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应力论文-李刚

对称应力论文-李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称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梁拼宽,横隔板,分析,结构安全

对称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李刚[1](2019)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不对称拼宽处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福州青口福银拼宽桥梁工程,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与现实中福银拼宽桥梁进行对比,分析探究T梁拼宽的一种设计方案—不等拼宽处受力情况,研究结构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5期)

邱平[2](2019)在《拱部砌衬背后不对称空洞对隧洞结构的应力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单向两车道隧洞为例,借助大型通用ABAQUS二维分析系统,对拱部砌衬背后不对称空洞对隧道结构的应力影响进行分析,对砌衬内力演变规律、围岩体与砌衬接触压力、围岩体应力分布规律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为同类工程应用提供研究参考。(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9年11期)

高誉博,李臣友[3](2019)在《基于非对称应力作用下的悬臂梁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对称式悬臂梁结构的刚度变形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和稳定性,而定位精度频率校核是直接影响整机精度的重要因素。目前非对称式悬臂梁是以悬臂梁结构单独进行振动分析,但是振动在整个机构各零部件间传递,同时电机作为一个多零部件组合体,各个部件协同工作,相互影响,所以单独分析一个部件的振动特性还不足以描述整体的稳定性,因此本文对高精度非对称式悬臂梁进行整机振动分析与选用,并进行振动仿真分析。(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4期)

张振配,路洋波,李岩,陈法兵,董亚东[4](2019)在《非对称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多向应力”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对称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受上覆岩层自重应力、超前支承应力、采空区侧向支承应力和回风巷煤柱应力等"多向应力"迭加影响,使得工作面应力呈"非对称"性。为研究非对称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多向应力"变化特征,基于微震监测、应力在线监测和理论计算,对母杜柴登煤矿3020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所形成的非对称开采条件下的应力变化进行分析;并基于工作面所受应力条件和围岩体结构条件,分析了"多向应力"迭加显现机理。结果表明:30202工作面回采期间,煤柱支承应力沿走向分为应力升高区、应力明显降低区、应力缓慢降低区和应力稳定区,其应力峰值主要集中在工作面前方40 m左右,应力集中系数平均为1. 61;在非对称开采阶段,在走向方向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影响范围较回采初期增加了100 m左右;在不考虑垂直应力影响的情况下,相邻工作面采空区的侧向应力对30202工作面倾向方向的影响范围为44 m,应力最大值为56. 1 MPa。在"多向应力"耦合作用下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产生能量集聚,并在采动扰动下发生能量释放,满足了大能量事件发生的基本应力条件;同时在扰动条件下采空区发生高位顶板错动,以及围岩支护薄弱为大能量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围岩结构条件。研究结果可为工作面非对称开采条件下采场矿压显现规律研究、顶板控制和巷道支护设计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嵘,温静,李博,安博洋,徐井芒[5](2019)在《考虑非对称轨底坡的轮轨滚动接触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针对我国地铁线路钢轨因施工误差导致的非对称轨底坡处易出现疲劳伤损现象,利用我国地铁车辆常用的LM型面与CHN60钢轨,基于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Kalker叁维非赫兹弹性体滚动接触理论及其数值程序CONTACT,分析非对称轨底坡对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和轮轨接触力学特性的影响,揭示引起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的原因。研究结论:(1)随着轨底坡的减小,轮轨接触点对分布趋向于轨距角一侧,接触点对分布范围变窄,且轮轨接触斑面积减小,滑动区增大;(2)横移量小于4 mm时,右轨侧1/30、1/40、1/50叁种轨底坡下的最大法向接触应力相差不大,但均明显高于轨底坡为1/20的值;在5~8 mm横移量范围内时,相同横移量下轮轨接触应力随着轨底坡的减小而增大;(3)同一横移量下轮轨体内最大等效应力值随着轨底坡的减小而增大,右轨侧轨底坡从1/20减小至1/50时最大等效应力均增加了60%左右,且等效应力沿纵向分布范围变窄,沿深度方向影响范围变小,等效应力作用趋于集中;(4)轨底坡的减小引起轮轨表层接触应力增大及轮轨体内等效应力增加,可能引起轮轨材料从表层到深度领域内的疲劳破坏,缩短轮轨的使用寿命;(5)本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地铁线路检测、维修及轨底坡设置等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肖洪波,赵俊逸,杨果林,俞昀[6](2019)在《曲线连续刚构桥非对称施工横向位移对比及截面应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曲线连续刚构桥是一种线形美观、行车平顺的桥梁结构形式。由于曲率的影响,在施工和成桥阶段均会发生较大的横向变形,并且箱梁截面的两侧应力分布也随施工进程发生较大的差异变化。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基本的工程概况、建立了Midas-Civil桥梁模型和Midas-FEA桥梁模型。研究了曲线桥对称设计与非对称设计在施工阶段横向位移的变化差异、研究了非对称桥梁结构在施工阶段内外侧箱梁X方向应力变化差异。(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05期)

陈新年,熊咸玉,王景春,沈攀[7](2019)在《直角梯形巷道围岩应力非对称特征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石炭井二矿区倾斜煤层直角梯形巷道围岩出现非对称变形破坏,给巷道的稳定性控制和支护带来很大困难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矿区巷道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及水平位移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给出了倾斜煤层直角梯形巷道围岩应力的分布规律及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巷道两帮、顶板及尖角处均呈现明显的非对称应力集中现象,主要表现为两帮应力集中峰值和距帮部侧壁的距离差异明显,并随着倾角和地应力增大而增大,当倾角为18°~27°,低帮应力集中峰值为高帮的1.07~1.33倍,高帮到巷道帮部侧壁的距离比低帮大1.26~3.79 m。其次沿煤层倾角相同方向对称的两尖角处表现为明显的压应力区,而相反方向两尖角处则表现为明显的拉应力区,且压应力和拉应力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巷道顶板的两尖角处,其破坏特征表现为低帮一侧及底板严重的变形破坏。(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王邓旭,杨美良,许国龙[8](2019)在《不对称悬臂施工时配重对连续梁桥应力和线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故县特大桥主桥为(40+64+40) m叁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中边跨比中跨多出一个不对称梁段AZ,为了保证T构的稳定和受力安全,在不对称梁段施工时,需要在中跨采取合理的压重平衡措施。以此为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分别计算了3种不同配重工况下梁体关键截面的应力和成桥状态下施加二期恒载后的累计位移。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在悬臂施工边跨不对称梁段时,中跨配重措施有利于减小主梁的最大应力和挠度,保证梁体的稳定和受力安全。(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陈凌,张贤明,刘飞,欧阳平,贾艳艳[9](2019)在《镁合金非对称应力载荷下的低周疲劳损伤演化和寿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弹性模量、等效模量、总应变能密度及平均应变的变化作为损伤变量,对镁合金非对称应力载荷下的低周疲劳损伤演化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寿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选取总应变能密度或平均应变的变化作为损伤变量可以描述镁合金非对称应力载荷下的低周疲劳损伤演化,相应的寿命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选取平均应变的变化作为损伤变量所得损伤曲线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陈新年,沈攀,熊咸玉,樊佳伟[10](2019)在《倾斜煤层直角梯形巷道围岩应力非对称特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炭井二矿工程条件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试验方法,对倾斜煤层直角梯形巷道围岩应力非对称特征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该地区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后应力重分布呈现明显的非对称特性,应力向巷道低帮一侧集中,导致巷道低帮侧帮角及帮部产生明显的非对称变形破坏,低帮一侧为围岩稳定性控制的关键部位。(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对称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某单向两车道隧洞为例,借助大型通用ABAQUS二维分析系统,对拱部砌衬背后不对称空洞对隧道结构的应力影响进行分析,对砌衬内力演变规律、围岩体与砌衬接触压力、围岩体应力分布规律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为同类工程应用提供研究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称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李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不对称拼宽处应力分析[J].价值工程.2019

[2].邱平.拱部砌衬背后不对称空洞对隧洞结构的应力影响分析[J].北方交通.2019

[3].高誉博,李臣友.基于非对称应力作用下的悬臂梁结构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

[4].张振配,路洋波,李岩,陈法兵,董亚东.非对称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多向应力”变化特征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

[5].陈嵘,温静,李博,安博洋,徐井芒.考虑非对称轨底坡的轮轨滚动接触应力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19

[6].肖洪波,赵俊逸,杨果林,俞昀.曲线连续刚构桥非对称施工横向位移对比及截面应力研究[J].公路.2019

[7].陈新年,熊咸玉,王景春,沈攀.直角梯形巷道围岩应力非对称特征数值模拟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8].王邓旭,杨美良,许国龙.不对称悬臂施工时配重对连续梁桥应力和线形的影响[J].湖南交通科技.2019

[9].陈凌,张贤明,刘飞,欧阳平,贾艳艳.镁合金非对称应力载荷下的低周疲劳损伤演化和寿命预测[J].中国机械工程.2019

[10].陈新年,沈攀,熊咸玉,樊佳伟.倾斜煤层直角梯形巷道围岩应力非对称特征试验研究[J].煤炭技术.2019

标签:;  ;  ;  ;  

对称应力论文-李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