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权利论文-祝露西,张丽娟

人力资本权利论文-祝露西,张丽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力资本权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水平小康时期,人力资本,贫困,权利

人力资本权利论文文献综述

祝露西,张丽娟[1](2018)在《高水平小康时期农户权利扩展与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中国向世界宣布中国农村的九亿多贫困人口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中国与世界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基本温饱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中国反贫困斗争的结束,2020年的接近意味着中国即将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对高水平小康时期的反贫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对贫困解决和权利扩展的解决机制,以及中国的人力资本以及权利现状,最后总结了如何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来解决贫困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8年16期)

郑夏楠[2](2017)在《权利意识、风险认知还是人力资本?》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在梳理中西方关于权利意识、风险认知、人力资本与社会政策研究的基础上,以“2015中小城市农民工社会调查数据”为样本,从个体层面的权利意识、风险认知、人力资本建立分析框架,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影响农民工城市医疗保险参与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权利意识对农民工参与城市医疗保险有着正面的影响。农民工权利意识越强,参与城市医疗保险的概率也越高。其中,“对法律的了解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是否知道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叁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影响比较显着,前二者的影响则尤为突出。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因素也对其参与城市医疗保险产生显着影响。农民工的人力资本越丰富,越有可能参与参保。“教育程度”、“技术能力”和“是否接受正规培训”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正面影响。受教育程度高、技术能力强,又接受过正规培训的农民工比低学历、弱技术、没有接受培训的农民工更有可能参与城市医疗保险。而风险认知自变量对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影响不大。“对自己健康的评估”、“是否受过工伤”、“是否得过职业病”这叁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影响皆不显着。文章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讨论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应该继续以人力资本为社会福利供给的标准,还是以公民权利为基础,发展适度普惠型的社会政策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需求。以往,具有生产主义特征的福利体制,以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为福利提供的衡量标准。人力资源越高,越有可能获得社会福利。市场将有限的社会福利资源投资在高素质的劳动者身上,以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更高效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成为了市场对有贡献的劳动者的奖赏,沦为经济发展的附属品,失去了“去商品化”和保护弱者的功能。因此,社会政策不能起到调节社会资源,缩小贫富差距,保护社会弱者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市场所带来的社会分层,导致了更多社会问题的出现。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的权利意识也在不断增长,农村居民和农民工渴望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权利以及社会保障。二元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变得越来越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国民对社会福利的需求。因而,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现有的经济基础,社会政策应该将原本局限于职业、地域、特殊群体的“小福利”发展成为惠及全民的“大福利”,建立适度普惠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保障更多的公民享受到平等的社会权利和同等的社会保障。与此同时,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社会贫富差距加大、二元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造成的社会保障不平衡等问题也能迎刃而解。(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8)

张美玲[3](2016)在《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企业的发展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表现得较为明显的就是企业的经济利益。具体来说,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以及生产技术无疑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因为这两个方面,企业的管理者最大限度地获得了经济的报酬。另外,在企业的发展中,利益的结构发生变化直接影响着企业剩余的分配。严重的还会对企业的劳动者和投资者之间的权利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文章主要对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以及企业剩余分配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6年36期)

田北海,雷华[4](2011)在《人力资本、权利意识、维权行动与福利获得——农民工社会保险待遇的雇主供给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北省城市农民工的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雇主视角出发,并根据社会理性人假设和社会民主论观点,分析了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权利意识和维权行动对其社会保险福利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因素中,专业资格证书对农民工社会保险福利的获得产生显着的正面影响,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职业培训影响不显着。权利意识和维权行动因素中,知道雇主有义务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要求雇主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农民工更可能获得社会保险福利。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的改善有赖于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及其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的增强。(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朱四倍[5](2010)在《人力资本对经济贡献率低折射权利陷阱》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中国人口与发展咨询会”上发表的《中国劳动力变动趋势及判断》报告称,目前中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5%,远低于发达国家75%的平均水平,而过度依赖劳动人口数量和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必须通过提升劳动力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审计报》期刊2010-05-31)

水心[6](2008)在《发展资本市场培育人力资本权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回报率达130%,股票市值由2006年1月的3.2万亿增长到目前的30万亿元,增长10倍,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和第一大新(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导报》期刊2008-02-26)

邓春林[7](2006)在《人力资本所有权与债权——论运动员与投资者的权利》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法学、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专业运动员人力资本进行研究,认为投资主体多元化不能改变运动员人力资本所有权的私有性质,非载体投资者通过投资获得的并非运动员人力资本的所有权而是债权,即运动员人力资本的部分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据此,对运动员人力资本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的二元归属进行诠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年志远[8](2004)在《变异所有权与债权——也论人力资本投资者的权利》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力资本投资者(设有两个以上投资者)可以分为载体投资者与非载体投资者。有学者认为,根据现代经济法则,人力资本所有权应归属于全体投资者所有①。笔者认为,由于人力资本与其载体不可分离,所以,现代经济法则已不适用于人力资本投资;根据实践可行性,载体投资者应享有(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04年02期)

人力资本权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研究在梳理中西方关于权利意识、风险认知、人力资本与社会政策研究的基础上,以“2015中小城市农民工社会调查数据”为样本,从个体层面的权利意识、风险认知、人力资本建立分析框架,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影响农民工城市医疗保险参与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权利意识对农民工参与城市医疗保险有着正面的影响。农民工权利意识越强,参与城市医疗保险的概率也越高。其中,“对法律的了解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是否知道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叁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影响比较显着,前二者的影响则尤为突出。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因素也对其参与城市医疗保险产生显着影响。农民工的人力资本越丰富,越有可能参与参保。“教育程度”、“技术能力”和“是否接受正规培训”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正面影响。受教育程度高、技术能力强,又接受过正规培训的农民工比低学历、弱技术、没有接受培训的农民工更有可能参与城市医疗保险。而风险认知自变量对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影响不大。“对自己健康的评估”、“是否受过工伤”、“是否得过职业病”这叁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影响皆不显着。文章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讨论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应该继续以人力资本为社会福利供给的标准,还是以公民权利为基础,发展适度普惠型的社会政策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需求。以往,具有生产主义特征的福利体制,以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为福利提供的衡量标准。人力资源越高,越有可能获得社会福利。市场将有限的社会福利资源投资在高素质的劳动者身上,以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更高效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成为了市场对有贡献的劳动者的奖赏,沦为经济发展的附属品,失去了“去商品化”和保护弱者的功能。因此,社会政策不能起到调节社会资源,缩小贫富差距,保护社会弱者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市场所带来的社会分层,导致了更多社会问题的出现。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的权利意识也在不断增长,农村居民和农民工渴望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权利以及社会保障。二元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变得越来越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国民对社会福利的需求。因而,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现有的经济基础,社会政策应该将原本局限于职业、地域、特殊群体的“小福利”发展成为惠及全民的“大福利”,建立适度普惠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保障更多的公民享受到平等的社会权利和同等的社会保障。与此同时,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社会贫富差距加大、二元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造成的社会保障不平衡等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力资本权利论文参考文献

[1].祝露西,张丽娟.高水平小康时期农户权利扩展与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J].中国市场.2018

[2].郑夏楠.权利意识、风险认知还是人力资本?[D].浙江师范大学.2017

[3].张美玲.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J].中国市场.2016

[4].田北海,雷华.人力资本、权利意识、维权行动与福利获得——农民工社会保险待遇的雇主供给机制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5].朱四倍.人力资本对经济贡献率低折射权利陷阱[N].中国审计报.2010

[6].水心.发展资本市场培育人力资本权利[N].中国经济导报.2008

[7].邓春林.人力资本所有权与债权——论运动员与投资者的权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

[8].年志远.变异所有权与债权——也论人力资本投资者的权利[J].天津社会科学.2004

标签:;  ;  ;  ;  

人力资本权利论文-祝露西,张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