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通络方论文-官爱玲,丁雪梅

温阳通络方论文-官爱玲,丁雪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温阳通络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颈椎病,温阳通络方,穴位贴敷

温阳通络方论文文献综述

官爱玲,丁雪梅[1](2019)在《自拟温阳通络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拟温阳通络方内服联合穴位贴敷对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05月~2018年05月门诊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内服颈痛颗粒联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采取自拟温阳通络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均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参照《颈椎病的疗效评定》进行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进行量化评估,采用颈部关节活动度评定关节颈前屈、颈后伸、颈侧屈、颈旋转四个维度的运动功能。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愈显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试验组总体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颈前屈、颈后伸、颈侧屈、颈旋转等颈椎关节活动度中比较,患者治疗后的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温阳通络方内服与穴位贴敷的联合运用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活动,优于传统的理疗配合药物内服,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08期)

邓崇礼,曾明珠,吴少鹏,李参天,古伟文[2](2019)在《温阳通络方对去势雌性大鼠瘦素、脂联素及骨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方对去势雌性大鼠骨密度及脂肪因子的影响,探讨温阳通络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SPF级SD雌性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对照组采用双侧卵巢并行氢化可的松皮下注射的方法造模,假手术组采用切除卵巢周边与卵巢等量的脂肪,中药组灌胃温阳通络方,西药组给与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片,假手术组、模型组灌服等量蒸馏水,12周后进行称重及骨密度检测,摘眼球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结果:各组大鼠造模前及给药前体重无差异;经药物干预12周后各组大鼠体重均有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对照组大鼠体重均有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温阳通络方及西药对照组体重显着降低(P<0.05),中药组与西药对照组两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水平中,中药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西药对照组水平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脂联素水平方面,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给药干预后,中药组、西药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中药组与西药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方可有效增加去除卵巢联合氢化可的松造模成功的肾阳虚证大鼠的骨密度,并明显提高瘦素水平并降低脂联素水平,促进成骨、抑制破骨。(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14期)

张改枝,董双华[3](2019)在《温阳通络方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阳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与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方治疗阳虚血瘀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与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9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片,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通络方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血糖、血压、血脂水平,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踝肱指数,评估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25(OH)D3、踝肱指数分别为(43.84±7.92)nmol/L、(0.83±0.1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40.51±7.32)nmol/L、(0.75±0.16)(P<0.05),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股动脉IMT、腘动脉IMT分别为(1.30±0.26)mpa·s、(3.55±0.66)、(0.94±0.16)mm、(0.58±0.10)mm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48±0.29)mpa·s、(3.92±0.73)、(1.02±0.18)mm、(0.63±0.11)mm(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通络方可以提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25(OH)D3水平,改善血液流变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避免管腔进一步狭窄。(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04期)

卢润婵,罗卓培,陈洪达[4](2019)在《温阳通络方、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对糖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t Heuropathy,DPN)经温阳通络方、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及糖代谢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社区服务中心诊治50例DPN(均经影像学检查和生化检验后确诊)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和中医组(25例)],两组均采取西药常规治疗(未抗氧化等相关药物),后者同时口服温阳通络方和针灸治疗,疗程为3个月,检测并观察临床指标变化,统计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疗效比较:中医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经治疗后,两组叁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中医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临床症状指标: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经治疗后,两组两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中医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温阳通络方、针灸联合西药治疗DPN明显较单纯西药效果更佳,不仅能改善SCV、MCV等相关症状,且利于糖代谢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朱岩峰,樊民,樊荣,姚望,邓中龙[5](2019)在《益气温阳通络方对阳虚络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医证候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气温阳通络方对阳虚络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医证候及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48例阳虚络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温阳通络方,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胸闷气短、口唇爪甲青紫及舌淡苔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形寒肢冷、心胸疼痛及脉沉或紧或弦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射血分数(EF%)较对照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LVEDD及LVESD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气温阳通络方可以改善阳虚络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医证候及心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刘春丽[6](2017)在《温阳通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为中医温阳通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临床依据;2.评价温阳通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门诊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低活动度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的原则(采用SPSS19.0进行随机,随机码20151228)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甲氨蝶呤片10mg/周,口服;治疗组在口服甲氨蝶呤片的基础上加服温阳通络方中药免煎剂,2次/日,饭后温服。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第8周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各项评分、疗效性指标及安全性指标:各症状体征、ESR、CRP、RF因子、PGA值、MDGA值、DAS28评分、中医证候评分、CDAI、叁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中医证候改善率、疾病改善率分别评价患者全身症状体征、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以ACR20达标率综合评价温阳通络方的临床疗效,初步评估温阳通络方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降低疾病活动度指标(ESR、CRP、DAS28、CDAI值),治疗组改善以上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RF因子在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6%;ACR20达标治疗方面,治疗组总达标率为80.0%,对照组总达标率为34.3%。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尿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的异常;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结论:1温阳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寒湿痹阻型RA能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降低RA的活动性指标;能提高ACR20达标治疗。2温阳通络方联合MTX治疗RA尚无毒副作用发生,治疗期内温阳通络方是安全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学院》期刊2017-05-01)

陆清,张馨月,梁宏莉,江科,李琼[7](2016)在《温阳通络方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83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温阳通络方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温阳通络方治疗的18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月~5年,痊愈无复发178例,治愈率97.3%;3例患者一侧乳腺治愈后另一侧又发,间隔时间6月~1年,经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经治疗3月后无好转改为手术治疗。本组病例治疗平均时间为91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1天。结论温阳通络方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显着,缩短了住院天数、避免了切开扩创等手术治疗。(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6年22期)

金美英,朴春丽,潘韦韦[8](2016)在《针刺联合温阳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联合温阳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脾胃阳虚证),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推广针药联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温阳通络方药,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口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胃排空率均明显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临床症状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结论针刺联合温阳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以健脾行气,恢复胃肠运动,提高胃排空率,显着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同时有辅助降血糖作用,疗效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6年10期)

李佳凝[9](2016)在《基于“病络”理论运用温阳通络方治疗阳虚型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围绕阴阳为主要证候要素进行调查,探索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阴阳虚衰状况,并采用临床观察研究方法,观察温阳通络方治疗阳虚型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瘙痒患者血清P物质、IgE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一: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病例均来源于2014年12月—2015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患者,符合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纳入标准,通过填写《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横断面调查研究信息采集表》,采集证候症状、舌脉等相关信息,将采集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证候分布规律。研究二: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阳虚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以温阳通络方和皮肤病血毒丸治疗,两组均联合外用硅霜乳剂,以4周为一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用药2周)、治疗后进行瘙痒、干燥等指标比较和疗效评价,并于结束治疗2周后进行随访,记录相关指标变化。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并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及IgE水平。结果研究一:本次调查共收集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病例10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患者平均年龄66.16岁,平均病程是49.93个月,病程大于1年的患者占72%。所调查的100例患者的阴阳证候辨证分型中,阴虚型共11例,占11%,,阳虚型共66例,占66%,阴阳两虚型共23例,占23%;无兼夹证候的共有19例,有兼夹证候的共有81例,其中兼有痰浊阻络证的共有46例(56.8%),湿热蕴结证的26例(32.1%),瘀血阻络证的9例(11.1%)。患者的相关症状按症状频数排序,出现最多的症状前五位为神疲乏力(81)、畏寒肢冷(79)、舌淡胖(77)、夜尿频多(76)、失眠(76)。研究二:本临床观察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积分方面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2周、4周后,瘙痒总分、干燥总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且在瘙痒程度、瘙痒部位、瘙痒频率方面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物质和IgE水平比治疗前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周后随访,瘙痒症状和干燥症状积分仍比治疗前降低(P<0.05)。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良好,无中途退出患者,且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结果均在临床正常范围内。结论1.阳虚型老年皮肤瘙痒患者所占比例(66%)远大于单纯阴虚型患者,患者中出现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阳虚症状频率较高,临床应引起重视。2.温阳通络方能有效改善患者皮肤干燥、瘙痒症状积分,是治疗阳虚型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有效方剂,取效与调节P物质和IgE水平变化无显着相关。该方法安全可靠,复发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01)

潘韦韦[10](2015)在《针刺联合温阳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脾胃阳虚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联合温阳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脾胃阳虚证),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推广针药联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温阳通络方药,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口服,4周为一个疗程。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的体征、理化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记录并统计及评价疗效。结果:经一个疗程临床观察后,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胃排空率均明显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中医临床症状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提示针药联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可靠。结论:针刺联合温阳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脾胃阳虚证)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针药联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4-01)

温阳通络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方对去势雌性大鼠骨密度及脂肪因子的影响,探讨温阳通络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SPF级SD雌性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对照组采用双侧卵巢并行氢化可的松皮下注射的方法造模,假手术组采用切除卵巢周边与卵巢等量的脂肪,中药组灌胃温阳通络方,西药组给与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片,假手术组、模型组灌服等量蒸馏水,12周后进行称重及骨密度检测,摘眼球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结果:各组大鼠造模前及给药前体重无差异;经药物干预12周后各组大鼠体重均有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对照组大鼠体重均有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温阳通络方及西药对照组体重显着降低(P<0.05),中药组与西药对照组两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水平中,中药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西药对照组水平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脂联素水平方面,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给药干预后,中药组、西药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中药组与西药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方可有效增加去除卵巢联合氢化可的松造模成功的肾阳虚证大鼠的骨密度,并明显提高瘦素水平并降低脂联素水平,促进成骨、抑制破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阳通络方论文参考文献

[1].官爱玲,丁雪梅.自拟温阳通络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9

[2].邓崇礼,曾明珠,吴少鹏,李参天,古伟文.温阳通络方对去势雌性大鼠瘦素、脂联素及骨密度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3].张改枝,董双华.温阳通络方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阳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与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

[4].卢润婵,罗卓培,陈洪达.温阳通络方、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对糖代谢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9

[5].朱岩峰,樊民,樊荣,姚望,邓中龙.益气温阳通络方对阳虚络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医证候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

[6].刘春丽.温阳通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7

[7].陆清,张馨月,梁宏莉,江科,李琼.温阳通络方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83例[J].光明中医.2016

[8].金美英,朴春丽,潘韦韦.针刺联合温阳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J].吉林中医药.2016

[9].李佳凝.基于“病络”理论运用温阳通络方治疗阳虚型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10].潘韦韦.针刺联合温阳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脾胃阳虚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

标签:;  ;  ;  

温阳通络方论文-官爱玲,丁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