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滑动聚苯硫醚合金

高滑动聚苯硫醚合金

一、高滑动性聚苯硫醚合金(论文文献综述)

罗益锋[1](2019)在《汽车用先进材料的研发主题:轻量、安全、节能、环保和低成本》文中提出汽车用先进材料的轻量化、安全化、节能化、环保化和低成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是所选用的新材料在满足汽车基本性能要求基础上,要不断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重点介绍国内外碳纤维、玄武岩纤维、芳酰胺纤维、纤维素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低成本化的研发进展,同时介绍汽车用各种工程塑料的应用简况。

许江菱[2](2019)在《2017~2018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Ⅱ)》文中研究表明收集了2017年7月~2018年6月世界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17~2018年世界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按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和特种工程塑料(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聚芳砜、聚邻苯二甲酰胺)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冉进成[3](2019)在《低吸水性耐磨碳纤维增强尼龙46复合材料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尼龙(PA)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机械、医疗和运动器材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领域对工程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对耐高温工程塑料需求急剧扩大。尼龙46(PA46)是少数几种商业化的耐高温尼龙之一,其具有高熔点、高结晶度和良好的耐磨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结构中酰胺基含量较高,因此吸水性强,吸水后强度降低,并影响尺寸稳定性,限制了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如何有效降低PA46的吸水性,同时提高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耐热性和阻燃性能等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聚苯醚吸水性低、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好,常被用于PA的改性。本论文采用熔融共混法,以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苯醚(PPOG)与PA46共混降低PA46的吸水性,添加有机改性纳米磷酸锆(FZrP)与聚氨酯包覆处理的碳纤维(PCF)作为增强填料,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低吸水性耐磨PA46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吸水性、力学性能、耐热性、摩擦磨损性能等。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了PPOG对PA46吸水性、力学性能、流动性能、热变形温度(HDT)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PPOG可大幅降低PA46/PPOG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当PPOG用量为10 wt%时,复合材料吸水率从4.67%下降至2.64%,并保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流动性和耐热性。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PA46和PPOG相容性良好,PPOG以微小尺寸均匀分散在PA46基体中。(2)通过水热法合成磷酸锆(ZrP),再经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修饰得到有机改性纳米磷酸锆(FZrP),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A46/PPOG/FZrP纳米复合材料。水接触角(WCA)、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表明,KH-550显着降低了ZrP的亲水性,ZrP被成功剥离为薄的纳米片层。研究发现,FZrP显着增强了PA46/PPOG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力学性能,使吸水性降低。与纯PA46/PPOG相比,当FZrP用量为2 wt%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分别从0.53和12.4 mm3下降到0.23和0.7 mm3;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从81.9 MPa、127.3 MPa和9.3 kJ/m2增加至94.4 MPa、139.0 MPa和12.7 kJ/m2;吸水率从2.64%下降至2.43%。磨损表面和磨屑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X)、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RD等分析表明,在摩擦过程中,FZrP由于与基体较强的界面结合,难以被剥落,而是保留并富集在磨损表面,形成了一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润滑作用的保护层,从而显着降低了PA46/PPOG/FZrP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3)研究了聚氨酯包覆处理的碳纤维(PCF)对PA46/PPOG复合材料吸水性、力学性能、热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等的影响。研究发现,PCF显着提高了PA46/PPOG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和耐热性,在一定程度上使PA46/PPOG复合材料的导热性提高,吸水性降低。与纯PA46/PPOG相比,当PCF用量为40 wt%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从81.9 MPa和127.3 MPa增加至282.5 MPa和411.6 MPa;磨损体积从12.4 mm3下降为0.6 mm3。当PCF用量为20 wt%时,PA46/PPOG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冲击强度,从9.3 kJ/m2增加至15.1 kJ/m2。冲击断面SEM照片表明,PCF与PA46/PPOG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从而显着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摩擦转移膜的拉曼光谱(LRS)结果表明,摩擦过程中部分碳纤维发生石墨化转变。摩擦过程中形成润滑保护层减少了摩擦面的直接接触,降低了摩擦系数,从而显着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失重分析(TGA)表明,PCF可以提高PA46/PPOG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和耐热性。当PCF用量仅为10 wt%时,复合材料热变形温度(HDT)即达到281℃,比纯PA46/PPOG增加了110℃。(4)在PA46/PPOG中加入FZrP和PCF,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低吸水性耐磨PA46/PPOG/FZrP/PCF复合材料。研究发现,同时添加FZrP与PCF显着提高了PA46/PPOG复合材料的耐水性、力学性能、耐磨性和阻燃性。当FZrP和PCF用量分别为2 wt%和20 wt%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240.0MPa,334.2 MPa和19.1 kJ/m2;吸水率仅为1.53%;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分别为0.23和6.4 mm3;与PA46/PPOG相比,PA46/PPOG/FZrP/PCF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从30.5%增加至42.0%,锥形量热分析(CCT)起燃时间(TTI)从27 s延长至40 s,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由807.6 kW/m2下降至278.1 kW/m2。磨损表面SEM照片表明,FZrP对PCF的剥落和破碎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使复合材料耐磨性增加。燃烧炭层的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LRS和XPS等分析表明,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难燃碳纤维作为骨架支撑,FZrP可以有效催化PA46/PPOG成炭,从而有助于形成致密牢固的炭层,有效阻隔热、氧气和可燃气体的传输,从而显着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宁军[4](2018)在《2016~2017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Ⅱ)》文中认为收集了2016年7月2017年6月世界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162017年世界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按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热塑性聚酯、聚苯醚)和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聚芳醚酮、聚醚砜)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罗益锋,罗晰旻[5](2017)在《有机难燃、阻燃和抗燃纤维与相关树脂发展近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述了难燃低耐热纤维、阻燃纤维及其有机磷系阻燃剂、阻燃耐热的通用力学性能纤维与树脂、抗燃纤维、高强高模阻燃有机纤维、复合材料用特种环氧树脂的国内外发展近况。

郝志刚[6](2016)在《专用热塑性工程塑料的品种与应用》文中认为介绍了专用热塑性工程塑料中用量较大的尼龙、聚酯、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缩醛和聚苯硫醚的品种与主要应用领域。目前,专用热塑性工程塑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汽车、电子电器和机械设备等。

高栋[7](2015)在《聚合物基双疏涂层的制备与性能》文中研究指明新材料的研发一直是科研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疏水疏油(双疏)功能化仿生材料,具有水滴、油滴在其表面成圆球形而不浸润的特点,因而无论在学术还是在实际工业应用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前景。然而,如何采用简单、低廉、快速、无污染的制备工艺制备出功能化耐磨双疏涂层却是一直以来困扰科研人员的难题。本文分别采用简单的蚀刻法、喷涂法制备出了耐磨、耐腐蚀功能化超疏水、高疏油涂层,并对无氟双疏涂层的制备进行了探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量仪、热重(TGA)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FT-IR)、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所制备的双疏涂层进行分析与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采用简单的喷涂法制备了聚合物/金属氧化物基底涂层,以醋酸为蚀刻溶液浸渍基底涂层,控制蚀刻反应时间以生成不同程度的纳微分等级粗糙结构,再经过低表面能物质硬脂酸锌进行表面修饰,得到无氟复合超疏水、高疏油涂层。采用多种方法对涂层性能进行了表征。(2)通过化学方法改性碳纳米管、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使其具有疏水性质,并与碳纳米管堆积形成的网络状粗糙结构相结合从而制备了无氟复合超疏水、高疏油涂层,并对其接触角、耐温性、耐腐蚀性、粘结性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该复合双疏涂层对水、乙二醇、甘油的接触角分别为167°、139°、142°,在150℃的高温、腐蚀性溶液处理后,仍然可以保持高疏水、高疏油性质。该复合双疏涂层也具有高粘结性,涂层倾斜90°,甚至180°后,仍可保持水滴的不掉落。(3)采用简单的喷涂法制备了具有纳微二元粗糙度结构的聚合物基含氟复合双疏涂层,并对其接触角、滚动角、耐温性、耐磨性、耐腐蚀性进行测试。研究发现,该复合涂层水接触角最好可以达到173°,乙二醇、甘油接触角分别最好可以达到144°、147°。与此同时,该复合双疏涂层也具有很好的耐温、耐磨、耐腐蚀性能,涂层在经过高温处理、长时间摩擦实验、腐蚀性溶液处理后仍可保持高疏水、高疏油状态。

马彦琼[8](2015)在《改善聚醚酰亚胺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迅猛发展,在航空航天、汽车和机械等领域,人们对减摩耐磨材料制件的要求都愈来愈高。与传统的金属耐磨材料相比,陶瓷和非金属耐磨材料有着更优异的性能,但陶瓷材料往往因其脆性被限制了冲击条件下的应用范围,所以高分子聚合物越来越多的用应于摩擦学领域,并得到了长足发展。这是因为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好的自润滑、低摩擦、耐磨损和材质轻等特性,使其在摩擦领域应用中不仅具有寿命长、维修费用低等因素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同时还具备了高功能性的优势。因此各个领域中逐渐出现了各种材料各种类型的塑料摩擦件,使其渐渐地取代了金属摩擦件。由尼龙制作的齿轮和轴承最先被广泛用作耐磨材料,随之而来的是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等复合材料在轴承、齿轮和滑道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但在高温、高速、高压、高真空及辐照环境条件下,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就很难胜任,所以耐高温特种工程塑料的复合材料被广泛用来制作航空航天和机械等领域的减摩耐磨制件。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耐高温聚合物主要有聚四氟乙烯(PTFE)、聚苯酯(商品名Ekonol)、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和聚酰亚胺(PI)等等。在高分子聚合物的减摩耐磨复合材料中, PI由于比其他材料具有更突出的耐热性、电绝缘性、力学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所以受到更广泛的关注。聚醚酰亚胺(PEI)是一类热塑性聚酰亚胺,它的分子主链中同时含有酰亚胺基团和醚键。聚醚酰亚胺(PEI)的酰亚胺基团使其具备了与PI类似的优异性能,醚键使聚醚酰亚胺(PEI)与热塑性树脂一样优异的加工性能。但是由于聚醚酰亚胺(PEI)自身的摩擦因数很高,且耐磨性能较差,所以无法直接制作成为摩擦制件来使用,通常需要对其添加固体润滑剂进行改性后再制成复合材料摩擦件使用。常用来改善摩擦磨损性能的固体润滑剂包括金属化合物类的Al2O3、TiO2、CuO、ZrO2和MoS2等,无机物类的石墨、氟化石墨和富勒烯,有机类的聚四氟乙烯,以及纤维类的碳纤和玻纤。本文将以二硫化钼、PTFE、石墨和碳纳米管四种固体润滑剂作为填充材料,分别添加到聚醚酰亚胺中进行共混改性。然后测试聚醚酰亚胺(PEI)共混物的摩擦和磨损性能,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选出改善效果相对较好的添加剂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考察添加剂含量、载荷和转速对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的影响。

赵景岩[9](2013)在《仿生超疏水PPS基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材料是科技进步的基石,仿生功能一体化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是21世纪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疏水性材料,尤其是超疏水材料,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质量轻、易成型、耐高温、耐磨擦等众多优点而得到科学家们的青睐。采用简单工艺制备低成本超疏水涂层的研究国内外报道甚少,也未见仿生聚苯硫醚(PPS)基复合涂层显着耐摩擦磨损的研究报道。因此,基于工艺、材料和经济的原因,仿生超疏水PPS基复合涂层材料及其优良的耐摩擦磨损性能被寄予厚望。本文以NaCl为造孔剂、PPS为基体采用模压除盐和水热法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多孔PPS基复合超疏水材料,并对其疏水性能进行了探索,利用简单的喷涂工艺制备了具有低成本、耐高温、耐摩擦磨损等优良性能的超疏水涂层,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检测(FT-IR)、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等仪器对PPS基复合超疏水涂层的表面结构、摩擦磨损性能等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可归纳如下:(1)研究了以NaCl为微米级造孔剂制备仿生PPS基复合材料并对其水热处理后,使之具备了疏水性能,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疏油性能。此材料的微观结构表明,采用水热的方法由孔洞内生长出来的结构对涂层的疏水性能有较大的影响。(2)以NaCl为纳微米级造孔剂,制备仿生超疏水PPS基复合涂层,并对其进行了耐高温、耐摩擦磨损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aCl为造孔剂的PPS基复合涂层具有较好的疏水效果,最大疏水角可达到157°。当NaCl含量为5 wt.%时,多孔PPS基复合涂层实现超疏水,并能在NaCl含量增加至10 wt.%时,保持这种超疏水状态。除去NaCl的多孔PPS基复合涂层在200℃下几乎无质量损失,而在500℃下,质量损失不足8%,具有优良的耐热性。此外,多孔PPS基复合涂层在耐摩擦磨损性能上具有优良的性能,当NaCl含量在5 wt.%-10 wt.%时,涂层能够在1.4 MPa下进行摩擦实验,21 h后涂层仅有轻微摩擦痕。(3)利用低表面能物质和纳微结构制备的仿生PPS基复合涂层,具有更加优良的超疏水、耐高温、耐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CNT)和PDMS可有效影响涂层的超疏水性能。0.5 wt.%CNT的加入可使PPS基涂层实现超疏水,疏水角为161°,而0.5 wt.%CNT和5 wt.%NH4HCO3的添加可使涂层的超疏水角度达到167°。随着PTFE含量的增加,PPS/PTFE涂层的疏水角度逐渐增大。PPS/45%PTFE涂层的疏水角为162°,当加入1wt.%的PDMS后,涂层的最大疏水角高达172°,为超疏水涂层。含PDMS的PPS/PTFE涂层在室温下不仅具有超疏水性能还具有疏油性,即使在150℃-200℃下,涂层仍保持着超疏水性能。PPS/45%PTFE涂层和含PDMS的PPS/45%PTFE涂层在500℃下的质量损失率不足5%,因而该涂层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比较不同PTFE含量的PPS/PTFE涂层耐磨性能,直到摩擦实验进行15h后,PPS/45%PTFE涂层仍完好无损,摩擦痕表面的疏水角保持在130°。

黄桂贤[10](2011)在《共聚芳酯的合成工艺及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酚A型聚芳酯(PAR)是一种耐高温高透明特种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尺寸稳定性、耐冲击性、耐紫外线屏蔽性及机械力学性能等特性,在航天航空、汽车、电子电器及机械制造等领域已广泛应用。PAR属非晶态线性热塑性高聚物,可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加工成型,由于其熔融塑化温度(Ts>320℃)高,熔体粘度大,熔融加工成大件薄壁制品十分困难。提高PAR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降低熔融塑化温度,在耐高温性能和易加工性能之间寻求较佳的平衡妥协是近年来PAR改性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从分子设计出发,调控PAR的分子量及其末端基的结构,降低熔融塑化温度,在PAR大分子链中引入大体积双酚芴结构单元,提高共聚物的耐热性能。本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以间苯二甲酰氯(IPC)、对苯二甲酰氯(TPC)和双酚A(BPA)为单体,二氯甲烷(DCM)为溶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BTEAC)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相转移催化界面缩聚法合成系列双酚A型聚芳酯。以苯酚为分子量调节剂及封端剂,研究了单体摩尔配比及封端剂加入方式等对PAR分子量的影响,测定了聚合物的对数比浓粘度(ηinh)和熔融塑化温度(Ts),并考察了聚合物的分级试剂和聚合物反应体系的破乳剂。结果表明:当缩聚反应进入到1h2h时分5×5mL加入封端剂较适宜,总反应时间为67h,聚合物的ηinh可控制在0.681.43dL/g,且聚合物的熔融塑化温度在260270℃;工艺研究表明异丙醇能有效地分离低分子齐聚物,同时可作为较佳的破乳剂。2.以间苯二甲酰氯(IPC)、对苯二甲酰氯(TPC)和双酚A(BPA)为单体,二氯甲烷(DCM)为溶剂,单官能团酚类化合物为封端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BTEAC)为相转移催化剂,通过相转移催化界面缩聚法合成系列不同端基的聚芳酯树脂。在界面缩聚过程中,优化单官能团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加入时间以及用量来调控PAR的分子量及其末端基的结构。用FT-IR、1H-NMR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DSC、TGA及力学性能测试对聚合物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聚合反应过程中,选择单官能团酚类化合物的加入时间和用量可有效地调控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及端基的结构;封端后的PAR熔融塑化温度(Ts)有所降低,而热稳定性有所提高,有利于改善其熔融加工性能;封端后的PAR具有优良的机械力学性能,且其拉伸强度明显高于未封端的聚芳酯(拉伸强度72.474.5MPa,弹性模量1.11.2GPa,断裂伸长率12.431.8%)。3.以9,9′-双(4-羟基苯基)芴(双酚芴,BHPF)、双酚A(BPA)、间苯二甲酰氯(IPC)、对苯二甲酰氯(TPC)为单体,二氯甲烷(DCM)为溶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BTEAC)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相转移界面共缩聚法合成双酚芴/双酚A型共聚芳酯(PAR-F/A)。在PAR大分子链引入大体积双酚芴结构单元,考察了其对共聚物耐热性能的影响。用FT-IR、1H-NMR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DSC、TGA及力学性能测试对聚合物进行性能测试,并且进行了溶解性测试和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AR-F/A共聚芳酯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当BHPF与BPA摩尔比值为1530/8570时,共聚物的Tg为209.5228.3℃,Ts为282298℃,且随着主链中双酚芴结构单元比例的增加而提高,热失重5%的分解温度(Td)为394415℃,具有较宽的熔融加工窗口;PAR-F/A能溶解于常见的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等,采用溶剂法制成坚韧透明的薄膜进行力学性能测试,且具有优良的机械力学性能(拉伸强度5869MPa,弹性模量1.11.2GPa,断裂伸长率10.812.2%)。?

二、高滑动性聚苯硫醚合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滑动性聚苯硫醚合金(论文提纲范文)

(1)汽车用先进材料的研发主题:轻量、安全、节能、环保和低成本(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CF及CFRP生产高效化和低成本化助推汽车轻量化变革
    1.1 PAN原丝
    1.2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PAN-CF)
    1.3 碳纤维增强塑料 (CFRP)
2 BFRP改性产品在汽车轻量化的应用前景
3 对位芳酰胺纤维 (p-ARF) 及纤维素纳米纤维 (CNF) 橡塑复材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
    3.1 p-ARF增强橡胶
    3.2 纤维素纳米纤维 (CNF) 复合材料
4 汽车用树脂及其粉体改性产品的应用进展
    4.1 汽车内饰件及准结构件用树脂应用概况
    4.2 聚丙烯 (PP) 及改性产品
    4.3 聚酰胺 (PA) 类
    4.4 聚酯 (PET) 类
    4.5 聚碳酸酯 (PC) 及共聚树脂
    4.6 聚苯硫醚 (PPS)
    4.7 其他塑料
结束语

(2)2017~2018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Ⅱ)(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塑料
    1.1 聚酰胺 (PA)
    1.2 聚碳酸酯 (PC)
    1.3 聚甲醛 (POM)
    1.4 热塑性聚酯 (PET和PBT)
2 特种工程塑料
    2.1 液晶聚合物 (LCP)
    2.2 聚醚醚酮 (PEEK)
    2.3 聚砜类
    2.4 聚邻苯二甲酰胺 (PPA)

(3)低吸水性耐磨碳纤维增强尼龙46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尼龙共混改性研究
        1.2.1 尼龙/聚乙烯共混物
        1.2.2 尼龙/聚丙烯共混物
        1.2.3 尼龙/聚酯共混物
        1.2.4 尼龙/聚苯硫醚共混物
        1.2.5 尼龙/聚苯醚共混物
    1.3 尼龙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1 尼龙/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
        1.3.2 尼龙/无机粒子纳米复合材料
        1.3.3 尼龙/层状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
        1.3.4 其它尼龙基纳米复合材料
    1.4 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4.1 碳纤维
        1.4.2 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
        1.4.3 碳纤维混杂增强尼龙复合材料
    1.5 尼龙46 及其研究进展
        1.5.1 尼龙46 的结构与性能
        1.5.2 尼龙46 应用领域
        1.5.3 尼龙46 改性
    1.6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特色与创新之处
        1.6.1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1.6.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3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PA46/PPOG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
        2.2.2 仪器和设备
        2.2.3 样品制备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POG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吸水性的影响
        2.3.2 PPOG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3.3 PA46/PPOG复合材料冲击断面SEM分析
        2.3.4 PPOG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2.3.5 PPOG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热变形温度的影响
        2.3.6 PA46/PPOG复合材料的DSC分析
        2.3.7 PA46/PPOG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ZrP增强PA46/PPOG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3.2.2 仪器和设备
        3.2.3 有机改性纳米磷酸锆的制备
        3.2.4 PA46/PPOG/FZrP复合材料的制备
        3.2.5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FZrP的表征
        3.3.2 FZrP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吸水性的影响
        3.3.3 FZrP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3.4 PA46/PPOG/FZrP复合材料冲击断面SEM分析
        3.3.5 PA46/PPOG/FZrP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
        3.3.6 PA46/PPOG/FZrP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碳纤维增强PA46/PPOG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
        4.2.2 仪器和设备
        4.2.3 样品的制备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CF的表征
        4.3.2 碳纤维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吸水性的影响
        4.3.3 碳纤维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
        4.3.4 碳纤维增强PA46/PPOG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SEM分析
        4.3.5 碳纤维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4.3.6 碳纤维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4.3.7 PA46/PPOG/PCF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ZrP和 PCF混杂增强PA46/PPOG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原料
        5.2.2 仪器和设备
        5.2.3 样品的制备
        5.2.4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FZrP和 PCF对 PA46/PPOG复合材料吸水性的影响
        5.3.2 FZrP和 PCF对 PA46/PPOG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5.3.3 PA46/PPOG/FZrP/PCF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SEM分析
        5.3.4 FZrP和 PCF对 PA46/PPOG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5.3.5 FZrP和 PCF对 PA46/PPOG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5.3.6 载荷和速度对PA46/PPOG/FZrP/PCF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5.3.7 温度对PA46/PPOG/FZrP/PCF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5.3.8 PA46/PPOG/FZrP/PCF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2016~2017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Ⅱ)(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塑料
    1.1 尼龙 (PA)
    1.2 聚碳酸酯 (PC)
    1.3 聚甲醛 (POM)
    1.4 热塑性聚酯 (PET、PBT)
    1.5 聚苯醚 (PPO、PPE)
2 特种工程塑料
    2.1 聚苯硫醚 (PPS)
    2.2 聚醚醚酮、聚芳醚酮 (PEEK、PAEK)
    2.3 砜聚合物 (PSU、PPSU、PES)

(5)有机难燃、阻燃和抗燃纤维与相关树脂发展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添加有机磷阻燃剂
    1.1 大八化学工业公司
    1.2 帝人公司
    1.3 日本ADEKA公司
    1.4 磷系难燃剂的组成
2 通用性能难燃纤维与树脂
3 阻燃纤维
    3.1 聚苯硫醚(PPS)纤维与复合材料
    3.2 聚醚醚酮(PEEK)树脂与纤维
    3.3 聚苯并咪唑(PBI)纤维
    3.4 酮酐类聚酰亚胺(Pl)纤维
    3.5 聚酰亚胺(PI)纤维
    3.6 聚酰胺-酰亚胺(Pam-lm)纤维
    3.7 聚芳酯(LCP)树脂与纤维
4 抗燃纤维
    4.1 酚醛树脂与纤维
    4.2 蜜胺纤维
    4.3 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
    4.4 特种功能纤维抗燃耐热战斗服
5 有机高强高模、耐高温和阻燃纤维
    5.1 芳纶Ⅲ
    5.2 高强高模聚酰亚胺(Pl)纤维
6 特种环氧树脂
    6.1 耐250℃以上环氧树脂
    6.2 高耐热难燃环氧树脂
    6.3 石墨烯增强环氧树脂
    6.4 涂覆多壁碳纳米管(MWCNT)增强环氧树脂
7 陶瓷纤维与复合材料
    7.1 碳化硅(SiC)纤维
    7.2 碳化硅涂覆MWCNTs增强聚醚酰亚胺(PEl)纳米复合材料
    7.3 氧化铝纤维
8 陶瓷粉体及材料
    8.1 陶瓷材料
    8.2 釆用CP的3D打印技术
    8.3 在合成纤维中的应用
    8.4 在医疗中的应用
    8.5 氧化铝-二氧化硅中空微纳米粉体
9 结束语

(6)专用热塑性工程塑料的品种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尼龙(PA)
2 聚酯
3 聚碳酸酯(PC)
4 聚苯醚(PPE)
5 聚缩醛(POM)
6 聚苯硫醚(PPS)
7 结语

(7)聚合物基双疏涂层的制备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固体表面浸润性
        1.1.1 扩散系数
        1.1.2 表面张力及表面自由能
        1.1.3 光滑表面
        1.1.4 粗糙表面
        1.1.5 自清洁表面
    1.2 天然的超疏水表面
        1.2.1 荷叶表面
        1.2.2 苎麻叶及冬瓜表面
        1.2.3 鱼鳞及鲨鱼皮表面
        1.2.4 水黾
        1.2.5 蝴蝶翅膀
        1.2.6 其他
    1.3 制备双疏表面的材料
        1.3.1 氟化物
        1.3.2 仿生纳米材料
        1.3.3 聚合物及金属纳米复合粒子
        1.3.4 纳/微米纤维填料
    1.4 常见制备双疏表面的方法
        1.4.1 “自上而下”的制备方法
        1.4.2 “自下而上”的制备方法
        1.4.3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
    1.5 双疏涂层的相关应用
        1.5.1 自洁性双疏表面
        1.5.2 耐磨性双疏表面
        1.5.3 耐腐蚀性双疏表面
        1.5.4 抗结冰性双疏表面
        1.5.5 耐污染性双疏表面
        1.5.6 双疏纺织物表面
        1.5.7 其他应用
    1.6 双疏涂层亟待解决的问题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刻蚀法制备无氟超疏水、高疏油复合涂层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刻蚀法制备无氟PPS/ZnO-SA复合涂层
        2.2.4 无氟复合涂层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表面润湿性
        2.3.2 涂层表面形貌分析
        2.3.3 涂层表面耐温性
        2.3.4 涂层表面红外分析
        2.3.5 涂层表面高粘附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喷涂法制备功能性无氟超疏水、高疏油涂层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喷涂法制备功能性无氟复合涂层
        3.2.4 PPS/ZnO-PDMS/CNT-PDMS复合涂层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表面润湿性
        3.3.2 涂层表面形貌分析
        3.3.3 涂层表面耐温性分析
        3.3.4 涂层表面红外分析
        3.3.5 涂层表面高粘附力分析
        3.3.6 涂层表面耐久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喷涂法制备功能性PPS基复合涂层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实验仪器
        4.2.3 喷涂法制备功能性PPS基复合涂层
        4.2.4 功能性PPS基复合涂层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表面润湿性
        4.3.2 涂层表面形貌分析
        4.3.3 涂层表面红外分析
        4.3.4 涂层表面XRD及EDS分析
        4.3.5 涂层表面耐磨性分析
        4.3.6 涂层表面耐腐蚀性分析
        4.3.7 涂层表面耐划性分析
        4.3.8 涂层表面结合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及专利
致谢

(8)改善聚醚酰亚胺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摩擦学简介
        1.1.1 摩擦材料的研究意义
        1.1.2 摩擦材料的发展
    1.2 高分子材料及其在摩擦学中的应用
        1.2.1 耐磨聚合物简介
        1.2.2 聚醚酰亚胺的简介
        1.2.3 高分子材料常用的减摩耐磨固体润滑剂
    1.3 聚合物的摩擦和磨损机理
        1.3.1 聚合物的摩擦特性
        1.3.2 滑动摩擦机理
        1.3.3 聚合物的磨损特性
        1.3.4 滑动磨损机理
        1.3.5 摩擦条件对高分子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主要影响
        1.3.6 滑动磨损试验中典型配副形式
    1.4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
第二章 实验原料与表征
    2.1 实验原料及来源
    2.2 仪器及表征
第三章 改善聚醚酰亚胺摩擦磨损性能的固体润滑剂选择
    3.1 引言
    3.2 共混物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纯聚醚酰亚胺的摩擦磨损性能
        3.3.2 PEI 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初步探索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醚酰亚胺共混物的综合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聚醚酰亚胺共混物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添加剂对聚醚酰亚胺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4.3.2 载荷对聚醚酰亚胺共混物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4.3.3 滑动速率对聚醚酰亚胺共混物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4.3.4 两种 PEI 共混物的热性能分析
        4.3.5 聚醚酰亚胺共混物的动态机械分析
        4.3.6 聚醚酰亚胺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致谢

(9)仿生超疏水PPS基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及相关理论
        1.1.1 固体表面的润湿性
        1.1.2 表面润湿性的相关理论
        1.1.3 超疏水状态
    1.2 自然界中常见的超疏水表面
        1.2.1 植物类超疏水表面
        1.2.2 动物类超疏水表面
    1.3 超疏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1.3.1 超疏水涂层简介
        1.3.2 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材料
        1.3.3 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方法
    1.4 PPS疏水材料的耐磨性能研究
    1.5 超疏水涂层的应用
    1.6 超疏水涂层目前存在的问题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PPS基复合材料疏水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2.2 PPS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2.2.3 PPS基复合材料的水热处理
        2.2.4 PPS基复合材料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PS基复合材料
        2.3.2 接触角的测定
        2.3.3 PPS基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孔PPS基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3.2.2 多孔PPS基疏水涂层的制备
        3.2.3 多孔PPS基疏水涂层的表征
        3.2.4 多孔PPS基疏水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TFE对PPS复合涂层的影响
        3.3.2 多孔PPS基涂层的疏水性研究
        3.3.3 多孔PPS基涂层的表面分析
        3.3.4 多孔PPS基涂层的XRD和TG分析
        3.3.5 多孔PPS基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表面能材料对PPS基超疏水涂层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4.2.2 PPS基疏水涂层的制备
        4.2.3 PPS基疏水涂层的表征
        4.2.4 PPS基疏水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PS基涂层的疏水性研究
        4.3.2 PPS基涂层的表面分析
        4.3.3 PPS基涂层的FI-IR、XRD和TG分析
        4.3.4 PPS基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及专利
致谢
详细摘要

(10)共聚芳酯的合成工艺及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聚芳酯的发展概况
        1.1.1 世界工程塑料业发展概况
        1.1.2 现阶段国内工程塑料业发展概况
    1.2 聚芳酯的合成
    1.3 聚芳酯的性能与改性
        1.3.1 PAR 的特性
        1.3.2 PAR 的改性
        1.3.2.1 聚芳酯的共混改性
        1.3.2.2 分子结构改性
    1.4 聚芳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1.5 聚芳酯的加工
    1.6 研究工作的思路
        1.6.1 共聚芳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1.6.2 不同封端基对聚芳酯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6.3 双酚芴/双酚A 型共聚芳酯合成和表征
    1.7 研究工作的创新点
2 主要原料、试剂、测试方法和仪器
    2.1 主要原料和化学试剂
    2.2 主要测试仪器和方法
3 共聚芳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3.1 共聚芳酯合成条件的选择
        3.1.1 共聚芳酯的合成
        3.1.2 TPC 与IPC 的摩尔配比的选择
        3.1.3 封端剂首次加入量对聚合物ηinh 的影响
        3.1.4 聚芳酯的分级试验
        3.1.5 破乳剂的选择
        3.1.6 溶剂的循环使用
    3.2 结论
4 不同封端基对双酚A 型聚芳酯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4.1 共聚物的合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共聚物的结构分析
        4.2.2 共聚物的热分析
        4.2.3 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及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4.2.4 共聚物的熔融塑化温度和热处理
    4.3 结论
5 双酚芴/双酚A 型共聚芳酯的合成与表征
    5.1 共聚物的合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共聚物的结构分析
        5.2.2 共聚物的热分析
        5.2.3 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及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5.2.4 共聚物的溶解性试验
    5.3 结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四、高滑动性聚苯硫醚合金(论文参考文献)

  • [1]汽车用先进材料的研发主题:轻量、安全、节能、环保和低成本[J]. 罗益锋.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19(04)
  • [2]2017~2018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Ⅱ)[J]. 许江菱. 塑料工业, 2019(04)
  • [3]低吸水性耐磨碳纤维增强尼龙46复合材料的研究[D]. 冉进成.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2016~2017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Ⅱ)[J]. 宁军. 塑料工业, 2018(04)
  • [5]有机难燃、阻燃和抗燃纤维与相关树脂发展近况[J]. 罗益锋,罗晰旻.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17(01)
  • [6]专用热塑性工程塑料的品种与应用[J]. 郝志刚.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6(03)
  • [7]聚合物基双疏涂层的制备与性能[D]. 高栋. 东北石油大学, 2015(04)
  • [8]改善聚醚酰亚胺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D]. 马彦琼. 吉林大学, 2015(08)
  • [9]仿生超疏水PPS基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赵景岩. 东北石油大学, 2013(06)
  • [10]共聚芳酯的合成工艺及结构与性能研究[D]. 黄桂贤. 江西师范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高滑动聚苯硫醚合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