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念珠菌感染论文-余达浪,陈玲霞,谢璐,刘志春,刘志平

白念珠菌感染论文-余达浪,陈玲霞,谢璐,刘志春,刘志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念珠菌感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式识别受体,白色念珠菌,作用机制

白念珠菌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余达浪,陈玲霞,谢璐,刘志春,刘志平[1](2019)在《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式识别受体(PRRs)是宿主抵抗白色念珠菌入侵的第一道屏障,通过识别并结合白色念珠菌表面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激活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从而发挥抗菌作用。目前机体主要有两类模式识别受体,其中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就胞内模式识别受体的类型及它们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赣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懿珊,于晓虹,王华,宋智琦[2](2019)在《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9月于本院皮肤科收治的86例免疫性大疱病患者,根据口腔真菌检查结果,将病例分为念珠菌阳性组、念珠菌阴性组。首先对各种影响因素(疱病类型、性别、年龄、病程、激素服用时间、激素初始剂量、激素累积剂量、环孢素使用情况、发病季节、基础疾病)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6例免疫性大疱病患者中,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42例,感染率为48.84%。激素累积剂量>3 g、使用环孢素、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高龄(年龄≥70岁)、病程长,口腔念珠菌感染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疱病类型、性别、激素初始剂量、激素服用时间、环孢素累积剂量、合并慢性胃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血压、合并血红蛋白<120 g/L,与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发生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激素累积剂量>3 g、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使用环孢素四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1)。结论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发生率高。激素累积剂量>3 g、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使用环孢素是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邬巧玲,刘丽平,尹琳,喻薇,王春雷[3](2019)在《耳念珠菌感染与医院感染防控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2009年首次发现的一种可引起侵袭性感染的多重耐药酵母菌,且具有如下特点:实验室传统的形态和生化检验方法难以将其鉴定,临床分离株通常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致死率高,在环境物体表面和定植人群中能长时间存在。该菌目前传播机制以及消毒措施尚不明确,30多个国家陆续有其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事件的报道,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性威胁。我国已有18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报道。为提示耳念珠菌医院感染传播的风险,帮助医疗机构完善医院感染防控方案,本文就耳念珠菌感染以及其医院感染防控现状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高光俊,穆廷杰,徐兴然,陈峰,徐杰[4](2019)在《耳念珠菌感染现状与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耳念珠菌作为一类重要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自2009年首次报道以来,世界多地不断有新的检出病例报道。耳念珠菌感染呈全球流行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已引起各国重视。其作为一类很重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新发病原微生物,容易造成院内爆发和感染事件的发生。该文探讨了当前耳念珠菌感染的现状与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引起有关学者和相关部门重视,及时制定感染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案,加强耳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措施。(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倩,康敏霞,张玉娟[5](2019)在《舒伊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伴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对于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应用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膏的结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接受产科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首日使用洁尔阴洗液+制霉素阴道泡腾片。第二日睡前使用洁尔阴洗液后,使用0. 2g替硝唑栓,治疗6天。观察组使用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膏进行治疗,连续使用6天,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 92%,对照组为69. 39%。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 05.治疗后,对照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在此其中2例为阴道灼痛,2例为阴道轻微干涩。观察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全部为阴道干涩。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 05.患者不良反应较为轻微,未经特殊处理。结论:使用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膏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合并细菌性阴道炎,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此药物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魏卓,杨广民,荣爱红[6](2019)在《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状况的检验效果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状况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9年2—4月所收治所检验的90例阴道炎患者,以随机原则把全部患者划作对照组(45例)以及实验组(45例),对实验组患者,以凝集法来对其阴道分泌物的45例样品实施检验,对于对照组患者,以显色法来对获得的45例样品实施检验,选择的抗真菌类药含制菌霉素、以及伊曲康唑与咪康唑,还含益康唑与氟康唑、酮康唑与两性霉素B。结果观察组内发现念珠菌30例,阳性的实际检出率是66.67%,明显大于对照组46.67%(21/45),该两组的念珠菌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2,P<0.05),两组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的实际检出率分别为57.8%(26/45)和62.2%(28/45),均大于51.0%,提示白色念珠菌具有高风险性。此外,两组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的实际检出率分别为57.8%(26/45)和62.2%(28/45),均大于51.0%,提示白色念珠菌具有高风险性。此外,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较高,达到了82.35%;对咪康唑的敏感率最低,仅为37.25%。结论对阴道里面的念珠菌实施检测时,宜采纳测定程序简便、且得出的结果更为精准的凝集法;此外,须注意防控高风险类的部分念珠菌,并全面考虑以上2类检验法的实际结果后,对该症设计适合的处置方案,以获得理想的实效。(本文来源于《系统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潘治峰[7](2019)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7月期间80例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硝锉含漱液)和观察组(40例常规治疗基础给予西吡氯铵含漱液)。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出现口腔干燥、舌苔变厚、失去味觉的概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干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明显改善患者口腔问题。(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1期)

罗兰兰,李卫[8](2019)在《Th17细胞在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色念珠菌作为宿主共生微生物群之一,在特定环境下过度繁殖而诱发机体病理性疾病。越来越高的临床复发率与低治愈率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机体抗真菌感染的防御机制。随着对Th17细胞研究的深入,发现Th17/IL-17轴是保护细胞外微生物的关键介质,也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IL-17在人类和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中发挥特异性的作用。本文将重点介绍Th17细胞的分化调节过程,并分析白色念珠菌感染中IL-17介导的免疫反应。(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葛力瑜,梁官钊,刘维达[9](2019)在《抗黏膜白念珠菌感染的固有免疫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念珠菌是条件致病性真菌,常导致黏膜念珠菌感染。固有免疫应答在宿主抗黏膜念珠菌感染中起主要作用。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IL-17生产型固有细胞在黏膜念珠菌感染中的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从固有免疫分子和固有免疫细胞两方面探讨黏膜念珠菌感染的固有免疫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钰婷,王玉柱,刘锦燕,孟玲宁,李卫华[10](2019)在《酵母相和菌丝相白念珠菌感染阴道上皮细胞免疫反应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白念珠菌作为一种二相菌,存在酵母相和菌丝相二态,本实验研究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白念珠菌刺激阴道上皮细胞,比较其引起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以阴道上皮细胞株VK2/E6E7为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活的白念珠菌和热灭活白念珠菌SC5314(感染指数MOI分别为10、50、100)进行刺激,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 h、6 h、12 h感染组细胞的促炎因子TNF-α和趋化因子IL-8的分泌水平。结果活的白念珠菌在K-SFM细胞培养基中呈菌丝相,热灭活的白念珠菌在K-SFM培养基中呈酵母相。两相感染组分泌IL-8和TNF-α水平与未感染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在各个MOI条件下,菌丝相感染组释放细胞因子mRNA水平均显着高于酵母相;在MOI=10时,菌丝相感染组释放细胞因子的蛋白水平强于酵母相感染组,而随着MOI的增大,结果相反。结论酵母相和菌丝相白念珠菌均能诱发阴道上皮细胞出现显着免疫反应。同时,在MOI=10时,菌丝相白念引起的免疫反应强于酵母相白念。两相感染组免疫反应强度的差异提示两者引起免疫应答的机制可能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白念珠菌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9月于本院皮肤科收治的86例免疫性大疱病患者,根据口腔真菌检查结果,将病例分为念珠菌阳性组、念珠菌阴性组。首先对各种影响因素(疱病类型、性别、年龄、病程、激素服用时间、激素初始剂量、激素累积剂量、环孢素使用情况、发病季节、基础疾病)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6例免疫性大疱病患者中,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42例,感染率为48.84%。激素累积剂量>3 g、使用环孢素、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高龄(年龄≥70岁)、病程长,口腔念珠菌感染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疱病类型、性别、激素初始剂量、激素服用时间、环孢素累积剂量、合并慢性胃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血压、合并血红蛋白<120 g/L,与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发生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激素累积剂量>3 g、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使用环孢素四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1)。结论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发生率高。激素累积剂量>3 g、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使用环孢素是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念珠菌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1].余达浪,陈玲霞,谢璐,刘志春,刘志平.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

[2].王懿珊,于晓虹,王华,宋智琦.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

[3].邬巧玲,刘丽平,尹琳,喻薇,王春雷.耳念珠菌感染与医院感染防控研究现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

[4].高光俊,穆廷杰,徐兴然,陈峰,徐杰.耳念珠菌感染现状与研究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2019

[5].王倩,康敏霞,张玉娟.舒伊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伴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9

[6].魏卓,杨广民,荣爱红.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状况的检验效果对比研究[J].系统医学.2019

[7].潘治峰.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8].罗兰兰,李卫.Th17细胞在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J].江苏医药.2019

[9].葛力瑜,梁官钊,刘维达.抗黏膜白念珠菌感染的固有免疫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

[10].王钰婷,王玉柱,刘锦燕,孟玲宁,李卫华.酵母相和菌丝相白念珠菌感染阴道上皮细胞免疫反应的比较[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

标签:;  ;  ;  

白念珠菌感染论文-余达浪,陈玲霞,谢璐,刘志春,刘志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