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基钎料论文-周昌欢

镍基钎料论文-周昌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镍基钎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熔覆,表面工程,膏状镍基钎料,缺陷

镍基钎料论文文献综述

周昌欢[1](2018)在《45钢表面激光熔覆添加镍基钎料的WC-镍基合金熔覆层缺陷改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熔覆技术是提高金属表面性能快速高效的方法,可以在基体表面快速熔覆高耐磨、高硬度、高耐蚀性的熔覆涂层,但是制约激光熔覆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是熔覆层极易出现气孔裂纹等缺陷,因此,研究如何减少激光熔覆层的气孔和裂纹等缺陷就很有意义。本文通过试验的方法,改善Ni60A+WC合金粉末激光熔覆中气孔和裂纹等缺陷,方法是在Ni60A+WC合金粉末中添加膏状镍基钎料(BNi-1a)。使用Rofin FL020光纤激光器,通过控制熔覆工艺参数,即激光器功率、扫描速度、光斑直径等参数,对经过烘干的预涂覆合金熔覆层进行激光加工处理,得到最佳熔覆涂层,随后研究在真空环境下的激光熔覆来解决具有较多陶瓷颗粒碳化钨的熔覆层的气孔和裂纹等缺陷。检验不同工艺参数下得到的涂层的硬度梯度和组织结构,并分析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涂层的耐磨性,通过显微硬度测试,评价熔覆层的硬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熔覆层形貌、相组织进行分析。并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和表面形貌仪对熔覆层的摩擦系数和耐磨性进行评估。结果在大气环境中,膏状镍基钎料(BNi-1a)的添加,优化了原本熔覆层的Cr和C含量比例,使熔覆层的裂纹和气孔等缺陷明显减低。添加膏状镍基钎料的熔覆层的摩擦系数也有相应的降低,同时也提高了熔覆层的耐磨性。但是随着陶瓷颗粒碳化钨含量提升至30%,膏状镍基钎料对熔覆层的性能提升效果变得不明显。通过真空环境下陶瓷颗粒碳化钨含量为30%的激光熔覆实验,证明真空环境下的激光熔覆能够显着减少熔覆层的气孔缺陷,优化熔覆层中的组织,减少裂纹和气孔的产生。(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杨,卢金斌,穆云超,徐帅,仇鑫凯[2](2018)在《Cu-P-Sn对镍基钎料真空钎焊金刚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镍基钎料对金刚石进行钎焊时,金刚石出现较大的热损伤。针对该问题,调整镍基钎料中的成分,分别采用不同Cu-P-Sn含量的Ni-Cr-B-Si复合钎料对金刚石磨粒在1020℃进行真空钎焊。利用SEM、EDS和XRD对金刚石及其表面碳化物的形貌、钎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钎料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在Ni-Cr-B-Si钎料中添加Cu-P-Sn,降低了钎料的熔点及其钎焊温度,真空钎焊后金刚石表面形成了一层整齐的Cr3C2碳化物,金刚石的热损伤降低,钎料与金刚石之间有较强的连接强度。钎料层的微观组织主要是γ-(Ni,Cu)和颗粒状短棒状的Cr7C3碳化物。加入不同含量Cu-P-Sn的Ni基钎料层的显微硬度降低,有利于金刚石磨粒的出露。(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09期)

周昌欢,林晨,张娟娟,王清春,杜圣恩[3](2018)在《镍基钎料对45~#钢激光熔覆镍基WC合金熔覆层缺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善Ni60A+WC合金粉末激光熔覆中裂纹和气孔等缺陷性能。方法在Ni60A+WC合金粉末中添加膏状镍基钎料(BNi-1a)改善激光熔覆层的裂纹和气孔缺陷。使用Rofin FL020光纤激光器,在1 kW功率、扫描速度为4 mm/s、光斑直径约为2 mm的条件下,对经过烘干的预涂覆合金熔覆层进行激光加工处理。通过显微硬度测试评价熔覆层的硬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熔覆层形貌、相组织进行分析,并通过UMT和表面形貌仪对熔覆层的摩擦系数和耐磨性进行评估。结果在Ni60A+WC合金粉末中添加膏状镍基钎料(BNi-1a),优化了Cr和C合金相的组成,使熔覆层的裂纹和气孔等缺陷明显减低。添加膏状镍基钎料的熔覆层的摩擦系数约为0.45,熔覆层的摩擦系数大约降低了18%。同时熔覆层的耐磨性也有所提高,未添加膏状镍基钎料的熔覆层磨痕横截面积约为0.70×10~(-3) mm~2,而添加膏状镍基钎料的熔覆层横截面积约为0.50×10~(-3) mm。结论镍基钎料(BNi-1a)的加入可以有效减少熔覆层的裂纹和气孔等缺陷,同时提高熔覆层的耐磨性,但是使熔覆层的硬度有一定的降低。(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贺军四,蔡志红,刘福平[4](2017)在《新型含钯镍基钎料钎焊不锈钢接头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新型Ni-Pd-Ag-Cr-Si钎料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的接头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型Ni-Pd-Ag-Cr-Si钎料对1Cr18Ni9Ti不锈钢有良好的润湿性;钎焊接头中,紧靠钎缝与母材界面的是与该界面平行的长条形齿状镍钯基固溶体致密组织。这种固溶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钎缝宽度为170μm时,钎缝仍具有较高的剪切强度,利于保证钎焊不锈钢产品质量不发生重大变化。(本文来源于《贵金属》期刊2017年S1期)

潘晖,赵海生[5](2017)在《镍基钎料钎焊K465高温合金大间隙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K465镍基高温合金为母材,FGH95镍基合金粉为预填粉末,采用预填高熔点粉末的方法对0.5mm大间隙接头进行钎焊,研究不同保温时间对钎缝组织与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20℃保温0.5h获得的钎缝组织由合金粉颗粒及颗粒间的相构成,颗粒内为γ和γ′两相组织,颗粒间为γ和γ′两相为基体的硼化物、硅化物及γ+γ′共晶组织;随钎焊保温时间延长,合金粉颗粒长大,化合物相及γ+γ′共晶组织合并、总量减少;钎焊保温时间为0.5~16h时,接头平均持久寿命由31.59h提高至54.58h,但不易获得高性能等温凝固接头。(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杨丽,张庸[6](2016)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镍基钎料中硼》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镍基钎料中硼的分析条件.试样经王水低温溶解,然后高温发硫酸烟,选择182.641 nm作为分析谱线,同时采用基体匹配法配制标准样品,不仅有效降低了基体效应,同时解决了无标校正的问题,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06 mg/mL,相关系数为0.999 98.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方法检出限为3×10~(-5)mg/mL(n=11),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0.32%~0.65%,回收率为99.2%~100.6%.(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期刊2016年02期)

孙倩倩[7](2016)在《镍基钎料真空钎焊15-5PH接头元素扩散行为与界面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非晶态镍基钎料BNi-2对15-5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进行真空钎焊,焊后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分析了钎焊温度、保温时间、钎焊间隙以及冷却方式对接头组织、界面元素扩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钎焊温度升高到982℃,非晶态钎料BNi-2完全晶化,晶化后的组织主要由γ-Ni固溶体和Ni3B化合物组成。在冷却过程中,液态钎料首先凝固出双共晶的γ-Ni相和Ni3B相,发生L→γ+Ni3B二元共晶转变;当冷却至993℃时,发生L→γ+Ni3B+CrB叁元共晶转变。采用BNi-2钎焊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的焊接接头可分为四个区域:界面反应区(DAZ)、非等温凝固区(IRZ)、等温凝固区(ISZ)和焊缝中心区(ASZ)。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钎缝中心区的黑色化合物数量呈下降趋势,化合物形态由连续网状向断续的细条状转变;焊缝中心生成的黑色相主要为硼化物和硅化物。另外,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沿母材晶界处析出的沉淀相数量增加,母材晶粒长大,焊接接头各区域宽度都明显增加。不同钎焊温度下界面元素扩散趋势一致,都是B、Ni元素由钎料向母材扩散,Fe元素由母材向钎料溶解。但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元素扩散距离增加,元素扩散趋于平缓,波动减小。保温时间决定了钎料中元素向母材的扩散程度。低温下延长保温时间,钎缝间隙明显增加;高温下延长保温时间,钎缝中心化合物数量以及钎缝间距变化不大。当保温一段时间后元素扩散达到平衡,即使再延长保温时间,元素也不再发生扩散。迭加一片钎料的钎焊接头基本没有化合物相生成,全为镍基固溶体组织;迭加两片钎料的界面反应区最宽,元素扩散距离最长;而迭加叁片钎料反而易导致钎料流失和大量的钎料遗留在焊缝中心生成脆硬化合物相。在油淬和炉冷两种焊后热处理条件下,焊缝中心区的黑色化合物数量均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钎缝间距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在油淬条件下,焊缝中心黑色相数量明显多于炉冷条件下,炉冷条件下接头的抗拉强度优于油淬条件。(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6-04-28)

孟普,王琳,甘瑞霞[8](2015)在《向镍基钎料中添加Ni/MoS_2制备自锐性金刚石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向镍基钎料中添加3%、5%的Ni/MoS2,在保护气氛炉中制备钎焊金刚石试样,钎焊温度1050℃,保温5min。利用扫描电镜对钎焊后金刚石的形貌和钎焊接头微观组织进行分析,使用维氏硬度仪测试接头硬度分布。结果表明,添加Ni/MoS2的镍基钎料对金刚石仍有较好的润湿性,碳化物Cr3C2在金刚石表面形核长大,与金刚石表面的原子排布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碳化物Cr7C3的形貌由实心变成空心;添加5%的Ni/MoS2时,钎焊层硬度由830HV0.2降低到690HV0.2,有利于降低钎焊应力和提高金刚石的出露高度。(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5年17期)

孙磊[9](2014)在《改进镍基钎料钎焊不锈钢钎焊工艺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汽车尾气污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大中型城市生活环境提出了重大挑战。EGR冷却器能够改善环境,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制造冷却器零件的材料通常选用304,306,316及316L等不锈钢精密铸件或型材,其中316L不锈钢因耐晶间腐蚀能力良好而成为首选材料。在对不锈钢进行焊接的过程中,采用镍基钎料钎焊不锈钢最为常见,然而,在钎焊过程中,钎缝中心生成了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相,使得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减低,因此需要研究母材与钎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降低钎缝中心的脆性化合物。本文在BNi-7钎料的基础上,添加了合金元素Cu,通过设计更合理的钎料配方来优化焊接接头。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合金元素Cu后钎料的熔点降低,但固液相线温差稍微增大。改进钎料润湿前沿都有前驱膜的存在,前驱膜对钎料接触角的减小和润湿性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随着Cu含量、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钎料润湿前沿的前驱膜变宽,钎料铺展面积增大,钎料的润湿性提高。添加合金元素Cu后的组织是Ni(Cr、Cu)固溶体、Ni3P-Ni(Cr、Cu)共晶组织和少量的Cr Ni P化合物。和BNi-7钎料的组织相比,反应相的种类并没有发生改变。接头主要由不锈钢/钎料界面的Ni(Fe,Cr,Cu)固溶体和钎缝中心的Ni3P-Ni(Fe,Cr,Cu)共晶组织以及黑色块状的Cr Ni P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相组成。随着Cu添加量,钎焊温度,保温时间增加以及钎焊间隙的减小,接头组织呈规律性变化,钎焊接头反应相的种类不变,但界面Ni基固溶体厚度增加,钎缝中心Ni3P-Ni(Fe,Cr)共晶组织增加,共晶组织里韧性Ni(Fe,Cr,Cu)固溶体数量增加,脆性化合物数量减少,接头的抗剪强度增加。钎焊接头组织演变过程分为物理接触,溶解扩散,等温凝固和冷却结晶四个阶段。在钎焊温度加热到钎料熔点以上时液态钎料在316L不锈钢表面流动,并发生液态钎料的溶解和元素的扩散。当液态钎料过饱和时,会在局部形核,形成镍基固溶体。在岛状镍基固溶体连成一片时,溶解停止,母材与镍基固溶体相发生固态扩散,在界面处形成很薄的一层磷化物层。随着温度的降低,在钎缝中心的液相会析出Ni(Fe,Cr,Cu)相,由于形状比较大的Ni(Fe,Cr,Cu)相周围的液相成分偏离了原始成分,此时,在Ni(Fe,Cr,Cu)相周围形成了Cr Ni P化合物,最后,剩余的液相凝固结晶,达到共晶点时形成Ni3P-Ni(Fe,Cr,Cu)的共晶相。接头断裂在钎缝中心处,钎缝中心含有脆性的Ni3P相,断裂形式为准解理断裂。裂纹在脆性相Ni3P处萌生并扩展,在遇到镍基固溶体时停止扩展,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裂纹会在镍基固溶体周围再次形成并继续沿着脆性相扩展。(本文来源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4-12-01)

李佗,杨军红,翟通德[10](2014)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镍基钎料中Cr,Si,B,Fe》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镍基钎料中Cr,Si,B,Fe含量的新方法。以硝酸–氢氟酸溶解样品,分别选择267.716,288.158,249.677,259.940 nm作为分析谱线,不用进行基体匹配,可直接测定镍基钎料中Cr,Si,B,Fe含量。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1%~1.43%(n=11),加标回收率为97.0%~102.0%。该方法可满足日常分析对镍基钎料中Cr,Si,B,Fe含量的检测要求。(本文来源于《化学分析计量》期刊2014年04期)

镍基钎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镍基钎料对金刚石进行钎焊时,金刚石出现较大的热损伤。针对该问题,调整镍基钎料中的成分,分别采用不同Cu-P-Sn含量的Ni-Cr-B-Si复合钎料对金刚石磨粒在1020℃进行真空钎焊。利用SEM、EDS和XRD对金刚石及其表面碳化物的形貌、钎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钎料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在Ni-Cr-B-Si钎料中添加Cu-P-Sn,降低了钎料的熔点及其钎焊温度,真空钎焊后金刚石表面形成了一层整齐的Cr3C2碳化物,金刚石的热损伤降低,钎料与金刚石之间有较强的连接强度。钎料层的微观组织主要是γ-(Ni,Cu)和颗粒状短棒状的Cr7C3碳化物。加入不同含量Cu-P-Sn的Ni基钎料层的显微硬度降低,有利于金刚石磨粒的出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镍基钎料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昌欢.45钢表面激光熔覆添加镍基钎料的WC-镍基合金熔覆层缺陷改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2].李杨,卢金斌,穆云超,徐帅,仇鑫凯.Cu-P-Sn对镍基钎料真空钎焊金刚石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8

[3].周昌欢,林晨,张娟娟,王清春,杜圣恩.镍基钎料对45~#钢激光熔覆镍基WC合金熔覆层缺陷的影响[J].表面技术.2018

[4].贺军四,蔡志红,刘福平.新型含钯镍基钎料钎焊不锈钢接头的性能分析[J].贵金属.2017

[5].潘晖,赵海生.镍基钎料钎焊K465高温合金大间隙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17

[6].杨丽,张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镍基钎料中硼[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16

[7].孙倩倩.镍基钎料真空钎焊15-5PH接头元素扩散行为与界面反应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

[8].孟普,王琳,甘瑞霞.向镍基钎料中添加Ni/MoS_2制备自锐性金刚石工具[J].热加工工艺.2015

[9].孙磊.改进镍基钎料钎焊不锈钢钎焊工艺及机理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4

[10].李佗,杨军红,翟通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镍基钎料中Cr,Si,B,Fe[J].化学分析计量.2014

标签:;  ;  ;  ;  

镍基钎料论文-周昌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