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势能面论文-左俊祥

动力学势能面论文-左俊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学势能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子反应动力学,势能面,环聚合物分子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

动力学势能面论文文献综述

左俊祥[1](2019)在《反应体系HCl+OH与O+C_2H_2的势能面及动力学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反应动力学是理论与计算化学的研究前沿之一,为大气化学、燃烧化学等众多领域的反应体系性质的研究和预测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手段。分子反应动力学是在微观层面上研究基元反应如何发生,深入研究和揭示基元化学反应的微观动力学本质。近年来,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一些重要基元反应微观机制的理解。目前已经可以对简单的原子和双原子及一些叁原子反应体系进行定量的理论预测,但对更复杂的多原子系统的势能面和动力学研究仍较困难。本论文围绕反应体系HCl + OH与O +C2H2展开研究,通过高水平的理论方法和先进的拟合手段,构建得到了这些体系可靠的高精度基态全域势能面,并进行了详细的准经典轨迹(QCT)和量子动力学(QD)计算,深入研究了其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机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动力学现象,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HCl+OH → Cl + H20反应是大气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基元反应,其精确的速率常数在大气模型中特别重要。该反应属于典型的重-轻-重反应体系,如何准确地描述反应中存在的隧穿、再穿透、零点能等量子效应是理论研究中面临的重要挑战。我们采用全维近似量子力学环聚合物分子动力学(RPMD)方法,并利用该体系当时最精确的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MRCI)势能面进行了计算,得到了 200-1000 K温度范围的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该反应在低温时受到隧穿效应、再穿透等量子效应的强烈影响。RPMD速率常数与实验结果趋势上基本一致,在低温时表现出强烈的非Arrhenius行为。在高温时,RPMD速率常数与实验值较为接近,但是低温时差异显着,理论和实验的差异是由于势能面高估了反应势垒造成的。为了更精确地描述相关反应的动力学性质,我们采用显性关联的包含单激发、双激发以及微扰叁激发的耦合簇方法(UCCSD(T)-F12b),计算了15 777个构型能量,通过置换不变多项式-神经网络(PIP-NN)方法拟合得到了一个新的、更精确的CIH2O体系基态的全维全局势能面。反应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新势能面比MRCI势能面能更好的描述反应路径信息,尤其是反应能垒。量子散射计算结果表明,势能面细微的差异会导致动力学结果显着不同。在精确的耦合簇势能面上,我们利用RPMD方法重新确定了 HCl+OH反应的热速率常数,并对其初级动力学同位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隧穿和零点能等量子效应对HCl + OH反应至关重要,而氘取代使得隧穿在DCl + OH反应中变得不那么容易。对HCl+OH反应,计算得到的RPMD速率常数在整个温度范围内与实验数据非常吻合,而DCl+OH反应的RPMD速率常数只与部分实验值一致。基于理论模型的自洽性和氘取代实验研究中存在的同位素交换问题,可以断定,大多数同位素实验测量存在误差,我们的结果为进一步的实验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乙炔(C2H2)是大多数碳氢火焰的主要中间体,也是碳烟生成的前驱体之一,对多环芳烃的生成和增长起着关键作用。O + C2H2反应是乙炔发生氧化的第一步,获取该反应准确的动力学数据和深入理解其反应动力学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样一个多势阱、多通道的复杂反应,我们基于UCCSD(T)-F12b/VTZ-F12方法,对约85 000个构型进行了高水平从头算,采用PIP-NN方法拟合得到了 O+C2H2反应的基态叁重态势能面。势能面可以很好的再现反应中各个反应路径上势阱、能垒等关键区域的形貌特征。基于该势能面,我们采用QCT方法研究了O+C2H2反应的动力学和动态学性质。QCT速率常数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298-3000 K)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并确定了 O+C2H2反应的产物分支比。我们还对不同反应路径的反应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反应细致的微观机理和动力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0)

卢晓晓[2](2019)在《多原子分子反应的全维势能面构建及动力学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基于高水平的从头算方法,采用基本不变量神经网络拟合方法,构建了H+H2O2和OH+HO2反应体系的全维势能面,并对H+H2O2的两个反应通道进行了准经典轨线计算和RPMD(ring polymer molecular dynamics)速率常数计算。基于Chen等构建的最新的Cl+CH4势能面,计算了抽取反应的RPMD速率常数,探究了动力学同位素效应。H+H2O2反应是H2/O2燃烧系统中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基于高精度从头算方法和最新发展的基本不变量神经网络拟合方法,构建了一个精确的全维基态势能面。基于该势能面,进行了碰撞能为15 kcal/mol的准经典轨线计算,得到了H+H2O2-→H2+HO2与H+H2O2→OH+H2O两个通道产物的角分布,平动能分布以及振转态分布等动力学信息。除此之外,我们使用了包含RPMD方法在内的叁种理论方法分别计算了两个通道在200 K至1000 K温度范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并与现有的实验结果比较且符合得较好,论证了势能面的准确性以及RPMD方法对多原子反应速率常数计算的适用性。OH+HO2反应由于生成的产物是较稳定的H20和O2,常被认为是燃烧模型中链式反应的终止步。由于双自由基的多参考特性,我们选用CASPT2//UCCSD(T)-F12两种高精度从头算方法,利用基本不变量神经网络拟合方法分别构建了OH+HO2反应的全维叁重态基态(3A)势能面和单重态激发态(1A)势能面,为该反应体系后续的动力学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Cl+CH4是研究多原子化学反应基本理论的典型体系,我们基于Chen等新构建的从头算全维全域势能面进行Cl+CH4-→HCl+CH3反应在300 K至1000 K温度下的RPMD速率常数计算,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符合得非常好。讨论了该抽取反应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我们发现反应温度越低,动力学同位素效应越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乔政,王雅丽,吴明伟,凤尔银,黄武英[3](2018)在《Xe-NH(X~3Σ~-)体系的势能面和冷碰撞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超冷Xe原子感应冷却NH(X~3Σ~-)分子实验为背景,理论研究磁场中Xe和NH的冷碰撞动力学性质.通过从头算方法得到了解析表达的Xe-NH体系势能面,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量子动力学计算方法,研究了磁场条件下NH低场追索态(n=0, m_j=1)的冷碰撞塞曼弛豫截面.结果表明超冷Xe原子感应冷却NH分子可能在实验上难以实施.(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21期)

杨传路[4](2018)在《Rb_2K和RbK_2分子势能面解析表达式及超冷反应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能够充分获得相关能的量子蒙特卡罗方法计算RbK2和Rb2K叁原子分子体系的高精度全局势能面。首先将量子蒙特卡罗方法应用于双原子分子,基于所获高精度势能曲线计算分子的光谱参数,与实验值和组态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比确认了量子蒙特卡罗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离解能的结果更接近实验值。通过分析组态相互作用计算结果确定了这两个分子反应体系的关键区域,基于内坐标和雅可比坐标体系对它们分别选取了4000左右结构用于量子蒙特卡罗方法计算。通过收敛情况、计算能量的不确定度和计算资源承受能力等方面综合测试,确定了计算方案。每个几何结构扩散量子蒙特卡罗计算时的电子结构数目达5120000000个。为了提高量子蒙特卡罗方法在势能面计算的可用性,我们设计了一套数据准备、任务提交和结果处理的Shell脚本程序,可以方便、高效地进行几何结构数据生成、变分蒙特卡罗优化波函数、扩散蒙特卡罗计算能量和最终结果按要求列表等功能。通过分析势能面特点,利用对称坐标和势能面多体展开式思想,构建了含有121个参数的势能函数解析表达式。基于我们设计的GPU并行拟合程序,试探了大量初始参数,最终获得了拟合误差仅为0.74和0.53kcal/mol的拟合结果,精确地再现了扩散蒙特卡罗计算的能量值。利用所获解析势能函数,实现了这两个分子的量子动力学计算,得到了温度低至1.16K的反应总概率和态-态反应截面。势能函数解析表达式的可靠性得到确认,可用于更广泛的超冷反应动力学研究,对于理解和控制这两个分子的超冷温度下的反应动力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8-07)

郭瑾[5](2018)在《C~++H_2反应的含时波包动力学研究及S+OH反应势能面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反应动力学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学科,主要是针对在微观层面上的反应来展开的研究。通过对分子反应动力学的探究,既能够得到产物的结构、性质以及作用,而这些产物可以是处于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瞬时状态的,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学反应的内在规律等进行简单的阐述和说明。近年来,不管是在实验方面还是在理论方面,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探究更加深入了,甚至可以涉及到分子层面上来。而在理论方面,在很多的计算方法中,作为量子动力学计算方法之一的含时波包法,可以为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图象,这些图像相对而言比较简洁明了,但是所获得的动力学信息既有直观性又有准确性。本文中,我们用含时波包法,在CH_2~((10))(1~2A')势能面上,对C~++H_2(HD,D_2)→CH~+(CD~+)+H(D)反应在0.3-1.3 eV的碰撞范围内进行动力学的计算,并提取动力学信息。同时我们计算这些反应在离心近似计算(Centrifugal Sudden,CS)和精确科里奥利耦合计算(Coriolis Coupling,CC)情况下的反应几率、反应截面和速率常数。在本文的计算结果中,当j=0时,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形成络合物的机制,反应几率和反应截面都会产生振荡现象。当反应物转动激发(j=0,1,2)时,反应的反应几率的大小基本接近。CC反应几率值大于CS反应几率值,J<10时,CC值和CS值的差距较小,且随着J的增加,这种差异越大。C~++H_2(HD,D_2)→CH~+(CD~+)+H(D)反应的积分反应截面随着碰撞能的增加而单调递增。C~++H_2→CH~++H反应在低碰撞能量范围内(0.3-0.45 eV),CC与CS积分反应截面基本接近,而随着碰撞能量的增加,CC积分反应截面越来越大于CS积分反应截面。对于C~++HD→CH~+(CD~+)+D(H)反应有两个反应通道D+CH~+和H+CD~+,其中对于H+CD~+通道,计算结果在0.47-0.75 eV碰撞范围内与实验值接近,对于D+CH~+通道,计算结果在0.9-1.3 eV碰撞范围内与实验值接近。在C~++D_2→CD~++D反应中,我们所计算的反应阈值(0.435 eV)与热化学吸热性(0.43 eV)还是很接近的。且我们所计算的该反应的积分反应截面在0.55-0.75 eV范围内与实验拟合值吻合很好,在0.5-0.9 eV范围内与相空间理论值吻合较好。在温度区间200-2500 K内,对于C~++H_2→CH~++H反应来说,科里奥利耦合效应对于该反应的热速率常数有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科里奥利耦合效应对其影响增大,而且CS计算值与实验值更加吻合,且由于碰撞能量的平均化,使得速率常数没有明显的振荡现象。对于C~++HD→CH~+(CD~+)+D(H)和C~++D_2→CD~++D反应来说,实验值都比我们所计算的CS值大。对于体系S+OH的势能面的构建,我们用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MRCI)进行从头算。经测试S原子用aug-cc-PV(5+d)Z基组,O和H原子采用aug-cc-PV5Z基组,活化空间在10个A'轨道和3个A"轨道上,最后选取的能量点为20576个。(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卢丹丹[6](2018)在《多原子体系反应势能面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反应是化学的核心。反应动力学领域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气相中的量子态分辨的反应性质获得对化学转化的微观理解。理论上,高精度势能面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对易不变多项式结合神经网络(PIP-NN)的方法构建势能面,对叁个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对于H+H_2S体系,选取了33435个数据点在UCCSD(T)-F12a/aug-cc-pVTZ水平上进行从头算计算,覆盖了夺取通道以及交换通道。然后选取4阶、3阶、以及最少的九项置换不变多项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构建了叁个高精度势能面,进行拟合误差以及势能面参数个数的比较,发现3阶的拟合参数最少而且拟合误差最小。然后采用准经典轨线方法计算了积分截面和微分截面,以及振、转动态分布等。结果表明叁个势能面的积分截面相差不大。采用polyrate进行了稳定点以及速率常数的计算,发现叁个势能面结果相近,并与实验值吻合。对于F+HCl→HF+Cl体系,选取了6509个数据点,分别构建了不含旋轨耦合的势能面和包含旋轨耦合的势能面,用ring polymer molecular dynamics(RPMD)方法在两个势能面上计算了F+HCl→HF+Cl的速率常数,并在含旋轨耦合的势能面上计算了F+DCl→DF+Cl的速率常数,和实验值一致。还采用量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了两个反应的积分截面及反应速率常数。对于HO+CO→H+CO_2体系,我们重新构建了该体系的全维精确势能面。该势能面是该体系迄今为止最精确的全维势能面。基于该势能面,本文采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对该体系重新进行了反应动力学计算。具体地,起始反应物放在振、转基态,分别计算了H~(18)O+CO→H+~(18)OCO反应在碰撞能为7、11.5、13.0、13.9、14.5、17.0、22.0 kcal/mol时的积分截面(ICS)和微分截面(DCS),探讨了详细的微观动力学机理,并与实验结果比较。我们还采用RPMD方法计算了HO+CO→H+CO_2反应的速率常数,得到了与实验吻合较好的速率常数。(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张力驰瑞,Aaron,T.Frank[7](2018)在《通过平滑势能面利用分子动力学计算CDK-8抑制剂的停留时间》一文中研究指出停留时间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在筛选药物先导化合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停留时间主要通过实验测定,有成本高、速度慢的不足,而能够快速简便地准确计算停留时间的计算化学方法鲜少见.本文中提出一个通过平滑势能面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来计算停留时间的方法.我们在CHARMM力场下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5个CDK-8抑制剂的停留时间.结果显示,停留时间的计算值大小顺序与实验测定的停留时间大小顺序一致,体现了此方法的停留时间预测能力.因此方法简单易行,对计算机计算能力要求不高,经过进一步发展有潜力应用于工业上预测一般分子的停留时间,有助于筛选先导化合物,从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降低药物研发成本.(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张力驰瑞[8](2017)在《通过平滑势能面利用分子动力学计算CDK-8抑制剂的停留时间》一文中研究指出停留时间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对筛选药物先导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停留时间主要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测定,尚未有准确预测停留时间的计算化学方法。提出通过平滑势能面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来计算停留时间。在CHARMM力场下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5个CDK-8抑制剂的停留时间。结果显示,停留时间的计算值大小顺序与实验测定的停留时间大小顺序一致。此方法有潜力应用于预测一般分子的停留时间,从而有助于先导化合物的筛选与合成。(本文来源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施凡,张英峰,杨明晖[9](2017)在《CH_3I~+的低激发态势能面及光解离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CASSCF)和多参考组态相关(MRCI)方法研究了CH_3I和CH_3I~+的基态以及低激发态的二维势能面(C-I伸缩键长以及H-C-I Umbrella角),和CH3I经过光激发产生CH_3I~+,以及CH_3I~+在其基态和低激发态势能面上的振动能级。我们还构建了包括旋轨耦合效应的CH_3I~+基态以及低激发态势能面,讨论了CH_3I~+解离成CH_3+I~+以及CH_3~++I两种解离通道,计算结果符合实验观测[1-3]。(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电子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期刊2017-06-08)

谭瑞山[10](2017)在《含金属分子体系的势能面构建与反应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与含卤素的分子之间的反应存在一个重要的反应机制—"HarpoonMechanism",即金属原子最外层的活性电子会首先跳到含卤素的分子上,从而形成一个不稳定的阴离子分子,这个阴离子分子会迅速发生解离形成含金属的卤化物。电子转移会导致在过渡态区域形成一个势垒,这个势垒对反应的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本论文中,我们采用切比雪夫波包法和准经典轨线法(QCT)对Ca + HCl(?)H + CaCl反应进行详细的动力学研究,还运用兰索斯迭代法得到了 HCaCl体系的束缚态本征能级。此外,我们对Li+HCl反应构建了一个高精度从头算势能面,并对该体系进行了全维量子动力学计算。我们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Ca + H/DCl反应的动力学与HCaCl体系的束缚态能级理论研究:基于VSGRA 势能面(J.Chem.Phys.122(2005)204307),我们首次得到了 Ca + HCl 反应精确的量子反应几率,并研究了该反应的同位素效应。由于该反应存在一个深势阱及该体系包含两个较重的原子,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大的挑战。研究表明,由于深势阱的存在,该反应的反应几率展现出强烈的共振现象,反应几率随碰撞能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对于Ca + HCl反应J>0的反应几率,科里奥利效应是不可忽略的。我们还用QCT方法得到了 Ca + H/DCl反应的反应几率,并与量子反应几率进行了对比。QCT的反应几率与量子结果符合很好,但QCT的结果未能重复出量子的共振结构。通过比较Ca + HCl与Ca + DCl反应的反应几率,我们发现零点能效应在阈能附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位素替代能减弱反应几率的共振现象,同时也能降低反应几率。另外,我们还用QCT方法给出了产物的微分反应截面及振动分布。通过对以上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间接反应机制是Ca + HCl反应的主要反应机制。我们利用兰索斯迭代法得到了该势能面深势阱的7716个能级结构,并指认了这些能级中能量最低的254个能级结构,还随机给出了几个能级的波函数。低能和高能的本征能级分布暗示着,当本征能级低于12000cm-1时,波函数存在弱耦合模式。在中高能量处,费米共振导致波函数有些轻微的扭曲,并且这些波函数的能级间距非常小。2.准经典轨线与量子波包法对H + CaCl(X 2∑+)→ HCl + Ca(S)反应及同位素反应的理论研究:我们用准经典轨线(QCT)和量子波包法得到了 H + CaCl(vi=0,ji=0)反应总角动量为J=0,10,和20的反应几率,并用QCT方法得到了积分和微分反应截面。除了 QCT的反应几率未能重复出量子的共振效应,QCT的结果与量子的反应几率符合非常好。尽管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且反应的势垒高度低于反应物通道的能量,但该反应J=0的反应几率存在一个阈能,且在阈能附近(<0.1 eV)有较低的反应几率。根据反应几率展现出的几何结构,我们将反应几率根据碰撞能的大小划分为两个不同区域:低能区域(<0.35 eV)和高能区域(>0.35 eV)。通过分析这两个区域的动力学信息,我们发现该反应在这两个区域存在不同的反应机制。在低能区域,间接反应机制占主导地位;而在高能区域,直接反应机制占主导地位。此外,我们还用QCT方法得到了该反应产物的振转态分布和起始碰撞角分布。基于同一势能面,我们还用QCT和量子波包的方法研究了 D + CaCl反应。给出了该反应J = 0的量子和QCT反应几率,并用QCT方法得到了该反应的积分、微分反应截面和产物振动分布。在定性上,同位素替代不会改变该体系的动力学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得到了与H + CaCl反应相似结论:在低能处(<~0.4 eV),间接反应机制占主导地位,而在高能处(>~0.4 eV),直接反应机制占主导地位。在定量上,同位素替代能增大反应几率和反应截面。3.LiHCl体系的从头算势能面构建与Li + HCl(v=0,j=0-2)→ LiCl + H反应的量子动力学计算:我们采用MRCI+Q/aug-cc-pV5Z方法得到了 36654个从头算数据点。然后利用叁次样条拟合法对这些数据点进行拟合得到了 Li+HCl反应的基态绝热势能面。结果显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释放的能量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其数值为5.63 kcal/mol(在考虑零点能的情况下为9 kcal/mol)。该势能面的势垒高度为2.99 kcal/mol(考虑零点能之后,势垒高度为0.93 kcal/mol)。在反应通道入口处的范德瓦尔斯势阱特征也与实验数据相吻合。我们还发现了另外两个范德瓦尔斯势阱,并给出了它们的结构特征。最后,我们用切比雪夫波包法给出了不同转动起始态的积分反应截面和反应速率,这些结果都与实验数据符合的很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30)

动力学势能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基于高水平的从头算方法,采用基本不变量神经网络拟合方法,构建了H+H2O2和OH+HO2反应体系的全维势能面,并对H+H2O2的两个反应通道进行了准经典轨线计算和RPMD(ring polymer molecular dynamics)速率常数计算。基于Chen等构建的最新的Cl+CH4势能面,计算了抽取反应的RPMD速率常数,探究了动力学同位素效应。H+H2O2反应是H2/O2燃烧系统中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基于高精度从头算方法和最新发展的基本不变量神经网络拟合方法,构建了一个精确的全维基态势能面。基于该势能面,进行了碰撞能为15 kcal/mol的准经典轨线计算,得到了H+H2O2-→H2+HO2与H+H2O2→OH+H2O两个通道产物的角分布,平动能分布以及振转态分布等动力学信息。除此之外,我们使用了包含RPMD方法在内的叁种理论方法分别计算了两个通道在200 K至1000 K温度范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并与现有的实验结果比较且符合得较好,论证了势能面的准确性以及RPMD方法对多原子反应速率常数计算的适用性。OH+HO2反应由于生成的产物是较稳定的H20和O2,常被认为是燃烧模型中链式反应的终止步。由于双自由基的多参考特性,我们选用CASPT2//UCCSD(T)-F12两种高精度从头算方法,利用基本不变量神经网络拟合方法分别构建了OH+HO2反应的全维叁重态基态(3A)势能面和单重态激发态(1A)势能面,为该反应体系后续的动力学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Cl+CH4是研究多原子化学反应基本理论的典型体系,我们基于Chen等新构建的从头算全维全域势能面进行Cl+CH4-→HCl+CH3反应在300 K至1000 K温度下的RPMD速率常数计算,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符合得非常好。讨论了该抽取反应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我们发现反应温度越低,动力学同位素效应越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学势能面论文参考文献

[1].左俊祥.反应体系HCl+OH与O+C_2H_2的势能面及动力学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9

[2].卢晓晓.多原子分子反应的全维势能面构建及动力学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乔政,王雅丽,吴明伟,凤尔银,黄武英.Xe-NH(X~3Σ~-)体系的势能面和冷碰撞动力学研究[J].物理学报.2018

[4].杨传路.Rb_2K和RbK_2分子势能面解析表达式及超冷反应动力学[C].第七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郭瑾.C~++H_2反应的含时波包动力学研究及S+OH反应势能面构建[D].山西师范大学.2018

[6].卢丹丹.多原子体系反应势能面及动力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8

[7].张力驰瑞,Aaron,T.Frank.通过平滑势能面利用分子动力学计算CDK-8抑制剂的停留时间[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张力驰瑞.通过平滑势能面利用分子动力学计算CDK-8抑制剂的停留时间[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7

[9].施凡,张英峰,杨明晖.CH_3I~+的低激发态势能面及光解离动力学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电子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2017

[10].谭瑞山.含金属分子体系的势能面构建与反应动力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7

标签:;  ;  ;  ;  

动力学势能面论文-左俊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