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膜电位论文-张洁,李想,黄涛,但家祥,袁琳佳

心外膜电位论文-张洁,李想,黄涛,但家祥,袁琳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外膜电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

心外膜电位论文文献综述

张洁,李想,黄涛,但家祥,袁琳佳[1](2011)在《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兔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BR)对兔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时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方法采用闭胸记录兔心外膜MAP和心电图的技术,观察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各组MAP参数的变化。结果在去窦弓神经组(n=10),与缺血前相比,心率(HR)减慢,心外膜振幅(MAPA)降低,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减慢,MAPD50和MAPD90缩短(P<0.05),与单纯缺血组(n=10)相比,HR加快,MAPA增加(P<0.05),而Vmax、MAPD50和MAPD90无明显变化;在美托洛尔组(n=9),用美托洛尔预处理后,与缺血前相比,HR减慢、心外膜MAPA降低、Vmax减慢(P<0.05),而MAPD50和MAPD90无明显变化;与单纯缺血组相比,心外膜MAPA增加、MAPD50和MAPD90延长(P<0.05),而HR和Vmax无明显变化。结论 ABR可影响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MAP改变程度,可能参与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1年11期)

张洁,李想,沈字玲,黄涛[2](2011)在《美托洛尔对兔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兔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时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方法:19只家兔,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组(n=10)和美托洛尔组(n=9),采用闭胸同步记录心外膜MAP和心电图的技术,观察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MAP参数的变化。结果:在单纯缺血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0%,10只家兔均出现心律失常,8例频发室性早搏,6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最终因室颤死亡,心律失常持续时间长;在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过程中,与缺血前相比,平均心率(HR)减慢33.85%(P<0.01);心外膜MAP振幅(MAPA)降低48.75%(P<0.01);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减慢38.57%(P<0.01);MAP复极化50%和90%的时程(MAPD_(50)和MAPD_(90))分别缩短了22.27%和19.99%(P<0.01);而MAPD_(50)/MAPD_(90)无明显变化(P>0.05)。而在美托洛尔组(n=9),用美托洛尔预处理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单纯缺血组减少(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6%,9只家兔仅5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1例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且持续时间短,很快基本恢复至正常MAP形态;与缺血前相比,HR减慢33.48%(P<0.01),心外膜MAPA降低28.75%(P<0.05),Vmax减慢31.48%(P<0.05),而MAPD50和MAPD90无明显变化;与单纯缺血组相比,心外膜MAPA增加(P<0.01),MAPD50和MAPD90延长(P<0.01),而HR和Vmax无明显变化。结论:美托洛尔能减轻缺血后MAP改变程度,具有抗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折返形成及早期后除极等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理学会心血管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11-02)

林都督[3](2011)在《基于FPGA的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增大,人类心脏健康所面临的威胁也日渐增大。全世界每年因心脏疾病死亡的人口数量约占全年因病死亡人口总数的叁分之一,心脏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因此,心脏疾病的起源、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心外膜电位标测是一种重要的心脏电生理研究方法,适用于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心脏标测技术及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的结构,总结概括了现有128道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的需要,提出了基于FPGA的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的设计方案。本文根据设计方案进行了硬件系统及FPGA的设计。首先完成了多路复用器、模数转换电路等硬件电路的设计及PCB电路板的制作与调试;然后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进行了FPGA数字逻辑的设计,完成了多通道心外膜电信号的采集;最后使用Matlab/Simulink及DSP Builder进行了通带为3~600 Hz的FIR滤波器的设计及仿真验证。(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1-05-18)

张洁,李想,沈字玲,董航,石俊[4](2011)在《川芎嗪对兔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兔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时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方法 20只家兔,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组(n=10)和TMP组(n=10),采用闭胸记录心外膜MAP和心电图的改变,观察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MAP参数的变化。结果在单纯缺血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过程中,与缺血前相比,心外膜MAP振幅(MAPA)降低(P<0.01),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减慢(P<0.01),MAP复极化50%和90%的时程(MAPD50和MAPD90)缩短(P<0.01);而在TMP组,用TMP预处理后,与缺血前相比,心外膜MAPA、Vmax、MAPD50和MAPD90均无明显变化;与单纯缺血组相比,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心外膜MAPA和Vmax增加(P<0.05),MAPD50和MAPD90延长(P<0.01)。结论 TMP能减轻缺血后MAP改变程度,具有抗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折返形成有关。(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1年03期)

刘梁,林都督,孙莉倩,杨翠微[5](2010)在《128道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的前置放大模块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电标测是心脏电生理机理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临床精密诊断和对心律失常病灶进行精确定位的重要手段,特别适用于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的研究。该文主要介绍了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中的前置放大模块的设计,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右腿驱动电路。通过人体与动物实验检测,应用右腿驱动电路后均能得到清楚的心电波形。(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期刊2010年03期)

肖业伟,何光凤,刘紫全,刘希秀,冯志强[6](2009)在《丹参注射液对兔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室性心律失常时兔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变化,试图揭示其抗心肌缺血所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在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分别记录、检测各项观察指标,作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与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平均心率、MAP振幅(MAPA)、最大上升速度,均高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0.05);对照组与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MAPD90均低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0.05);心律失常前后,对照组与丹参组比较,各指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能提高心肌耐受缺血的能力,起到了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效应,这可能是丹参对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具有增强效应电生理基础。(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09年10期)

林都督,周拓,陆唯佳,杨翠微,方祖祥[7](2009)在《128道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外膜电位标测是一种重要的心脏电生理研究方法,特别适用于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的研究。128道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由柔性电极、放大器、数据采集卡以及相应的软件组成,可用于心外膜实时标测。通过对标测结果的分析可以确定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和传导路径,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期刊2009年03期)

周宇,杨翠微,方祖祥[8](2009)在《心外膜电位标测信号的自动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是心脏电生理机制研究和临床精密诊断的重要工具,其技术难点之一是如何对标测信号进行有效分析以获取关键信息、揭示心外膜电活动规律。为此,提出具有时间依赖性的相关波形分析和波形能量分析法,结合波动图联合对标测信号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基于瞬时波形能量分析的特征点群识别算法,以实现分析方法自动化的目标。结果显示:特征点群识别算法能够准确定位除极波穿越电极片的时间;波动图可实时、动态反映除极波的传播;具有时间依赖性的相关波形分析和波形能量分析可揭示出除极波的传播方向和路径。因而,此自动联合分析方法能够自动、准确地揭示除极波的传播规律;分析方法耗时小、抗噪能力强,适用于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周宇,杨翠微,方祖祥[9](2009)在《一种新的心外膜电位标测信号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是心脏电生理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如何对标测信号进行有效分析以获取准确信息是其技术难点之一。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元分析、小波变换和等时图的分析方法:首先,以独立元对各电极点投影系数的离散度为噪声独立元选取准则对标测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其次,根据标测信号的样条小波变换进行特征点识别工作;最后,根据特征点识别结果绘制除极时刻等时图。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去除心外膜电位标测信号中的外界干扰等噪声、突出真实的除极信号,并能够精确地识别到标测信号的特征点位置,进而绘制等时图,准确、直观地刻画出除极波的传播。因此,该方法适用于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中的信号分析工作。(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周宇[10](2008)在《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的信号分析方法研究及心外/心内通用复律除颤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电生理机制研究和心律失常的电治疗仪器研制是人们在心律失常方面开展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二者相辅相成。在心脏电生理机制研究方面,心外膜电位标测技术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具有贴靠心脏、定位准确、信息量大和适用于在体标测等特点;其技术中的一个很大难点在于如何对标测到的心外膜电位信号进行有效分析以获取准确完备的信息、进而对心脏电活动规律进行深入探索,具体来说,可包括信号去干扰、特征点识别和信息提取与表达叁方面内容。此外,“刺激—标测”技术是一种非常好的心脏电生理机制研究手段,尤其是在心律失常电治疗新方法的探索上;该技术对刺激电源具有较高要求。在心律失常的电治疗仪器研制方面,电击复律除颤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仪器,在手术室中、院外急救场合和长期植入式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有产品中缺乏专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室中的复律除颤设备。论文针对心外膜电位标测技术和心脏外科手术室专用复律除颤器研制方面的需要而展开。在心外膜电位标测信号分析方法的研究上:以独立元对各电极点投影系数的离散度为干扰独立元选取准则,提出了基于独立元分析的心外膜电位标测信号去干扰新方法;根据特征点时刻心外膜电位标测信号中除极波形的关键特征,提出了基于信号时域信息及其二次B样条小波变换信息的特征点识别算法;提出“时间依赖性”的观点,并基于此设计了具有时间依赖性的波形能量分析方法,以揭示除极波的传播路径;提出“特征点群”的概念,并设计了基于短时波形能量分析的特征点群识别算法,用于定位某一除极波穿越电极片所在区域的时间窗。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整套心外膜电位标测信号自动联合分析方法:首先,基于独立元分析对心外膜电位标测信号进行去干扰;其次,根据信号及其小波变换进行特征点识别;再次,使用特征点群识别算法自动定位除极波穿越电极片所在区域的时间窗;最后使用波动图、具有时间依赖性的波形能量分析和等时图联合对特定除极波的传播进行分析。此外,根据“刺激—标测”技术的要求,开发了一种基于UC3845的DC-DC反激式开关电源,应用于“刺激—标测”实验。在心脏外科手术室专用复律除颤器的研制方面,以心外/心内通用复律除颤器为研制目标,分四个模块进行系统的硬件和程序开发:复律除颤主模块、阻抗检测模块、R波识别模块和供电模块,分别进行设计和调试;高压、低压电路之间全部进行了隔离以确保安全。而后,对其中的R波识别模块进一步改进,设计了一种基于心电信号幅度及其微分信息的全硬件R波同步触发电路,并开发了一套基于Labview和DAQ6062E的测试系统,以测试该R波同步触发电路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独立元分析的去干扰方法较有效地去除了心外膜电位标测信号中的外界非平稳噪声和伪迹等干扰,真实的除极信息得到保留或突出;基于信号幅度及其样条小波变换的特征点识别算法较精确地识别到心外膜电位标测信号的特征点位置;基于短时波形能量分析的特征点群识别算法较准确地定位出除极波穿越电极片所在区域的时间,使后续分析能够聚焦于特定除极波的传播;在此基础上,具有时间依赖性的波形能量分析揭示了特定除极波传播的路径,结合波动图和等时图,除极波的信息得到了较全面的揭示和表达;根据“刺激—标测”技术的要求而开发的反激式开关电源能够在刺激期间提供足够大的电流、且刺激电压下降的幅度保持在允许阈值之上,同时刺激电压恢复迅速;针对心脏外科手术中的需要而研制的心外/心内通用复律除颤系统可快速充电至最高允许电压,准确释放出低能量双相指数截尾波进行电击,预设能量的释放准确,释放能量的计量也较精确,阻抗检测结果较准确,可进行分级阻抗补偿工作;新的R波同步触发电路可自动准确定位R波、阳性预测率高、延时小、危险性低、灵敏度较高,测试系统能以MIT-BIH Arrhythmia Database为数据源、输出心电信号、实时观察并记录R波识别结果。因此,基于去干扰、特征点识别、特征点群识别、具有时间依赖性的波形能量分析、波动图和等时图的一整套心外膜电位标测信号自动联合分析方法能够较有效地去除信号中的干扰成分、精确识别特征点、较准确地定位除极波穿越电极片所在区域的时间、全面揭示和表达除极波传播的信息,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心外膜电活动现象、进而揭示其中的规律,所以该方法适用于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中的信号分析工作。反激式开关电源达到设计要求,适用于“刺激—标测”技术。心外/心内通用复律除颤系统具备了在心脏外科手术中以心外或心内电击方式实施电击复律除颤的能力;新的R波同步触发电路能够自动为复律除颤器提供较准确、安全的R波识别信息、支持其进行R波同步电击复律,基于Labview和DAQ6062E的测试系统使PC机同时成为心电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数据记录仪,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亦可方便地应用于其它领域。总体来说,在心律失常的研究方面,从心脏电生理机制研究和心律失常的电治疗仪器研制两个方向入手,所开展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成果比较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4-12)

心外膜电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兔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时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方法:19只家兔,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组(n=10)和美托洛尔组(n=9),采用闭胸同步记录心外膜MAP和心电图的技术,观察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MAP参数的变化。结果:在单纯缺血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0%,10只家兔均出现心律失常,8例频发室性早搏,6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最终因室颤死亡,心律失常持续时间长;在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过程中,与缺血前相比,平均心率(HR)减慢33.85%(P<0.01);心外膜MAP振幅(MAPA)降低48.75%(P<0.01);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减慢38.57%(P<0.01);MAP复极化50%和90%的时程(MAPD_(50)和MAPD_(90))分别缩短了22.27%和19.99%(P<0.01);而MAPD_(50)/MAPD_(90)无明显变化(P>0.05)。而在美托洛尔组(n=9),用美托洛尔预处理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单纯缺血组减少(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6%,9只家兔仅5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1例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且持续时间短,很快基本恢复至正常MAP形态;与缺血前相比,HR减慢33.48%(P<0.01),心外膜MAPA降低28.75%(P<0.05),Vmax减慢31.48%(P<0.05),而MAPD50和MAPD90无明显变化;与单纯缺血组相比,心外膜MAPA增加(P<0.01),MAPD50和MAPD90延长(P<0.01),而HR和Vmax无明显变化。结论:美托洛尔能减轻缺血后MAP改变程度,具有抗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折返形成及早期后除极等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外膜电位论文参考文献

[1].张洁,李想,黄涛,但家祥,袁琳佳.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兔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1

[2].张洁,李想,沈字玲,黄涛.美托洛尔对兔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C].中国生理学会心血管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3].林都督.基于FPGA的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11

[4].张洁,李想,沈字玲,董航,石俊.川芎嗪对兔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1

[5].刘梁,林都督,孙莉倩,杨翠微.128道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的前置放大模块的设计[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0

[6].肖业伟,何光凤,刘紫全,刘希秀,冯志强.丹参注射液对兔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9

[7].林都督,周拓,陆唯佳,杨翠微,方祖祥.128道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的设计[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09

[8].周宇,杨翠微,方祖祥.心外膜电位标测信号的自动联合分析方法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9

[9].周宇,杨翠微,方祖祥.一种新的心外膜电位标测信号分析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9

[10].周宇.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的信号分析方法研究及心外/心内通用复律除颤器的研制[D].复旦大学.2008

标签:;  ;  ;  ;  

心外膜电位论文-张洁,李想,黄涛,但家祥,袁琳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