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痰证论文-周叔英

温病痰证论文-周叔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温病痰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温病痰证,用药规律,温病四大家,医案

温病痰证论文文献综述

周叔英[1](2009)在《温病痰证用药规律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文献整理、理论评述、温病四大家例案用药研究及统计分析等方面对温病四大家痰证用药规律进行探讨、总结和归纳。温病痰证是随着温病学的发展,基于历代医家临床证治实践经验的总结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自《内经》首论水饮,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始名痰饮。隋唐至宋金元时期,对痰饮证治都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痰饮之证加以探讨、论述,提出百病兼痰论点。明清时期百家争鸣,论痰治痰成为普遍涉及的临床问题,明清杂病医家治痰承古训注重脾肾,温病医家治痰热倡导清宣。清代温病四大家对痰证证治的发展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叶天士痰饮论治以清热理气治痰火、“温药和之”疗饮疾、脾胃分治护阴津;薛生白善于审慎分辨痰饮与湿热证候之关系及其轻重,而致经所伤之规律与程度以治之;吴鞠通立叁焦为纲,纵横交错,综合辨治痰饮;王孟英以枢机气化辨治痰饮,病机为气机衍度,热郁生痰,从肺论治,抒机通经,用药轻灵,治痰护阴。为探讨温病四大家温病痰证临床证治与用药规律,本文从温病四大家杂病痰证、温病痰证医案例案与王孟英医案中所有温病医案共333例案中,用MicrosoftExcel 2007统计软件和Microsoft Access 2007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用权数来衡量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在总体中作用大小。得出杂病痰证的用药特点为化痰与祛湿常协同运用、化痰与辨证相结合、温化痰饮为治杂病痰证的基调;温病痰证用药特点为清化为主、寒温并用;王孟英温病医案用药特点是化痰是王孟英治温病的常法、王孟英温病化痰清轻灵动、有基本用药。总结温病四大家痰证治疗的特点为杂病痰证温化为治、温病痰证清化为主、杂病治痰辨证结合、温病治痰寒温并用;王孟英温病治痰的特点为强调先清化热邪所依附的痰、倡导清轻灵动,治肺为先。(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01)

王礼凤,江红兵,陈廷禧,艾军[2](2006)在《论温病痰证的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温病痰证是兼证,其治疗当结合温病的特点,以祛除温邪为首要原则,并注重调整人体气机和脏腑功能;用药应凉而不寒,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驱邪不伤正,滋补不助邪。(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期刊2006年06期)

肖照岑[3](1991)在《温病痰证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温病痰证,临证多见。其形成不外叁途:或因素有停痰宿饮,温邪外袭,与痰互结;或因热邪灼液成痰;或因湿邪困久酿痰。痰之已成,留于体内,为热所附,随气升降,变生诸证。本文拟从温病痰证形成角度,探讨其证候特点及治疗方法,冀对临证辨治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期刊1991年06期)

温病痰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温病痰证是兼证,其治疗当结合温病的特点,以祛除温邪为首要原则,并注重调整人体气机和脏腑功能;用药应凉而不寒,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驱邪不伤正,滋补不助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病痰证论文参考文献

[1].周叔英.温病痰证用药规律初步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2].王礼凤,江红兵,陈廷禧,艾军.论温病痰证的治疗[J].江西中医药.2006

[3].肖照岑.温病痰证辨析[J].天津中医.1991

标签:;  ;  ;  ;  

温病痰证论文-周叔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