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特异表达论文-刘莉

衰老特异表达论文-刘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衰老特异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剑叶,衰老,细胞分裂素

衰老特异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刘莉[1](2008)在《水稻叶片衰老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和利用及剑叶早期衰老上升表达基因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虽然目前杂交水稻的推广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世界人民的粮食问题,但是一些优良品种尤其是一些籼型品种在中后期衰老快,限制了更多有机物的形成和积累,不利于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的提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了解叶片衰老的机制,创造延缓水稻叶片衰老的途径,进而提高有机物在籽粒中的积累。利用衰老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细胞分裂素基因表达、抑制衰老上升基因表达或者过量表达衰老下降基因都有可能实现持绿性水稻的目标。本实验针对这个问题,克隆鉴定了水稻来源的衰老特异性启动子,并用该启动子驱动农杆菌来源的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转化籼稻和粳稻,筛选持绿性家系,并且构建了中花11剑叶的早期衰老上升表达文库,主要结果如下:1.克隆水稻启动子P_(SAG39),通过报告基因GUS融合表达载体转化水稻鉴定其时空组织特异性表达谱。经过组织化学鉴定发现其在叶、茎、根、花、颖壳及未成熟种子的种皮、愈伤组织中表达,在成熟种子及胚乳中不表达,而且在叶片衰老晚期表达量达到高峰,揭示该启动子是叶片衰老特异性,而且可以应用于基因工程育种改良研究。2.鉴于启动子序列预测出多种激素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位点,本实验用瞬时表达体系检测激素和冷胁迫对一系列5'端缺失启动子的表达情况,并且研究了缺失启动子的衰老特异性表达谱,确定P_(SAG39)启动子的衰老相关的顺式作用位点存在的区段。通过凝胶阻滞实验鉴定了可能对衰老上升表达起作用的顺式因子。揭示顺式作用位点HBOXCONSENSUSPVCHS和WRKY71OS与叶片衰老特异表达有关。3.在粳稻中成功转化了P_(SAG39):IPT表达系统,繁殖并筛选了单拷贝插入的转基因纯合家系,5个以牡丹江8~#为受体:MT1、MT2、MT3、MT4、MT5:3个以中花11为受体:ZT1、ZT2、ZT3。4.研究转P_(SAG39):IPT表达系统的阳性转基因水稻的叶片持绿性变化,发现持绿性增强,且这个表型与外源基因IPT的表达量共分离。5.调查了转化植株表达的细胞分裂素在光照下对幼苗生长及抽穗期产生的影响,P_(SAG39):IPT的转基因植株表达细胞分裂素在一定光照条件下(14小时或24小时)影响了种子刚萌发时芽的生长,但是不会影响茎杆的继续伸长。在长日照条件下,转基因中花11植株表达细胞分裂素刺激了OsMADS50的表达,从而提前开花。6.探明结实期间碳氮代谢水平是否发生变化,通过分析纯合家系ZT1可溶性糖含量和全氮含量发现,糖及氮素水平的改变引起叶片的库源转换发生变化从而引发叶片衰老。7.完成纯合家系的随机区组试验,每个小区设置叁个重复,调查转基因植株的持绿性和其他农艺性状。转基因阳性株系ZT1、ZT2的生物学产量相对其阴性株系降低约8-10%,千粒重增加约5-9%。8.以绿色叶片为driver,早期衰老叶片为tester,用抑制差减杂交法完成水稻剑叶早期衰老特异基因文库的构建,以driver和tester的总RNA为探针分别进行文库克隆的Macroarray杂交,筛选出815个差异表达的EST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阳性克隆聚类及GO分析),一共确定了533个单基因,其中183个有GO注释,涉及大分子物质代谢、调控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调节基因、解毒、病原性和逆境、细胞骨架构成和花发育。121个与已报导过的持绿相关QTLs共线性,其余是功能未知的新基因。9.从文库中随机挑选50个阳性克隆的Northern杂交验证了差减杂交的效率和准确度,达到60%以上。对几个未知功能的基因进行定量PCR实验,发现它们不仅在自然衰老早期上升表达,而且不同程度的受到激素的诱导。这些基因为阐明衰老机制提供了一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韩长磊[2](2007)在《转基因油菜衰老特异性表达病程相关基因CH5B和HvOxOh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是食用油的重要来源。菌核病是油菜中很流行的腐生性病害,它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感染所致,它主要在油菜生长的成熟期发作,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已有的研究表明,目前暂没有发现抗菌核病的油菜品种,品种之间只有耐性的不同,油菜本身没有抗性的资源,这一局限成为了油菜抗菌核病育种的瓶颈。然而,转基因技术为油菜抗病育种带来了新的契机。针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特点,本研究采用了在油菜中衰老特异表达病程相关基因—几丁质酶编码基因CH5B和大麦草酸氧化酶HvOxOh,来提高油菜的抗病性。表达载体SAG12:CH5B、SAG12:HvOxOh和35S:CH5B被用来转化甘蓝型油菜品种Westar10,本实验研究了转化过程中影响转化的限制性因素,包括外植体苗龄大小、共培养时间、激素浓度和抗生素浓度。研究表明:4d苗龄的外植体最适合转化;共培养2d时间较为合适;4mg/L的6-BAP影响外植体的分化;500mg/L的羧苄青霉素限制外植体的生长。分别得到了13株转化SAG12:CH5B、5株转化SAG12:HvOxOh和14株转化35S:CH5B的转基因植株。对部分转基因植株进行了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插入到了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RT-PCR和Northern杂交分析了外源基因在RNA水平上的表达,证实了外源基因在转化SAG12:CH5B和SAG12:HvOxOh的转基因植株中衰老时期特异表达。对几丁质酶活性和草酸氧化酶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活性,同时具有在衰老时期特异表达的特性。对3种不同类型的转基因植株离体叶片进行了菌核病接种,接种受体分别为转化SAG12:CH5B和SAG12:HvOxOh的转基因植株的下部衰老叶片,转化35S:CH5B的转基因植株的幼嫩叶片,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在目前的接种胁迫条件下没有明显表现出对核盘菌抗性的增强。(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7-12-01)

韩长磊,代书桃,孟金陵[3](2006)在《转基因油菜衰老特异表达病程相关基因在抗油菜菌核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成熟期油菜衰老的叶片和花瓣对核盘菌最为敏感,感染后会导致整株死亡。转基因技术是新的油菜育种方式。本研究通过在转基因油菜中衰老特异表达病程相关蛋白来改良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将基因ch5B和HvOxOa插入到拟南芥中衰老相关基因SAG12的启动子序列下游来实现这一策略。chSB基因编码一个菜豆的几丁质酶,HvOxOa编码一个来自大麦的草酸氧化酶。(本文来源于《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9-01)

王勇,王宁宁,王淑芳,张韧,朱亮基[4](1997)在《大豆叶片衰老过程中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特异性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反转录和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对大豆叶片衰老过程中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出PCR扩增出的CDNA带谱会随着叶片的不断衰老而发生较明显的改变.初步证明,至少有一条cDNA带为绿叶样品所特有,另外两条cDNA带则为衰老叶片样品所特有,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分离大豆叶片衰老时特异表达基因及其启动子和最终实施转基因工程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7年03期)

衰老特异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是食用油的重要来源。菌核病是油菜中很流行的腐生性病害,它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感染所致,它主要在油菜生长的成熟期发作,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已有的研究表明,目前暂没有发现抗菌核病的油菜品种,品种之间只有耐性的不同,油菜本身没有抗性的资源,这一局限成为了油菜抗菌核病育种的瓶颈。然而,转基因技术为油菜抗病育种带来了新的契机。针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特点,本研究采用了在油菜中衰老特异表达病程相关基因—几丁质酶编码基因CH5B和大麦草酸氧化酶HvOxOh,来提高油菜的抗病性。表达载体SAG12:CH5B、SAG12:HvOxOh和35S:CH5B被用来转化甘蓝型油菜品种Westar10,本实验研究了转化过程中影响转化的限制性因素,包括外植体苗龄大小、共培养时间、激素浓度和抗生素浓度。研究表明:4d苗龄的外植体最适合转化;共培养2d时间较为合适;4mg/L的6-BAP影响外植体的分化;500mg/L的羧苄青霉素限制外植体的生长。分别得到了13株转化SAG12:CH5B、5株转化SAG12:HvOxOh和14株转化35S:CH5B的转基因植株。对部分转基因植株进行了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插入到了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RT-PCR和Northern杂交分析了外源基因在RNA水平上的表达,证实了外源基因在转化SAG12:CH5B和SAG12:HvOxOh的转基因植株中衰老时期特异表达。对几丁质酶活性和草酸氧化酶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活性,同时具有在衰老时期特异表达的特性。对3种不同类型的转基因植株离体叶片进行了菌核病接种,接种受体分别为转化SAG12:CH5B和SAG12:HvOxOh的转基因植株的下部衰老叶片,转化35S:CH5B的转基因植株的幼嫩叶片,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在目前的接种胁迫条件下没有明显表现出对核盘菌抗性的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衰老特异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1].刘莉.水稻叶片衰老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和利用及剑叶早期衰老上升表达基因的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08

[2].韩长磊.转基因油菜衰老特异性表达病程相关基因CH5B和HvOxOh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3].韩长磊,代书桃,孟金陵.转基因油菜衰老特异表达病程相关基因在抗油菜菌核病中的应用[C].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06

[4].王勇,王宁宁,王淑芳,张韧,朱亮基.大豆叶片衰老过程中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特异性表达[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标签:;  ;  ;  ;  

衰老特异表达论文-刘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