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环境监测论文-陈令新

海岸环境监测论文-陈令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岸环境监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岸带环境,分析监测,重金属离子

海岸环境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陈令新[1](2017)在《海岸带环境分析监测:方法与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是人类发展的四大战略空间(陆、海、空、天)的第二大空间,是地球上远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海洋高科技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与科技竞争的焦点。世界上3/4的海洋经济产生在海岸带。海岸带在我国经济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认知海岸带规律,支持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事关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科技问题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使命。海岸带环境分析监测是认知海岸带与近海海洋生态环境规律的基础,能够为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建设、促进国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09年以(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6-24)

李清泉,卢艺,胡水波,胡忠文,李洪忠[2](2016)在《海岸带地理环境遥感监测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岸带作为连接海洋和陆地系统的特殊地理地带,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但其自然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给海岸带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遥感技术已成为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海岸带规划、管理和保护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对遥感技术在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典型应用(土地利用/覆盖、土壤质量、植被、海岸线、水色、水深和水下地形及灾害)中的主要数据源、方法、结果和局限性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夏真,林进清,郑志昌,梁开,马胜中[3](2016)在《北部湾广西海岸带地质环境综合监测进展及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沿海地处我国东南沉陷地震带,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热带气旋影响频繁,地质环境和灾害风险性问题日益突出,但缺乏有效的海陆联测手段和长期监测资料。通过综合物探、地质取样、海水取样及海流剖面测量等综合技术手段,首次在北部湾广西近岸进行了5年次的海洋地质环境综合监测,对地形、地层、沉积物、矿物、重金属以及水质要素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广西海岸带环境要素时空变化较大,滩面平衡点摆动,冲淤变化较大;海水污染物主要是营养盐、石油类和部分重金属;局部岸段人为改造明显,水质总体趋好与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关;海岸脆弱性较高,灾害的突发性风险增加,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期刊2016年01期)

[4](2015)在《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及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大学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及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分别于2012和2014年成立,实验室主任及首席科学家为深圳大学校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李清泉教授。实验室研究领域涵盖时空数据分析与挖掘、多传感器集成测绘新技术、海岸带测绘和遥感,以及位置服务与智能交通等方面。实验室旨在以上研究领域实现高水平研究成果产出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5年01期)

张淑胜,曹珂[5](2014)在《北方海岸带地质工作方向明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海岸带地质工作调研座谈会(北方)近日在天津召开,为下一阶段我国海岸带地质工作的部署指明了方向。  会议期间,青岛所代表中国地调局海岸带和大陆架地质研究中心汇报了我国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进展及总体工作部署思路。下一步,将重点开展泛渤海经济区、长叁(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4-11-06)

[6](2014)在《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及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大学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及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是新组建的实验室,研究领域为时空数据挖掘、多传感器集成测绘新技术、海岸带测绘及海岸带遥感和应用,以及位置服务与智能交通等;研究思路是将空间信息智能感知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多源时空数据快速获取以及时空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可视化,并与地理信息服务相结合,应用于位置服(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修元松,牟雯清[7](2011)在《科技创新为己任 推进我国海洋环境检测技术——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约“海岸带水体环境的在线监测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9月7日上午,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共同申请的"海岸带水体环境的在线监测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烟台正式启动。来自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党委书记刘建成、烟台市常务副市长赵强、中科院烟台海洋带研究所所长施平、党(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期刊2011年18期)

李明[8](2011)在《海岸带水体环境在线监测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李 明报道 9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请的海岸带水体环境的在线监测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正式启动。   据悉,该项目是以国家海洋环境安全战(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1-09-09)

陈雪华[9](2011)在《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海岸带水体及环境要素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上世纪最具标志性的科技成就之一,其中尤其以雷达和高光谱成像为其中的佼佼者。高光谱遥感为我们提供更为丰富的地表信息,其处理方法已经成为遥感图象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无论在军事应用还是在民用上都积极的发挥着作用。因此,研究如何充分利用高光谱数据的波谱信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本文就其中几个重要的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典型目标检测、泥沙分析及反演和近海岸环境要素管理系统。首先介绍了高光谱遥感的发展现状,简要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成像光谱仪的发展和高光谱遥感技术的进步;然后对水体悬浮泥沙的研究现状和高光谱图像目标识别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概述,为后面章节的水域泥沙反演和目标识别做铺垫。目标检测是近海岸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高光谱图像检测中,通常只采用光谱信息进行检测。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对同时采用空间和光谱信息的高光谱图像检测方法做了研究。其主要思想是利用数学形态学对高光谱图像的空间特征进行提取,再与原始光谱数据结合进行目标检测。实验表明在保持检测率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虚警率。本文接下来利用Hyperion高光谱影像和TM影像,对武汉地区的水域进行泥沙反演。提取水域尝试了波段阈值法、谱间关系法和水体指数法,经过比较选择采用水体指数法。泥沙反演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泥沙指数法对泥沙含量进行反演,通过资料记载的该区域的泥沙分布情况,对反演结果进行比对。从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泥沙指数法反演的结果,能够客观的反演泥沙含量的分布。为了对近海岸要素进行管理,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GIS的近海岸环境要素信息管理系统。利用ArcEngine这一成熟的组件产品,将经过自动目标检测的图像加载至本系统中,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对目标进行手工勾画,并对该目标的属性信息进行描述,从而建立近海环境目标数据库,为军事和民用提供必要的知识库。本文就近海岸典型目标检测、泥沙分析及反演、环境要素管理系统展开研究,为构建整个对地观测系统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1-06-01)

陈步峰,潘勇军,肖以华,徐锰,陈进[10](2011)在《南海海岸防护林生态环境效应的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科学地计量评估海岸防护林的生态效应,采用群落生态学和植物化学监测的研究方法,对南海海岸滩头4-5a生防护林群落的生物量、高温胁迫光合特征、NPP及吸储C、N、S、Pb、Cd、Cu、Hg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海岸各种防护林群落结构的生物量平均达到10.7 t·hm~(-2)、NPP达到2.5t hm~(-2),群落的生长因素表现为速生性生长特征,雨季高温(气温T≥35.5℃)胁迫下,防护林群落优势种群的净光合速率日平均达到9.8μmol·m~(-2)·s~(-1)且乡土树种高于引进树种,优势种高山榕的日最高净光合速率达到14.3μmol·m~(-2)·s~(-1),较羊蹄甲高0.4μmol·m~(-2)·s~(-1)、较塞楝高2.2μmol·m~(-2)·s~(-1);海防林上层优势树种适宜海岸滩头立地质量及耐高温胁迫的光合生理特点,是其速生长的原因之一;各种结构的海防林群落的年均吸储空间CO_2、NO_2、SO_2质量分别为4.2t hm~(-2)、27.1kg hm~(-2)和3.4 kg hm~(-2),吸储Pb、Cd、Cu分别为13.2 g hm~(-2)、4.4g hm~(-2)、0.1 g hm~(-2),其生态环境功能已经初步凸显;海岸防护林群落的吸储效应可有效地减少这些元素在地表和土壤积累、迁移或随地表径流输出至生活环境的危害,对于海岸环境区域是非常有益的。(本文来源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小额赠款项目SGP“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示范”项目论文成果汇编》期刊2011-02-27)

海岸环境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岸带作为连接海洋和陆地系统的特殊地理地带,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但其自然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给海岸带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遥感技术已成为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海岸带规划、管理和保护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对遥感技术在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典型应用(土地利用/覆盖、土壤质量、植被、海岸线、水色、水深和水下地形及灾害)中的主要数据源、方法、结果和局限性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岸环境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1].陈令新.海岸带环境分析监测:方法与技术[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2].李清泉,卢艺,胡水波,胡忠文,李洪忠.海岸带地理环境遥感监测综述[J].遥感学报.2016

[3].夏真,林进清,郑志昌,梁开,马胜中.北部湾广西海岸带地质环境综合监测进展及成果[J].中国地质调查.2016

[4]..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及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J].测绘地理信息.2015

[5].张淑胜,曹珂.北方海岸带地质工作方向明确[N].中国矿业报.2014

[6]..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及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简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

[7].修元松,牟雯清.科技创新为己任推进我国海洋环境检测技术——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约“海岸带水体环境的在线监测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J].中国食品.2011

[8].李明.海岸带水体环境在线监测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N].中国海洋报.2011

[9].陈雪华.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海岸带水体及环境要素监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10].陈步峰,潘勇军,肖以华,徐锰,陈进.南海海岸防护林生态环境效应的监测研究[C].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小额赠款项目SGP“湛江特呈岛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示范”项目论文成果汇编.2011

标签:;  ;  ;  

海岸环境监测论文-陈令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