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蟹甲论文-黄雅雯

华蟹甲论文-黄雅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华蟹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华蟹甲属,华蟹甲,化学成分,抗氧化

华蟹甲论文文献综述

黄雅雯[1](2018)在《华蟹甲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药物是药物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天然药物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并以植物为主,种类繁多。我国天然药物资源蕴藏丰富,中药资源已达12772种,其中有大量中药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国内外有关华蟹甲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对华蟹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华蟹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华蟹甲(Sinacalia tangutica(Maxim.)B.Nord.)隶属菊科华蟹甲属。本属为中国特有属,共有4种,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甘肃、青海、宁夏、山西、陕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他叁种分别为革叶华蟹甲(Sinacalia caroli(C.Winkl.)C.Jeffrey et Y.L Chen),双花华蟹甲(Sinacalia davidii(Franch.)Koyama),大头华蟹甲(Sinacalia macrocephala(H.Robins.Et Brettel)C.Jeffrey et Y.L.Chen)。据报道该属部分植物在民间药用,主治风湿疼痛、头痛眩晕、胸腔胀满、咳嗽痰多、偏瘫等疑难杂症。文献报道从华蟹甲地上部分分到的化合物类型主要包括倍半萜,叁萜,甾体,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从华蟹甲地下部分分到的化合物类型主要包括香豆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华蟹甲具有抗肿瘤,抗菌,杀虫等活性。本论文对华蟹甲(Sinacalia tangutica(Maxim.)B.Nord.)干燥的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对华蟹甲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正丁醇萃取部分等极性较大的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鉴定了26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酚苷类化合物,19个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的化合物。在该属植物中首次发现绿原酸类化合物的存在,并对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了评价,绿原酸类化合物展现了很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华蟹甲干燥根茎共10.85 kg,用95%乙醇冷浸2周,得到冷浸液30 L。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溶剂。将浸泡充分的华蟹甲根茎用95%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6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溶剂,得到浸膏2.44 kg。将浸膏用2 L蒸馏水混悬,然后依次用等体积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石油醚萃取部分(STP)、二氯甲烷萃取部分(STC)、乙酸乙酯萃取部分(STE)、正丁醇萃取部分(STB)。其中正丁醇萃取部分(STB)进一步通过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分别用水、30%乙醇、70%乙醇、95%乙醇溶液依次洗脱,得到正丁醇萃取部分的水洗脱部分(STBH)、正丁醇萃取部分的30%乙醇洗脱部分(STB 30)、正丁醇萃取部分的70%乙醇洗脱部分(STB 70)、正丁醇萃取部分的95%乙醇洗脱部分(STB 95)。STP萃取部分通过各种柱色谱分离纯化,并综合运用多种波谱技术以及与标准品比对的方法,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STP-1(bauerenol鲍尔烯醇)、STP-2(β-sitosterol谷甾醇)、STP-4(petasin蜂斗菜素)、STP-5(isopetasin异蜂斗菜素)、STP-6(hydrangetin 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STC萃取部分通过各种柱色谱分离纯化,并综合运用多种波谱技术以及与标准品比对的方法,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STC-1(4-hydroxybenzaldehyde对羟基苯甲醛)、STC-3(p-hydroxycinnamic acid对羟基桂皮酸)、STC-4(ferulic acid阿魏酸)、STC-5(4-hydroxy-3,5-dimethoxybenzaldehyde 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STC-6(7-hydroxy-coumarin 7-羟基香豆素)、STC-7(syringic acid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STE萃取部分通过各种柱色谱分离纯化,并综合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STE-1(the mixture ofβ-sitosterol and stigmasterol谷甾醇和豆甾醇混合物)、STE-3(caffeic acid咖啡酸)、STE-5(3,4-dihydroxybenzaldehyde3,4-二羟基苯甲醛)、STE-6(methyl 4,5-di-O-caffeoyl quinate 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STE-7(methyl-3,5-di-O-caffeoyl quinate 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STE-8(methyl 5-O-caffeoyl quinate 5-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STE-9(ethyl5-O-caffeoyl quinate 5-咖啡酰基奎宁酸乙酯)、STE-11(methyl 4-O-caffeoyl quinate4-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STB 30部分通过各种柱色谱分离纯化,并综合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STB 30-1(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STB 30-2(daphnin methylether 8-甲氧基-7-O-β-D-葡萄糖香豆素)、STB30-3(7-hydroxycoumarin-8-O-β-D-glucopyranoside 7-羟基-8-O-β-D-葡萄糖香豆素)、STB 30-4(trans-ferulic acid 4-O-β-D-glucopyranoside 4-O-β-D-葡萄糖阿魏酸)、STB 30-6(3-(4-O-β-D-glucopyranosyloxy-3,5-dimethoxy)-phenyl-2E-propenol 3,5-二甲氧基-4-O-β-D-葡萄糖苯丙烯醇)、STB 30-10(5-hydroxyeugenol-4-O-β-Dxyl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 5-羟基-4-O-β-D-木糖-(1→6)-β-D-葡萄糖丁香油酚)。STB 70部分通过各种柱色谱分离纯化,共得到2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个化合物的结构,为:STB 70-2(n-butyl-caffeic acid咖啡酰基正丁酯)。综合上述,本论文通过对华蟹甲的干燥根茎乙醇提取物的各个萃取部分通过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聚酰胺柱色谱法、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制备高效液相柱色谱法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共得到29个化合物,并综合运用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谱、红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分辨质谱分析等波谱技术以及与标准品比对的方法,鉴定了其中2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20个酚类化合物(STP-6、STC-1、STC-3、STC-4、STC-5、STC-6、STC-7、STE-3、STE-5、STE-6、STE-7、STE-8、STE-9、STE-11、STB 30-2、STB 30-3、STB 30-4、STB 30-6、STB 30-10、STB 70-2);1个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STB 30-1);3个萜类(STP-1、STP-4、STP-5);2个甾体(STP-2、STE-1)。以上化合物中,1个为新化合物:5-羟基-4-O-β-D-木糖-(1→6)-O-β-D-葡萄糖丁香油酚(STB 30-1),19个为首次在华蟹甲属植物中发现的化合物:鲍尔烯醇(STP-1)、蜂斗菜素(STP-4)、对羟基桂皮酸(STC-3)、阿魏酸(STC-4)、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STC-5)、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STC-7)、咖啡酸(STE-3)、3,4-二羟基苯甲醛(STE-5)、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STE-6)、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STE-7)、5-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STE-8)、5-咖啡酰基奎宁酸乙酯(STE-9)、4-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STE-11)、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STB 30-1)、8-甲氧基-7-O-β-D-葡萄糖香豆素(STB 30-2)、7-羟基-8-O-β-D-葡萄糖香豆素(STB 30-3)、4-O-β-D-葡萄糖阿魏酸(STB 30-4)、3,5-二甲氧基-4-O-β-D-葡萄糖苯丙烯醇(STB 30-6)和咖啡酰基正丁酯(STB70-2)。本论文采用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DPPH)法对华蟹甲干燥根茎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部分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评价,华蟹甲干燥根茎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部分均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其中二氯甲烷萃取部分(STC),乙酸乙酯萃取部分(STE),正丁醇萃取部分的30%乙醇洗脱部分(STB 30),正丁醇萃取部分的70%乙醇洗脱部分(STB 70)抗氧化能力较好。这与在华蟹甲干燥根茎乙醇提取物的STC萃取部分,STE萃取部分,STB 30部分,STB 70部分分到大量酚类化合物相对应。本论文采用4-硝基苯基-α-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对华蟹甲干燥根茎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部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了评价,华蟹甲干燥根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强。在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主要分到绿原酸类化合物,本论文又对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的绿原酸类化合物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实验,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的绿原酸类化合物均有一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为明确华蟹甲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其在抗氧化和抗Ⅱ型糖尿病应用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6-01)

杨娜,周先礼,黄帅[2](2018)在《华蟹甲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华蟹甲Sinacalia tangu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华蟹甲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和X单晶衍射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华蟹甲全草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7-甲氧基香豆素(Ⅰ)、cis-diversin(Ⅱ)、trans-diversin(Ⅲ)、3-(2,4二羟基苯基)丙酸甲酯(Ⅳ)、瑞香素-8-O-β-葡萄糖苷(Ⅴ)、7,8-二羟基香豆素(Ⅵ)、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Ⅶ)、3-羟基-艾里莫酚-9,11-二烯-8-酮(Ⅷ)、萘二烷(Ⅸ)、β-谷甾醇(Ⅹ)和胡萝卜苷(Ⅺ)等11个化合物。结论化合物ⅠⅣ和Ⅸ为首次从华蟹甲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Ⅱ和Ⅲ的碳谱数据。(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马雪姣,黄雅雯,苏艳芳,王玮[3](2018)在《华蟹甲中1个新的酚苷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华蟹甲Sinacalia tangutic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及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综合运用~1H-NMR、~(13)C-NMR、DEPT、HSQC、HMBC和HR-ESI-MS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华蟹甲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个新的酚苷,鉴定为5-羟基丁香酚-4-O-β-D-木糖基-(1→6)-O-β-D-葡萄糖苷(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华蟹甲苷。(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06期)

黄雅雯,黄兴国,苏艳芳[4](2018)在《华蟹甲根茎中酚类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华蟹甲Sinacalia tangutic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反相ODS等柱色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运用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华蟹甲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酚类化合物: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1)、7-羟基香豆素(2)、丁香酸(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4)、3,4-二羟基苯甲醛(5)、对羟基苯甲醛(6)、咖啡酸(7)、对羟基桂皮酸(8)、阿魏酸(9)、4-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0)、5-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1)、5-咖啡酰基奎宁酸乙酯(12)、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3)、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4)。结论化合物3~5、7~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04期)

杨娜[5](2017)在《华蟹甲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蟹甲(Sinacalia tangutica)又名羽裂蟹甲草,是菊科(Compositae)华蟹甲属(Sinacalia)植物。主要分布在宁夏、青海、河北、山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区。多生长于山坡草地、悬崖、沟边、草甸、林缘和路边等地。根状茎入药,能顺气化痰、止咳泻下;用于胸胁胀痛、咳嗽、头晕目眩、风湿疼痛、偏瘫、咳嗽痰多、跌打、心胸胀痛、胃脘痛等症。近年来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华蟹甲在抑菌杀虫、抗肿瘤等方面效果良好。为了进一步研究华蟹甲的化学成分,本文对华蟹甲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与鉴定。本论文以采自我国四川巴中地区的华蟹甲全草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成分的进行系统研究。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重结晶、制备液相等多种分离手段从华蟹甲分离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及单晶X-ray衍射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瑞香素-8-O-β-葡萄糖苷(1),7-甲氧基香豆素(2),opposit-4(15)-ene-1β,11-diol(3),7-(3',7'-二甲基-5'-氧代-3'E,6'-辛二烯基)香豆素(4),7-(3',7'-二甲基-5'-氧代-3'Z,6'-辛二烯基)香豆素(5),3-(2,4-二羟基苯基)丙酸甲酯(6),3,4-二羟基-5-甲氧基苯丙酸(7),7,8-二羟基香豆素(8),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9),3-羟基-艾里莫芬-9,11-二烯-8-酮(10),萘二恶烷(11),β-谷甾醇(12)和胡萝卜苷(13)。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化合物5为一对顺反异构体,目前还未见其碳谱数据的文献报道,本论文通过1D和2D NMR对其化学位移进行归属。本论文对华蟹甲化学成分的研究,丰富了天然产物数据库,并且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华蟹甲属植物的药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11-01)

蓝晓聪,武海波,王文蜀[6](2010)在《双花华蟹甲草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我国特有植物双花华蟹甲草Sinacalia davidii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和Sephadex LH-20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双花华蟹甲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3-氧-2,α23-二羟基-齐敦果-12-烯-28-酸(2),28-羟基-齐敦果-12-烯-3,11-二酮(3),3α-甲氧基-齐敦果-11-酮-18-烯(4),木犀草素(5)和2α-羟基乌索酸(6)。结论:以上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双花华蟹甲草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0年08期)

袁善奎,周利娟,黄继光,刘西莉,徐汉虹[7](2008)在《华蟹甲草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离体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华蟹甲草共获得46个提取、分离样品,首先测定这些样品在100 mg/L浓度下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然后测定活性较高的Y-S16/23~90/96号样品对9种真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以及对辣椒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于华蟹甲草的不同组织器官,花提取物的活性相对最高,对供试的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次是叶片提取物,但均是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活性最高;而在所有样品中,Y-S16/23~90/96号样品的活性最高,在100 mg/L浓度下对辣椒炭疽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超过50%,其作用谱较广,对供试的9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活性,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的活性最高,EC50分别为68.96和99.17 mg/L,对黄瓜疫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等3个病菌的活性次之,EC50介于137.37~161.68 mg/L之间,对水稻稻瘟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4个病菌的活性相对较差,EC50介于303.05~362.54 mg/L之间;Y-S16/23~90/96号样品对辣椒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较低。(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08年04期)

赵燕[8](2008)在《华蟹甲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蟹甲(Sinacalia)系菊科(Compositae)草本植物,是我国特有属,共有4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四川等省。据报道该属部分植物在民间可作为传统中药,具有祛风镇静、清肺止咳的功效,主治风湿疼痛、头痛眩晕、胸腔胀满、咳嗽痰多、偏瘫等疑难杂症。迄今为止,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仅限于华蟹甲(Sinacaliatangutica Maxim.),其它叁种尚未见报道。为了挖掘华蟹甲属中更多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开发新的中草药植物资源,本论文对采自甘肃临夏市郊的华蟹甲地上部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将其甲醇提取物的氯仿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采用硅胶柱层析(CC)、制备薄层层析(PTLC)、重结晶等方法,共分离得到53个化合物。通过HRESIMS、ElMS、IR、UV、1D-NMR(~1H、~(13)C-NMR,DEPT,NOE)、2D-NMR(~1H-~1H COSY,HSQC,HMBC)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与标准化合物对照或文献数据比较,鉴定了其中51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5个是新化合物。它们分别被确定为sinacalkaloid(1),1β-methoxy-9α-hydroxycaryolanol(2),7-O-6′-acetoxy-β-D-glucopyranosycoumarin(19),8-0-6′-acetoxy-β-D-glucopyranosyl-7-hydroxycoumarin(20),stigmast-5-en-7α,22α-diol-3β-tetradecanoate(31)。51个化合物中有1个生物碱,16个倍半萜,1个单萜,8个叁萜,7个甾体,7个香豆素,1个黄酮,2个木脂素,2个苯环取代物,3个甘油酯,3个长链脂肪酸。其中吉玛烷型、caryolane型倍半萜、生物碱、木脂素、苯环取代物是从该属植物首次分到。从植物分类学可知,华蟹甲属与蟹甲草属有很近的生源关系。根据经验知,生源关系相近的两植物具有相似化学成分,因此本论文对1923-2008年蟹甲草属和华蟹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本论文研究成果可望为华蟹甲属植物活性成分的阐明及新天然药物筛选提供相关科学依据,为我国天然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8-05-01)

何仰清,马占营,杨谦,高黎明[9](2007)在《羽裂华蟹甲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羽裂华蟹甲草的根(siacalin tangutica maxim)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和标样对照分别鉴定为:(1)硬酯酸,(2)正十六酸,(3)常春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甙,(4)Acteoside,(5)"-谷甾醇,(6)"-谷甾醇甙。本文为首次报道该植物的化学成份。(本文来源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周利娟,黄继光,徐汉虹,吴仁海[10](2006)在《从华蟹甲草中分离的两种活性成分对家蝇的杀虫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从我国特有植物华蟹甲草Sinacaliatangutica(Maxim.)B.Nord中经生物活性跟踪实验得出的杀虫活性成分Z,Z,Z_9,12,15_十八碳叁烯酸和Z,Z_9,12_十八碳二烯酸对家蝇Muscadomesticavicina的生物活性及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家蝇经该2种化合物1mgmL处理后表现出类似神经毒剂中毒的兴奋症状。这2种化合物对家蝇表现出毒杀作用,24h时,Z,Z,Z_9,12,15_十八碳叁烯酸和Z,Z_9,12_十八碳二烯酸对家蝇的LC50值分别为0.26mgmL和0.43mgmL;对家蝇触杀作用极低,以1mgmL分别点滴处理家蝇后48h,死亡率分别为21.54%和4.08%。这2种化合物对家蝇的AChE影响不明显,但可引起家蝇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发生紊乱,对家蝇总糖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Z,Z_9,12_十八碳二烯酸可引起家蝇的Mg_ATPase的比活力降低,而Z,Z,Z_9,12,15_十八碳叁烯酸引起家蝇的Na_K_Mg_ATPase和Ca_ATPase的比活力较对照上升。(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华蟹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华蟹甲Sinacalia tangu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华蟹甲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和X单晶衍射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华蟹甲全草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7-甲氧基香豆素(Ⅰ)、cis-diversin(Ⅱ)、trans-diversin(Ⅲ)、3-(2,4二羟基苯基)丙酸甲酯(Ⅳ)、瑞香素-8-O-β-葡萄糖苷(Ⅴ)、7,8-二羟基香豆素(Ⅵ)、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Ⅶ)、3-羟基-艾里莫酚-9,11-二烯-8-酮(Ⅷ)、萘二烷(Ⅸ)、β-谷甾醇(Ⅹ)和胡萝卜苷(Ⅺ)等11个化合物。结论化合物ⅠⅣ和Ⅸ为首次从华蟹甲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Ⅱ和Ⅲ的碳谱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华蟹甲论文参考文献

[1].黄雅雯.华蟹甲的化学成分研究[D].天津大学.2018

[2].杨娜,周先礼,黄帅.华蟹甲化学成分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8

[3].马雪姣,黄雅雯,苏艳芳,王玮.华蟹甲中1个新的酚苷类化合物[J].中草药.2018

[4].黄雅雯,黄兴国,苏艳芳.华蟹甲根茎中酚类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8

[5].杨娜.华蟹甲化学成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6].蓝晓聪,武海波,王文蜀.双花华蟹甲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

[7].袁善奎,周利娟,黄继光,刘西莉,徐汉虹.华蟹甲草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离体抗菌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

[8].赵燕.华蟹甲化学成分研究[D].兰州大学.2008

[9].何仰清,马占营,杨谦,高黎明.羽裂华蟹甲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10].周利娟,黄继光,徐汉虹,吴仁海.从华蟹甲草中分离的两种活性成分对家蝇的杀虫活性[J].昆虫学报.2006

标签:;  ;  ;  ;  

华蟹甲论文-黄雅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