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格论文-练文杰

离散格论文-练文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散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球离散格网系统,对象模型,地理坐标与格网编码的转换,矢量数据格网化

离散格论文文献综述

练文杰[1](2019)在《基于全球离散格网的地理对象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离散格网系统直接对地球表面进行剖分,避免了地图投影产生的各类形变,可以统一规范地表达、管理与分析全球任意范围与尺度的地理空间数据,是融合多源异构数据的有效框架。但是,表达与管理相对独立的地理实体对象数据,一直是全球离散格网研究领域中的难点问题。所以,本文首先以对象概念模型为顶层抽象,利用全球离散格网系统的多分辨率层次特性,设计了表达与存储地理实体对象的格网化对象模型。而后,为了在格网化对象模型中正确高效地集成现有主要以矢量数据模型表达的实体对象数据,本文研究了地理坐标与格网编码的快速转换算法,及保持拓扑关系的矢量数据格网化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论主要包括:(1)顾及多分辨率的格网化对象模型基于全球离散格网系统,本文充分利用格网系统的多分辨率层次特性,根据点、线、面实体对象的特点分别设计了相应的多分辨率逻辑表达模型。通过格元关系及相关编码操作,实现了格元枚举集合的编码压缩表示,从而在逻辑表达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节省存储空间的物理存储模型。实验证明,相比于传统模型,格网化对象模型在兼顾存储空间与计算效率上具有一定优势。(2)地理坐标与格网编码的快速转换算法基于格网几何性质的变化规律,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混合转换策略,在格网几何性质差异较大的低剖分层级中采用传统的递归逼近方法,在格网几何性质近乎相同的高剖分层级采用效率较高的直接映射方法。实验证明,在保证转换精度的前提下,快速转换算法较传统算法,转换效率有明显提升,从而加快了全球离散格网系统集成现有地理空间数据的效率。(3)保持拓扑关系的矢量数据格网化方法在现有格网化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格元间空间关系找出拓扑关系发生改变的实体对象,而后通过格网系统的多分辨率层次特性增加这些对象的几何表达分辨率,从而修复了矢量数据格网化后产生的各类拓扑关系改变。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保持原始矢量数据间的拓扑关系,并且数据量并不会有过大的增长,从而保证了矢量数据在全球离散格网系统中的正确集成。研究结果表明,顾及多分辨率的格网化对象模型在兼顾计算效率的同时,能有效减少存储地理实体对象所占用的磁盘空间。而地理坐标与格网编码的快速转换算法,及保持拓扑关系的矢量数据格网化方法,实现了传统GIS矢量数据在格网化对象模型上的高效正确集成。本文的格网化对象模型及相关集成方法,可为全球大范围多尺度海量地理实体对象数据提供统一精确高效的表达、处理与管理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7)

刘坤[2](2019)在《基于Fiber Bundle的全球离散格网通用数据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离散格网系统(Discrete Global Grid System,DGGS)突破了平面信息表达的限制,借助特定方法将地球弯曲表面进行递归剖分,形成无缝无迭、形状一致、彼此嵌套的多分辨率格网层次结构,为统一描述和表达复杂多样的地理现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在空间数据表达与地球系统模式两个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虽然两个领域的全球离散格网在几何形态上是相似的,但是在其组成要素上有明显差异,并且不同格网系统各具特色,互不相通,很难进行有效的数据集成或系统耦合。因此,在兼顾数据表达和模式计算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格网的统一表达,能够提升全球离散格网数据共享、分析及可视化的能力,促进全球离散格网应用的发展。本文立足于现有全球离散格网研究成果,在格网核心特征的基础上,借鉴F5数据模型中利用Fiber Bundle理论表达多种科学数据的思想,设计了全球离散格网通用数据模型;通过规则存储的方式实现了半规则格网的隐式表达;最后,通过设计格网数据组织、服务与可视化方法形成原型系统,验证数据模型对多种格网的支持。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成果主要包括:(1)面向半规则格网,梳理全球离散格网的构成要素,包括理想多面体、剖分方法、投影方法及格网编码四部分,总结全球离散格网蕴含的拓扑关系,包括时序关系、层次关系、邻接关系及组成要素关系四种,从格网构成与格网拓扑关系两方面实现全球离散格网概念模型的构建。(2)基于Fiber Bundle理论在时间与空间的融合,设计了无环图结构表达多种格网,利用叁角形、菱形及六边形叁种半规则格网内在的联系,实现了半规则格网的规则存储,能够高效表达多种格网关系,形成了全球离散格网通用数据模型。(3)根据格网层次嵌套的特征,设计格网菱形块结构,以“分层分块”的方式划分格网,利用空间填充曲线的思想对格网菱形块编码索引,实现了格网金字塔模型。然后,提出了基于格网菱形块的格网数据高效集成方法。最后,通过文档型数据库及服务技术实现了的格网菱形块的组织与服务。通过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Fiber Bundle的全球离散格网通用数据模型支持多种类型格网的表达,克服了多种格网系统彼此独立、互不相通的局限;支持格网时序与格网多组成要素的表达,是对现有格网数据模型的扩展;针对半规则格网设计的隐式表达方法具有较高效率,克服了目前半规则格网在存储结构上的缺陷;基于格网菱形块的格网数据组织与服务方法具有较高并发效率,基于服务的原型系统架构模式为全球离散格网应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7)

张爱国,邬群勇,邓健,栾海军,陈润静[3](2018)在《室内离散格网空间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指纹库室内定位中的离散格网空间场景,将次区域间与区域内最短路径分开处理,在起终点次区域内寻找其与最短路径的交点;然后以此交点代替次区域内的网络节点,优化原生Dijkstra室内最短路径算法;通过室内格网空间的区域划分、网络节点设置及区域与节点之间的关系界定、优化后的Dijkstra算法,结合PostGIS/pgRouting数据库工具,最终得到一条综合最优的最短路径。实验数据显示,优化后的方法不仅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而且在数据存储和计算复杂度方面提升了约90%。(本文来源于《厦门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范帅博,童晓冲,雷毅[4](2018)在《基于单元复制的通用化离散格网系统生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单元复制的通用化格网系统生成新算法。其核心是采用"简单单元复制+有效区域控制"。首先,建立坐标系,确定待计算剖分格网系统的种类,从而确定格网剖分类型的3个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类多尺度格网有效控制边界。然后对多尺度格网进行合适的数学变换,计算单一叁角面格网系统单元节点坐标,并建立不同层级单元节点的关联关系。最后,以六边形格网为例展开验证,直接生成正二十面体表面格网。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可以通过调整相应的起算参数,生成各类多尺度格网。避免了传统定制算法的局限性,实现了统一化生成各类格网系统的目标,为不同剖分类型全球离散格网系统间互操作性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地理信息世界》期刊2018年02期)

贲进,李亚路,周成虎,王蕊,杜灵瑀[5](2018)在《叁孔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系统代数编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叁孔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系统代数表达模型,根据其数学性质设计编码方案.首先,引入"格元-格点-格边-格心"的概念,描述格网各种要素.其次,以格心作为格元等效研究对象,通过相邻层次几何递推关系,证明可采用复数平面上的混合定位计数系统严格描述不同层次的格心,揭示格元本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复进制数".第叁,通过间隔层次几何递推关系,证明在特定约束条件下,仍可采用混合定位计数系统唯一描述不同层次的格心,据此设计格元编码方案.第四,将编码方案扩展到正二十面体的20个叁角面上,完整描述二十面体封闭表面的多分辨率离散格网.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代数编码方案具有理论严密、利于高效编程实现的优点,单元编码跨面邻近搜索效率是同类方案的242.9倍.本文采用的复进制数是理想的格网形式化描述工具,提出的研究思路可用于创建具有普适性的全球离散格网系统理论框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李亚路[6](2017)在《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系统几何结构及傅立叶变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导航、移动通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我们获取并积累的空间数据正从处理相对容易的结构化类型向处理非常困难的非(半)结构化类型快速过渡,“大数据”特征初现端倪。全球离散格网系统是数字化的多分辨率地球参考模型,有助于建立以地理位置为主线的数据关联、融合新模式,有望弥补当前空间数据组织、处理和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深入研究了叁孔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系统的几何结构,据此设计了单元编码方案;建立了球面六边形格网的离散傅立叶变换数学模型,实现了快速变换算法。论文所做工作总结如下:1.从空间数据自身特点及应用需求的角度,阐述引入全球离散格网系统处理空间数据的必要性,详细分析了该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简述本文结构安排。2.严格证明平面叁孔六边形格网系统本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数”,根据其几何、代数性质设计单元编码方案;阐明二维无限平面格网系统到叁维有限封闭二十面体上的映射机制,揭示叁孔六边形格网系统的几何结构;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和优越性。3.建立矩形格网到叁孔六边形格网的重采样数学模型,分析得出等积重采样是信息失真最小的单元对应关系;结合叁孔六边形格网系统结构特点,建立对应球面格网系统的离散傅立叶变换数学模型;将二维变换核转化为一维进而降低处理维度,借助蝶形算法实现快速离散傅立叶变换;通过对比试验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7-04-20)

林冰仙,许德朋,盛业华,闾国年,周良辰[7](2016)在《正二十面体球面菱形离散格网的编码模型及其映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离散格网为全球尺度的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提供了基础环境,而全球离散格网的编码体系,则可屏蔽不同坐标参考框架下的坐标转换,减少空间分析的复杂度,有利于数据的多尺度表达和统一建模。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全球离散格网,基于正二十面体所构建的球面菱形离散格网具有更均匀的几何性质,有利于球面空间数据的集成与表达。但基于正二十面体的球面菱形离散格网的初始菱形边线并不贴合经纬线,这导致相对于基于正八面体的球面菱形离散格网,其格网结构更为复杂。这对构建正二十面体球面菱形离散格网的层次编码模型和建立其与地理坐标间的映射关系转换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Hilbert曲线构建了正二十面体球面菱形离散格网编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格网编码与地理坐标的相互转换方法。研究表明,利用球面菱形离散格网与平面规则格网的相似性,基于Hilbert曲线构建的正二十面体球面菱形离散格网编码模型能够隐式表达空间尺度与位置信息,且在地理坐标与格网编码转换方面兼具效率与精度,可以支持全球海量空间数据建模、集成管理以及各类空间分析。(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陈浩,许长辉,宋现锋,徐江,潘苗苗[8](2015)在《适用于移动终端的全球离散格网快速生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全球离散格网依据剖分方法和投影方式的不同,在实现方式、剖分速度、格网均匀性等方面呈现出较大差异的问题,该文顾及移动终端用户对高精度位置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顾及移动终端计算性能较低的特点,分析了球面格网生成方法、格网向椭球面投影方式和几何变形特点。通过分析椭球面格网与球面格网间变形差异,该文认为球面格网代替椭球面格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不同精度的格网剖分需求。通过建立用户精度指标与剖分层次对应关系,提高了格网剖分的计算效率,可应用于移动终端等计算性能较低的设备。(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于文率,童晓冲,贲进,谢金华[9](2015)在《全球六边形离散格网的矢量线数据绘制精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离散格网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地球空间数据模型,是平面格网模型在球面上的扩展。由于六边形的几何结构优势,经常被用于球面离散格网的构建。在平面格网向球面映射过程中,因球面的不可展性,格网上的距离和方向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矢量数据球面格网化绘制的精度无法得到保证,这成为矢量数据在全球离散格网显示的一个重要瓶颈,直接制约了球面格网上空间度量关系的建立。本文针对全球六边形离散格网上矢量线数据的绘制问题,研究了平面-球面映射过程,对直线方向影响的统计变化规律,对矢量线数据的格网化表达进行了精度控制,使得平面格网上的矢量绘制方法,能在球面格网上进行高精度的绘制,并保证矢量数据的球面格网绘制误差严格控制在当前层次格网的一个单元内,为格网化数据的高精度显示和格网空间度量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童晓冲,贲进,谢金华,韩硕[10](2015)在《全球六边形离散格网的几何最优化设计与空间度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离散格网系统(Discrete Global Grid System,DGGS)是一种新型的空间数据模型。它采用特定的方法进行地球表面的同构离散化,提供了一种无缝无迭的多尺度的全球格网结构。DGGS使用格网的地址编码运算代替传统的坐标计算来处理各种空间操作。本文以六边形DGGS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价格网几何均匀性的新型最优化目标函数,设计了以启发式全局优化方法为核心,结合数值投影变换方法,构建六边形的DGGS。另外,针对DGGS目前的短板问题——空间度量,研究了DGGS上基于格网方法的面积度量、长度度量和角度度量,旨在发展一套全球六边形离散格网上的空间度量体系。(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离散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球离散格网系统(Discrete Global Grid System,DGGS)突破了平面信息表达的限制,借助特定方法将地球弯曲表面进行递归剖分,形成无缝无迭、形状一致、彼此嵌套的多分辨率格网层次结构,为统一描述和表达复杂多样的地理现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在空间数据表达与地球系统模式两个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虽然两个领域的全球离散格网在几何形态上是相似的,但是在其组成要素上有明显差异,并且不同格网系统各具特色,互不相通,很难进行有效的数据集成或系统耦合。因此,在兼顾数据表达和模式计算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格网的统一表达,能够提升全球离散格网数据共享、分析及可视化的能力,促进全球离散格网应用的发展。本文立足于现有全球离散格网研究成果,在格网核心特征的基础上,借鉴F5数据模型中利用Fiber Bundle理论表达多种科学数据的思想,设计了全球离散格网通用数据模型;通过规则存储的方式实现了半规则格网的隐式表达;最后,通过设计格网数据组织、服务与可视化方法形成原型系统,验证数据模型对多种格网的支持。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成果主要包括:(1)面向半规则格网,梳理全球离散格网的构成要素,包括理想多面体、剖分方法、投影方法及格网编码四部分,总结全球离散格网蕴含的拓扑关系,包括时序关系、层次关系、邻接关系及组成要素关系四种,从格网构成与格网拓扑关系两方面实现全球离散格网概念模型的构建。(2)基于Fiber Bundle理论在时间与空间的融合,设计了无环图结构表达多种格网,利用叁角形、菱形及六边形叁种半规则格网内在的联系,实现了半规则格网的规则存储,能够高效表达多种格网关系,形成了全球离散格网通用数据模型。(3)根据格网层次嵌套的特征,设计格网菱形块结构,以“分层分块”的方式划分格网,利用空间填充曲线的思想对格网菱形块编码索引,实现了格网金字塔模型。然后,提出了基于格网菱形块的格网数据高效集成方法。最后,通过文档型数据库及服务技术实现了的格网菱形块的组织与服务。通过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Fiber Bundle的全球离散格网通用数据模型支持多种类型格网的表达,克服了多种格网系统彼此独立、互不相通的局限;支持格网时序与格网多组成要素的表达,是对现有格网数据模型的扩展;针对半规则格网设计的隐式表达方法具有较高效率,克服了目前半规则格网在存储结构上的缺陷;基于格网菱形块的格网数据组织与服务方法具有较高并发效率,基于服务的原型系统架构模式为全球离散格网应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散格论文参考文献

[1].练文杰.基于全球离散格网的地理对象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2].刘坤.基于FiberBundle的全球离散格网通用数据模型[D].南京师范大学.2019

[3].张爱国,邬群勇,邓健,栾海军,陈润静.室内离散格网空间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优化[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8

[4].范帅博,童晓冲,雷毅.基于单元复制的通用化离散格网系统生成算法[J].地理信息世界.2018

[5].贲进,李亚路,周成虎,王蕊,杜灵瑀.叁孔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系统代数编码方法[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

[6].李亚路.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系统几何结构及傅立叶变换[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7

[7].林冰仙,许德朋,盛业华,闾国年,周良辰.正二十面体球面菱形离散格网的编码模型及其映射方法[J].测绘学报.2016

[8].陈浩,许长辉,宋现锋,徐江,潘苗苗.适用于移动终端的全球离散格网快速生成方法[J].测绘科学.2015

[9].于文率,童晓冲,贲进,谢金华.全球六边形离散格网的矢量线数据绘制精度控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5

[10].童晓冲,贲进,谢金华,韩硕.全球六边形离散格网的几何最优化设计与空间度量[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5

标签:;  ;  ;  ;  

离散格论文-练文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