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音韵尾论文-时秀娟,张婧祎,石锋

鼻音韵尾论文-时秀娟,张婧祎,石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鼻音韵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鼻化度,弱化,鼻化,主体分布

鼻音韵尾论文文献综述

时秀娟,张婧祎,石锋[1](2019)在《影响普通话鼻音韵尾的几种因素——语音实验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察普通话单字音鼻音韵尾鼻化度的主体分布、极限分布及分布区间的比率,我们发现正常鼻尾的鼻化度主要分布在80~100之间,80~60是弱化鼻尾的分布区域,60~40之间是鼻化鼻尾的分布区域。影响鼻音韵尾的因素除鼻音韵尾的发音部位、元音的舌位和声调外,音节的组合结构也有影响。量化分析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些影响因素对鼻音韵尾的影响程度。普通话鼻音韵尾的弱化、鼻化是客观存在,与汉语鼻音韵尾历时的演化基本相吻合。鼻音韵尾弱化、鼻化直至脱落的进程是由低元音韵母带前鼻音韵尾且为去声的音节开始。(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9年05期)

陈丽冰[2](2018)在《闽东宁德方言鼻音韵尾的地理分布及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闽东宁德方言辅音韵尾近几十年来处于急剧变化中,城乡之间、老派和新派之间存在差异。通过对宁德城关及各乡镇方言的调查,目前宁德方言的鼻音韵尾存在4种类型:[m、n、η]尾叁分型、[m、η]尾二分型、[n、η]尾二分型、[η]尾一分型。在此基础上,探讨鼻音韵尾在宁德的地理分布特点、演变的过程及演变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陈凌[3](2017)在《赣方言浊音走廊入声之边/鼻音韵尾》一文中研究指出赣方言浊音走廊入声韵尾较为特殊,它不仅有喉塞韵尾,还有边音韵尾和鼻音韵尾。这一语音现象,大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周围,是入声韵尾日趋简化直至最后消失的过渡音。(本文来源于《东方语言学》期刊2017年02期)

谌艺榕[4](2017)在《成都话鼻音韵尾脱落的语音变异现象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较全面地揭示了成都话鼻音韵尾脱落的语音变异现象,并从多个角度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24期)

王双成[5](2014)在《汉藏语言的鼻音韵尾增生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方言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音变现象,即原阴声类韵母增生了一个鼻音韵尾而变为阳声类,并和原有的阳声类韵母合流。这种音变现象在藏、仡佬等语言中也很常见。鼻音韵尾增生的主要原因是鼻音声母的同化、高元音导致的口鼻耦合。(本文来源于《民族语文》期刊2014年05期)

凌锋[6](2014)在《新派上海市区方言鼻音韵尾颚位、舌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静态颚位、舌位实验的方法调查了上海话鼻音韵尾的发音位置。我们发现由于没有音位对立,这些韵尾的发音部位有比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中中央元音后面的鼻音阻碍位置可以是齿龈、硬腭或者软腭,i后面的鼻音阻碍位置至少可以是硬腭或者软腭,o后面的鼻音位置相对稳定,是在软腭或者小舌。(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PCC2014)论文集》期刊2014-08-08)

钟江华,张水香[7](2014)在《张家界方言的鼻音韵尾》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家界方言鼻音韵尾的今读音可分为舌尖、舌根合流型和舌尖、舌根对立型两类。桑植县芙蓉桥、马合口等地鼻化音?、u?的形成与主要元音a的舌位较低有关。a?、ua?受到鼻化的影响后,主要元音a继而高化,从而形成?、u?。(本文来源于《毕节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栗华益[8](2012)在《试析邵武、光泽方言的入声鼻音韵尾》一文中研究指出邵武方言咸深摄入声今读带有紧喉特征的鼻音韵尾,根据韵尾音值分为-m尾型和-n尾型,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条件使得前者分布在山路边、后者分布在富屯溪边。文章推测,邵武方言入声韵尾在演变过程中先后受到宋代闽北次方言、宋元时赣语和后来的闽北方言等叁波不同层次的影响,其中宋元时赣语的影响最大。具有闽语主要特征的邵武方言在入声韵尾演变类型上趋同于赣语。(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12年05期)

龙海燕[9](2012)在《湘西南赣语鼻音韵尾的变化规律——以湖南洞口赣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古鼻音韵尾在湖南洞口赣语里有叁种读音形式:-n、-■、鼻化音。它们是古音沿袭、自身演变、外部影响叁个因素作用的结果。洞口赣语鼻韵尾的历史音变是:-m>-n>鼻化韵,-■>-n或鼻化韵。这种音变方式颇具特色,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结果。(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金耀华[10](2011)在《当代北京话语气词“啊”在前鼻音韵尾后音变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出生于不同年代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北京人在正式场合说话的录音,研究语气词"啊"在前鼻音韵尾后的实际音变情况,揭示了语气词"啊"音变现象自身的历时性变化。并提出对于当代北京话前鼻音韵尾脱落情况的思考。(本文来源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2011年02期)

鼻音韵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闽东宁德方言辅音韵尾近几十年来处于急剧变化中,城乡之间、老派和新派之间存在差异。通过对宁德城关及各乡镇方言的调查,目前宁德方言的鼻音韵尾存在4种类型:[m、n、η]尾叁分型、[m、η]尾二分型、[n、η]尾二分型、[η]尾一分型。在此基础上,探讨鼻音韵尾在宁德的地理分布特点、演变的过程及演变的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鼻音韵尾论文参考文献

[1].时秀娟,张婧祎,石锋.影响普通话鼻音韵尾的几种因素——语音实验的证据[J].中国语文.2019

[2].陈丽冰.闽东宁德方言鼻音韵尾的地理分布及演变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陈凌.赣方言浊音走廊入声之边/鼻音韵尾[J].东方语言学.2017

[4].谌艺榕.成都话鼻音韵尾脱落的语音变异现象及成因分析[J].北方文学.2017

[5].王双成.汉藏语言的鼻音韵尾增生现象[J].民族语文.2014

[6].凌锋.新派上海市区方言鼻音韵尾颚位、舌位初探[C].第十一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PCC2014)论文集.2014

[7].钟江华,张水香.张家界方言的鼻音韵尾[J].毕节学院学报.2014

[8].栗华益.试析邵武、光泽方言的入声鼻音韵尾[J].语言科学.2012

[9].龙海燕.湘西南赣语鼻音韵尾的变化规律——以湖南洞口赣语为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10].金耀华.当代北京话语气词“啊”在前鼻音韵尾后音变的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

标签:;  ;  ;  ;  

鼻音韵尾论文-时秀娟,张婧祎,石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