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内侧皮瓣论文-秦建军,张超,苗敏慧

小腿内侧皮瓣论文-秦建军,张超,苗敏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腿内侧皮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小腿内侧皮瓣论文文献综述

秦建军,张超,苗敏慧[1](2019)在《小腿外侧皮瓣在修复小腿下段前内侧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腿外侧皮瓣在小腿下段前内侧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5年7月-2015年6月,应用小腿外侧皮瓣逆行修复小腿下段前内侧软组织缺损15例,皮瓣切取大小9.0 cm×5.0 cm~19.0 cm×13.0 cm。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小部分皮肤表皮坏死,经清洁换药愈合。所有病例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无臃肿。结论该皮瓣手术设计简单,血供可靠,不损伤肢体主要动脉,供区面积大,厚度、色泽与周围组织接近,是修复小腿下段前内侧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本文来源于《实用手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允会,石荣剑,厉程,李茂[2](2019)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修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6月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8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8例16个皮瓣均成活,随访3~1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富有弹性,不臃肿,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行走时步态基本正常。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疗效满意,减少因供区植皮对其他部位造成的损伤,可获得较好外观。(本文来源于《实用手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孟繁荣[3](2019)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足踝及小腿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2018年4月,全部患者接受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治疗,观察评估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治疗后皮瓣全部成活,血供良好,未出现肿胀或淤血情况,其中供区植皮覆盖5例,其余患者直接缝合,均为一期愈合,无明显的畸形或凹陷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皮瓣颜色红润,与周围皮肤颜色接近,且弹性良好,无臃肿情况,全部患者对外形满意。结论针对足踝及小腿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能够促进患者恢复,皮瓣成活率高且外形恢复效果理想,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潘朝斌,麦潋曦,穆巴拉克,万全,严凌健[4](2018)在《游离小腿内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讨应用小腿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设计与效果研究方法:应用2017年11月—2018年7月5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应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术前应用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TA)对双侧下肢血管条件进行评估,明确胫后动、静脉走向及穿支数量,并完成穿支体表定位。术中根据受区部位、缺损大小、形态以设计、制备皮瓣,并转移至受区进行修复。对肿瘤(缺损)分型、皮瓣大小、血管蒂长度、血管直径、穿支数量、穿支长度、存活率、外形、语音吞咽功能恢复、供区和受区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56名患者中,其中14名女性和42名男性(年龄25-90岁,平均年龄59岁)。皮瓣大小由5cm×6cm到7cm×13cm,平均6cm×9cm。皮瓣平均厚度为0.6cm。血管蒂长度为8-12 cm,供区动脉直径2-3.5mm,供区静脉直径1.5-4mm,穿支数量1-5支(集中于小腿内侧中下1/3),穿支长度0.5-5cm。皮瓣存活率为100%,且愈合良好。覆盖于小腿供区缺损处皮片出现2例(3.7%)完全坏死,6例(10.7%)出现皮片部分坏死,但经过换药处理后恢复满意。患者对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研究结论:小腿内侧皮瓣口腔颌面部缺损一种较好的修复方式。小腿内侧皮瓣可携带近心端筋膜及皮下脂肪组织,用以丰满舌体形态、充填口底缺损、保护血管蒂。(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张延祠,张建华,王浩汀,李军勇,秦永辉[5](2018)在《小腿内侧穿支皮瓣交腿治疗糖尿病足底溃疡的临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穿支皮瓣交腿治疗糖尿病足底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7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小腿内侧穿支交腿皮瓣给予创面修复。结果 27例患者手术后观察皮瓣血运良好,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9例患者供、受皮区伤口一期愈合良好,1例患者受皮区伤口愈合欠佳,经过二期清创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小腿内侧穿支交腿皮瓣治疗糖尿病足,简单有效,临床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70期)

陈佳,杨鹏飞,龙兴敬,杨世林,匡安银[6](2018)在《带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带隐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16年5月,采用带隐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26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0 cm×3.0 cm~11.0 cm×8.5 cm,皮瓣切取范围5.5 cm×3.5 cm~12.5 cm×10.0 cm。术后石膏制动,抗炎、抗凝、解痉等处理,2周后拆石膏行功能锻炼。结果 26例均获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21例伤口Ⅰ期愈合,植皮及皮瓣完全成活,完全恢复正常行走;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清创及换药治疗伤口Ⅱ期愈合,较好地恢复行走;1例皮瓣大部分坏死,经交腿皮瓣治疗伤口愈合,轻度跛行步态。结论带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瓣具有解剖位置恒定、操作简单可靠、皮瓣成活率较高、功能恢复优良的优点,是修复足踝部骨外露的理想皮瓣之一。(本文来源于《实用手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方明星,吴祖煌,陈建崇[7](2017)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对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患者给予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8例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患者6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多个筋膜皮下瓣组合修复术治疗,试验组给予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术后皮瓣成活率、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随访2年,观察皮损面积、生命质量评分(Barthel)、踝关节活动度(Kofoed)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中皮瓣完全成活成活率、Barthel评分、Kofoe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损面积、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患者给予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的皮瓣成活率高,皮瓣质地及美观度均较高,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加速皮损愈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适合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患者选用。(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7年23期)

刘亚平,唐林俊,周绍勇,张航,郑华[8](2017)在《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小腿内侧肌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骨髓炎创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小腿内侧肌皮瓣逆向修复踝关节周围骨髓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第一,二穿支为供血动脉,设计小腿内侧皮瓣,利用其血管向近侧走行时与腓肠肌内侧头肌支之间的血管吻合,在腓肠肌肌腱腹交界以近形成肌瓣,与皮瓣一起向远侧转移,修复踝关节周围骨髓炎创面。结果胫后动脉内踝上第二穿支(内踝上10cm)在穿出深筋膜后,其血(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09-21)

黄远发,柴勇,钱尼文[9](2017)在《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皮肤创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在足踝及小腿内侧皮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本院行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创面的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足踝部皮肤缺损8例,小腿内侧皮肤缺损3例,所有患者经过彻底清创、皮瓣设计,行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移植手术,术后随访。结果:1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皮瓣血液循环稳定,所有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供区移植皮片均一期成活。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移植是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创面的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7年06期)

郑军,丘仿松,谢远鸿,洪劲超,林春养[10](2017)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舌缺损12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舌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例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的舌癌患者,采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舌缺损。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UWQOL)对其术前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外形、活动、疼痛、味觉、吞咽、唾液、咀嚼、语言、情绪等9项内容。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移植皮瓣均成活,口腔内外创口均愈合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经对症处理后明显改善,均于术后1~2周拆线出院。随访6个月~2年,12例患者舌功能均恢复满意。12例患者术后UW-QOL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舌缺损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舌功能和生存质量,是修复重建的一个良好选择。(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17年02期)

小腿内侧皮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6月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8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8例16个皮瓣均成活,随访3~1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富有弹性,不臃肿,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行走时步态基本正常。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疗效满意,减少因供区植皮对其他部位造成的损伤,可获得较好外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腿内侧皮瓣论文参考文献

[1].秦建军,张超,苗敏慧.小腿外侧皮瓣在修复小腿下段前内侧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9

[2].张允会,石荣剑,厉程,李茂.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修复中的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9

[3].孟繁荣.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4].潘朝斌,麦潋曦,穆巴拉克,万全,严凌健.游离小腿内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5].张延祠,张建华,王浩汀,李军勇,秦永辉.小腿内侧穿支皮瓣交腿治疗糖尿病足底溃疡的临床试验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6].陈佳,杨鹏飞,龙兴敬,杨世林,匡安银.带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8

[7].方明星,吴祖煌,陈建崇.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7

[8].刘亚平,唐林俊,周绍勇,张航,郑华.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小腿内侧肌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骨髓炎创面[C].第二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7

[9].黄远发,柴勇,钱尼文.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内侧皮肤创面[J].中国美容医学.2017

[10].郑军,丘仿松,谢远鸿,洪劲超,林春养.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舌缺损12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7

标签:;  ;  ;  

小腿内侧皮瓣论文-秦建军,张超,苗敏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