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王”龙云被解

“滇王”龙云被解

一、“云南王”龙云被解决始末(论文文献综述)

凌通[1](2017)在《滇军入越受降与云南地方政治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滇军,是云南地方实力派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云南地方实力派敢于与国民政府叫板的玛法,它的存在对云南与中央政治关系的演变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胜利前,云南与中央政治关系经历了相互利用、控制与防范、矛盾激化到全面破裂的发展过程。正是龙云掌握云南几乎所有大权,中央对云南地方事务难以涉足,遭致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怨恨,才有后来中央为解决云南掣肘问题,将滇军调往越南参加受降。滇军入越受降,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政治局势,尤其是云南未来政治局势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滇军受降前,云南与中央矛盾虽逐渐激化,但龙云在云南的地位比较稳固。受降后,国民党中央在昆明发动武力解决龙云的政变,龙云在滇一切大权丧失殆尽,成为有名无实的国民党中央高官,先后在重庆、南京两地赋职闲居。中央政府暂时控制了云南。国民党中央武力解决龙云,虽暂时控制了云南,但并不代表云南问题的彻底解决,相反却引发了中央未曾预料的严重后果。卢汉受降当局与国民党中央对越南事务存在分歧与矛盾,中央对卢汉当局难以遥控,卢汉并不完全遵守中央发布的命令,导致卢汉当局与国民政府不能协调一致,造成纠纷,为法人利用,致使越南中法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中法海防军事冲突;继龙云之后,蒋介石的亲信代主席李宗黄却将滇局弄得一片混乱,造成国民党中央与云南上下矛盾空前激化,国民政府声誉大减,蒋介石不得不授卢汉以实权。回滇主政的卢汉,对中央始终保持警惕之心,力图摆脱中央的控制,最终与国民党中央分道扬镳。这一系列的后果,是国民党中央解决龙云后,始料未及,给国民政府治滇制造了重重困难,最终内外具失。对比滇军入越受降前后,云南与中央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即变局形态下云南地方政府与国民政府中央力量的博弈。才能更全面、完整地探究此事对国民党中央政府利害得失。

杨丽萍[2](2016)在《李宗黄与昆明“一二·一”运动》文中研究指明"一二·一"运动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民的一次民主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人员死伤惨重。关于此次惨案责任追究,笔者认为李宗黄虽然获得国民党当局的认可与支持,但其才是此次惨案的直接制造者。惨案的发生,与李宗黄强硬的军人作风,急功近利的心态、在一二·一运动中激烈的行动关系甚大。而在去李宗黄斗争中,各方对李宗黄的处置产生了巨大的争议,但由于李宗黄始终受到蒋介石的保护,其虽被调离昆明,却没有受到行政处罚,最后反而得以升迁。

梁建[3](2016)在《腾冲:一个内陆边疆县的近代变迁研究(1902-1949)》文中研究指明近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变动非常剧烈的时期,学界有关近代中国变迁的成果已属不少,但研究存在着严重的区域不平衡性。总体来说,研究华北、江南、长江流域近代变迁的成果比较多,而关于内陆边疆地区的成果比较少。腾冲作为一个内陆边疆县,其近代变迁很有特点,对腾冲近代变迁的研究可以丰富近代中国变迁的研究。政治方面,近代是腾冲政治多变的一个时期。首先在近代腾冲逐渐成为滇西的行政中心,腾冲滇西行政中心的形成与1902年腾冲被增开为云南的第三个通商口岸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腾冲滇西行政中心的形成对腾冲地方社会的变迁有深远的影响。其次近代腾冲的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很大的调整。近代腾冲的行政区划经历了较大的变动,最终它成为一个规范的县级建制单位。腾冲行政区划的调整除了与地方政治发展的需要有关,还与中缅边界的勘划有紧密联系。再次近代腾冲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尝试。在近代云南,腾冲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较早进行活动的地区,最终这一地区在云南首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革命政权,这对推动腾冲乃至云南地方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腾冲还进行了政治民主化的尝试。虽然腾冲在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面走在了云南的前面,但其后在腾冲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进展则比较缓慢。经济方面,腾冲的各经济门类经历了快慢不一的发展。在传统中国社会,农业是根本,但就腾冲地方而言,近代农业的发展总体来说是非常缓慢的。腾冲的工业与中国其他地方一样,起步比较晚,而且不成规模,其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方面。在各经济门类中,腾冲的商业发展是最快的。在近代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之前,腾冲一直是滇西对外贸易的中心,腾冲增开为通商口岸后,腾冲的商业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在新式交通方面,近代腾冲曾先后尝试过铁路、公路、航空的建设,但总体成效不大。社会方面,近代腾冲在某些方面经历了较大的变动。在社会习俗观念方面,进入近代特别是民国后,腾冲民间的很多习俗观念被归入陋习行列,政府和民间对这些习俗观念进行了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社会生活方面。由于腾冲地处边疆,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较为密切,因之近代腾冲的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很多新事物,如西式建筑、外国商品、外来语言等。在社会服务方面。近代腾冲在西医、通讯、银行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民众国家意识方面。在近代腾冲的社会变迁中,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国家和民众危机中,腾冲的普通民众在家园意识基础之上逐渐有了国家意识,这种意识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完全的升华。文化教育方面,近代腾冲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随着近代腾冲与外部世界交往的频密,在西方世界和内地一些城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现代社团也开始在腾冲出现,在近代腾冲出现的诸多新式社团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和顺崇新会,和顺崇新会在推动腾冲社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图书作为传播文化知识的载体,近代腾冲的有识之士很早就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近代腾冲出现了包括和顺图书馆在内的多个有影响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有力地推进动了腾冲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另近代腾冲的各类机构团体为宣传它们的主张,创办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代表性的有《和顺乡》和《腾越日报》等。在近代之前,腾冲作为一个内陆边疆地区,其教育起步较早。进入近代后,由于各界重视,近代腾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在近代腾冲的变迁过程中,有些方面发展比较快,如商业和文化方面,有些方面则发展缓慢,如农业和工业方面。但不论是快还是慢,商人、华侨、乡贤三个群体均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边疆、民族和战争三种因素也对腾冲的近代变迁有深远影响。

王勇[4](2015)在《中国共产党对龙云的统战工作研究(1927-1949)》文中研究指明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执政的基本策略,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近现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三大法宝之一;是凝心聚力,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五大关系和谐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构筑民族复兴、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增进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龙云,民国时期的地方军阀,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斗士,第一个对靠拢苏联路线提出异议的勇士,执掌云南地方政权十七年。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云南王”龙云腾龙探海与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地方实力派斗智斗勇,在中国共产党高超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多方努力积极争取下在云南近代史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剧。龙云执政初期积极建设新云南,追随蒋介石,采取附蒋反共策略、屠杀革命志士。一九三七年日军全面侵华伊始,国共两党适时调整政策,再度精诚团结合作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御日寇。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全力争取龙云,助龙坚定抗战信心,而后出师抗日,滇省战绩辉煌。相持阶段,成立长江局和中共云南省工委助推龙云抗战到底,争取龙云支持民主活动,云南成为民主大后方与抗战最前沿“两方堡垒”。一九四五年龙云解职重庆,囚禁南京。中国共产党积极帮助逃离受控,去往香港且秘密入盟,踏上了联共反蒋、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当前世界大变革大调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发展进入深化改革攻坚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是党政治、群众工作的特殊构成部分,加强统战工作是深化党的建设、实现国富民强、民族崛起“中国梦”的有力支撑。新时期要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

邓秀华[5](2010)在《抗战爆发前蒋介石对云南的两次巡视述论》文中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云南政权,传统观点多侧重从革命史的角度对其分析,称其为“西南地方实力派”,强调它的半独立状态,很少看到或有意忽视它与中央政府的正常联系。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对云南的统治,也一概以“反动”、“剥削”“压迫”等词汇来界定。对于云南与国民政府中央的关系,大多纠缠于龙云与蒋介石个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没能通过地方政权和中央政府的两位最高领导人的关系来看地方对中央的认同,及中央一体化政策在战时的重要性。1935年5月10日,蒋介石偕宋美龄、吴稚晖、晏道刚等由贵阳飞抵昆明。这是蒋介石首次到云南,正如龙云在欢迎宴会上所言,他的到来打破了历代国家元首巡视边疆省区云南的记录。1936年4月22日,蒋介石偕钱大均等再次飞抵昆明。蒋介石的两次巡视,对于抗战爆发前加强国防建设,推进国家一体化建设有积极的意义。但此前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几乎无人进行过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档案及相关报刊资料入手,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转换思考角度,跳出蒋介石与龙云个人间的恩怨情仇,正确看待地方政权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视南京国民政府为民国时期合法的中央政府,系统地梳理1935—1936年蒋介石对云南的两次巡视时云南政府的前期筹备、蒋介石一行人在云南与龙云政权的互动等情况。从正面看待蒋介石巡视云南这一历史事件,认为其目的不仅是“追剿”红军,解决地方实力派,更重要的是加强西南国防基地的建设,实现中央一体化。第二,基于同时期蒋介石对川滇黔一同巡视的历史事实,本文将蒋介石一行对这三个地区巡视的原因、情况、影响一起作简要的比较研究。因为针对各省的情况,蒋介石指示的侧重点不同,从中亦可反应出蒋介石对该地区的期望值。而蒋介石一行人因异地而异的措施,对川滇黔各政权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第三,以蒋介石巡视云南为连接点,检讨蒋介石的西南之行对近代中国及西南边疆社会的影响。力图揭示南京国民政府中央与云南地方政权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与凝聚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的历史事实,从而全面展示云南与内地从“边陲到中心双向打通而密接的过程”,进一步论证和深化方国瑜先生“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第四,对蒋介石在云南推行的一体化政策进行反思。认为蒋介石中央政府出于国家统一的需要对云南进行联系和笼络是必要的。蒋介石力图实现云南地方政权的“中央一体化”政策是无可厚非的。但蒋介石始终汲汲于中央与云南地方政权之间政治上的“统一或不统一”,对云南与内地日益加强的联系与凝聚,即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却视而不见。强行将云南纳入一体化的统治下,暂时实现了中央与云南地方政治上的统一,却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深思。

王勇,傅伟韬[6](2002)在《“云南王”龙云被解决始末》文中指出 从1927年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抗战胜利的1945年,在将近20年中,处于西南边陲的云南是号称"云南王"龙云的天下。抗战时期,蒋介石要"统一军令政令",云南是蒋介

二、“云南王”龙云被解决始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王”龙云被解决始末(论文提纲范文)

(1)滇军入越受降与云南地方政治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第一章 抗战胜利前云南地方政府与国民政府政治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 云南与中央的“蜜月期”
        一、政治上的相互需要
        二、相互支持
        三、“控制”与“防范”
    第二节 云南与中央的“隔阂期”
        一、云南与中央“斗而不破”
        二、云南与中央裂痕突显
    第三节 云南与中央的“分手期”
        一、中央与云南关系全面破裂
        二、抗战胜利前中央的谋划
第二章 滇军入越受降的内外因
    第一节 国际因素与滇军入越受降
        一、盟国反对法国重返越南
        二、国际局势的转变促使盟国改变态度
        三、越南反法激烈
        四、拉拢中国
    第二节 国内政治形势与滇军入越受降
        一、政治层面
        二、军事层面
        三、其他方面因素
第三章 卢汉当局与国民政府中央对越南事务的分歧与矛盾
    第一节 对法重返越南的分歧
        一、战中分歧初露端倪
        二、战后对法返越出现隔阂
        三、未守中立
    第二节 中法海防冲突
        一、爆发原因
        二、冲突经过
        三、善后处理
第四章 滇军入越受降与云南政治变革
    第一节 权力中枢的转移
        一、中央着手罢免龙云
        二、“十·三”事变
        三、龙云赴渝,滇政易主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云南地方政治的规划与“实践”
        一、清除龙云旧部
        二、制造“一二·一”惨案
    第三节 国民政府中央主导下的云南地方政治变动
        一、倒龙事变后卢汉所处位置
        二、不动声色稳抓权力
    第四节 失序的“事变”:国民政府对云南地方政治控制的无力
        一、卢汉反中央控制
        二、龙云促成反蒋起义
结语:变局政治形态下云南地方政府与国民政府力量的博弈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李宗黄与昆明“一二·一”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李宗黄在云南登台
    (一) 李宗黄简介
    (二) 李宗黄谋权
二、“一二·一”运动中的李宗黄
    (一) 阻止、破坏时事晚会
    (二) 压制抗议活动, 殴打逮捕罢课师生
    (三) 制造惨案, 惨杀师生
三、去李宗黄的斗争
    (一) 高校师生要求严惩李宗黄
    (二) 李宗黄的辩解
    (三) 蒋介石的保护
结语

(3)腾冲:一个内陆边疆县的近代变迁研究(1902-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清代的腾越厅和今天的腾冲县的行政区划对比图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几个问题的说明
    四、研究的基本框架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近代腾冲的政治变迁
    一、腾冲口岸开放与其滇西行政中心地位的形成
    二、行政区划的调整及腾冲北段边界的勘划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尝试
    四、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第二章 近代腾冲的经济变迁
    一、农业的缓慢发展
    二、工业的起步
    三、商业的快速发展
    四、新式交通建设尝试
第三章 近代腾冲的社会变迁
    一、社会习俗观念的变迁
    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社会服务的变迁
    四、民众国家意识的萌生
第四章 近代腾冲的文化教育变迁
    一、新式社团的出现
    二、图书馆的建立
    三、地方报刊的创办
    四、教育事业的发展
结语
    一、腾冲近代变迁中的三大群体
    二、影响腾冲近代变迁的三大因素
附录
参考资料
后记

(4)中国共产党对龙云的统战工作研究(1927-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缘由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国内研究综述
    (四) 研究的基本思路
    (五) 研究的基本方法
    (六)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一、背景与渊源 中共对龙云统战工作的背景(1911——1933)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背景
        1. 全面升格的日本侵略行径
        2. 民族和国内矛盾的目前发展新阶段
        3. 国共政局的适时调整
        4. 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
    (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
        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方针的调整与发展
二、延续与变革 中共对龙云统战工作的开端(1927——1930)
    1. 民国时期龙云对云南的统治
    2. 龙云与新云南建设
    3. 执政初期龙云的政治态度
三、困境与新生 中共对龙云统战工作的酝酿(1931——1936)
    (一) 红军长征时期龙云的政治态度
    (二) 长征再过云南与龙云献图
    (三) 西安事变时期龙云的政治态度
四、重心与调整 中共对龙云实施的统战政策(1937——1945)
    (一) 抗战初期的统战政策
        1. 中共对龙云的上层统战
        2. 中共成立长江局助推龙云抗战
    (二) 抗战中后期全力争取龙云
        1. 中共设立南方局加强龙云的统战工作
        2. 滇省成为民主与抗战“两方堡垒”
五、继承与发展 中共对龙云统战工作的继续发展(1946——1949)
    (一) 抗战胜利后龙云的联共反蒋
        1. 龙云解职后的政治活动
        2. 解职后中共继续发力争取龙云
        3. 龙云的香港反蒋历程
        4. 龙云与昆明起义
    (二) 建国初期龙云的历史贡献
六、认识与价值 中共对龙云统战工作的历史认识与宝贵经验
    (一) 中共对龙云统战工作的历史认识
        1. 云南八年抗战历史功绩突出
        2. 云南成为抗日最前沿和两方堡垒
        3. 云南解放催化了西南地区的解放战争
    (二) 中共对龙云统战工作的宝贵经验
        1. 立足基层群众,广泛组织群众力量
        2. 关注上层,积极争取抗日力量
        3. 深入军队前线,积极争取军队力量
        4. 统战策略灵活,顾全抗日大局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5)抗战爆发前蒋介石对云南的两次巡视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蒋介石巡视云南的背景
    第一节 国内环境
        一 云南的地理环境与历史传统
        二 蒋介石巡视前云南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
        三 蒋介石巡视前国民党在云南
        四 西南地区的局势
        五 红军长征过云南
    第二节 国际形势
        一 云南与英、法两国的关系
        二 中日矛盾下国民政府的应变
第二章 蒋介石巡视云南的经过
    第一节 “打破国家元首垂问记录”
        一 第一次巡视
        二 第二次巡视
        三 蒋介石一行对云南的印象
    第二节 蒋介石等人在云南与龙云政权的互动
        一 蒋介石在昆明的演讲及谈话
        二 陈布雷、吴稚晖的演讲
        三 云南当局的反应
    第三节 社会舆论界的反应
        一 对云南的期望
        二 对蒋介石巡视云南的意义之认识
第三章 蒋介石巡视云南的影响
    第一节 云南加紧融入内地步伐
    第二节 巡视后云南地方政权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
        一 蒋介石国民政府对云南的举措
        二 云南对中央政府的支持和抗拒
        三 中央与边陲的联通:京滇公路与京滇公路周览团
    第三节 巡视后国民党在云南的发展
第四章 蒋介石巡视川、滇、黔三省的比较
    第一节 蒋介石巡视川、黔二省简况
        一 巡视川、黔二省的过程
        二 蒋介石一行眼中的川、黔
    第二节 蒋介石在四川和贵州推行一体化改革
        一 整顿四川军政和经济
        二 改组贵州省政府
    第三节 蒋介石巡视川滇黔三省的比较
        一 巡视特点及影响比较
        二 蒋介石对川滇黔三省措施各异之因
结语 对蒋介石在西南地区推行中央一体化政策的反思
    一 蒋介石中央一体化政策与西南国防
    二 中央一体化政策与国民党政府的失败
附图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云南王”龙云被解决始末(论文参考文献)

  • [1]滇军入越受降与云南地方政治变迁研究[D]. 凌通.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2)
  • [2]李宗黄与昆明“一二·一”运动[J]. 杨丽萍. 保山学院学报, 2016(06)
  • [3]腾冲:一个内陆边疆县的近代变迁研究(1902-1949)[D]. 梁建. 南京大学, 2016(08)
  • [4]中国共产党对龙云的统战工作研究(1927-1949)[D]. 王勇. 云南大学, 2015(09)
  • [5]抗战爆发前蒋介石对云南的两次巡视述论[D]. 邓秀华. 云南大学, 2010(05)
  • [6]“云南王”龙云被解决始末[J]. 王勇,傅伟韬. 湖南文史, 2002(02)

标签:;  ;  ;  ;  ;  

“滇王”龙云被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