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睡眠剂量丙泊酚论文-郭秋娥,李丽梅,段军杰

亚睡眠剂量丙泊酚论文-郭秋娥,李丽梅,段军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睡眠剂量丙泊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丙泊酚,亚睡眠剂量,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反应

亚睡眠剂量丙泊酚论文文献综述

郭秋娥,李丽梅,段军杰[1](2018)在《亚睡眠剂量丙泊酚对止血带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亚睡眠剂量丙泊酚对止血带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需行止血带加压止血的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1)采用常规硬膜外麻醉,观察组(n=43)在行硬膜外麻醉后,持续输入亚睡眠剂量丙泊酚[0.5mg/(kg·h)]。比较两组患者在止血带充气前(T0),止血带开放即刻(T1),止血带开放15min(T2)、止血带开放30min(T3)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 O2),并抽取静脉血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HR、SBP、DBP、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2、T3时刻LDH、CK、MDA水平均低于同时期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睡眠剂量丙泊酚可有效减少患者由止血带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李东华,陈艳平,曹德权[2](2011)在《亚睡眠剂量丙泊酚对瑞芬太尼术后躁动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亚睡眠剂量丙泊酚对瑞芬太尼术后躁动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Ⅲ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在手术结束前15 min停异氟醚和瑞芬太尼,P组持续输注丙泊酚1.0μg.kg-1.min-1,C组不用,两组根据行为疼痛评分追加芬太尼,拔管后15min应用PCA镇痛,记录术后24 h应用芬太尼总量。结果 C组第一次应用芬太尼的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至拔管后15 min追加芬太尼的次数明显多于P组(P<0.05),术后24 h应用芬太尼总量明显多于P组(P<0.05),拔管后5、10、15 min的行为疼痛评分明显高于P组,镇静评分低于P组(P<0.05)。结论亚睡眠剂量丙泊酚可以缓解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躁动。(本文来源于《临床麻醉学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李东华[3](2008)在《亚睡眠剂量丙泊酚对瑞芬太尼术后痛觉过敏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①观察术中应用相对大剂量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②观察亚睡眠剂量丙泊酚对全身麻醉术中泵注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痛觉过敏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60例,ASAI~Ⅲ级,随机分为叁组,每组20例。做如下处理:叁组患者麻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1mg/kg、阿曲库铵0.5mg/kg、瑞芬太尼1.0μg/kg后,气管插管。术中维持:①Ⅰ组瑞芬太尼以0.1μg.kg~(-1).min~(-1)的速度输注,根据麻醉深度调节异氟醚的浓度;②Ⅱ组应用异氟醚的浓度为0.5MAC,根据麻醉深度调节瑞芬太尼的速度。③Ⅲ组应用异氟醚的浓度为0.5MAC,根据麻醉深度调节瑞芬太尼的速度,在停瑞芬太尼时以1.0μg.kg~(-1).min~(-1)的速度静脉泵注丙泊酚直至拔除气管导管后15分钟。叁组均在手术结束前15分钟停异氟醚和瑞芬太尼,停麻醉药后根据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收缩压、心率及拔管后的疼痛评分来追加芬太尼加深麻醉或镇痛。分别记录叁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疼痛评分、及术后24h应用芬太尼总量。结果:Ⅱ组和Ⅲ组的瑞芬太尼的术中平均泵注量分别为(0.26±0.17)μg.kg~(-1).min~(-1)和(0.27±0.28)μg.kg~(-1).min~(-1),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比Ⅰ组(0.10±0.00)μg.kg~(-1).min~(-1)大(P<0.05)。叁组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都较稳定,叁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别。Ⅱ组患者拔管后30分钟至4小时之间的VAS评分比Ⅰ组患者高(P<0.05),在拔管后15分钟至4小时之间均比Ⅲ组高(P<0.05);Ⅱ组停瑞芬太尼后第一次应用芬太尼的时间比Ⅰ、Ⅲ组明显提前(P<0.05),且术后24小时应用芬太尼总量也明显较多(P<0.05)。结论:(1)术中应用相对大剂量的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疼痛程度大且术后需要镇痛的芬太尼用量多,提示瑞芬太尼可以引起术后痛觉过敏。(2)停瑞芬太尼后应用亚睡眠剂量丙泊酚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并可减少术后芬太尼用量,提示亚睡眠剂量丙泊酚可以缓解瑞芬太尼引起的阿片耐受和痛觉过敏。(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05-01)

亚睡眠剂量丙泊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亚睡眠剂量丙泊酚对瑞芬太尼术后躁动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Ⅲ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在手术结束前15 min停异氟醚和瑞芬太尼,P组持续输注丙泊酚1.0μg.kg-1.min-1,C组不用,两组根据行为疼痛评分追加芬太尼,拔管后15min应用PCA镇痛,记录术后24 h应用芬太尼总量。结果 C组第一次应用芬太尼的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至拔管后15 min追加芬太尼的次数明显多于P组(P<0.05),术后24 h应用芬太尼总量明显多于P组(P<0.05),拔管后5、10、15 min的行为疼痛评分明显高于P组,镇静评分低于P组(P<0.05)。结论亚睡眠剂量丙泊酚可以缓解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躁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睡眠剂量丙泊酚论文参考文献

[1].郭秋娥,李丽梅,段军杰.亚睡眠剂量丙泊酚对止血带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8

[2].李东华,陈艳平,曹德权.亚睡眠剂量丙泊酚对瑞芬太尼术后躁动的抑制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

[3].李东华.亚睡眠剂量丙泊酚对瑞芬太尼术后痛觉过敏的抑制作用[D].中南大学.2008

标签:;  ;  ;  ;  

亚睡眠剂量丙泊酚论文-郭秋娥,李丽梅,段军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