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特性论文-叶晓明,钱宇汀,叶雯,沈黄莹,曾燕如

物种特性论文-叶晓明,钱宇汀,叶雯,沈黄莹,曾燕如

导读:本文包含了物种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森林保护学,香榧,香榧绿藻,形态学观察

物种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叶晓明,钱宇汀,叶雯,沈黄莹,曾燕如[1](2019)在《香榧绿藻的生物学特性及物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榧绿藻Chlorella sp.是一种附着在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枝、叶上的藻类。为探明香榧绿藻的种属类别及亲缘关系,探究香榧绿藻的生物学特性,以3个不同地区的香榧树上采集的香榧绿藻为试验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观察香榧绿藻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提取香榧绿藻DNA并进行18S rDNA序列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序列特异性扩增,最终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香榧绿藻由A组和B组2种不同形态的绿藻组成,不同地区香榧绿藻形态存在差异,但主要以A组形态绿藻为主。根据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A组香榧绿藻与引起番茄绿藻病的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形态相近, B组香榧绿藻与引起黄瓜绿藻病的丝藻Ulothrix sp.形态相近;但香榧绿藻对pH值的反应规律与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相近。通过序列比对发现, 2种形态的香榧绿藻的18S rDNA和ITS区基因序列也与栅藻科Scenedesmace的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的同源性高,相似率达100%。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将A组香榧绿藻初步鉴定为栅藻科的Asterarcys quadricellulare, B组香榧绿藻为其变种,且2组香榧绿藻与同属于栅藻科的Scenedesmus sp. SM15_4(KT778094.1)的ITS区基因序列相同。香榧绿藻具有较好的耐碱性,生长周期长且不容易腐烂。这些生物学特性赐予香榧绿藻在香榧树上长期寄生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季小阳[2](2019)在《建立知识驱动的迁移学习方法比较多物种的精子功能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动物繁殖在畜牧业和动物生产中变的越来越重要。提高动物繁殖率可以不断扩大良种覆盖率,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以及增加经济效益。其中精子生物学特性研究是动物繁殖学的核心内容,与物种的延续和遗传进化紧密相关。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已发表的海量文献,我们已经获得了较为详细的精子生物学基因功能、基因表达以及突变检测位点等基因组数据信息。但这些基因功能和细胞生物学先验知识主要集中在人类或者一些模式动物中,在不同物种的知识分布上却不平衡。当我们将研究对象确定为某一种畜牧动物时,却发现并没有可靠和足够的数据信息支持该物种的生物学研究。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已发表的精子生物学海量文献、比较基因组学数据、功能基因组学数据以及知识驱动的自动化文献挖掘方法,构建多个物种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的知识图谱,实现物种间精子生物学特性的知识迁移。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以“公共健康”关键词的文献摘要作为对照组,构建“精子”生物学特性知识图谱。基于知识驱动的自动化文献挖掘统计方法,获得精子生物学特性相关的特异性基因1195个,特异性实体2162个,以及1195个基因与2162个实体之间的关联矩阵,作为标准模型。同时基于标准化知识分类,获得89个精子生物学特性实体类别,以及与该实体类别最相关的文献摘要信息。(2)结合IPA、KEGG数据库的信号通路的通路特征(pathway signatures)数据信息,获得精子生物学特性实体类别显着相关的信号通路(即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信号通路),以及该信号通路所富集的基因。进一步分析,我们获得每一个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中被显着激活和被显着抑制的信号通路。以及187个信号通路中每一个信号通路被显着激活和被显着抑制所对应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3)基于物种基因组学数据和同源基因组数据信息,构建蒙古族五畜“山羊、绵羊、双峰驼、马、牛”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知识图谱。结合人类精子生物学特性的标准知识数据库和信号通路功能数据库,进行物种间精子生物学特性的知识迁移。我们发现11个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信号通路在5个物种中是显着保守的(z-score>5),以及获得不同物种中特异性保守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信号通路(z-score>3)。同时,在相对保守的110个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信号通路所富集的基因网络中(z-score>3),发现RAF1、和EGF基因是网络中的枢纽基因。(4)在“马和驴、山羊和绵羊”两对近缘物种之间进行精物生物学特性的可迁移性评估。分别获得每对近缘物种之间显着保守且可以互相进行迁移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_信号通路,以及单个物种显着特异性保守且不可迁移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_信号通路(Z-score>5)。(5)在“单峰驼、双峰驼、羊驼、野生双峰驼”4个骆驼科物种之间进行精子生物学特性的可迁移性评估。获得4个物种之间显着保守且可以迁移的13个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_信号通路,以及单个物种特异性保守且不可迁移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_信号通路(Z-score>3)。同样,还获得只在某一物种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中没有被显着激活的信号通路,如“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信号通路在羊驼的精子细胞DNA和蛋白质结构相关的生物学特性中没有被显着激活,而在单峰驼、双峰驼和野生双峰驼中被显着激活。因此,我们以精子生物学文献摘要作为知识背景,构建知识驱动的自动化文献统计挖掘方法绘制了精子生物学标准知识图谱。同时,采用迁移学习方法构建多物种精子比较功能生物学组,进而实现物种间精子生物学特性的可迁移性评估,为深入了解不同物种的精子生物学特性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俊杰[3](2019)在《围封对祁连山高寒草甸优势物种和植物群落光合特性的影响及生产力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寒草甸是我国重要的草地资源,自古就有“高原肉库”的美称。祁连山高寒草甸在民生、生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近些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祁连山的草地严重退化,对高寒草甸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威胁,进而影响祁连山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放牧和围封是人类对高寒草甸系统的主要干扰方式,在不同强度的干扰下,草地生产力将发生哪些变化?对光合作用的认知便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高寒草甸碳循环研究的基础。了解高寒草甸优势种群在围封和放牧条件下的植物叶片光合能力、群落土壤呼吸和生态系统光合速率对理解草甸的生长状况、演替过程和估算整个生态系统的碳固定量十分重要,也可以为高寒草甸的管理和生态服务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围封5年和常年放牧条件下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优势种及群落为研究对象,以它们光合生理参数差异为切入点,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光合模型以及尺度转换的研究方法揭示相关植物物种和群落的光合能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模式显示,垂穗披碱草和鹅绒委陵菜的净光合速率变化模式有明显的双峰型特征且第二峰值出现的时间约为17:30。(2)垂穗披碱草和鹅绒委陵菜在围封5年区域内的光合效率、CO_2和H_2O同化速率显着高于放牧区,围封5年对垂穗披碱草的光合能力比对鹅绒委陵菜的光合能力有更好的提升效果,这种效应在生长季后期尤为明显。(3)群落系统CO_2通量的日变化模式为单峰型特征,峰值在14:00左右出现,季节性变化模式表明植被群落在8月左右为一个CO_2强吸收期;植物群落在围封5年区域内的地上生物量、生态系统初级光合、生态系统暗呼吸、CO_2净交换均显着高于放牧区,但是RES/GEP值均低于放牧区。(4)引入植物高度后的NRH方程(H-NRH)在精度上优于传统的NRH方程,H-NRH能更方便快捷的预测物种不同生长状态的PLR曲线。(5)单一物种植物群落呼吸速率在生长季初期日变化为近平坦型,在中期和后期为午间降低型,鹅绒委陵菜群落和垂穗披碱草群落的土壤呼吸在日尺度和生长季尺度上均可以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呼吸的65.9%和60.7%来表示。(6)单一物种植物群落呼吸速率在生长季尺度上呈现出先增大后缓慢降低的变化规律,单一物种植物群落生长季不同时期的生态系统呼吸和土壤呼吸速率依次为:生长季中期>生长季后期>生长季前期。(7)利用叶片尺度净光合速率结合叶片有效光照比例、群落叶片数目、叶面积指数和健康叶片比例等4个关键参数估算单一物种群落的净光合速率效果较好,不同测量时期垂穗披碱草群落和鹅绒委陵菜群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0.8866、0.7807和0.9130、0.9001、0.9144,且对鹅绒委陵菜群落净光合速率的拟合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田潇潇,方学智,孙汉洲,杜孟浩,罗凡[4](2019)在《不同物种及品种油茶籽的营养特性分析与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物种及品种油茶籽营养物质变化,建立基于理化及营养特性的综合评价技术。[方法]测定11个油茶物种和20个普通油茶品种油茶籽含油率、脂肪酸、酸值、过氧化值、α-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和酚类物质等理化和营养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物种及品种油茶籽酸值和过氧化值均较低,α-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和总酚含量均存在显着性差异,所含脂肪酸主要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酚类物质主要为没食子酸、表儿茶素、邻香草醛、邻香豆酸和反式肉桂酸。[结论]不同物种及品种油茶籽含油率、微量营养物质(α-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和总酚)组成存在显着差异。油茶物种和品种综合评价排名与其含油率不一致,在油茶选育过程中,除了考虑油茶籽含油率,应结合其微量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判。(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孙小妹,陈菁菁,李金霞,陈年来[5](2018)在《施肥后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典型物种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光合特性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氮(N)添加试验,研究了群落水平和功能群水平上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对N添加的响应,物种水平上N添加对5种典型物种的叶片w(养分)、化学计量比特征、株高与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添加显着降低了物种丰富度而增加了地上净生物量产出.其中N添加对禾本科与莲座状杂类草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显着,而豆科与直立型杂类草的物种丰富度随N添加量的增加而显着减少; N添加显着增加了禾本科物种的地上生物量,显着减少直立型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随N添加量增加5种典型物种的叶片w(N)、w(N)∶w(P)与株高显着增加, w(C)∶w(N)显着降低.其中垂穗披碱草叶w(N)与株高的平均增幅最大, w(C)∶w(N)平均降幅最大.N添加仅使垂穗披碱草和甘青蒿的净光合速率显着增加,且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仅垂穗披碱草和甘青蒿的净光合速率与叶w(N)正相关,与w(C)∶w(N)负相关.禾本科物种垂穗披碱草相较于其他物种对N更敏感,在富N的生境中,体内w(N)迅速提升用于满足高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表现出高的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产出在群落中占据优势.(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刘红岩[6](2018)在《黄土丘陵区植物群落斑块的土壤特性和物种多样性及其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丘陵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土壤质量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及治理的重点与难点区域。植物群落斑块状分布格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该地区常见且相对稳定的植被存在方式。植物群落斑块状分布导致植物生境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物种多样性。研究植物群落斑块对土壤特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可更好的预测群落内植物空间格局发展趋势,为正确认识和评价黄土丘陵区坡面植被格局发展趋势及其生态效应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本研究以延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以从东南到西北的降雨差异作为大的环境梯度,选择典型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斑块(植物灌草丛斑块和裸地斑块)不同土层的土壤特性,分析了不同群落斑块及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并对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特性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结论:(1)在延河流域内,随着从东南到西北降雨梯度变化,不同群落内植物斑块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不同。白羊草、铁杆蒿和狼牙刺群落各样地0-10 cm、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均表现为灌草丛斑块<裸地斑块,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灌草丛斑块>裸地斑块,各个样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表现为灌草丛斑块>裸地斑块。在同一斑块中,每个样地土壤容重均表现为0-10 cm 土层小于10-2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0-10 cm 土层大于10-20 cm 土层。随着从东南到西北降雨量的减少,白羊草、铁杆蒿和狼牙刺群落各样地土壤水分含量大体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T检验结果表明灌草丛斑块与裸地斑块相比,其能够显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能明显增加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改善了局部土壤物理特性。(2)植物群落斑块状分布格局对灌草丛和裸地斑块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有所差异。各样地灌草丛和裸地斑块的物种α多样性中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基本上表现为灌草丛斑块>裸地斑块,Pielou均匀度指数大体表现为灌草丛斑块<裸地斑块,且大部分灌草丛和裸地斑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对β多样性而言,随着降雨梯度变化,白羊草和狼牙刺群落各样地灌草丛和裸地斑块间的Sorensen指数表现为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Cody指数总体上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铁杆蒿群落各样地灌草丛和裸地斑块间的Sorensen指数基本上无太大变化,Cody指数表现为先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对不同斑块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灌草丛能改善微生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局部物种多样性。顺坡方向,白羊草、铁杆蒿和狼牙刺群落各样地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大体都表现为波浪型的变化趋势。(3)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特性相互关系分析的结果有所不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容重和有机质是影响灌草丛和裸地斑块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与不同斑块下土壤特性间均有或正或负的相关关系,但均没有达到显着性水平(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斑块的土壤特性主要影响物种的均匀度和优势度及物种沿梯度的替代速率,对丰富度和多样性影响不大,且不同斑块的土壤特性对典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影响不明显。主成分分析显示,可以分别选取5个和4个主成分作为评价群落斑块和典型群落主成分分析的依据。(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巫东豪[7](2017)在《细枝分解速率与物种特性及分解者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残体(woody debris)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氮库,其分解动态极大地影响着系统内外的养分循环过程,以及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如碳固持、土壤侵蚀等。一直以来,研究者们认为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如生产力具有一定的关联。于江西新岗山开展的BEF-China项目(BEF:(本文来源于《第七届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7-08-09)

郑培超[8](2017)在《光强对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及不同耐阴性物种功能性状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作为森林中的一种限制性资源,影响着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整个生活史周期。耐阴性则是衡量植物对低光环境耐受能力的指标。因此,研究光对植物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耐阴性的植物间的差异,对于理解群落构成、森林演替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选取了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内的6个具有不同耐阴性的树种,通过进行温室幼苗种植实验,测量叁个光强梯度(高/中/低光)下幼苗光响应曲线来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我发现低光环境会显着降低植物幼苗的光合能力和暗呼吸强度,而季节和生长阶段对于光合特性的影响则因种而异。但是野外16个种的数据表明透光率对多数光合特性和叶性状没有影响,森林中幼树的光合能力和暗呼吸强度显着高于相同光环境下温室的幼苗。我进一步搜集了黑石顶样地中145个种的9个功能性状,并且使用标准化主轴回归(SMA)模型分析了一种新的耐阴性指数与功能性状的关系。我发现透光率与多数种的幼树(DBH<5cm的个体)分布有显着正相关关系而且这种关系随着耐阴性增大而增强;耐阴性与物种的光合特性、木材密度和最大树高都有显着的相关关系,而与叶性状的关系并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期刊2017-05-17)

梁心如,李慧卿,翟晓宇,李天良,霍光伟[9](2016)在《放牧草原群落主要物种不同物候期的生态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不同物候期兰旗庙地区主要植物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部中俄蒙叁国交界处新巴尔虎右旗境内克鲁伦河流域的中温型草原群落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兰旗庙优质牧场、兰旗庙家庭牧场、兰旗庙公共牧场3个不同样地主要物种不同物候期的生理生态指标。[结果]在不同物候期草原群落主要物种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总体趋势为返青期各项指标相对稳定,经历了抽穗期和开花期的变化后,于果熟期又趋于稳定。[结论]研究结果为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合理地管理草原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2期)

袁娟[10](2016)在《普通小麦祖先物种以及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渐渗系铁蛋白基因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 AABB,2n=4x=28)是普通小麦(T.aestivum, AABBDD,2n=6x=42) A、B染色体组的供体祖先种,其籽粒具有微量元素高和蛋白质含量高等特性。普通栽培小麦具有产量高但营养品质较低的特性,因此,利用远缘杂交育种手段将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优良性状相结合,从而选育出营养品质高且经济产量高的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普通小麦及其不同祖先物种,包括二倍体A基因组的乌拉尔图小麦(T. urartu)、野生一粒小麦(T. boeoticum)和栽培一粒小麦(T. monococcum),二倍体D基因组的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和B基因组或S基因组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 speltoides),以及四倍体AABB基因组最古老物种野生二粒小麦的铁蛋白基因进行分子克隆及序列比对分析,对普通小麦中铁蛋白基因的来源与存在特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野生二粒小麦与高产但品质较差的普通小麦品种川农16(CN16)种间杂种高代(>F12)稳定株系的铁蛋白基因的结构特性与相对表达量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供试株系铁、锌、蛋白质含量、千粒重,各性状之间的关系,探究野生二粒小麦对小麦营养品质的改良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包括川农16及其与野生二粒小麦杂种高代渐渗系在内的普通小麦,以及不同祖先物种的铁蛋白基因进行克隆发现,在二倍体一粒系小麦(AA)和节节麦(DD)中分别克隆到一条铁蛋白基因序列,在四倍体小麦(AABB)中克隆得到两条铁蛋白基因序列,而在六倍体普通小麦(AABBDD)中克隆得到叁条铁蛋白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后可以初步推测在六倍体小麦中存在的叁个铁蛋白基因分别来源于A、B、D叁个基因组,且铁蛋白基因是一个单拷贝基因。2.本研究将在不同物种小麦中克隆得到的叁种铁蛋白基因分别命名为Fer1、 Fer2、Fer3。其核苷酸序列全长分别为2070bp、2023bp和2071bp,相对应的cDNA长度分别为771bp、768bp和774bp,分别编码256、255和257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将Ferl、Fer2、Fer3的核苷酸序列与NCBI上的已知铁蛋白基因序列比对,发现这叁种基因均含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且其编码区同源性较高,体现出铁蛋白基因的高保守性。3.对野生二粒小麦与CN16及其后代株系的旗叶及籽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发现铁蛋白基因在旗叶与籽粒中的表达量呈显着性正相关;铁蛋白基因的表达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也呈正相关:然而籽粒中铁锌含量与铁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无明显相关性。籽粒中铁含量与锌含量两者呈显着性正相关。铁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及蛋白质含量均与千粒重呈显着性负相关。(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物种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动物繁殖在畜牧业和动物生产中变的越来越重要。提高动物繁殖率可以不断扩大良种覆盖率,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以及增加经济效益。其中精子生物学特性研究是动物繁殖学的核心内容,与物种的延续和遗传进化紧密相关。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已发表的海量文献,我们已经获得了较为详细的精子生物学基因功能、基因表达以及突变检测位点等基因组数据信息。但这些基因功能和细胞生物学先验知识主要集中在人类或者一些模式动物中,在不同物种的知识分布上却不平衡。当我们将研究对象确定为某一种畜牧动物时,却发现并没有可靠和足够的数据信息支持该物种的生物学研究。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已发表的精子生物学海量文献、比较基因组学数据、功能基因组学数据以及知识驱动的自动化文献挖掘方法,构建多个物种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的知识图谱,实现物种间精子生物学特性的知识迁移。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以“公共健康”关键词的文献摘要作为对照组,构建“精子”生物学特性知识图谱。基于知识驱动的自动化文献挖掘统计方法,获得精子生物学特性相关的特异性基因1195个,特异性实体2162个,以及1195个基因与2162个实体之间的关联矩阵,作为标准模型。同时基于标准化知识分类,获得89个精子生物学特性实体类别,以及与该实体类别最相关的文献摘要信息。(2)结合IPA、KEGG数据库的信号通路的通路特征(pathway signatures)数据信息,获得精子生物学特性实体类别显着相关的信号通路(即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信号通路),以及该信号通路所富集的基因。进一步分析,我们获得每一个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中被显着激活和被显着抑制的信号通路。以及187个信号通路中每一个信号通路被显着激活和被显着抑制所对应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3)基于物种基因组学数据和同源基因组数据信息,构建蒙古族五畜“山羊、绵羊、双峰驼、马、牛”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知识图谱。结合人类精子生物学特性的标准知识数据库和信号通路功能数据库,进行物种间精子生物学特性的知识迁移。我们发现11个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信号通路在5个物种中是显着保守的(z-score>5),以及获得不同物种中特异性保守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信号通路(z-score>3)。同时,在相对保守的110个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信号通路所富集的基因网络中(z-score>3),发现RAF1、和EGF基因是网络中的枢纽基因。(4)在“马和驴、山羊和绵羊”两对近缘物种之间进行精物生物学特性的可迁移性评估。分别获得每对近缘物种之间显着保守且可以互相进行迁移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_信号通路,以及单个物种显着特异性保守且不可迁移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_信号通路(Z-score>5)。(5)在“单峰驼、双峰驼、羊驼、野生双峰驼”4个骆驼科物种之间进行精子生物学特性的可迁移性评估。获得4个物种之间显着保守且可以迁移的13个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_信号通路,以及单个物种特异性保守且不可迁移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_信号通路(Z-score>3)。同样,还获得只在某一物种的精子生物学特性类别中没有被显着激活的信号通路,如“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信号通路在羊驼的精子细胞DNA和蛋白质结构相关的生物学特性中没有被显着激活,而在单峰驼、双峰驼和野生双峰驼中被显着激活。因此,我们以精子生物学文献摘要作为知识背景,构建知识驱动的自动化文献统计挖掘方法绘制了精子生物学标准知识图谱。同时,采用迁移学习方法构建多物种精子比较功能生物学组,进而实现物种间精子生物学特性的可迁移性评估,为深入了解不同物种的精子生物学特性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和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种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叶晓明,钱宇汀,叶雯,沈黄莹,曾燕如.香榧绿藻的生物学特性及物种鉴定[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2].季小阳.建立知识驱动的迁移学习方法比较多物种的精子功能生物学特性[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3].刘俊杰.围封对祁连山高寒草甸优势物种和植物群落光合特性的影响及生产力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9

[4].田潇潇,方学智,孙汉洲,杜孟浩,罗凡.不同物种及品种油茶籽的营养特性分析与综合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2019

[5].孙小妹,陈菁菁,李金霞,陈年来.施肥后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典型物种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光合特性的变化[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刘红岩.黄土丘陵区植物群落斑块的土壤特性和物种多样性及其关系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8

[7].巫东豪.细枝分解速率与物种特性及分解者的关系研究[C].第七届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摘要集.2017

[8].郑培超.光强对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及不同耐阴性物种功能性状的差异[D].中山大学.2017

[9].梁心如,李慧卿,翟晓宇,李天良,霍光伟.放牧草原群落主要物种不同物候期的生态特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6

[10].袁娟.普通小麦祖先物种以及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渐渗系铁蛋白基因的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

标签:;  ;  ;  ;  

物种特性论文-叶晓明,钱宇汀,叶雯,沈黄莹,曾燕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