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渣论文-刘青梅,高娟,姜敏芳,杨性民,孙金才

杨梅渣论文-刘青梅,高娟,姜敏芳,杨性民,孙金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杨梅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杨梅,花色苷,响应面,超声波辅助提取

杨梅渣论文文献综述

刘青梅,高娟,姜敏芳,杨性民,孙金才[1](2014)在《响应面法优化杨梅渣中花色苷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杨梅渣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对杨梅渣中花色苷提取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失拟项不显着(P=0.5225),预测值与实际值非常吻合(R2=0.9442)。试验因素对杨梅渣花色苷提取的影响依次为超声功率、料液比,提取时间。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功率对花色苷提取率的影响极为显着(P<0.01),料液比对花色苷提取率的影响显着(P<0.05),而提取时间对花色苷提取率的影响不显着(P>0.05);超声功率、料液比与提取时间对花色苷提取率的交互作用不显着(P>0.05)。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350 W、料液比7∶1、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花色苷含量为20.29 mg/100 g。(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肖南,辛修锋,余小林[2](2014)在《杨梅渣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确定了杨梅渣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并测定了杨梅渣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提取溶剂时,在该实验条件内各提取因素对杨梅多酚提取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温度>时间>液料比>乙醇浓度;其优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8.02%,温度74.07℃,液料比值62.73,时间3.22h;此条件下杨梅多酚提取量的理论值为37.69 mg/g,与验证值(37.58 mg/g)接近。在与Vc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杨梅渣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作用强于Vc、对HO·的清除作用略低于Vc、但总抗氧化能力及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同浓度Vc。(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4年06期)

王超,余学军,陈潇逸,王道勇[3](2013)在《杨梅渣提取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梅渣的水提物、乙醇提取物、乙醇提取后渣的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部分,分别以DPPH清除率、总还原力、FRAP法、Fe2+的络合能力等体外抗氧化模型测定各制备物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测定各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杨梅渣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水提取物、渣水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质量浓度越大,抗氧化能力越强,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总酚含量最高,为78.62 g/g,乙酸乙酯部分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9.74 mg/g。(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3年11期)

李帅,蒋建泉,胡癸峰,张应烙[4](2012)在《杨梅渣红色素酸水提取和精制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鲜杨梅渣为原料,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酸水提取杨梅渣红色素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2(g/mL)、提取温度60℃、提提时间4h、pH1.5盐酸。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对色素进行精制,在供试的5种树脂中D002的精制效果最好;通过静态吸附、解吸实验以及动态吸附实验,确定D002离子交换树脂精制杨梅渣红色素的工艺条件为杨梅渣红色素吸光度0.5~1、色素pH2~3、25℃左右、吸附时间1.5h、上样流速3BV/h。(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2年24期)

李帅,吴丽娇,范王曼,张应烙[5](2012)在《杨梅渣红色素的超声提取和微胶囊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杨梅渣红色素的超声提取和微胶囊化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杨梅渣红色素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12 g.mL-1,pH=1,提取时间为40 min,超声波功率为400 W.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杨梅渣红色素微胶囊化的工艺条件:壁材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比例为1∶3,芯壁比为1∶14,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的含量为0.6%,黏稠剂普鲁兰多糖的含量为0.5%.稳定性实验表明杨梅渣红色素经微胶囊化后耐热、耐酸、耐光性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方忠祥,吴丹,陈健初,刘东红,叶兴乾[6](2011)在《干燥和粉碎方法对杨梅渣中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尽可能多地保存杨梅渣中的功能成分,研究了干燥和粉碎方法对其中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杨梅渣经干燥后,总酚和花色苷分别损失了11.4%~20.3%和43.8%~48.3%,微波干燥或真空微波干燥比普通的热风干燥能提高其中总酚和花色苷的保存率,并能显着提高干燥速率。将干燥后的杨梅渣分别经过普通粉碎机粉碎和超微粉碎,经超微粉碎后的杨梅粉平均粒度达到5~20μm,而且测得的总酚和花色苷含量比普通粉碎样品中的含量更高。说明微波干燥再经过超微粉碎可以较好地保存杨梅渣中的总酚和花色苷成分。(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1年11期)

朱瑞瑜,方忠祥,叶兴乾,陈健初,刘东红[7](2011)在《杨梅渣中多酚类物质的超声波辅助提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梅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杨梅渣中的多酚类物质、总花色苷,得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20kHz的超声频率、30W的超声功率,在60℃下提取70min。(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1年11期)

韩强,陈卫,叶立斌,励建荣[8](2011)在《响应面法优化杨梅渣中槲皮素提取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分析,对杨梅渣活性成分槲皮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叁因素叁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槲皮素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杨梅渣中槲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33.5min,超声功率为254.6W,乙醇浓度为62.32%,料液比1∶20,槲皮素提取率为3.82mg/100g,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1年10期)

罗章,孙术国,方军,黄群,次仁曲吉[9](2011)在《杨梅渣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杨梅渣为原料,连续提取水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试验表明,适宜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为:以柠檬酸为浸提剂,料液比(g∶mL)1∶10,pH值2.0,90℃提取75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58.62%。适宜的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为:料液比(g∶mL)1∶12.5,pH值2.5,60℃提取90 m 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61.25%。所制备的不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为570.6%、溶胀性为6.5 mL/g,功能特性良好、生理活性突出。(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1年03期)

陈学丽,叶立斌,励建荣,孙金才,陈卫[10](2011)在《杨梅渣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梅是我国的特产水果,年产量约为100万t,其中杨梅渣约占果实总重的10%。目前以杨梅为资源的食品工业已初具规模,然而在杨梅深加工过程中,杨梅渣都作为废物进行处理,对其开发利用仍然一片空白。基于此,以杨梅渣为研究对象,对杨梅渣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浓缩、萃取,分成四个级分(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用DPPH法、Fenton反应法和还原能力评价了四个不同级分的杨梅渣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杨梅渣粗提物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0、40μg/mL,分别是维生素C(IC50=110μg/mL)的3.67、2.75倍。(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1年02期)

杨梅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确定了杨梅渣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并测定了杨梅渣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提取溶剂时,在该实验条件内各提取因素对杨梅多酚提取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温度>时间>液料比>乙醇浓度;其优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8.02%,温度74.07℃,液料比值62.73,时间3.22h;此条件下杨梅多酚提取量的理论值为37.69 mg/g,与验证值(37.58 mg/g)接近。在与Vc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杨梅渣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作用强于Vc、对HO·的清除作用略低于Vc、但总抗氧化能力及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同浓度Vc。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杨梅渣论文参考文献

[1].刘青梅,高娟,姜敏芳,杨性民,孙金才.响应面法优化杨梅渣中花色苷提取工艺[J].中国食品学报.2014

[2].肖南,辛修锋,余小林.杨梅渣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

[3].王超,余学军,陈潇逸,王道勇.杨梅渣提取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2013

[4].李帅,蒋建泉,胡癸峰,张应烙.杨梅渣红色素酸水提取和精制工艺[J].食品科学.2012

[5].李帅,吴丽娇,范王曼,张应烙.杨梅渣红色素的超声提取和微胶囊化工艺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6].方忠祥,吴丹,陈健初,刘东红,叶兴乾.干燥和粉碎方法对杨梅渣中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1

[7].朱瑞瑜,方忠祥,叶兴乾,陈健初,刘东红.杨梅渣中多酚类物质的超声波辅助提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

[8].韩强,陈卫,叶立斌,励建荣.响应面法优化杨梅渣中槲皮素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

[9].罗章,孙术国,方军,黄群,次仁曲吉.杨梅渣膳食纤维提取工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

[10].陈学丽,叶立斌,励建荣,孙金才,陈卫.杨梅渣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

标签:;  ;  ;  ;  

杨梅渣论文-刘青梅,高娟,姜敏芳,杨性民,孙金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