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论文-张玓,李进延,胡强高,陈伟,张璐

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论文-张玓,李进延,胡强高,陈伟,张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偏振模色散,光子晶体光纤,动态补偿

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张玓,李进延,胡强高,陈伟,张璐[1](2008)在《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模色散的动态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与普通保偏光纤相比,保偏光子晶体光纤(PM-PCF)具有高双折射、低温度偏振系数等优点。文章介绍了将PM-PCF作为偏振模色散(PMD)的补偿元件用于PMD的动态补偿实验,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验证了该补偿系统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08年05期)

袁国慧,于晋龙,胡浩,王剑,杨恩泽[2](2006)在《10Gb/s光纤通信系统一阶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系统反馈控制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偏振模色散(PMD)自动补偿技术中,如何根据反馈信号得到相应的控制信号,使补偿速度跟随偏振模色散变化始终是该技术的一个核心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自适应抖动跟踪算法,完成了以微波信号为反馈的多自由度的一阶偏振模色散自动反馈补偿系统的跟踪补偿实验。算法成功地解决了传统算法在跟踪搜索过程中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有效地克服了系统中的重要控制器件偏振控制器的磁滞现象以及动态补偿时跟踪搜索过程中易出现的瞬间恶化现象。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对出现突发偏振模色散扰动后自动进行补偿的响应速度在ms量级,最快能达到1~2 ms。(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张璐,许远忠,胡强高,赵圣之,刘水华[3](2005)在《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中色度色散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色度色散(CD)对偏振模色散(PMD)动态补偿中偏振度(DOP)反馈的影响,模拟和实验验证了2.5Gb/s和10Gb/s非归零调制系统中光信号偏振度特性和系统误码率特性。表明有色度色散作用时信号偏振度值比仅受偏振模色散作用时要大,但误码率随色度色散量增加先轻度好转后就逐渐变差,偏振度值将不能如实反映偏振模色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且信号两正交偏振分量间能量差别越小或差分群延迟越大,上述两种情况下信号偏振度值偏离就越远。这种偏离还随系统速率和色度色散量的增加而加剧。进一步探讨了实际偏振模色散补偿中减轻色度色散影响的措施,表明当系统中同时存在偏振模色散和色度色散影响时,必须在基于偏振度反馈的偏振模色散补偿前完成色度色散补偿。(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05年07期)

张璐[4](2005)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随时间随机变化的偏振模色散(PMD)是限制系统比特速率和传输距离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当前PMD问题唯一经济的解决方式,PMD动态补偿器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PMD补偿技术及相关理论的研究也相应成为当前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结合所承担的国家“十五”攻关计划项目和国家“973”项目,本论文对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PMD动态补偿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商用PMD动态补偿器的实际研制,PMD动态补偿中偏振度(DOP)反馈信号的变化特性,色度色散(CD)、信号初始啁啾和偏振相关损耗(PDL)等对DOP反馈式PMD补偿的影响,以及多通道PMD的协同补偿等问题均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论文对PMD补偿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以及PMD动态补偿器的实际研制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论文的主要创新性研究内容如下: ◆ 研制出国内首个可商用的、基于信号DOP反馈控制的PMD动态补偿器;同时建立起不同调制方式下不同形状信号的DOP与PMD关系的理论模型,及PMD补偿的偏振控制方案。利用所建立的DOP与PMD关系的理论模型及所做的相应实验验证,指出DOP在作为PMD实时检测信号时的PMD检测范围(相对比特周期归一化之后)不大于调制光信号的占空比,同时检测灵敏度与检测范围成反比。对非归零(NRZ)调制,检测范围为调制光信号的一个比特周期,是常规归零(RZ)调制(占空比为0.5)时的两倍,但灵敏度只有常规RZ调制时的一半。实际应用中必须综合考虑检测范围和灵敏度两个方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光信号的占空比,以更好地实现NRZ或RZ调制时的PMD检测。进而,利用所研制的PMD补偿器,成功实现了40Gb/s系统中单通道光信号的PMD动态补偿。其补偿量可达23ps,响应时间不超过20ms。从而成功解决了限制高速光传输系统的一个主要瓶颈,实现了高速系统中关键器件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公司在该方面技术及产品的垄断;不仅提高了民族产业在国际通信行业的竞争力,而且还能直接进入国际通信市场,获取高额技术利润。(第3章) ◆首次给出CD、初始啁啾和PMD共同作用下传输信号DOP变化的理论模型;并利用该理论模型深入研究了CD和初始啁啾对DOP反馈式PMD补偿的影(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5-03-30)

沈昱,周亚萍,周光涛,郑远,张建忠[5](2004)在《动态偏振模色散补偿的自适应算法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研制成功的两级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系统,提出对光传输系统中偏振模色散(PMD)自动搜索跟踪的补偿算法,该算法解决了偏振模色散补偿多自由度搜索中易于陷入局部极大值的问题实验证明应用该算法制成的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器性能优越,所能达到的性能参数为全局补偿搜索时间78.77ms,跟踪响应时间15.75ms另外,为了将研制的动态PMD补偿器得以实用化,就PMD补偿系统中的核心——取样反馈控制模块的性能进行了剖析(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4年11期)

王剑,于晋龙,刘剑飞,胡浩,鲍振武[6](2003)在《10Gbit/s光纤通信系统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用固定长度保偏光纤和可变光延迟线实现偏振模色散(PMD)补偿的实验。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了射频电功率随差分群延迟(DGD)的变化,实验给出了两种补偿方案的补偿前后的眼图。对固定补偿和动态补偿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固定补偿的速度很快,但补偿的精度不够高;而用光可变延迟线的补偿可以实现动态补偿并且补偿精度高,但有时响应时间较长。(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03年07期)

王剑[7](2003)在《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偏振模色散(PMD)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由于不同偏振模式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脉冲展宽现象,并由此限制光纤通信系统的码率和中继距离的提高。解决PMD问题是实现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关键之一,也是近年来光纤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PMD问题的最大困难在于差分群延迟(DGD)和偏振主态(PSP)变化的随机性。下面是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首先通过不同的实验手段观察到由于PMD引起的脉冲展宽和眼图恶化现象。研制了10Gbit/s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系统的实验样机,从理论上和实验研究了电功率作为反馈控制信息的提取方法,建立了这种反馈控制信息与差分群延迟的关系。计算给出了电控式偏振控制器的传输矩阵,以及将任意输入偏振态变化为任意输出偏振态时偏振控制器电压参数的确定,并实验予以验证。完成了实验样机的硬件设计、关键器件的选购、加工及其联机调试和控制算法的设计与调试、整个系统的调试等。完成了10Gbit/s伪随机码序列的PMD动态补偿的实验,给出补偿前后的眼图。用误码仪测量了叁种误码率下的PMD补偿前后的接收灵敏度,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补偿实验样机能够补偿由于模拟器引起的通道代价,有明显的补偿效果。补偿系统可以跟踪输入PMD的变化并保持良好的眼图张口,实现了动态的PMD补偿。对偏振度(DOP)作为PMD动态补偿的反馈控制信息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光相干矩阵为基础推导了DOP与DGD和分光比之间的数学关系,对高斯脉冲的波形函数进行了计算。实验测量了非归零码(NRZ)和归零码(RZ)在不同比特率下(10Gbit/s和20Gbit/s)传输光信号偏振度与差分群延迟和光强分配比的关系曲线。对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3-07-01)

陈烈辉,高锦岳[8](2003)在《用于高阶偏振模色散补偿的高效动态补偿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基本偏振态模型 ,采用叁双折射元补偿结构 ,提出一种用于补偿高速率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模色散的可行方案 此方案在一阶偏振模色散补偿的基础上 ,仅增加了对两个参量的控制 ,即可对高阶偏振模色散进行补偿 ,并且高阶补偿过程的参量控制完全独立于一阶补偿过程 ,极大的提高了偏振模色散的动态补偿效率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此方案的补偿效果也是显着的(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偏振模色散(PMD)自动补偿技术中,如何根据反馈信号得到相应的控制信号,使补偿速度跟随偏振模色散变化始终是该技术的一个核心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自适应抖动跟踪算法,完成了以微波信号为反馈的多自由度的一阶偏振模色散自动反馈补偿系统的跟踪补偿实验。算法成功地解决了传统算法在跟踪搜索过程中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有效地克服了系统中的重要控制器件偏振控制器的磁滞现象以及动态补偿时跟踪搜索过程中易出现的瞬间恶化现象。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对出现突发偏振模色散扰动后自动进行补偿的响应速度在ms量级,最快能达到1~2 m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玓,李进延,胡强高,陈伟,张璐.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模色散的动态补偿[J].光通信研究.2008

[2].袁国慧,于晋龙,胡浩,王剑,杨恩泽.10Gb/s光纤通信系统一阶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系统反馈控制的实现[J].光学学报.2006

[3].张璐,许远忠,胡强高,赵圣之,刘水华.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中色度色散影响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5

[4].张璐.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D].山东大学.2005

[5].沈昱,周亚萍,周光涛,郑远,张建忠.动态偏振模色散补偿的自适应算法及实现[J].光子学报.2004

[6].王剑,于晋龙,刘剑飞,胡浩,鲍振武.10Gbit/s光纤通信系统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技术[J].光电子·激光.2003

[7].王剑.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3

[8].陈烈辉,高锦岳.用于高阶偏振模色散补偿的高效动态补偿器[J].光子学报.2003

标签:;  ;  ;  

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论文-张玓,李进延,胡强高,陈伟,张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