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表达机制论文-李硕

民意表达机制论文-李硕

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意表达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数据技术,政策制定,自媒体,民意表达机制

民意表达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硕[1](2018)在《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政策制定中的民意表达机制研究——以微博等自媒体工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网民公民意识的觉醒,地方政府开始在政策制定中逐渐重视网络民意的表达。以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工具为例,通过其在网络民意表达中的过程、作用、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研究发现网络民意表达在现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了构建有序网络民意表达机制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吴俊欧[2](2016)在《独立学院教职工民意表达机制存在问题与完善途径——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建立畅通、便利、务实、高效的民意表达机制,本文在简要分析了民意表达机制在独立学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独立学院教职工民意表达途径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6年11期)

杜丹丹[3](2015)在《新加坡多元利益表达机制对完善我国民意反馈机制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利益诉求多元化的背景下,新加坡通过建立民情联系组制度、议员定期接待选民制度、诉讼外纠纷解决制度等机制,在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响应公众诉求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民意表达机制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和新加坡的多元利益表达机制相比,我国的民意表达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黄俊尧[4](2015)在《作为政府治理技术的“吸纳型参与”——“五水共治”中的民意表达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环境治理是重大的政府工程和社会工程,需要公众的适度参与。浙江杭州在政府主导的"五水共治"框架中,既沿用了政府调查、项目动员等常规性吸纳民意工具,也采取了公众咨询、公述民评问政等创新性民意表达机制,在咨询、合法化、动员、问责等方面构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功能链,收获了一定的治理效果。通过对水环境治理中民意表达机制的经验研究,可发掘出"吸纳型参与"的基本逻辑,并管窥到政府治理技术的变化趋向,即由公共议题的特殊性质与有效治理的目标取向引致了"运动式治理"向"制度化治理"、"行政管控"向"参与式治理"的转变。然而,治理技术的变化同时受到政府的权力支配者角色限制,"吸纳型参与"也意味着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趋势可能存在一些变数。(本文来源于《甘肃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余龙全,李乾兵,黄舟山[5](2015)在《“天下第一难”其实也不难》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发展改革不断推进,各种矛盾日益凸显,群众维护权益、表达诉求意识日渐强烈,信访成为“一个啥都可以往里装的筐”,主体多元,诉求复杂,缠访、闹访、越级访层出不穷,很多干部摇头只叹:信访工作真是“天下第一难”! 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把钥匙开一(本文来源于《安康日报》期刊2015-09-25)

德风[6](2015)在《密云代表联系选民机制畅通民意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强调,要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北京市委叁次、四次人大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求,依法健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建立叁级代表联系机制,充分发挥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机制的作用。密云县人大常委会把保证代表主体作用发挥作为代表工作的"第一任务",自2014年下半年起,扎实推进在镇街设立人大代表工作室和建立人大代表工作站,为密切市县镇叁级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本文来源于《北京人大》期刊2015年05期)

郭善兴[7](2015)在《完善政府决策过程中的民意表达机制探讨——以宁波PX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意是政府决策的合法性来源和基础,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内容,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面临着邻避效应的巨大挑战。确保决策过程中的民意顺利表达,争取周围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是克服邻避效应的重要方法。本文以宁波PX项目事件为例,分析了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提出了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的措施。(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12期)

曾丽洁,朱瑞波[8](2015)在《中国司法中民意合理表达机制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中国,民意对司法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一方面有利于推进司法民主,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民意不恰当地干预司法的现象。针对司法中民意表达困境成因,需要构建中国司法中民意合理表达机制:廓清民意与司法的关系、注重民意识别、明确采纳和适用民意的主体、增强司法公信力、平衡民意与法官个人道德及司法职业道德。民意合理表达机制的构建,使司法能充分发挥民意这一正当资源的作用,吸收合理民意为司法所用。(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刘安军[9](2015)在《人大代表的民意表达“畅通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意表达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推进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在我国,能够实现民意表达的正式途径主要有:政治协商制度、信访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政治形式,还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制度保障。因此,本文拟选择人大代表的民意表达畅通机制作为研究对象。众所周知,人大代表作为我国十叁亿民众民意表达的主要中间人,是具有合法身份和特定法律地位的民意表达主体,也就是说人大代表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民意表达的有效程度。但是部分人大代表的民意表达功能却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和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民意表达。从全局看,这些不足综合表现为一些人大代表并没有真正很好地完成其应该完成的民意表达工作。基于各种现实情况,对于我国人大代表民意表达的不健全需要从源头进行改善,而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大代表的结构组成不科学,民意表达结构的不完整。所以,本文试图探讨人大代表从选举到民意表达、反馈等的整体结构,从而分析人大代表民意表达不畅通的原因,最后针对具体的机制缺陷,给出一些可操性较强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对于民意表达的研究,需要着眼于民意收集到民意反馈的整体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构成一次完整的民意表达。具体说来,民意收集、民意整合、民意表达和民意反馈,这四个环节构成了民意表达的整体结构。因此,高效的民意表达需要实现四个环节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地讲,可以将目前呈现出的民意表达不顺畅归因于民意表达四环节中独立结构的缺失和作用发挥不足。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拟选择使用结构功能主义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结构功能主义学派认为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也能影响结构。换句话说,功能作用的完整有效发挥,必须借助于完整高效的结构系统。所以,追究人大代表民意表达功能的不顺畅,就必须对民意表达各个环节的结构进行相应的分析。使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分析,可以将人大代表的民意表达不顺畅分为四部分:民意收集功能不足、民意整合功能缺乏、民意表达功能乏力和民意反馈功能缺失。功能的弱化必然可以倒推至结构的不完整,即人大代表的民意表达不顺畅源于人大代表民意表达结构的不健全和不完整。也就是说,人大代表的民意表达作用的有限源于民意收集匮乏,表达渠道不畅;民意整合困难,整合渠道堵塞;民意表达不足,陈述存在局限性;民意反馈缺乏,相关监督不到位。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最后,为了增强人大代表的民意表达功能,针对具体的结构和功能问题,本文提出的建议如下:首先,优化人大代表结构保证民意表达。严格人大代表的选举,同时强化对人大代表的培训,增强其民意表达的能力。其次,建设人大代表民意收集结构,实现民意上通。通过建设有效的民意收集结构,确保真实民意的汇集和整合,从而有效保证民众的真正需求进入政府的公共政策流程。第叁,完善人大代表民意反馈机制,实现民意下达。只有实现了民意表达结果的反馈回溯,才真正实现了民意表达的目标,这一点在此后的民意表达中需要得到高度的关注。最后,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民意传递渠道,同时加强媒体监督。结合21世纪信息飞速发展的特点,可以积极拓展民众表达的新途径,进一步拓宽人大代表与老百姓的联系渠道和交流平台,使民众进行民意诉求和人大代表收集民意的可能性和机会大大提高。同时,也应借助于社会媒体力量,加大对人大代表的民意表达工作的监督。(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5-03-18)

余艳楷[10](2015)在《党的群众路线视域下民意表达机制完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以来,民心向背关系到国家兴亡。在现代社会,民意的顺畅表达是民主政治有效运转的前提,党和政府出台的政策,都是建立在遵循民意的基础之上的。完善的民意表达机制有利于促进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的制定,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和政府的现代化治理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意表达制度构建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落实民意表达制度的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度内的渠道不够畅通,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漠视民意,群体事件频发等等。因此,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民意表达机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导言,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通过对民意表达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整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党的群众路线和民意表达机制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内涵以及民意表达机制的构成。第叁部分研究了党的群众路线和民意表达机制的相关性,也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正是由于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才选取从党的群众路线这个角度来对完善民意表达机制进行研究。第四部分分析研究了当前我国民意表达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政治和历史文化层面着手,探究影响我国民意表达机制存在问题的深层因素。第五部分是论文的落脚点,强调了在我国建立完善的民意表达机制需要结合国情,充分考虑到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完善民意表达机制需同党的群众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民意表达机制,需要健全民意表达的主体培育机制、强有力的民意表达客体机制、高效畅通的民意表达实现机制以及完善的引导规范机制。(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期刊2015-03-01)

民意表达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建立畅通、便利、务实、高效的民意表达机制,本文在简要分析了民意表达机制在独立学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独立学院教职工民意表达途径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意表达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硕.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政策制定中的民意表达机制研究——以微博等自媒体工具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

[2].吴俊欧.独立学院教职工民意表达机制存在问题与完善途径——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例[J].青春岁月.2016

[3].杜丹丹.新加坡多元利益表达机制对完善我国民意反馈机制的启示[J].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5

[4].黄俊尧.作为政府治理技术的“吸纳型参与”——“五水共治”中的民意表达机制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

[5].余龙全,李乾兵,黄舟山.“天下第一难”其实也不难[N].安康日报.2015

[6].德风.密云代表联系选民机制畅通民意表达[J].北京人大.2015

[7].郭善兴.完善政府决策过程中的民意表达机制探讨——以宁波PX项目为例[J].商.2015

[8].曾丽洁,朱瑞波.中国司法中民意合理表达机制的构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9].刘安军.人大代表的民意表达“畅通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

[10].余艳楷.党的群众路线视域下民意表达机制完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

标签:;  ;  ;  ;  

民意表达机制论文-李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