玉华.黄曲霉毒素B_1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鉴定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

[5].王明清,于丽娜,张初署,毕洁,孙杰.黄曲霉毒素B_1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J].粮油食品科技.2018

[6].左瑞雨,尹清强,常娟,刘洪兵,王二柱.降解黄曲霉毒素B_1菌株的筛选及毒素降解酶的分离[J].河南农业科学.2018

[7].王威,谢岩黎.降解黄曲霉毒素B_1菌株发酵工艺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姚彦坡,丁丹,张友青,常晓娇,董李学.玉米黄曲霉毒素污染生防菌筛选及菌株B42-3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8

[9].张舒月,郑婧萱,郭晓军,薛晓华,李铭雪.青贮用拮抗黄曲霉并降解黄曲霉毒素菌株的筛选与鉴定[J].中国饲料.2018

[10].郑婧萱,张舒月,何以宁,薛晓华,郭晓军.青贮用黄曲霉毒素降解菌株的产芽胞条件优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

标签:;  ;  ;  ;  

产黄曲霉毒素菌株论文-金佳佳,吴思敏,郑思珩,张娟,严家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