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颗粒论文-马祺瑞,周伟,马刚,程勇刚

二元颗粒论文-马祺瑞,周伟,马刚,程勇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元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BM(Lattice,Boltzmann,Method),DEM(Discrete,Element,Method),流固耦合,侵蚀破坏

二元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马祺瑞,周伟,马刚,程勇刚[1](2019)在《基于LBM-DEM法的二元颗粒体侵蚀破坏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LBM-DEM方法进行不同应力水平下二元颗粒集合体的渗流侵蚀破坏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首先进行了LBM-DEM流固耦合方法的物理试验验证,随后开展二元颗粒集合体的侵蚀破坏形成机制研究,并考虑不同伺服应力下,颗粒侵蚀对于试样的力学结构特性的影响,采用渗透系数、孔隙率、等效配位数、孔隙结构分布等宏细观参量表征试样的结构与力学特征,通过这些宏细观参量的演化研究渗流侵蚀破坏对试样结构与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侵蚀破坏区域集中在低等效应力、低配位数的范畴,但在高应力下,高等效应力以及高配位数的颗粒区域由于流体的侵蚀作用和颗粒间的挤压作用同样将出现侵蚀破坏;侵蚀颗粒的侵蚀过程中,宏细观参量展现出了平衡-失稳-平衡的转换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郑麟,莫松平,李玉秀,陈颖,徐进良[2](2019)在《薄层剪切二元颗粒分离过程动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粒分离的物理机制目前没有统一解释.本文采用叁维离散元模型,模拟了剪切槽内两种尺度的球形二元颗粒在高度方向上位置互相颠倒的现象.关注大颗粒跃升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行为特征,观测到大颗粒跃升过程分叁个阶段:弛豫阶段、起跳阶段和平衡阶段.定量分析了摩擦系数对颗粒受力等具体影响.结果显示弛豫时间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少,颗粒最终的平衡高度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定义了浮升因子,发现浮升因子在大颗粒起跳点处陡降,形成大颗粒跃升的"窗口时间".揭示大颗粒的起跳是受力脉动高频特性和浮升因子陡降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颗粒的上升运动由受力和周围空间决定.(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魏青松,吴申庆,邵再勇[3](2019)在《电沉积铬基二元颗粒复合增强表面处理活塞环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在活塞环外圆镀铬层中复合弥散二硫化钼、石墨颗粒获得耐磨减摩复合镀层取代纯铬镀层。镀层厚度为0.08~0.18 mm,颗粒粒度为0.7~1.0μm,表面硬度HV0.1>820。二硫化钼、石墨是优良的固体润滑剂,其引入可以大大降低镀层摩擦系数,甚至可阶段性地在无油条件下工作,提高活塞环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内燃机》期刊2019年04期)

冯玉立,赵先琼,龙慧,黄达勇,刘驰[4](2019)在《垂直激振条件下二元颗粒的能量损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振动条件下颗粒体系能量耗散水平,设计二元颗粒阻尼器的悬臂梁振动实验,采用稳态功率流法计算颗粒体系功率损耗,分析垂直激振条件下的二元颗粒体系处于分层和混合状态下的流动形态和能耗水平。结果表明:第2颗粒的引入增加颗粒体系内部的不均匀性,加剧颗粒体系的碰撞和摩擦作用,二元颗粒在分层或者混合情况下,能耗水平均高于一元颗粒;分层时,不同的粒径配比对应不同的能耗水平,粒径比为1. 67时有最优能耗;质量较小的颗粒处于底层或者质量较小的颗粒有更多质量占比时,颗粒体系有更好的能量耗散效果;混合时,颗粒混合程度不影响能量损耗,二元混合颗粒在大振幅和高频率激振条件下相对一元颗粒有更显着的能耗提升效果,较小颗粒最优质量占比随振幅的提高而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杨玲,范元钢,李世伟,王正宏,李建良[5](2019)在《卧式滚筒内二元颗粒喷雾的数值模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离散元法为基础,以提高造粒效率为目标,对卧式滚筒内喷雾参数进行数值模拟仿真。通过理论推导喷嘴高度,并对喷嘴高度、喷雾流量进行模拟,以颗粒的质量增加量和受到喷雾的颗粒的喷雾效果进行评估,得出不同质量的二元颗粒在卧式滚筒内喷雾参数值。模拟验证了喷雾高度理论推导正确,喷嘴到滚筒底部高度h,颗粒质量从100 kg到300 kg,喷雾合格率为84%左右时,喷雾流量增加,生产率提高。(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英杰,祝京旭[6](2019)在《气泡驱动液固流化床内二元颗粒的流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稍重于和稍轻于流体的两种颗粒,研究了气泡驱动液固流化床内二元颗粒的流化行为。通过测量压差和拍摄视频的方法确定了初始流化气速Uin,g、固含率和气含率。重颗粒的Uin,g通过流化床底部的压差变化确定,轻颗粒的Uin,g则通过观察得到。研究表明,在气泡驱动的液固流化床内,重颗粒和轻颗粒的初始流化气速都随藏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重颗粒增加幅度更大。完全流化后,重颗粒固含率在轴向上分布不均匀,而轻颗粒则分布较为均匀。在二元颗粒体系内,上部轻颗粒的流化受到下部重颗粒的影响而底部重颗粒的流化不受轻颗粒影响,导致重颗粒Uin,g和固含率分布主要受自身藏量影响,而轻颗粒Uin,g随二元颗粒的总藏量变化。(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沛,申帅,刘德有,周领[7](2018)在《含雾滴固-液二元颗粒体系湍流聚并行为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钻爆及掘进中的粉尘危害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除尘问题是目前水电站施工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通风射流扰动分析,基于两相流的喷雾概念模型,引入了空穴、湍流和空气动力共同作用的雾化模型;基于液滴对尘粒的主动碰撞理论,对典型水雾捕尘机理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基于Eulerian-Eulerian模型与ELulerian-Lagrangian模型组合的喷雾降尘过程气体—颗粒两相流动的流体力学数学模型;对喷雾降尘过程的气体-粉尘-雾滴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自行设计与搭建的实验系统在模拟施工过程实际风速的前提下,进行了粉尘场与雾滴场耦合关系的喷雾降尘实验。得出雾滴在上述叁种不同情况时在整个模型空间内的分布规律,提出了雾流雾化效果"叁场"的概念,即气体—粉尘场—雾滴场。通过调节雾滴的径粒和数量,得出除尘效率最高的雾滴-粉尘径粒比。将喷雾与通风结合起来考虑,综合测定风速大小、雾化角、喷嘴迎风安设角度与喷雾除尘效率间的关系,为实际施工过程中喷雾装置的选型、安装位置的选择及整体气流组织的设计提供了可靠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张立栋,韦庆文,王擎[8](2018)在《回转干馏炉内挡板形状对二元颗粒运动混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回转干馏炉(简称回转炉)内二元颗粒混合时的涡心区的位置,提出在距离回转炉中心21 mm处设置挡板的增混方式.挡板主要依靠推送和抛洒2种作用来增强二元颗粒之间的混合.采用离散单元法,对安装不同形状挡板的回转炉内二元颗粒的运动混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挡板形状对二元颗粒运动混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挡板边数越多,平均终末卸料角越大.在回转炉运行过程中,当挡板边数为2时,仅存在主体颗粒瀑布流;当挡板边数为1、3、4、∞时,主体颗粒瀑布流和悬空颗粒瀑布流共存.相比于无挡板,在回转炉中安装挡板时,不存在小颗粒集中分布的涡心区,2种颗粒交错分布,颗粒分布更加均匀.当挡板边数从0增加到2时,时均接触数指标M的提高比较明显,从0.288增加到0.424,颗粒的混合质量变好.对于2、3、4、∞边形挡板,时均接触数指标M差别较小,颗粒的混合质量差别较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08期)

张立栋,程硕,李少华,王擎,徐向明[9](2018)在《变转速回转筒内二元颗粒混合特性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散单元法,在前期实验基础上研究圆形和椭圆滚筒转速的连续变化对相同颗粒数量二元颗粒体系混合的影响.从颗粒群运动速度分区图、宏观颗粒运动矢量图的角度分析颗粒在不同转速下的运动混合规律,运用Lacey指数定量评价二元颗粒的混合度.结果表明:在颗粒数一定的情况下,滚筒筒形对二元颗粒的混合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转速的影响占主导;最佳混合工况时颗粒在滚筒内处于抛落的运动模式;一定速度范围内筒体转速的变化可增强混合.研究可为颗粒物料增混设备的改进及操作控制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立栋,韦庆文,李连好,王擎,李少华[10](2018)在《内置活动内构件回转窑内二元颗粒的运动混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散单元法(DEM)对内置活动内构件回转窑内二元颗粒的运动混合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添加不同长度活动内构件时(回转窑转速、活动内构件宽度及厚度均固定)示踪颗粒的运动轨迹以及颗粒整体的运动模式。用接触数指标来定量评价颗粒的混合程度,比较了添加不同长度活动内构件时回转窑内二元颗粒的混合程度。结果表明:当活动内构件长度分别为0、13mm、21mm、29mm和37mm时,长度越长,示踪颗粒运动轨迹的遍历区域越大,运动轨迹稀疏区和密集区的差别越小,比起无内构件,添加活动内构件时颗粒的运动方向更加随机,运动轨迹更加紊乱。因活动内构件的存在,颗粒的运动模式由滚落模式变为阶梯模式。活动内构件的扰动和搅拌作用可以有效增强二元颗粒之间的混合。活动内构件存在一个最优长度,过长或过短都不能获得最理想的增混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二元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颗粒分离的物理机制目前没有统一解释.本文采用叁维离散元模型,模拟了剪切槽内两种尺度的球形二元颗粒在高度方向上位置互相颠倒的现象.关注大颗粒跃升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行为特征,观测到大颗粒跃升过程分叁个阶段:弛豫阶段、起跳阶段和平衡阶段.定量分析了摩擦系数对颗粒受力等具体影响.结果显示弛豫时间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少,颗粒最终的平衡高度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定义了浮升因子,发现浮升因子在大颗粒起跳点处陡降,形成大颗粒跃升的"窗口时间".揭示大颗粒的起跳是受力脉动高频特性和浮升因子陡降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颗粒的上升运动由受力和周围空间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元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马祺瑞,周伟,马刚,程勇刚.基于LBM-DEM法的二元颗粒体侵蚀破坏机制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2].郑麟,莫松平,李玉秀,陈颖,徐进良.薄层剪切二元颗粒分离过程动力学特性分析[J].物理学报.2019

[3].魏青松,吴申庆,邵再勇.电沉积铬基二元颗粒复合增强表面处理活塞环的研发[J].内燃机.2019

[4].冯玉立,赵先琼,龙慧,黄达勇,刘驰.垂直激振条件下二元颗粒的能量损耗[J].中国粉体技术.2019

[5].杨玲,范元钢,李世伟,王正宏,李建良.卧式滚筒内二元颗粒喷雾的数值模拟与分析[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6].刘英杰,祝京旭.气泡驱动液固流化床内二元颗粒的流化行为[J].化工学报.2019

[7].王沛,申帅,刘德有,周领.含雾滴固-液二元颗粒体系湍流聚并行为机理研究[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8].张立栋,韦庆文,王擎.回转干馏炉内挡板形状对二元颗粒运动混合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9].张立栋,程硕,李少华,王擎,徐向明.变转速回转筒内二元颗粒混合特性数值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8

[10].张立栋,韦庆文,李连好,王擎,李少华.内置活动内构件回转窑内二元颗粒的运动混合研究[J].化工进展.2018

标签:;  ;  ;  ;  ;  ;  ;  

二元颗粒论文-马祺瑞,周伟,马刚,程勇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