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产活仔数论文-胡红文,李清亮,熊浩森,刘贵平,查琳

猪产活仔数论文-胡红文,李清亮,熊浩森,刘贵平,查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猪产活仔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江猪,产活仔数,统计

猪产活仔数论文文献综述

胡红文,李清亮,熊浩森,刘贵平,查琳[1](2019)在《内江猪产活仔数的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母猪产活仔数是繁殖力的重要指标,一直是生猪研究与生产考核的重点。内江猪作为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其母猪疾产活仔数以前得到了大量的统计与研究。现笔者根据内江猪目前生产情况重新统计母猪产活仔数,以为生产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猪业》期刊2019年04期)

管玲玉,马力鹏,刘丽娟,鲁慧文,翟腾蛟[2](2015)在《FSH-β和ESR基因多态性对大白猪产活仔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CR-RFLP和PCR技术检测了大白猪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并分析了其对大白母猪窝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ESR基因BB、AB基因型母猪窝产活仔数分别极显着和显着高于AA型;FSH-β基因AB、BB基因型母猪窝产活仔数均显着高于AA型,其中AB基因型最高;在FSH-β和ESR合并基因型中,ABBB、ABAB型窝产活仔数均极显着高于AAAA基因型,BBBB、BBAB型均显着高于AAAA型。(本文来源于《猪业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刘远,李良良,王振华,李文献,王建华[3](2011)在《4个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对大白猪产活仔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猪繁殖性状候选主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并应用于猪的繁殖性状改良,实验选择472头大白能繁母猪作为基础群,检测4个控制猪繁殖性状的候选主效基因ESR、FSHβ、PRLR和RBP4在该群体的多态性分布及其对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除RBP4基因为AA纯合子外,ESR、FSHβ、PRLR 3个基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态,并且B等位基因的频率要高于A等位基因,分别为0.507、0.553、0.718。ESR基因不同基因型对产活仔数没有显着影响;FSHβ不同基因型的经产胎次和全部胎次中对产活仔数的效应为AB>AA>BB,其中AB基因型群体产活仔数显着高于BB基因型;PRLR基因上的基因型差异对产活仔数的影响最大,其中AA基因型群体的产活仔数要显着高于其他2种基因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刘远,李良良,莫小雨,王振华,李文献[4](2010)在《FSHβ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及其对大白猪产活仔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猪繁殖性状候选主效基因FSHβ在大白猪不同胎次中的遗传效应,并应用于大白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采用PCR方法检测了该基因在2个大白猪育种群共802头母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并分析了其对产活仔数的影响,其中湖北天种公司大白猪群体样本数为472头,分析统计胎次1774胎,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0.447、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0.553;宜昌正大公司大白猪群为330头,分析统计胎次1644胎,等位基因A、B的频率分别为0.312、0.688。分析该位点的多态性与产活仔数的关系,结果发现,头胎不同基因型对产活仔数的影响为AB>BB>AA,二胎为AA>AB>BB,经产胎次和所有胎次均为AB>AA>BB,但差异均不显着。综合分析结果表明,A等位基因对大白猪产活仔数的影响要优于B等位基因,AB基因型母猪的产活仔数要优于其他2种基因型,提高生产猪群该基因的杂合子个体数比例有望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0年08期)

刘远,雷明刚[5](2009)在《4个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对大白猪产活仔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随着各种新型生物技术方法的出现和发展,各种经济动物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动物的育种已经进入了分子育种时代。1994年ESR(Estrogen receptor)标记的发现从育种实践上证实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猪繁殖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9-10-10)

韩艳云[6](2007)在《影响猪产活仔数的因素及种猪选择技术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杜洛克、大白、长白叁个品种和长大母猪群中,对2172头母猪约8680窝的产活仔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获得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探讨了不同季节、不同胎次等因素对瘦肉型猪杜洛克、大白和长白猪产活仔数的影响。存在春季产活仔数高于其它季节,4~7胎的产活仔数高于其它胎次。2.探讨了ESR和RYR1基因对杜洛克母猪产活仔数的影响。ESR基因在杜洛克中,携带AB基因型母猪产活仔数高于AA型,但差异不显着;RYR1基因在杜洛克中,携带NN基因型母猪产活仔数显着高于nn基因型母猪。3.探讨了ESR和RYR1基因对大白母猪产活仔数的影响。ESR基因的BB、AB基因型母猪产活仔数不一定都高于AA基因型母猪;RYR1基因的NN基因型母猪产活仔数显着地高于nn基因型母猪(P<0.05)。4.初步探讨了分子标记选择与常规选择相结合的种猪选择技术在长大母猪中的应用。在用常规选择方法被选留的长大后备猪中,根据ESR基因型选择种猪,不能有效地提高产活仔数;根据RYR1基因型选择种猪,被选留NN和Nn基因型的母猪和被淘汰nn基因型的母猪间产活仔数差异达到显着水平。该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试验来证实。(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7-07-01)

刘俊[7](2006)在《ESR、RYR1基因多态对猪产活仔数影响的研究及四个基因SNP位点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国外猪品种(杜洛克、长白、大白猪)及我国地方猪品种(清平猪、小梅山猪、金华猪)6个品种625头猪的雌激素受体基因ESR、氟烷基因RYR1的多态;分析了这两个基因在6个品种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特征;利用统计软件SAS8.0统计分析了母猪ESR、RYR1基因的多态性与猪产活仔数的相关性,公猪RYR1基因的多态性与产活仔数的相关性;探讨了母猪ESR、RYR1基因的合并基因型、公猪与母猪配种时RYR1基因的基因型组合对猪产活仔数的影响;探讨了ESR、RYR1基因同时检测的方法。在四个功能基因(SMCY、SMCX、UTX、DBX)中,进行了新SNP位点的检测,为进一步筛选公猪精液品质的分子标记提供了参考。具体试验结果如下: 1.探讨和初步建立了利用双重PCR和双酶切技术同时检测ESR、RYR1两个基因的变异的方法。 2.统计分析了ESR、RYR1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清平猪、小梅山猪、金华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6个品种中的分布特征。我国地方猪种清平猪、小梅山猪、金华猪ESR基因B等位基因频率都较高,分别为0.884、0.744、0.617;而国外猪种A等位基因频率高达0.918。我国猪种RYR1基因型全部为NN型,在国外猪种发现有n等位基因,其频率为0.247。 3.利用SAS8.0统计分析软件对大白猪ESR基因的多态性与产活仔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在大白猪中呈现BB型的产活仔数较高、AB型次之、AA型最低的趋势。 4.对杜洛克母猪RYR1基因的多态性与产活仔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携带NN基因型的母猪各个胎次的产活仔数均较高;在母猪第二胎次中,NN型母猪与nn型母猪的产活仔数差异达到显着性水平(p<0.05)。同时对国外猪品种RYR1基因的多态性与产活仔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国外猪品种第二胎次中携带NN型的母猪与nn型的产活仔数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 5.对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母猪的ESR、RYR1基因的合并基因型与产活仔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携带BB-NN合并基因型母猪的产活仔数在各个胎次中均较高;第一胎中AB-NN型母猪比AA-nn型母猪多产活仔数1.74头/胎,其差异达到显着性水平(p<0.05)。 6.对杜洛克公母猪配种时RYR1基因位点的不同基因型组合与产活仔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初步表明携带NN型的公猪与携带NN型的母猪配种,其产活仔数较高,试验结果有待于进一步扩大试验证实。 7.根据与人类SMCY、UTX、DBX基因部分外显子同源性较高的猪EST序列设计了六对引物,以猪基因组DNA为扩增模板,分别扩增出了6个特异的片段,长度分别为127bp、116bp、114bp、729bp、138bp、185bp。(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6-06-01)

徐利[8](2003)在《猪产活仔数少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养猪生产中,困扰养猪者的难题是产仔数少,造成猪场的繁殖力下降,猪群补充困难。如果增加母猪存栏数,提高产仔窝数,势必增加母猪的饲养(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报》期刊2003/05/18)

殷宗俊,包文斌,陈宏权,蒋模有,郑冬苟[9](1999)在《胎次和分娩季节对皖南花猪产活仔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逐步回归和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了皖南花母猪525胎次的产活仔数。结果表明,皖南花母猪在4~6胎产活仔数达到最高峰,平均产活仔数分别为11.21,12.80,11.42头。第5胎的估计效应值t5=2.424,与其他胎次差异极显着,但t4与t6差异不显着(P>0.05)。另外,皖南花母猪窝产活仔数随月份呈双峰双谷形曲线变化。5月和11月有峰值(11.45,11.32),2月和8月出现谷值(9.62,8.71),同时,7~9月份的高温刺激效应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危害具有延续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1999年01期)

猪产活仔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PCR-RFLP和PCR技术检测了大白猪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并分析了其对大白母猪窝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ESR基因BB、AB基因型母猪窝产活仔数分别极显着和显着高于AA型;FSH-β基因AB、BB基因型母猪窝产活仔数均显着高于AA型,其中AB基因型最高;在FSH-β和ESR合并基因型中,ABBB、ABAB型窝产活仔数均极显着高于AAAA基因型,BBBB、BBAB型均显着高于AAAA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猪产活仔数论文参考文献

[1].胡红文,李清亮,熊浩森,刘贵平,查琳.内江猪产活仔数的统计分析[J].中国猪业.2019

[2].管玲玉,马力鹏,刘丽娟,鲁慧文,翟腾蛟.FSH-β和ESR基因多态性对大白猪产活仔数的影响[J].猪业科学.2015

[3].刘远,李良良,王振华,李文献,王建华.4个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对大白猪产活仔数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1

[4].刘远,李良良,莫小雨,王振华,李文献.FSHβ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及其对大白猪产活仔数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0

[5].刘远,雷明刚.4个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对大白猪产活仔数的影响[C].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

[6].韩艳云.影响猪产活仔数的因素及种猪选择技术的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07

[7].刘俊.ESR、RYR1基因多态对猪产活仔数影响的研究及四个基因SNP位点的检测[D].华中农业大学.2006

[8].徐利.猪产活仔数少的原因分析[N].中国畜牧报.2003

[9].殷宗俊,包文斌,陈宏权,蒋模有,郑冬苟.胎次和分娩季节对皖南花猪产活仔数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1999

标签:;  ;  ;  

猪产活仔数论文-胡红文,李清亮,熊浩森,刘贵平,查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