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造影对比剂论文-吴元魁,许乙凯,马着彬,林炳权,郝鹏

淋巴造影对比剂论文-吴元魁,许乙凯,马着彬,林炳权,郝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淋巴造影对比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蛋白,钆,对比剂,动物实验

淋巴造影对比剂论文文献综述

吴元魁,许乙凯,马着彬,林炳权,郝鹏[1](2014)在《两种对比剂对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模型MR淋巴造影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模型,观察两种对比剂(Gd-DTPA和HSA-Gd-DTPA)进行MR淋巴造影效果比较。方法制作新西兰兔腘窝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模型16只,完全随机法分成Gd-DTPA组(A组)和HSA-Gd-DTPA组(B组)。仰卧位固定兔子,轴位和矢状位扫描双侧腘窝淋巴结。平扫序列包括T1WI,脂肪抑制T1WI和T2WI。增强扫描:平扫后一侧后肢趾蹼间隙注射Gd-DTPA和HSA-Gd-DTPA,A组于给药后10 min、30 min和60 min行T1WI和T1WI FS扫描,B组于给药后30 min、1 h、3 h、6 h和12h行T1WI和T1WI FS扫描。相关参数与平扫时相同。测量增强前后两组淋巴结的信号强度并计算其强化率。采用配对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增强效果及其组间差异。结果 (1)经趾蹼间隙给药后,Gd-DTPA后10 min即进入血循环,胫前静脉显影,尿液快速明显强化,淋巴结不均匀强化,而HSA-Gd-DTPA不进入血循环,淋巴管和淋巴结明显、均匀的强化;(2)A组淋巴结的最大强化率(59.9﹪)低于B组的最大强化率(147.2﹪)。结论对比剂的分子量显着影响间隙法MR淋巴造影的强化率和强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期刊2014年01期)

吴晶[2](2011)在《新型特异性对比剂SW2应用于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根据毛细淋巴管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链接的差别,研制了新型特异性对比剂SW2,并进行兔双侧后肢间质核磁共振淋巴造影实验,探讨新型特异性对比剂靶向强化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显影情况,判断其走性,为进一步了解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淋巴转移规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3.0 GE核磁共振检查。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两组,MR平扫后(1)第一组12只兔子右侧后肢趾蹼间隙各注射新型特异性对比齐(?)JSW20.4ml (3.96×10-3mol/L),30min后左侧后肢趾蹼间隙各注射对比剂马根维显0.4ml (0.4998mol/L)后行MR增强扫描;(2)第二组12只右侧后肢趾蹼间隙注射新型特异性对比剂SW2各0.2ml (3.96×10-3mol/L),同时左侧后肢趾蹼间隙注射对比剂马根维显各0.2ml (3.96×10-3mol/L)后行MR增强扫描。(3)两组每只兔子均行MR增强扫描,间隔均分别为10、15、20、25、30、35、40、45、50、55、60min、2h、4h、24h。平扫和增强扫描的相关参数相同。(4)对比两种显影剂在兔后肢淋巴管及淋巴结的显影图像及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采集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并计算增强前后双侧胭窝淋巴结的信号强度(E%),绘制双侧胭窝淋巴结信号强度-时间曲线,比较两种显影剂对淋巴显影强度的区别。实验动物在实验前及实验后24h行血常规及生化检查,4周后处死动物取肝、肾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初步判断显影剂的毒副作用。结果:两组双侧胭窝淋巴结经MRI增强扫描后均明显显影。右侧后肢经趾蹼间隙注射SW2后,淋巴管及胭窝淋巴结明显、均匀强化,于35min左右达到峰值。左侧后肢注射马根维显后,药物迅速吸收入血循环,胫前静脉显影,尿液明显强化,淋巴管及淋巴结亦明显强化,最大强化时间为注射后20min左右。右侧胭窝淋巴结信号强度明显强于左侧,统计学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显影剂前后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各项指标差异无显着性,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异常。各组实验动物行皮下穿刺注射及造影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新型特异性对比剂SW2淋巴结的显影信号强度明显高于马根维显,其持续时间也较马根维显长,能很好的显示引流区域淋巴管及淋巴结的走形。新型特异性对比剂SW2对淋巴管及淋巴结具有特异性,是一种良好的具有潜在临床价值的淋巴显影示踪剂。(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1-04-23)

大西隆二,高炎[3](1982)在《~(99m)锝-铼肢体用于淋巴闪烁显影的临床价值与淋巴造影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采用新研制的~(99m)Tc-Re胶体作淋巴显像,并与淋巴造影作对照,就其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一、病例及方法病例:恶性淋巴瘤10例、淋巴性浮肿2例、泌尿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8例、其它2例,共计22例。其中12例合并做淋巴造影。(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期刊1982年03期)

淋巴造影对比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根据毛细淋巴管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链接的差别,研制了新型特异性对比剂SW2,并进行兔双侧后肢间质核磁共振淋巴造影实验,探讨新型特异性对比剂靶向强化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显影情况,判断其走性,为进一步了解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淋巴转移规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3.0 GE核磁共振检查。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两组,MR平扫后(1)第一组12只兔子右侧后肢趾蹼间隙各注射新型特异性对比齐(?)JSW20.4ml (3.96×10-3mol/L),30min后左侧后肢趾蹼间隙各注射对比剂马根维显0.4ml (0.4998mol/L)后行MR增强扫描;(2)第二组12只右侧后肢趾蹼间隙注射新型特异性对比剂SW2各0.2ml (3.96×10-3mol/L),同时左侧后肢趾蹼间隙注射对比剂马根维显各0.2ml (3.96×10-3mol/L)后行MR增强扫描。(3)两组每只兔子均行MR增强扫描,间隔均分别为10、15、20、25、30、35、40、45、50、55、60min、2h、4h、24h。平扫和增强扫描的相关参数相同。(4)对比两种显影剂在兔后肢淋巴管及淋巴结的显影图像及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采集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并计算增强前后双侧胭窝淋巴结的信号强度(E%),绘制双侧胭窝淋巴结信号强度-时间曲线,比较两种显影剂对淋巴显影强度的区别。实验动物在实验前及实验后24h行血常规及生化检查,4周后处死动物取肝、肾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初步判断显影剂的毒副作用。结果:两组双侧胭窝淋巴结经MRI增强扫描后均明显显影。右侧后肢经趾蹼间隙注射SW2后,淋巴管及胭窝淋巴结明显、均匀强化,于35min左右达到峰值。左侧后肢注射马根维显后,药物迅速吸收入血循环,胫前静脉显影,尿液明显强化,淋巴管及淋巴结亦明显强化,最大强化时间为注射后20min左右。右侧胭窝淋巴结信号强度明显强于左侧,统计学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显影剂前后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各项指标差异无显着性,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异常。各组实验动物行皮下穿刺注射及造影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新型特异性对比剂SW2淋巴结的显影信号强度明显高于马根维显,其持续时间也较马根维显长,能很好的显示引流区域淋巴管及淋巴结的走形。新型特异性对比剂SW2对淋巴管及淋巴结具有特异性,是一种良好的具有潜在临床价值的淋巴显影示踪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淋巴造影对比剂论文参考文献

[1].吴元魁,许乙凯,马着彬,林炳权,郝鹏.两种对比剂对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模型MR淋巴造影效果比较[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2014

[2].吴晶.新型特异性对比剂SW2应用于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1

[3].大西隆二,高炎.~(99m)锝-铼肢体用于淋巴闪烁显影的临床价值与淋巴造影对比[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1982

标签:;  ;  ;  ;  

淋巴造影对比剂论文-吴元魁,许乙凯,马着彬,林炳权,郝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