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反馈论文-张思琪,赵季平,马梦星,张亚妮

植被反馈论文-张思琪,赵季平,马梦星,张亚妮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被反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被,土壤生物群,群落,反馈

植被反馈论文文献综述

张思琪,赵季平,马梦星,张亚妮[1](2015)在《植被与土壤生物群落的反馈调节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地上植被和地下土壤生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地上植被通过根际和凋落物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并影响土壤生物群落结构及组成,相反,土壤生物群又通过自身的生理生化过程及行为影响地上植被的多样性。二者通过反馈和负反馈将整个地上与地下生态系统的特异性程度巩固和加强。本文将具体讨论地上植被与土壤生物是如何相互相作用并影响各自的生态特征。(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5年05期)

唐健,汤剑平[2](2012)在《基于植被光合有效辐射资料研究中国地区植被大气反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中国地区基于卫星观测的植被光合有效辐射资料(FPAR)和月平均气候数据(1982—2000年)来分析中国区域陆面植被与气温、降水的反馈作用.通过计算和分析超前滞后相关系数和反馈系数发现:春、夏季FPAR超前气温一个月相关系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为负值,反映出植被生长旺盛,可以降低局地气温.春、秋两季气温与FPAR的同期相关系数较大.夏季降水超前FPAR一个月的正相关性反映出夏季降水对于植被生长存在促进作用.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区域,植被对于气温的反馈系数为一致正值,可达0.5℃(0.1FPAR)-1;在30°N以北区域显示出一致的负反馈,可达-0.42℃(0.1FPAR)-1.FPAR对降水全年反馈系数全国区域平均可达-2.12cmmonth-1(0.1FPAR)-1.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季节的植被反馈效应也存在差异.植被反馈系数可以用来验证动态植被模式计算的植被大气反馈作用.(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王志远,靳立亚,俞飞,张肖剑,姜大膀[3](2011)在《中东亚中全新世气候与植被反馈作用:PMIP 2多模式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了参加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简称PMIP)的6个耦合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着重对中全新世中东亚干旱区以及东亚季风区的夏季气候变化(气温、降水)进行分析,探讨了植被反馈作用对这3个区域中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各个模式之间以及所用的植被模块的差异,它们模拟的气候变化(气温、降水)的幅度有所不同,本文利用PMIP 2中6个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在中全新世轨道因素的影响下,3个区域的平均温度和降水都有所增加。而中全新世植被的变化在:1)东亚季风区,各个模式模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其中FOAM,ECHAM5.3-MPIOM127-LPJ和MRI-CGCM2.3.4FA这3个模式的模拟结果显示温度较现代低,而ECBILTCLIOVECODE,UBRIS-HADCM3M2和MRI-CGCM2.3.4NFA模式的模拟结果显示植被的变化导致地表温度较现代高,但各个模式对东亚季风区的中全新世植被变化所引起的降水变化并不理想,并且差异较大;2)中东亚干旱区,ECBILTCLIOVECODE,FOAM和UBRIS-HADCM3M2模式的模拟结果表现出中全新世植被的变化导致中东亚干旱区夏季平均温度较现代低,而其他3个模式的模拟结果则表现出较现代高的趋势,但除MRI-CGCM2.3.4NFA模式外,其余5个模式均在中国西北新疆地区表现出0.5℃左右的降温,而几乎所有的模式都在中东亚干旱区表现出降水增加;3)中亚地区,在温度方面,除了MRI-CGCM2.3.4NFA随着植被的变化表现出了较大的增温幅度外,其余5个模式夏季温度随着植被变化不大;而在降水方面,除了FOAM模式外,其他5个模式结果都显示出区域平均降水的增加。由此可见,在中全新世东亚季风区、中东亚干旱区以及中亚地区,除了太阳辐射等因素,植被对气候变化也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11年01期)

王筝,延晓冬,侯美亭[4](2010)在《植被对气候的反馈效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对气候的反馈效应体现在植被影响了陆面-大气间水分、能量、动量的交换以及大气CO2浓度等各种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从而对气候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植被对气候反馈作用的研究,主要基于观测分析、动力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等叁种研究途径,且已经获取了许多有关的研究结论,提高了我们对植被-气候反馈的认识。本文回顾了植被影响气候的研究历史,综述了国内外关键研究区域植被变化的观测事实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结果,探讨了植被破坏和植被改善对区域气候的可能影响,并对植被变化气候效应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本文来源于《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期刊2010-10-21)

华维,范广洲,陈权亮,董一平,周定文[5](2010)在《改则地区气候变化对植被生理过程的影响及反馈效应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97年10月1日至1998年9月30日设置在青藏高原西部改则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作为强迫场,采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对改则地区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过程的影响及反馈效应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AVIM模式对青藏高原西部陆面过程具有一定模拟能力,能够较真实地模拟出地表特征量的变化特点。通过敏感性试验发现,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植被生理生长过程有明显影响:降水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尤其在雨季最为明显,其他季节无太大变化;气候变暖对植被生理过程的综合作用是植被净光合作用的变化,即春季增强,夏季减弱,秋季和冬季变化不大;"暖湿化"对高原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春季和夏季植被活动增强,尤其春季最为明显。植被物理特性参数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陆面过程,进而导致高原热源发生变化,因此,为准确估计地表能量收支,对模式陆面参数进行深入研究是必要的。(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0年04期)

王志远[6](2010)在《中东亚中全新世气候与植被反馈作用:PMIP2多模式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发布第四次报告,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人类活动,也影响着区域的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因此,对全球变暖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而中全新世,是距离现代较近的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其CO2浓度与前工业时代相当,并且地质资料较为丰富,所以对中全新世的研究则有利于我们理解现在全球变暖的机制。作为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区域,中亚区域、中东亚干旱区、东亚季风区域成为近几年的热点区域,这叁个区域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等状况影响较大,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并且,由于叁个区域所受的气候条件不同,其气候的变化情况也不相同。因此本文选取了参加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简称PMIP)的六个耦合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着重对中全新世中、东亚干旱区以及东亚季风区的夏季气候变化(气温、降水)进行分析,探讨了太阳辐射变化和植被反馈作用对这叁块区域中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各个模式之间以及所用的植被模块的差异,它们模拟的气候变化(气温、降水)的幅度有所不同。本文的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通过对PMIP2的六个大气-海洋耦合模式(OA)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在中全新世,太阳辐射在对研究区域夏季的温度影响较大,叁个区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温。说明了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是决定中全新世气候(温度、降水)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PMIP2的六个大气-海洋-植被耦合模式(OAV)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做差值对比得出,植被也是影响中全新世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全新世,中亚地区由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的影响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增温,在南喜马拉雅地区表现出了区域性特征-除了ECBILTCLIOVECODE和FOAM模式在这一区域温度略微升高外,其他4个模式都出现了1-2℃的显着降温。耦合了植被模式后,植被的变化加强了这一区域的温度降低(除ECBILTCLIOVECODE);降水方面,所有的模式都显示在这一区域降水显着增加。植被的反馈作用在中东亚干旱区域的表现,中东亚干旱区,ECBILTCLIOVECODE、FOAM和UBRIS-HADCM3M2叁个模式的模拟结果表现出中全新世植被的变化导致中东亚干旱区夏季平均温度较现代低,而其他叁个模式的模拟结果则表现出较现代高的趋势,但除MRI-CGCM2.3.4NFA模式外,其余五个模式均在中国西北新疆地区表现出0.5℃左右的降温。这可能与植被的叶面反射率增加导致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减小所致。在东亚季风区,植被的反馈作用使得FOAM、ECHAM5-MPIOM1、MRI-CGCM2.3.4FA叁个模式的模拟结果显示温度较现代低;而ECBILTCLIOVECODE、UBRIS-HADCM3M2、MRI-CGCM2.3.4NFA叁个模式的模拟结果显示植被的变化导致地表温度较现代高。但各个模式对东亚季风区的中全新世植被变化所引起的降水变化与代用资料比较有一定差异,并且各个模式结果不尽一致。(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0-05-01)

王晗生[7](2007)在《植被作用下土壤干化的反馈效应及相关问题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普遍发生的植被作用下的土壤干化现象,从一个独特角度恰当反映了环境对植被的限制作用。由于人工林草植被不同于天然植被,其负反馈调节机制脆弱,这种植物生长用水与环境供水之间的矛盾表现,使人工林草植被生长滞缓,稳定性下降,甚至导致其衰亡,并对后续深根性植物的生长发育一般起到显着的抑制作用。但是,后续天然植被或者浅根性植物却仍然能够继续良好发育。显然,植被作用下的土壤干化,对追求一定的经济目标来说有其不利性,但对于防止土壤侵蚀并不一定就产生负面影响。需要根据经营目标区别对待人工林草植被的稳定性。人工林草植被的自然化过程研究是有关生态恢复的一个有意义的命题。(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07年06期)

周广胜,张新时[8](1996)在《植被对于气候的反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地球表面两个平衡方程:热量平衡方程和水量平衡方程初步探讨了植被对于气候的反馈作用。研究结果指出,植被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有减缓作用,植被的存在将使一地的径流量减少,增加了保水能力,对于一地降水量无显着影响,而对于气候变化的作用是增温还是降温须视具体地点的情况而定。对于中纬度地区,当某一区域的径流量的变化与下垫面反射率的变化满足关系:Δf = 5Δα×10- 4g/(cm 2·m in)时,地表温度并不因为下垫面反射率或径流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制定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对策时必须因地制宜,以保证地球成为一个适于人类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杨福明,钟芳英[9](1994)在《若尔盖高原环境生态对沼泽植被营养物质含量的反馈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通过暖季(4~9月)和冷季(10~3月)环境生态各月要素与植物生育期、生物生长量、植物营养物质含量各月各要素的对照对比与分析,揭示出暖季环境优越而植物生长繁茂,生物生长量大,营养物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呈正反馈效应。冷季环境恶劣,植物地上部分枯死.蓄积的枯草营养物质含量低 营养价值差 为负反馈效应。这为发展季节畜牧业和合理利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参数。(本文来源于《四川草原》期刊1994年02期)

植被反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中国地区基于卫星观测的植被光合有效辐射资料(FPAR)和月平均气候数据(1982—2000年)来分析中国区域陆面植被与气温、降水的反馈作用.通过计算和分析超前滞后相关系数和反馈系数发现:春、夏季FPAR超前气温一个月相关系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为负值,反映出植被生长旺盛,可以降低局地气温.春、秋两季气温与FPAR的同期相关系数较大.夏季降水超前FPAR一个月的正相关性反映出夏季降水对于植被生长存在促进作用.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区域,植被对于气温的反馈系数为一致正值,可达0.5℃(0.1FPAR)-1;在30°N以北区域显示出一致的负反馈,可达-0.42℃(0.1FPAR)-1.FPAR对降水全年反馈系数全国区域平均可达-2.12cmmonth-1(0.1FPAR)-1.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季节的植被反馈效应也存在差异.植被反馈系数可以用来验证动态植被模式计算的植被大气反馈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被反馈论文参考文献

[1].张思琪,赵季平,马梦星,张亚妮.植被与土壤生物群落的反馈调节关系[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5

[2].唐健,汤剑平.基于植被光合有效辐射资料研究中国地区植被大气反馈作用[J].地球物理学报.2012

[3].王志远,靳立亚,俞飞,张肖剑,姜大膀.中东亚中全新世气候与植被反馈作用:PMIP2多模式结果分析[J].第四纪研究.2011

[4].王筝,延晓冬,侯美亭.植被对气候的反馈效应研究进展[C].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2010

[5].华维,范广洲,陈权亮,董一平,周定文.改则地区气候变化对植被生理过程的影响及反馈效应的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10

[6].王志远.中东亚中全新世气候与植被反馈作用:PMIP2多模式结果分析[D].兰州大学.2010

[7].王晗生.植被作用下土壤干化的反馈效应及相关问题讨论[J].地理科学进展.2007

[8].周广胜,张新时.植被对于气候的反馈作用[J].植物学报.1996

[9].杨福明,钟芳英.若尔盖高原环境生态对沼泽植被营养物质含量的反馈效应[J].四川草原.1994

标签:;  ;  ;  ;  

植被反馈论文-张思琪,赵季平,马梦星,张亚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