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内收肌群论文-邓雪奇,佟剑平

股内收肌群论文-邓雪奇,佟剑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股内收肌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股内收肌群,中枢性痉挛,研究进展,综述

股内收肌群论文文献综述

邓雪奇,佟剑平[1](2018)在《股内收肌群中枢性痉挛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股内收肌群中枢性痉挛是脊髓损伤、脑卒中、脑外伤、脑瘫等中枢神经性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可引起髋关节内收畸形、大腿内侧肌群抽搐样疼痛、髋关节外展活动障碍等并发症,长期痉挛可造成不可逆的挛缩,严重影响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常规通过肌松药、牵张训练等康复治疗缓解痉挛,同时也有大量文献报道关于通过对闭孔神经采用阻滞溶解、切断、射频毁损等方法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效果。现对近年来国内外对中枢性股内收肌群痉挛的治疗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健康之路》期刊2018年11期)

杨鑫[2](2018)在《股内收肌群强化锻炼对口服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临床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在口服药物基础上,运用增加股内收肌群强化锻炼的运动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通过患者锻炼前后观测指标的对比,来探究内收肌群强化锻炼对髌骨软化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膝关节病科2017年2月—2017年12月门诊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66名髌骨软化症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根据随机分组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人和对照组33人。对照组患者指导其进行直腿/负重直腿抬高、靠墙静蹲、坐位伸膝/负重伸膝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运动治疗方案基础上指导其进行侧卧位直腿抬高、仰卧夹球锻炼。治疗前统计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症状,并对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Kujala评分、髌骨上15cm大腿周径进行统计。开始试验后,嘱患者按照对应功能锻炼方案进行锻炼,并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及时与患者沟通,进行相应的运动治疗指导。在患者按照试验要求进行运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后再次对上述标准进行评估。3个月后,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1)2组患者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疼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但2组的降低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2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功能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但2组的降低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2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及治疗后3月,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Kujala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但2组的上升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2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及治疗后3月,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髌骨上15cm处大腿周径测量值均呈增加趋势,但2组的增加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治疗后1月及治疗后3月2组间测量值比较,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综合有效率93.33%,对照组综合有效率80.6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口服药物配合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症状,且股内收肌群强化锻炼的运动治疗方案可取得更好的改善效果。1)股内收肌群强化锻炼的运动治疗方案,可缓解髌骨软化症的膝前疼痛症状,但这种缓解效果起效较慢。2)股内收肌群强化锻炼的运动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髌骨软化症患者的膝关节功能。3)通过运动疗法干预可少量提高髌骨软化症患者肌容量,但股内收肌群强化训练并不能带来优于对照组的肌容量提升。(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4-30)

邓雪奇,佟剑平,许光旭,李翔,黄兰[3](2017)在《闭孔神经射频热凝治疗脊髓损伤后股内收肌群痉挛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闭孔神经前支射频热凝治疗脊髓损伤后股内收肌群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0例脊髓损伤致股内收肌群痉挛患者,对比观察常规康复治疗及闭孔神经前支射频热凝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常规康复治疗总有效率46.7%,射频治疗后总有效率96.7%,随着时间延长,痉挛增加不明显,总有效率高。结论:闭孔神经前支射频热凝治疗可快速有效的缓解股内收肌群痉挛,缓解疼痛.提高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7年12期)

曹延祥,赵燕鹏,李志锐,娄盛涵,王国旗[4](2017)在《股内收肌群痉挛致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股骨干再骨折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介绍患者女,82岁。2011年4月因左膝关节骨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功能恢复良好。2014年4月摔伤致左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入院,考虑远端骨折块距离假体近,患者合并多种内科疾病,身体条件差,选择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同年9月再次摔伤致外固定架钉眼处骨折,考虑假体周围骨折尚未完全愈合,取出骨折部位外固定架螺钉,继续行外固定治疗;6个月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行外固定架取出术,术后3d出院。出院当晚,患者主诉左大腿内侧肌肉阵发性痉挛,继而疼痛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赵茗,李建衡,胡彤宇[5](2017)在《股内收肌群切除术治疗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叁医院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9例发生于股内收肌群且具有明确术前诊断的软组织肉瘤,所有患者均采用内收肌群切除术,随访11~48个月,随访期间局部控制率为100%,总生存率为94.7%,无瘤生存率为89.4%。结果显示,采用股内收肌群切除术治疗软组织肉瘤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张兵,刘琮[6](2016)在《股内收肌群弹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股内收肌群弹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1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配至研究组41例(行股内收肌群弹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电脑中频脉冲电疗法)和对照组40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电脑中频脉冲电疗法)。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周、2周、4周NRS、ODI、JOA及BARS评分,计算JOA评分改善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7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随访率96.30%。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NRS、ODI、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NRS1.45vs 4.90;ODI 15.19%vs 45.87%;JOA 21.77vs 8.89);治疗后1周、2周、4周研究组患者叁种评分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症状均有所缓解,在治疗后4周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状态评分无显着性差异(NRS 0.98vs 1.02;ODI 13.27%vs 14.24%;JOA 22.61vs 22.33)。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44%vs 28.57%),治疗后4周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95.31%vs 92.06%)。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观症状及日常活动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但体征治疗前、后差别不大(P>0.05)。研究组、对照组分别至治疗后2周、4周,患者疼痛范围才有明显减小,但二者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内收肌群弹拨法具有治疗时间短、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等特点,疗效佳,与其他疗法综合应用,早期即可显着改善患者疼痛及功能状态。(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刘梦婷,李鹏,张博江,张强,徐洪海[7](2016)在《股内收肌群弹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股内收肌群弹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2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配至组1(76例,行股内收肌群弹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电脑中频脉冲电疗法)和组2(76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电脑中频脉冲电疗法)。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观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周、2周、4周NRS、ODI、JOA及BARS评分,计算JOA评分改善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1)12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随访率84%。(2)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NRS、ODI、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组1均优于组2(NRS 1.45 vs 4.90;ODI 15.19%vs 45.87%;JOA 21.77 vs 8.89);治疗后1周、2周、4周组1患者叁种评分无明显改变,组2患者各个时间点症状均有所缓解,在治疗后4周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状态评分无显着性差异(NRS 0.98 vs 1.02;ODI 13.27%vs 14.24%;JOA 22.61 vs22.33)。(3)治疗结束后组1有效率明显高于组2(98.44%vs 28.57%),治疗后4周两组有效率无显着性差异(95.31%vs 92.06%)。(4)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观症状及日常活动均有明显改善,且组1优于组2,但体征治疗前、后差别不大(P>0.05)。(5)组1、组2分别至治疗后2周、4周,患者疼痛范围才有明显减小,但二者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股内收肌群弹拨法具有治疗时间短、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等特点,疗效佳,与其他疗法综合应用,早期即可显着改善患者疼痛及功能状态。(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胡树华,贾明豹[8](2012)在《无水酒精闭孔神经阻滞术在股内收肌群痉挛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脑卒中患者后期易遗留严重肌肉痉挛,导致日常生活护理极度困难及各种并发症。我院2010年3月—2012年4月在42例老年脑卒中后遗留股内收肌群痉挛患者中应用无水酒精行闭孔神经阻滞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2年31期)

何伟,马洪癸[9](2012)在《电针治疗股内收肌群慢性损伤综合征46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股内收肌群慢性损伤综合征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导致患者行动不便,髋外旋、内收受限。笔者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46例股内收肌群慢性损伤综合征患者采用电针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6例患者均来源于我院门诊,其中男17例,女29例;年龄36~82岁,平均5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2年10期)

李婵,胡忠根[10](2012)在《股内收肌群起止点针刺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一文中研究指出膀胱过度活动症为临床常见疾病,表现为尿急,伴有或不伴有尿失禁,通常有尿频和夜尿增多[1],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成组出现,病情严重的患者因小便难以控制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笔者根据软组织外科学理论,采用股内收肌群起止点针刺的方法,能有(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2年02期)

股内收肌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在口服药物基础上,运用增加股内收肌群强化锻炼的运动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通过患者锻炼前后观测指标的对比,来探究内收肌群强化锻炼对髌骨软化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膝关节病科2017年2月—2017年12月门诊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66名髌骨软化症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根据随机分组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人和对照组33人。对照组患者指导其进行直腿/负重直腿抬高、靠墙静蹲、坐位伸膝/负重伸膝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运动治疗方案基础上指导其进行侧卧位直腿抬高、仰卧夹球锻炼。治疗前统计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症状,并对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Kujala评分、髌骨上15cm大腿周径进行统计。开始试验后,嘱患者按照对应功能锻炼方案进行锻炼,并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及时与患者沟通,进行相应的运动治疗指导。在患者按照试验要求进行运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后再次对上述标准进行评估。3个月后,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1)2组患者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疼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但2组的降低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2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功能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但2组的降低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2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及治疗后3月,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Kujala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但2组的上升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2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及治疗后3月,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髌骨上15cm处大腿周径测量值均呈增加趋势,但2组的增加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治疗后1月及治疗后3月2组间测量值比较,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综合有效率93.33%,对照组综合有效率80.6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口服药物配合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症状,且股内收肌群强化锻炼的运动治疗方案可取得更好的改善效果。1)股内收肌群强化锻炼的运动治疗方案,可缓解髌骨软化症的膝前疼痛症状,但这种缓解效果起效较慢。2)股内收肌群强化锻炼的运动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髌骨软化症患者的膝关节功能。3)通过运动疗法干预可少量提高髌骨软化症患者肌容量,但股内收肌群强化训练并不能带来优于对照组的肌容量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股内收肌群论文参考文献

[1].邓雪奇,佟剑平.股内收肌群中枢性痉挛治疗的研究进展[J].健康之路.2018

[2].杨鑫.股内收肌群强化锻炼对口服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临床疗效的影响[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

[3].邓雪奇,佟剑平,许光旭,李翔,黄兰.闭孔神经射频热凝治疗脊髓损伤后股内收肌群痉挛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

[4].曹延祥,赵燕鹏,李志锐,娄盛涵,王国旗.股内收肌群痉挛致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股骨干再骨折一例[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

[5].赵茗,李建衡,胡彤宇.股内收肌群切除术治疗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

[6].张兵,刘琮.股内收肌群弹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6

[7].刘梦婷,李鹏,张博江,张强,徐洪海.股内收肌群弹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颈腰痛杂志.2016

[8].胡树华,贾明豹.无水酒精闭孔神经阻滞术在股内收肌群痉挛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

[9].何伟,马洪癸.电针治疗股内收肌群慢性损伤综合征4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2

[10].李婵,胡忠根.股内收肌群起止点针刺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J].新中医.2012

标签:;  ;  ;  ;  

股内收肌群论文-邓雪奇,佟剑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