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情地歌唱——论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

动情地歌唱——论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

朱倩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福建厦门361005)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00-02

摘要:歌唱是一门古老的音乐艺术,它通过最富表现力和魅力的人声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是再创造者在熟练地掌握声乐技艺的基础上创造出来,体现一定的内容、思想感情及意境,并塑造和刻画鲜明而丰富的音乐形象。它既要求创造者把作品的内容、情感及艺术魅力准确、完美地表现出来,也要求把作者的意图准确、完美地表现出来,并准确地传递给每位欣赏者。这不仅取决于歌唱者本身的演唱技艺和素质,而且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歌唱者在演唱时的综合艺术表现功底高低的反映。构筑完美的综合艺术表现需要从多方因素共同配合,要从挖掘作品本身的内涵入手。歌唱是情之所使,兴之所至,它使人们充分抒发心灵的百般情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生命。只有在歌唱时充分加以情感表达,才能准确表达歌曲的灵魂与内涵。想要在歌唱中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需要演唱者自身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歌曲所蕴涵的情感内涵。歌唱时,如果能将情绪调动起来,充分表达情感,各发音器官也会处于积极开放状态,歌唱中的情感表达能起到调节发声器官的积极作用。所以,歌唱时注意调动情绪和情感的动机性功能,做到‘声情并茂’对声乐演唱的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艺术表现;情感表达;声情并茂;歌唱;声乐

歌唱是为了传情达意。但是,歌唱者在歌唱时往往过于重视发声技巧而忽略了传情。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生命。只有在歌唱时充分加以情感表达,才能准确表达歌曲的灵魂与内涵。

第一章歌唱中的艺术表现

歌唱是一门古老的音乐艺术,它通过最富表现力和魅力的人声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是再创造者在熟练地掌握声乐技艺的基础上创造出来,体现一定的内容、思想感情及意境,并塑造和刻画鲜明而丰富的音乐形象。它既要求创造者把作品的内容、情感及艺术魅力准确、完美地表现出来,也要求把作者的意图准确、完美地表现出来,并准确地传递给每位欣赏者。这不仅取决于歌唱者本身的演唱技艺和素质,而且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歌唱者在演唱时的综合艺术表现功底高低的反映构筑完美的综合艺术表现需要从多方因素共同配合,要从挖掘作品本身的内涵入手。

第二章如何培养歌唱中的艺术表现力

第一节作品的分析与理解

每一首作品都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都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成熟作品。歌唱者在拿到作品时首先要分析和挖掘作者在一度创作时的目的、意图及作品所要表现的风格和基本情绪。

一、视唱作品

把握练习作品的音准和核心节奏,以及各种表情标记、速度、力度标记等;初步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是几段体、有无再现、扩充或补充等,分析伴奏部分的音型特点,及前奏、间奏的旋律和节奏提示;朗诵歌词,检查汉语言的语句与语音正确与否;找出歌词的主题思想,熟读或背诵外语歌词,尽可能使语感流畅、自如。

二、把握作品情绪基调

在把握作品情绪基调时应首先确定作品的情绪类型,是快乐欢畅、缠绵悱恻、悲哀痛苦、豁达奔放还是轻柔典雅。歌唱者通过声乐的表现手段,把情感浓缩、提炼、升华并化为生动的音乐形象。如《五月的鲜花》这首作品,就不能用浅俗的“痛苦和哀愁”来进行表现,而应体现出对鲜花遮盖志士的崇敬和一种高尚的、不卑不亢的勇敢抗战的斗争精神。再如《黄河怨》应把握住被日寇践踏的黄河儿女悲愤的情感和誓与黄河共存亡的抗击日寇的决心。情感基调应放在民族存亡的高度上看待,使任务形象站立得更远。

三、确立歌曲的风格

从抒情风格、进行曲风格、圆舞曲风格、颂歌风格、情歌风格等不同形式入手进行分类,如《延安颂》这首作品,是一首颂歌风格的作品,表达的是革命时期人民对革命圣地无比热爱和由衷地赞美。在演唱时就不能太软化,应蕴涵豪迈的激情。再如《长江之歌》,也是一种颂歌风格的作品,表达对母亲河的无比眷念和崇高的敬意之情。演唱时不能将这种情感夸张为肤浅的传情式的情歌风格,而应真挚地、深沉地站在历史的高度上表达感情。

四、准确体现作品的民族民间特点

在演唱一首作品时,对作品民族民间演唱风格的特点进行充分而准确地认识,是作品完美体现的可靠保证。意大利歌曲古典规范,不夸张。演唱中决不允许听任感情而以激情泛滥的表现。为始终求其清静、朴素的呈现音乐。近现代作品则充满意大利民族豪放、浪漫的气质,声音热情奔放;以舒伯特为代表的德奥艺术歌曲的严谨、浪漫,讲究形式之美(分节歌、贯穿式作品、变体分节歌等形式)的同时,尤其注重风格与内涵,充分展示了诗的结构与意境的综合美。歌剧的咏叹调和宣叙调戏剧性较强,矛盾冲突和音乐对比强烈,应尽力揭示作品的事件与人物、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状态。而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也有很强的个人风格特点。我国民族歌曲更是风格各异、艳丽多彩,充满东方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各具特色。如新疆民歌欢快、跳跃;江苏民歌婉转、秀美;西北民歌粗犷、豪迈;内蒙民歌辽远、悠长等等。

第二节歌唱语言的处理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最重要的工具,而歌唱是语言文学与音乐文学的综合体,它是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地综合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在优美音乐旋律衬托下,生动清晰的语言,是概括和表达歌曲思想内容,刻画动人的艺术形象,深化音乐主题使歌声富有感染力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歌唱的语言应该是语言与人声的结合,正确的咬字、吐字,生动的语言和语言形象化的手法,是歌唱表现极重要的手段。歌唱的语言以日常语言为基础,但又已经富于音乐化,变成了歌声,它与歌唱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语言是歌唱的基础

歌曲作品都是诗的语言与音乐的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歌唱的语言在歌曲里即表现为歌词,它是歌曲的灵魂。它的音节及其句式结构、语言的轻重缓急、强弱变化直接关系着作品的节奏形态与节拍形式。歌词的韵律与其情感的表现变化、歌词的艺术风格,对音乐旋律表现和创作的艺术风格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可见,没有语言就不可能称为歌唱。

二、歌唱美化语言

歌唱是一门综合艺术,感人的语言与优美的旋律相结合,能给听众塑造深刻、丰富、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形象,并以此引起听众的共鸣,给人以美的享受。演唱者延长歌曲的过程,实际就是对歌曲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演唱者不仅要首先分析、理解、掌握歌词的主题,感受体验歌词所展示的形象,而且要体验、把握音乐的旋律色彩,在这个基础上再对歌曲语言的咬字发音、感情变化、音乐力度及节奏变化等进行处理,从而使语言在歌唱中得到美化,具有更强的艺术魅力。

音乐浸化着语言,语言溶解着音乐。动人的歌声除富有真情实感的自如嗓音之外,其歌词的发音必然是清晰的,语言必然感人。只有两者互相依托,演唱者才能把完整的音乐形象传送给听众,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三、扎实的语言基础是正确表达词意的需要

歌唱语言的咬字和吐字是演唱中进行艺术处理的基础,要使歌唱的语言具有音乐化的特点,就要求表现出“字正腔圆”的演唱风格,因此,每位歌唱者应首先苦练咬字、吐字的基本功,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就难以处理好歌唱的语言。此外,有了良好的语言文字基础,就为深刻地挖掘歌唱语言的内涵提供了有利条件。歌唱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即体现在一曲终了时给予听众的感受,然而要做到这些并非简单地依谱唱词所能实现的,它是在深刻挖掘词意,理解主题思想,体验情感变化的基础上实现的。而这种挖掘词意内涵能力的高低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歌唱的表现力。因此,挖掘词意对歌唱表现力的影响程度越深,就越显得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基础的重要性。

四、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是提高处理歌唱语言魅力的需要

处理歌唱语言是使歌曲焕发出光彩夺目的艺术魅力的关键之一。处理语言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歌曲艺术魅力表现的成功与否。所以,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才是提高这一能力真正使歌唱达到较高艺术境界的保证。缺乏艺术修养的人不仅表现出语文知识的贫乏,而且缺少想像力,在塑造形象、表现形象方面受到制约。因此,每一位从事歌唱的人都应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以适应歌曲作品表现的需要,从而使歌唱更富艺术的魅力

第三节情感投入是歌唱艺术表现的灵魂

歌唱是情之所使,兴之所至,它使人们充分抒发心灵的百般情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生命。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歌唱声音是在歌曲思想内涵的刺激下,内心感情的一种激发所致,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我国古代《乐记》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清代王德晖在《顾谈录》中阐述:“口中有曲,心中无‘曲’者,纵令字正音和,终未能登峰造极。”也就是说,歌唱艺术不但通过歌声,而且通过演唱者的情感、情绪及面部表情,将具有思想内涵的语言融入美妙的歌声之中,为人民塑造一种崇高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歌唱艺术是词曲作家精心,演唱者用心,欣赏者动心的一种审美活动。歌唱艺术不能脱离情感,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歌唱,也就没有歌唱的艺术表现。

世界著名歌唱家玛利亚·卡拉斯曾经这样讲过:“单有一副漂亮的嗓子是不够的,而是要善于掌握它,使你能运用你的嗓音表现所需的感情,而发出成千种各式各样的声音,表现出成千种色彩。”“有一个易犯的毛病:当技术发展到高峰时,却边的机械起来,显得缺少了生命活力。”这就是说,演唱者即使掌握了一定的歌唱基本功与技术技巧,也不等于完全具备了歌唱艺术表现的全部条件,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情绪的激发,演唱者的歌声也就不会令欣赏者感动。斯坦尼斯拉夫斯曾说:“对于观众的活生生的人的肌体来说,没有什么比演员本身活生生的情感更有感染力的了。观众只要感觉到演员敞开的心灵,窥视它。认识到他的情感的精神真实及其表露的形体真实,他们马上就会倾心于这种情感的真实,无法控制地相信在舞台上所看到的一切。”因此,演唱者要用心挖掘歌曲的思想内涵,以特殊的思维本质、认识本质和意识形态本质,向客体或感性事物渗透,使之成为“人类心灵而存在”的载体,用包含真情实感的歌声去塑造音乐形象,调动一切所掌握的技术技巧,力求达到歌曲内容与表现形式高度融合的理想境界。

第三章歌唱者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

歌唱者要想在歌唱中处理好歌曲,恰好的表现歌曲的内涵,除了做到之前提到的之外,还要从努力培养自身的文化艺术内涵和修养出发。为能正确揣摩作品的内涵打下基础。

歌唱艺术是审美的艺术,是通过审美实践活动而体现存在价值的。歌唱艺术的审美实践过程中,演唱者总是遵循着美的法则进行表演和创作的。歌唱者始终渗透着演唱者对作品与歌唱本身的审美感受。所塑造的作品的音乐形象不仅表现了音乐形象外形美,更重要的是通过外形美的表现,揭示了音乐形象的内在美,从而唤起欣赏者美的感受。歌唱的审美活动,演唱者作为审美主体,其艺术修养越高,所体现的演唱艺术美就越丰富;欣赏者作为审美客体,获得视、听觉艺术美的感受越丰富,歌唱的艺术价值就越高。

歌唱艺术的核心是表达思想感情。欣赏者是否从演唱者的歌声中得到感染与震撼,就要看演唱者表现喜、怒、哀、乐等情感的真实程度。无论演唱任何古今中外的声乐作品,如果对词曲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创作风格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风土人情等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便无法理解作品,更谈不上歌曲的艺术表现。有许多演唱者具有美妙的歌喉和精湛的声音技巧,但最后却因修养问题,而未能成为优秀的演唱家,令人遗憾!郭淑珍先生谈到声乐比赛时说:“站在那儿比赛,比什么?比的是文化,是文化修养!不是比谁的声音亮,谁的声音响。最后,谁有功底、谁有文化,谁就能取得好成绩。”这就是说,演唱者不但要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与技能技巧,体现一定的音乐修养,还必须具有与之相关的良好的文化修养。

CCTV主办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文化素质考核环节颇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同时,评委和广大的听众也非常重视选手的文化素质水平,往往是文化素质高的,文化素质考核成绩优秀的选手最后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名次。发声技巧最优秀的选手往往因为文化素质考核环节失利从而与一等奖失之交臂。不无遗憾。

演唱者要提高文化修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演唱者要广泛观赏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表演,如歌舞、戏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电视节目等,还要观赏一些画展、影展等艺术展览,广泛阅读小说、诗歌、散文、人物传记等文学作品。俄国19世纪前半叶的优秀作家果戈理曾说:“迷人的雕塑使人陶醉,绘画引起静谧的欢乐和幻想,音乐引起灵魂的激情……”开阔的艺术视野既可丰富多元化文化修养的知识结构,又可从中受到艺术的感染和启示,激发自身对声乐艺术的理解与创作思路。

(二)演唱者要广泛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培养音乐思维能力,从艺术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比如:观察不同人说话时的情绪、语调和状态,大自然动人的景色或风光等。为了能够深入挖掘歌曲中人物内在的思想、性格与心境,生动描绘山水奇观、美景览胜等,要注意积累生活体验与感受,把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人物和事件转换为音乐的语言,再升华为情感丰富的音乐形象,使所表达的情感,塑造、刻画的音乐形象,有血有肉,生动感人。因此,体验越丰富,积累就越多,积累越多,感觉就越活跃,感悟才能得到升华。

声乐修养的提高,是长期的学习与钻研,感受与体验,升华与呈现的过程。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不仅具有超人的歌唱才能,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他具有高深的音乐修养、文化修养。他精心撰写的自传,完全无需他人之笔代言,他的文笔不亚于他的歌唱。第四章歌唱中情感表达的动机性作用达尔文从进化论观点出发,认为人的认知和行动功能即动机性功能、情绪具有更为概括性的驱动性质,它可以动员机体内的生物化学能量,使机体处于唤醒和激活状态及各种行动之需。比如在声乐教学中不论是师生情感的交流,或是教师良好的教态以及示范作用与美妙的声音或采取其他方式,都能感染、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兴趣以及给学生创造出积极态度与主动参与的意识。只有激发起学生歌唱的激情,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情绪好的时候,各发音器官才都是处于开放状态,自然放松,对调节发声器官的功能性动作感觉好。如两肋张开、腭盖高抬、保持吸气状态进行发声,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发出的声音也比较优美、舒展、动听、符合字的部位,而且由于精神饱满、精力集中也益于做到有力度又有支持点。这样歌唱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不然,一切美都不会得到很好的发挥。也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声乐延长的质量。很多声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经验,如谈到在声乐教学与培训中对胸腹式呼吸作用时说,对调节发声器官功能的协调配合、气息作用对音高、声位的感受、对共鸣腔体的确立等技术、技巧,常常都是在学生情绪被激发后注意力极度集中时学生的机体功能发挥好、感觉易找到、印象深、记忆牢、进步快,所以注意调动情绪、情感的动机性功能对声乐的演唱具有积极意义。

结论

歌唱艺术是形成美的观念、产生美的效应、是陶冶身心的一种情感艺术。歌唱的内容除了达意,更重要的是传情。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歌唱艺术表现力的精髓所在。所以,歌唱者积极培养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在歌唱中注意对歌曲的情感表达,是诠释歌唱艺术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郎.《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赵淑云.《歌唱艺术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孔令华.《让歌声更动人》[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朱倩(1986—),女;汉族;籍贯:湖北武汉人,学位:硕士研究生;本科专业:声乐表演;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

标签:;  ;  ;  

动情地歌唱——论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