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堆体论文-刘存林,闫冬飞,谢国卫

岩堆体论文-刘存林,闫冬飞,谢国卫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堆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堆体,成因分析,治理措施

岩堆体论文文献综述

刘存林,闫冬飞,谢国卫[1](2019)在《岩堆体成因分析与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岩堆体是影响公路工程建设的一种典型不良地质现象,研究其形成机理对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践,采用综合勘探手段查明某项目沿线一处涵盖山顶的岩堆体发育特征、分布范围及厚度,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治理措施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04期)

王东明[2](2018)在《某穿越岩堆体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及仿真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赵家屋隧道为例,建立了岩堆体隧道洞口浅埋段的多工况叁维数值计算模型,完成了岩堆体隧道叁台阶七步法施工过程的叁维仿真计算,对不同结构参数下的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现场试验结果比较。(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丁祖德,付江,刘新峰,黄娟[3](2018)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岩堆体隧道管棚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管棚弹性地基梁模型中基床系数确定方法的不足,研究不同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围岩应力释放率下岩堆体隧道洞口段掌子面附近围岩基床系数的分布规律,建立考虑空间效应的岩堆体隧道管棚弹性地基梁模型,进一步结合某岩堆体隧道工程实践,分析了管棚挠度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虑隧道开挖空间效应的管棚弹性地基梁模型与实测更接近,可以更真实地反映管棚的受力变形行为。管棚变形行为与围岩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参数,开挖进尺、开挖高度、管棚钢管刚度等施工参数,以及应力释放率、隧道埋深等因素密切相关,影响因素多,力学机制较为复杂。对于岩堆体隧道浅埋段,开挖进尺宜取1m左右,开挖高度取3~6m间较合适,宜采用108mm及以上大直径管棚,并采取预加固措施。结论可为岩堆体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谢刚,李庆海,刘锐[4](2018)在《新建铁路古岩堆体滑坡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DK348+480~DK348+692段位于斜坡地貌上,由危岩落石崩积形成的大型古岩堆体上。岩堆体物质成分主要为块石土和碎石土,且地形陡峻,加之施工单位在滑坡后缘施工,引起线路右侧古岩堆体部分土体沿临空面剪出,诱发了滑坡的发生。文章为保障主体结构的安全,分析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采用抗滑桩等工程措施进行整治,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8年02期)

闫志刚[5](2018)在《浅埋软弱围岩隧道下穿岩堆体进洞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洞口施工一直是隧道工程的一个难点,也是暗洞正常施工的前提。首先阐述了隧道施工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周边环境,然后提出进洞施工的一系列方案,希望可以实现安全进洞,保证安全施工。(本文来源于《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期刊2018年02期)

刘强,洪昀[6](2016)在《某高速公路岩堆体边坡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岩堆特殊形成条件,决定其组成的物质结构、成份、工程地质性质等有较大的不均匀性及变异性,岩堆稳定性评价目前仍为工程技术难题。文章从影响岩堆稳定的内在和外在因素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综合判定该岩堆边坡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6年02期)

刘新峰[7](2015)在《云南山区岩堆体公路隧道施工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山区岩堆体分布广泛,在隧道建设中常遇到岩堆体这种不良地质,给隧道施工带来了诸多困难,如引起隧道坍方、衬砌开裂、地表变形及滑坡等,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随着西部山区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穿越岩堆体隧道日益增多,亟待解决和岩堆相关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实现岩堆体隧道的快速、安全施工。本文依托麻昭高速公路沿线岩堆体隧道工程,在总结岩堆体工程特性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岩堆体隧道洞口段的开挖进尺、叁台阶七步工法中的台阶长度、锁脚锚杆长度与斜插角度等施工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给出了岩堆体隧道洞口浅埋段的较优施工参数。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结合麻柳湾-昭通高速公路沿线的岩堆体情况,分析了岩堆体特征、形成条件及工程特性,总结了国内典型岩堆体隧道的施工参数和施工控制措施。(2)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太沙基理论及筒仓理论,提出了岩堆体隧道洞口浅埋段优化开挖进尺的计算模型,进行了不同情况下隧道洞口段的施工进尺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管棚支护下,合理开挖进尺为1.0m左右。(3)采用Midas-NX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岩堆体隧道洞口浅埋段的多工况叁维数值计算模型,完成了岩堆体隧道洞口浅埋段叁台阶七步法施工过程的叁维仿真计算,系统分析了不同施工参数下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规律,并与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随着台阶长度的增加,隧道围岩竖向位移以及水平收敛值均随之变大,而钢拱架承受的轴力和弯矩值均逐渐减小,喷射混凝土层承受的拉应力也随之减小。综合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情况,岩堆体隧道洞口浅埋段台阶长度宜取4m左右。2)随着锁脚锚杆插入角度的增大,不同部位的水平位移变化规律相当,上台阶水平位移呈逐渐减小趋势,中、下台阶水平位移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锁脚锚杆的斜插角度均宜取20°-30°。3)随着锁脚锚杆长度的增加,拱脚和边墙以及墙脚处的水平位移随之减小,当锚杆长度超过4.5m后,水平位移减小幅度趋于平缓。锁脚锚杆长度宜取4.5m-6m。(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5-11-01)

刘新峰,李睿,丁祖德[8](2015)在《开挖进尺对岩堆体隧道施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某高速公路隧道穿越岩堆体的工程实践,建立了岩堆体隧道采用叁台阶七步工法的叁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开挖进尺下岩堆体隧道围岩塑性区、拱顶下沉以及围岩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合理的开挖进尺能明显改善围岩受力,控制周边围岩位移。进行岩堆体隧道开挖时,建议采用短进尺,开挖进尺控制在1m左右。所得结论可为岩堆体隧道施工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5年10期)

刘新峰,李睿,丁祖德,吴培关[9](2015)在《叁台阶七步法台阶长度对岩堆体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某高速公路隧道穿越岩堆体的工程实践,建立了岩堆体隧道采用叁台阶七步留核心土法施工的叁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台阶长度下岩堆体隧道围岩应力、拱顶下沉、围岩水平位移以及围岩塑性区的变化规律,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合理的台阶长度能明显改善围岩受力状况,限制周边围岩位移。进行岩堆体隧道开挖时,建议采用短台阶,台阶长度控制在4m以内。所得结论可为岩堆体隧道施工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5年10期)

石先火,戴远全,郭建强[10](2015)在《岩堆体隧道洞口浅埋段开挖进尺的计算与分析——以云南麻昭高速公路赵家屋隧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岩堆体隧道施工经验缺乏和开挖进尺选择随意性的问题,结合云南麻昭高速公路赵家屋岩堆体隧道工程实例,基于筒仓理论,提出了岩堆体隧道洞口浅埋段开挖进尺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核心土留设长度和不同岩堆体力学参数条件下的合理开挖进尺。结果表明:岩堆体隧道施工中,若不采取预支护或预加固措施,各开挖进尺下隧道掌子面安全系数均较小,掌子面存在失稳风险;留设核心土能明显提高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开挖进尺对围岩黏聚力敏感,这对岩堆体隧道稳定性不利。(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期刊2015年08期)

岩堆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赵家屋隧道为例,建立了岩堆体隧道洞口浅埋段的多工况叁维数值计算模型,完成了岩堆体隧道叁台阶七步法施工过程的叁维仿真计算,对不同结构参数下的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现场试验结果比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堆体论文参考文献

[1].刘存林,闫冬飞,谢国卫.岩堆体成因分析与探讨[J].公路.2019

[2].王东明.某穿越岩堆体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及仿真分析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8

[3].丁祖德,付江,刘新峰,黄娟.考虑空间效应的岩堆体隧道管棚力学模型研究[J].铁道学报.2018

[4].谢刚,李庆海,刘锐.新建铁路古岩堆体滑坡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J].四川建筑.2018

[5].闫志刚.浅埋软弱围岩隧道下穿岩堆体进洞施工技术[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

[6].刘强,洪昀.某高速公路岩堆体边坡稳定性分析[J].安徽建筑.2016

[7].刘新峰.云南山区岩堆体公路隧道施工参数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8].刘新峰,李睿,丁祖德.开挖进尺对岩堆体隧道施工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5

[9].刘新峰,李睿,丁祖德,吴培关.叁台阶七步法台阶长度对岩堆体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5

[10].石先火,戴远全,郭建强.岩堆体隧道洞口浅埋段开挖进尺的计算与分析——以云南麻昭高速公路赵家屋隧道为例[J].隧道建设.2015

标签:;  ;  ;  

岩堆体论文-刘存林,闫冬飞,谢国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