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东滩论文-王川

崇明岛东滩论文-王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崇明岛东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滩,野生动物,互花米草,垃圾分类,花博会,外来物种,黑脸琵鹭,生态环境,无脊椎动物,观鸟

崇明岛东滩论文文献综述

王川[1](2019)在《野生动物重回东滩“安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五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以“汇聚你我之力,共建生态未来”为主题于10月19日在沪启动,将持续到25日结束。日前,自然保护周的品牌活动“名人讲坛”圆桌会议在崇明岛举行,来自全球的生态环境专家共话崇明岛生态环境建设,并为崇明岛花博会的顺利举办建言献策。(本文来源于《上海法治报》期刊2019-10-25)

王多多,贾文晓,王志保,张瑞峰,陈美田[2](2018)在《基于Landsat影像的崇明岛东滩土壤盐分遥感反演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盐碱退化问题。以上海市崇明岛东滩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实地调查土壤盐分数据以及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计算获取的各波段反射率、盐分指数(salinity index,SI)、盐分指数1(salinity index 1,SI1)、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冠层盐分响应指数(canopy response salinity index,CRSI)和陆地表面水分指数(land surface water index,LSWI),采用多元样条自回归模型(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MARS)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别建立土壤盐分的回归模型,并对区域盐碱土的空间格局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滨海土壤盐分在近红外波段有明显的吸收作用,与近红外波段、短波红外波段和NDVI相关系数较高;(2)MARS模型较PLSR模型对于样点土壤盐分反演有更好的效果(R2分别为0.74和0.70);(3)崇明东滩滨海土壤盐分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异质性,水体附近和滩涂土壤盐分较高,林地和农田土壤盐分较低。该结果为滨海地区区域尺度上的土壤盐碱化监测提供范例,为滨海土壤盐渍化的治理及岛屿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8年03期)

马族航[3](2018)在《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底栖纤毛虫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毛虫原生动物是底栖微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底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在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上海崇明东滩湿地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和自然资源,对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崇明岛乃至上海市的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迄今为止,对于东滩湿地底栖纤毛虫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学的研究都十分匮乏。因此,我们利用Ludox硅胶液结合定量蛋白银染色(QPS)技术,于2015年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崇明东滩湿地内盐度不同的叁个样点进行了样品采集,并开展了对底栖纤毛虫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研究。以期从纤毛虫原生动物的角度,为崇明岛东滩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一份崭新的历史性档案,也为研究底栖纤毛虫群落结构与环境的关系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对崇明岛东滩湿地的10个环境因子的检测结果显示,5种营养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铵盐)的时空变化较明显,但规律各不相同。1号样点的总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最低,2号和3号样点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较高。同时与以前研究对比发现,崇明东滩受长江水流和海流的影响,沉积物粒度随时间会发生改变。而盐度在3号样点最高,1号样点最低,并且夏季3个样点的盐度较低可能与长江流量大以及降水量增加有关。本研究共鉴定出123种底栖纤毛虫,隶属于69个属、52个科、26个目、11个纲。各物种在不同站位的平均丰度,出现频率和对每个站点平均Bray-Curtis相似性的贡献值差距较大。从纲级水平看,其中叁个纲物种种类较为丰富:寡膜纲(Oligohymenophorea)34种,侧口纲(Litostomatea)32种,旋唇纲(Spirotrichea)20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27.64%,26.02%和16.26%。从目级水平看,侧口目(28.32%)和帆口目(21.10%)为优势类群;钩刺目(13.22%)和排毛目(11.16%)为次级优势类群。优势种共有8种,分别是:Amphileptus lanceolatus,Chaenea minor,Deviata estevesi,Kentrophyllum setigerum,Phialina sp1,Protocyclidium sp1,Pseudocyclidium marylandi,Spelaeophrya polypoides。各个优势种的时空分布特征各不相同。主坐标典范分析(CAP)结果表明,崇明东滩底栖纤毛虫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性。3个群落结构参数变化情况为,物种均匀度(J′)在一年中不同样点的变化不大,而物种丰富度(d)和种类多样性(H′)呈现出相似的变化模式,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均较明显。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崇明东滩底栖纤毛虫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种类多样性指数(H′)与磷酸盐浓度呈显着正相关,与盐度呈显着负相关性。而种类均匀度指数(J′)与盐度呈显着正相关。与前人研究对比可知,纤毛虫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受生境影响很大,生境异质性更高的研究区域,往往会发现相对更高的物种数。本研究的研究区域为河口,盐度变化范围较淡水和海洋生境大,因而如寡膜纲,侧口纲和旋唇纲这几类对盐度耐受范围大的类群为群落中的优势类群。而对潮间带以及黄海、东海海域的研究在优势类群上与我们的研究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为典型的海水砂栖种类—核残迹纲(Karyorelictea)以及藻食性的篮口纲(Nassophorea)丰度较高。针对潮间带和河口的研究,由于盐度变化范围较广,均指出纤毛虫群落结构参数与盐度显着相关。前人研究表明,除了在富营养的情况下,底栖纤毛虫群落结构参数会与营养物质呈显着负相关外,海岸带区域由于营养物质丰富,通常不会对纤毛虫群落起到限制作用。但在本研究的研究区域,相比来源于长江冲淡水的高浓度硝酸盐,来源于长江冲淡水和台湾暖流的磷酸盐浓度低很多,因此对底栖纤毛虫群落有一定影响。本课题为崇明东滩湿地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纤毛虫群落周年变动的基础数据,同时也揭示了纤毛虫群落结构参数与环境因子间的密切关系,为利用纤毛虫指示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戚志伟,姜楠,高艳娜,李艳,王开运[4](2016)在《崇明岛东滩湿地芦苇光合作用对土壤水盐因子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3~10月,在崇明岛东滩湿地设置7块采样地,以不同水盐条件下生长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材料,应用便携式光合系统分析仪(Li-6400),对芦苇的光响应特征进行实地测定,探讨芦苇光合过程对干旱和盐胁迫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1各月采样日的水位与土壤电导率显着负相关(n=420,p<0.01),适当增加土壤水位,有利于降低土壤电导率,从而缓解植物盐胁迫伤害;28月21日的芦苇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与水位显着正相关(n=42,p<0.01),而与土壤电导率显着负相关(n=42,p<0.01);胞间CO2浓度与水位和土壤电导率不相关。当水位高于-50 cm,净光合速率随着水位下降而降低,非气孔因素可能是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当水位低于-50 cm时,土壤电导率高于10 m S/cm,叶片蒸腾速率快速降低,水分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芦苇叶片以较低的净光合速率来适应干旱胁迫和盐胁迫;芦苇叶片通过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等光合生理特征来适应干旱胁迫和盐胁迫;芦苇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对土壤水盐因子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以作为土壤水盐胁迫程度的反应指标。因此,在芦苇快速生长阶段,合理调控水位,对芦苇光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范弟武,汤逸帆,陈圆,窦龙帅,朱咏莉[5](2016)在《Cd~(2+)和Pb~(2+)对崇明岛东滩湿地土壤脲酶的毒物兴奋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崇明岛东滩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土壤中添加Cd~(2+)质量比为0.0~2.0 mg/kg的CdCl_2溶液和Pb~(2+)质量比为0.0~1 000.0 mg/kg的Pb(NO_3)_2溶液,观测土壤脲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0~120 h)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48 h时,在Cd~(2+)质量比为0.001~0.01 mg/kg处理下,0~30 cm深度土壤脲酶活性比对照处理高19.9%~55.7%,当Cd~(2+)的质量比大于1.0 mg/kg时,土壤脲酶活性受到抑制;培养6 h时,在Pb~(2+)质量比为0.5~5 mg/kg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比对照处理高19.5%~56.8%,当Pb~(2+)的质量比大于50.0 mg/kg时,0~30 cm深度土壤脲酶活性明显降低。Cd~(2+)和Pb~(2+)含量与土壤脲酶之间存在显着的毒物兴奋效应关系,该关系与培养时间有关;与对照处理相比,具有毒物兴奋效应的处理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米氏常数)和Vmax(最大反应速率)同时降低,土壤脲酶纯酶活性几乎不受培养时间影响。因此,Cd~(2+)和Pb~(2+)含量与土壤脲酶活性的毒物兴奋效应可能是土壤微生物群体过度补偿效应的表现。(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王雪梅[6](2014)在《上海市区与崇明岛东滩湿地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区以及崇明岛东滩湿地大气PM2.5和PM1o为期两年观测,比较两地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水平及化学性质,分析大气颗粒物来源,探讨全年典型污染期大气颗粒物特征,考察长江隧桥开通对东滩湿地大气环境的影响,讨论世博会期间排放控制措施对上海大气颗粒物及区域环境的影响。此外,对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及粒径分布、化学组成及粒径分布进行研究,分析上海持续高污染期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特征,阐明灰霾及光化学烟雾事件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及化学组成。以期探究东滩湿地大气颗粒物特征,全面揭示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上海大气颗粒物污染长期变化趋势和特征,为探讨城市群与湿地大气环境的相互影响提供有力支持。本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上海市区与东滩湿地大气PM2.5和PM1o的质量浓度、化学性质:(1)市区PM2.5和PM1o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7.8和48.6μg/m3,分别为世界城市均值的2.53和1.35倍;东滩湿地PM2.5和PM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5.8和22.1 gg/m3,超出环境空气质量PM2.5一级标准。市区与东滩PM10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显着,基本呈现相同特征,即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市区PM2.5浓度季节变化与PM10相同,东滩湿地PM2.5浓度季节变化与PM10略有不同。东滩湿地PM2.5/PM10值大于市区,以细颗粒物污染为主,PM2.5受市区影响较大。(2)市区水溶性离子浓度分别为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45.8%和56.6%,东滩湿地水溶性离子浓度分别为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55.1%和65.7%。市区水溶性离子浓度是东滩湿地的1.5-1.8倍。SO42-、NO3-、NH4+是最主要的叁种离子,共占复旦PM2.5和PM1o总水溶性离子浓度的88.9%和80.9%,占东滩PM2.5和PM10总水溶性离子浓度的90.6%和85.7%。市区PM10中Ca2+和C1-浓度较高,PM2.5中Cl-和r的浓度较高;东滩PM1o和PM2.5中Na+与K+浓度较高,体现了海洋与生物质燃烧对东滩湿地离子成分的影响。不同季节东滩与复旦的离子粒径分布结果不同。(3)市区OC和EC浓度分别为PM1o质量浓度的16.3%和9.6%,分别为PM2.5质量浓度的21.2%和14.8%;东滩湿地OC和EC浓度分别为PM10质量浓度的15.1%和10.8%,分别为PM2.5质量浓度的20.4%和16.9%。碳质成分在细颗粒物分布较多,OC浓度远高于EC浓度,市区OC和EC浓度大于东滩湿地。不同季节东滩与复旦的OC和EC浓度粒径分布结果不同。东滩PM2.5和PM1o的OC/EC比值小于市区。2.上海市区与东滩湿地大气颗粒物来源分析:(1)基于长期采样获得的PM1o和PM2.5质量浓度与化学成分数据,计算得到市区Ca2+转换为dust和OC转换为POM的f和k值分别为0.10和1.3,东滩湿地的f和k值分别为0.05和1.4。化学质量闭合结果表明,市区PM1o中Dust贡献最大(30.0%),其次是POM(19.5%);PM2.5中POM贡献最大(23.6%),其次是S042-(22.2%)。东滩PM1o中Dust与SO42-的贡献最大(均为22.7%);PM2.5中S042-贡献最大(为27.5%),其次是POM(21.8%)。(2)观测期间5种后向轨迹类型(L、E、S、W、N)的比例分别为12.1%、20.3%、21.6%、6.3%、39.7%。东滩PM10和PM2.5化学成分的除dust外,总体表现为W和L类型化学成分浓度最高,呈现高污染特征;N类型的污染程度居中;E和S类型化学成分浓度最低,污染较小。市区PM10和PM2.5化学成分的除dust外,总体表现为W类型化学成分浓度最高、N和L轨迹类型交替高污染特征,与东滩湿地情况稍有不同。PM10与PM2.5中NH4+、NO3+、K+、Cl-比例最高的轨迹类型分别是L、W、L和N。PMlo中S042-比例最高的轨迹类型是S和L,PM2.5中SO42-比例最高的轨迹类型为L。东滩湿地OC和EC比例最高的轨迹类型是W和S,与市区稍有不同。(3)东滩PM2.5和PM1o的N03-/S042-值小于市区,主要是固定源的影响。收获季节PM2.5和PMl0的K+/OC值较高,生物质燃烧影响占主导。3.典型时期上海市区与东滩湿地大气颗粒物特征:(1)沙尘、生物质燃烧、灰霾和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四种污染事件的PM2.5和PM10质量浓度为洁净天气的2至4倍。四种污染事件中,沙尘事件PM1o中Ca2+浓度最高、PM2.5/PM1o值最小;生物质燃烧事件PM1o与PM2.5中K+浓度最高;灰霾事件PM1o与PM2.5中总离子浓度最高,特别是SO42-、NO3-和NH4浓度;烟花爆竹集中燃放事件中C1-浓度和NO3-/SO42-的比值最高,且主要分布在粗颗粒中;生物质燃烧和灰霾事件碳质成分浓度最高。(2)上海长江隧桥开通车流量骤增对东滩PM1o和PM2.5中水溶性离子影响最大的是NH4+、NO3-、SO42-和C1-,其中PM2.5中NH4+、NO3-、SO42-和CI-分别比年同期增加了52.9%、22.3%、26.7%和25.5%,PM1o中NH4、N03-、S042-分别比年同期增加了24.8%、21.3%、12.7%,PM10中NO3-/SO42-值增加至0.95。人为污染行为对东滩湿地的大气颗粒物的特征影响大。(3)上海世博会期间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均低于往年同期,东滩PM10和PM2.5中K+、NH4+、SO42-和Cl-浓度显着降低,复旦PM10和PM2.5中心和Ca2+浓度大幅降低。减排措施取得了有效结果,但区域传输对排放控制条件下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具有较大影响。4.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化学组成及其粒径分布特征:(1)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总数浓度年均值为1.12×104 cm-3,凝结核模态、埃根核模态、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分别为1156 cm-3、7619 cm-3和2388 cm-3,颗粒物总表面积和总体积浓度分别为443 μm2/cm3和40 μm3/cm3。颗粒物总数浓度冬>春>秋>夏,与总表面积和总体积浓度季节变化规律一致。(2)2013年12月持续高污染天气占整个月份的74.2%,粒径范围100 nm-1μm的颗粒物数浓度增加幅度与污染天气同步变化,特别是总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严重及重度污染期间大幅升高。(3)水溶性离子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0.4-2.1μm的颗粒物中,浓度峰值出现在0.7-1.1μn。NO3的粒径分布在小于2.1μm和大于5.8μm都有峰值,Ca2+和Cl-浓度峰值在5.8-10μm,K+和Na+均匀分布在各粒径范围。5.上海市灰霾和光化学烟雾事件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化学组成及粒径分布:2009年灰霾天数占42.7%,其中有32.1%是重度及中度灰霾,且主要分布在冬春季节。灰霾期间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为1.70×104 cm-3,是清洁天气的2倍。灰霾事件颗粒物数浓度的最大增加在0.5-1μm和1-10μm粒径范围,分别是清洁天气的17.78和8.78倍。光化学烟雾事件颗粒物数浓度的最大增加在50-100nm和100-200nm粒径范围,分别是清洁天气的5.89和4.29倍。灰霾、光化学烟雾和清洁天气的颗粒物体积浓度分别为102、49和15μm3/cm3。仅占数浓度5%的粒径大于200 nm的颗粒物却贡献了体积浓度的90%,大于1μm的颗粒物对体积的贡献达50%。灰霾、光化学烟雾和清洁天气的颗粒物表面积浓度分别为949、649和206μm2/cm3。灰霾期间90%的表面积浓度来自于粒径大于100 nm的颗粒物。随着灰霾严重程度的增加,粒径小于50nm的颗粒物数浓度减小,50-200 nm和0.5-1μm的颗粒物数浓度增加。灰霾天气颗粒物数浓度日变化显示双模态特征。灰霾事件所有的可溶性离子浓度增加,其中NH4+、SO42-、NO3增加最多,其次是Na+、K+、Ca2+、Cl-。灰霾和光化学烟雾事件中离子的粒径分布特征完全不同。(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4-05-26)

胡双庆[7](2011)在《中意环保合作项目“促进崇明岛东滩绿色农业发展的有机农业技术和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和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部于2000年7月签署的"中国-意大利环境保护合作计划"框架,2005年1月,由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部和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共同签署了"崇明岛可持续发展协议",并在此基础上共同确定和批准了中意环保合作项目"促进崇明岛东滩绿色农业发展的有机农业技术和体系",并(本文来源于《上海环境科学》期刊2011年05期)

何小勤,戴雪荣,顾成军[8](2010)在《基于海图的崇明岛东滩近40年发育变化与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长江口及附近、南港水道及附近、吕四港至花鸟山、横沙岛至浏河口、长江口北部、横沙岛至浏河口等区域1958—2001年的10幅海图资料,借助GIS技术平台,对崇明岛东滩所在区的海图进行地图资料处理,并依据前人研究成果与2002—2003年的实地观测资料,从断面、轴线、平面等不同角度提取近40年来崇明岛东滩的冲淤变化特征与发育可能趋势等信息。结果表明:(1)近40年来崇明岛东滩0m线约以150m/a的速度整体向外扩展,但不同部位差异较大,东北部淤积速度远大于东南部;在不同时段上,冲淤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大体以20世纪80年代末为界线,前期崇明岛东滩的淤积速度远远快于后期。(2)崇明岛东滩的发育中心轴线由东南向东北逐年偏移的倾向,角速度达到0.56°/a;(3)基于这一时段的淤积扩展分析,如果影响崇明岛东滩发育因素变化不大,据推算在118年后,崇明岛东滩将可能与顾园沙相接,206年后崇明岛东滩将会与苏北岸堤相接;但因叁峡大坝的兴建以及其他高强度自然与人工因素的干扰,崇明岛东滩向北淤积的速度可能会大大减小。(4)究其原因,主要与上游来沙、高强度人类活动(围垦、护岸工程)等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0年04期)

栗小东,过仲阳,朱燕玲,戴晓燕[9](2010)在《结合GIS数据的神经网络湿地遥感分类方法:以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为例,利用改进的BP算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将光谱信息的主成分、NDVI、MNDWI以及GIS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对东滩湿地进行神经网络分类.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分类能够有效的提高分类的精度,适合湿地分类.(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阿也提古丽·斯迪克,赵书河,左平,王春红[10](2010)在《基于知识工程师的崇明岛东滩自然保护区盐沼植被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盐沼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 TM遥感图像,结合现场调查和前人关于东滩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确定崇明岛东滩主要分布的盐沼植被类型,提出了基于知识工程师的植被分类方法。与常规非监督和监督分类相比,该方法的精度较高,总体精度为92.35%,kappa系数为0.9072,而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最大似然法)的总体精度分别为86.92%和89.10%。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研究区植被进行分类与识别,可为实现盐沼植被的自动提取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方法途径。(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遥感》期刊2010年01期)

崇明岛东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盐碱退化问题。以上海市崇明岛东滩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实地调查土壤盐分数据以及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计算获取的各波段反射率、盐分指数(salinity index,SI)、盐分指数1(salinity index 1,SI1)、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冠层盐分响应指数(canopy response salinity index,CRSI)和陆地表面水分指数(land surface water index,LSWI),采用多元样条自回归模型(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MARS)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别建立土壤盐分的回归模型,并对区域盐碱土的空间格局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滨海土壤盐分在近红外波段有明显的吸收作用,与近红外波段、短波红外波段和NDVI相关系数较高;(2)MARS模型较PLSR模型对于样点土壤盐分反演有更好的效果(R2分别为0.74和0.70);(3)崇明东滩滨海土壤盐分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异质性,水体附近和滩涂土壤盐分较高,林地和农田土壤盐分较低。该结果为滨海地区区域尺度上的土壤盐碱化监测提供范例,为滨海土壤盐渍化的治理及岛屿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崇明岛东滩论文参考文献

[1].王川.野生动物重回东滩“安家”[N].上海法治报.2019

[2].王多多,贾文晓,王志保,张瑞峰,陈美田.基于Landsat影像的崇明岛东滩土壤盐分遥感反演技术[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8

[3].马族航.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底栖纤毛虫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4].戚志伟,姜楠,高艳娜,李艳,王开运.崇明岛东滩湿地芦苇光合作用对土壤水盐因子的响应[J].湿地科学.2016

[5].范弟武,汤逸帆,陈圆,窦龙帅,朱咏莉.Cd~(2+)和Pb~(2+)对崇明岛东滩湿地土壤脲酶的毒物兴奋效应研究[J].湿地科学.2016

[6].王雪梅.上海市区与崇明岛东滩湿地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4

[7].胡双庆.中意环保合作项目“促进崇明岛东滩绿色农业发展的有机农业技术和体系”[J].上海环境科学.2011

[8].何小勤,戴雪荣,顾成军.基于海图的崇明岛东滩近40年发育变化与趋势[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

[9].栗小东,过仲阳,朱燕玲,戴晓燕.结合GIS数据的神经网络湿地遥感分类方法:以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0].阿也提古丽·斯迪克,赵书河,左平,王春红.基于知识工程师的崇明岛东滩自然保护区盐沼植被分类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0

标签:;  ;  ;  ;  ;  ;  ;  ;  ;  ;  

崇明岛东滩论文-王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