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盐溶液论文-张敏

磷酸盐溶液论文-张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酸盐溶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磷酸盐,果糖,5-羟甲基糠醛,脱水

磷酸盐溶液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1](2019)在《水-DMSO混合溶液中磷酸盐催化果糖脱水生成5-羟甲基糠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DMSO(二甲基亚砜)混合溶液中磷酸盐(Sn PO和Zr PO)对果糖脱水生成5-羟甲基糠醛显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通过实验可知:磷酸盐Zr PO催化果糖脱水生成HMF的最高产率为81%,其催化活性要好于Sn PO。本实验还对两种磷酸盐催化剂Sn PO和Zr PO进行了XRD、TPD、BET和FTIR表征。结果发现,催化剂Sn PO和Zr PO都处于无定型状态,并且催化剂Zr PO的酸性和酸强度要远远高于催化剂Sn PO。此外,实验通过改变反应时间、温度和DMSO浓度得出果糖脱水最佳反应条件。(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刘喜亚,万传云[2](2019)在《焦磷酸盐溶液电沉积光亮锡镍合金的电化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焦磷酸盐溶液体系中铜电极上电沉积锡镍合金的电化学行为,分析了各种镀液成分对电沉积锡镍合金的阴极过程与沉积层组成及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焦磷酸钾作为主配位剂起配位金属离子,增大阴极极化的作用;辅助配位剂柠檬酸钠的加入可扩大光亮区的电流密度范围,促进锡镍共沉积;添加剂氯化铵使金属离子析出电位正移,对镍具有明显的去极化作用,有利于金属共沉积;糖精钠(光亮剂)对金属离子的析出具有均匀阻化作用。焦磷酸钾、柠檬酸钠和氯化铵添加量的改变会对锡、镍的相对析出速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影响镀层的晶粒尺寸,而糖精钠对锡、镍离子的放电相对速率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因此在其使用范围内镀层的组成都较为稳定。(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9年05期)

周瑾艳,黄彦捷,许俊斌,陈玲,王世超[3](2019)在《混合磷酸盐pH溶液标准物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遴选标准物质原材料,优化特性量值测量方法,采用溯源至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研制的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系统介绍了混合磷酸盐pH溶液标准物质的研究工作。同时考察了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分析了样品的均匀性、测量的分散性及其他因素对不确定度的贡献,综合评定了整个研制体系的不确定度。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混合磷酸盐pH溶液标准物质在6个月内量值可靠稳定。其pH为7.41(25℃),pH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3 pH。该系列标准物质性能良好,已成功申请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编号为GBW(E) 130522,可满足食品、药品、日化、环境保护及化工产品研究和检测的需要,有望用于相关仪器(pH计)的校准、分析方法评价,为统一相关量值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9年05期)

谭文娟,张道勇,潘响亮[4](2018)在《聚谷氨酸抑制盐溶液中钙质磷酸盐沉淀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提高盐碱土中磷养分的植物有效性是盐碱地农业的重要研究课题。聚谷氨酸(γ-PGA)被认为具有良好的保肥性能和缓释肥性能,但是其内在机理并不清晰。本文通过模拟盐溶液蒸发结晶实验,应用盐溶液p H和电导率(EC)的在线测定、盐溶液各组分之间及各组分与γ-PGA相互作用的热动力学参数测量,研究了聚谷氨酸抑制盐溶液中钙质磷酸盐沉淀的机理。实验表明,随着蒸发过程,盐溶液的p H总体上为先持续上升然后持续下降。当γ-PGA存在时,p H从上升变为下降的拐点所需的时间明显延长,这说明γ-PGA显着延缓了钙质矿物(如HAP和碳酸钙)的沉淀生成。这种延缓作用主要与γ-PGA和各种盐分离子之间络合作用的显着差异相关。虽然HPO_4~(2-)-Ca~(2+)络合物的稳定性大于γ-PGA-HPO_4~(2-)及γ-PGA-Ca~(2+),但γ-PGA可以为Ca~(2+)提供的结合位点数高出HPO_4~(2-)-Ca~(2+)两个数量级,盐溶液中大量的Ca~(2+)被γ-PGA络合,从而抑制了HPO_4~(2-)-Ca~(2+)的反应及随后磷酸钙类矿物的沉淀。虽然γ-PGA可延缓钙质矿物的沉淀形成,但对溶液完全蒸发后产生的结晶产物没有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γ-PGA可通过抑制磷酸盐与Ca~(2+)形成沉淀,而提高盐碱土中植物对P养分的利用效率,通过与HPO_4~(2-)形成高稳定的络合物起到P肥缓释剂的作用。γ-PGA在实际土壤溶液和土壤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李维,郑旺,张亚娟,屈满意[5](2017)在《食品级复配磷酸盐溶液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以叁聚磷酸盐为主体的复配磷酸盐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离子交换柱分离复配磷酸盐溶液中不同聚合度的磷酸盐,运用喹钼柠酮沉淀法测定各种成分的含量。研究表明,低pH值磷酸盐促使叁聚磷酸钠水解成正磷酸盐;碳酸盐促使叁聚磷酸钠水解成焦磷酸盐与正磷酸盐。(本文来源于《食品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张冬凌[6](2017)在《磷酸盐缓冲溶液对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是一种具有有机负荷率高、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等特点的新型厌氧消化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但也存在运行稳定性差、抑制性代谢产物积累等问题,污泥厌氧稳定化速率及产甲烷效率有待提高。本文在分析含固率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影响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污泥稳定化水平及产甲烷性能,采用外源投加磷酸盐缓冲溶液考察其对于代谢产物抑制的解除效果,确定了缓冲溶液的最适投加初始pH及最适投加量。研究结果表明,含固率为20%时挥发性有机物去除率(VS去除率)为36.99%,累积产甲烷量为127 mL·g_(VS)~(-1),与湿式厌氧消化(含固率TS为5%)相比分别降低了23.7%及45.5%;污泥含固率大于15%时,初期出现近40 d的产气停滞,表明高含固条件下不利于污泥稳定化的进行及产甲烷率的提高。含固率为15~20%时,消化末期产酸菌活性与初期相比降低了36.7%~69.0%,表明水解速率较低。在高含固系统中,氢型产甲烷菌Methanoculleus等更为占优,Methanosarcina等乙酸型产甲烷菌相对丰度在TS为20%时仅为3.6%,远低于湿式厌氧消化中的34.5%,表明产甲烷能力较弱。为提高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解除抑制性物质对其的影响,当投加20 mmol·L~(-1)、初始pH为7.0的缓冲溶液时,最终污泥VS去除率可达42.3%,稳定化水平显着高于其他组;同时累积产甲烷量较对照提高了30.6%,具有较好的产甲烷性能。当缓冲溶液初始pH高于7.5时,则会明显抑制产甲烷,与对照相比降低了10.6%~21.9%。缓冲溶液初始pH为7.0时,乙酸激酶与辅酶F_(420)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4.1%以及69.5%,有利于系统酸化及产甲烷过程。在确定缓冲溶液最适初始pH的基础上,当投加缓冲溶液浓度为40 mmol·L~(-1)时,含固率为15%的污泥厌氧消化VS去除率达到36.33%,与对照相比提高了9.9%;厌氧消化45天后,累积甲烷产量达到179.1 mL·g_(VS)~(-1),比对照高34.4%,具有较好的稳定化及产甲烷性能。在探讨了含固率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以及缓冲溶液最适初始pH、最适浓度对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得出采用缓冲溶液初始pH为7.0,药剂投加浓度为40 mmol·L~(-1)(以P元素计)时,可使含水率低于85%的污泥具有较好的稳定化及产甲烷效果。(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1-01)

陈若葵,王杜,谭群英,唐红辉,李长东[7](2016)在《磷酸盐沉淀法从低浓度含锂溶液中回收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磷酸盐沉淀法从低锂高盐溶液中沉淀锂,研究了pH值、温度、磷酸叁钠用量以及盐效应对锂沉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低锂高钠溶液,在反应温度90℃、磷酸叁钠加入量为1.2倍理论用量、反应前液pH值为8时,锂沉淀率达95.15%;而对于低锂高铵溶液,在反应温度90℃、磷酸叁钠加入量为1.2倍理论用量、反应前液pH值为11时,锂沉淀率达96.42%。试验还发现:在30℃下,盐效应对锂沉淀率影响较大,锂离子沉淀率随硫酸钠浓度升高而降低。该研究可为回收低浓度含锂溶液中锂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王云燕,姚文斌,王庆伟,杨志辉,梁丽芬[8](2016)在《包埋磷酸盐小球的合成及其对溶液中铅镉的吸附与固定(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海藻酸钠、磷酸二氢钙和碳酸氢钠成功合成了包埋磷酸盐的海藻酸钙小球。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表征了该小球的形貌与结构。研究p H值和初始金属离子浓度对铅镉去除率的影响,发现吸附铅镉的最佳p H值分别为4.0和5.5;铅镉的最适初始浓度分别为200 mg/L和25 mg/L,对应的去除率分别达94.2%和80%。XRD和FTIR的分析结果证实了该小球对铅镉的去除机理为:铅镉离子吸附到小球的表面,与小球的羧基发生反应,进而与磷酸根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盐沉淀。铅镉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拟合系数R2分别为0.9957和0.988。根据Langmuir等温线方程计算得到铅镉的理论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63.16mg/g和82.64 mg/g。研究结果表明该小球对溶液中的铅镉离子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同时由于生成稳定的沉淀物,也能应用于处理被铅镉污染的水稻土。(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6年08期)

邱慧敏,耿金菊,韩超,任洪强[9](2016)在《亚磷酸盐在硝酸根溶液中的光氧化过程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磷酸盐(HPO_3~(2-),H_2PO_3~-,+3价)是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还原态形式,其在水环境中的光氧化过程可能是亚磷酸盐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以300W汞灯为光源,研究了环境浓度(1μmol/L)的亚磷酸盐在NO_3~-溶液中的光氧化过程,探讨了NO_3~-浓度、溶液pH值、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离子(Cl~-、SO_4~(2-)、HCO_3~-、Fe~(3+)、Mn~(2+))及腐殖酸对亚磷酸盐光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磷酸盐在NO_3~-溶液中的光氧化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当NO_3~-浓度由0增至120μmol/L时,其速率常数由0.020h~(-1)增至0.271h~(-1);酸性溶液(pH=4)有利于亚磷酸盐在硝酸根溶液中的光氧化,水环境中SO_4~(2-)及Cl~-对光氧化过程存在弱抑制,而HCO_3~-对光氧化过程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Fe~(3+)促进了亚磷酸盐在NO_3~-溶液中光氧化过程,而Mn~(2+)则是抑制作用.腐殖酸的加入对亚磷酸盐光氧化过程存在抑制作用.活性氧猝灭剂(异丙醇,迭氮化钠)的加入大大抑制了亚磷酸盐的光氧化过程,表明亚磷酸盐光氧化过程中,活性氧的产生对其光氧化起到关键作用.模拟太湖水样中亚磷酸盐的减少量与正磷酸盐的增加量一致,证明亚磷酸盐光氧化产物是正磷酸盐.(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郭艳[10](2015)在《焦磷酸盐溶液电镀Sn和Cu-Sn合金(45~55%Sn)的工艺及电化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焦磷酸盐溶液体系电镀一直是无氰电镀研究的热点,如无氰电镀Cu和Cu-Sn合金等,本文尝试用这一体系镀Sn,并选择了几种不同的电镀添加剂,探讨一下这一体系镀Sn的可行性。另外,焦磷酸盐溶液电镀Cu-Sn合金的工艺一直处于实验室阶段,镀层不够光亮且容易发雾,本文在其他研究的基础上添加了新型的添加剂,得到光亮的Cu-Sn合金(45-55%Sn)镀层。最后,分别研究了这一体系Sn和Cu-Sn合金电沉积的电化学行为,以探讨Sn和Cu-Sn合金电沉积的机理。用赫尔槽和方槽试验确定了焦磷酸盐溶液体系电镀Sn的最优镀液组成及其电镀工艺条件为:K4P2O7·3H2O 300 g/L、Sn2P2O7 6 g/L、还原剂2 g/L、pH8.5、温度25℃添加剂W-30.6mL/L、最佳的电流密度为0.2~0.5 A/dm2。添加剂W-3能改善镀层结晶,方槽试片表观上为白亮哑锡镀层,镀液具有良好的分散能力,其镀层Sn可与基体Cu形成均匀的金属间化合物阻挡层,阻挡基体Cu向Sn镀层扩散。焦磷酸盐溶液体系电镀Cu-Sn合金(45~55%Sn)采用新型添加剂K-1(胺类与环氧化合物的缩合物)的最佳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K4P2O7·3H2O 300 g/L、Sn2P2O7 8 g/L、 Cu2P2O7·3H2O 12 g/L、添加剂K-1 2.4~4.0mL/L、还原剂2 g/L、pH 8.5~9.5、最佳电流密度范围0.7~1.2 A/dm2、温度为25℃。添加剂K-1作为一种光亮剂,用量为0.8~4.0mL/L时能得到Sn含量为45-55%的Cu-Sn结晶细腻、无发雾的光亮合金镀层。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焦磷酸盐溶液体系Sn(Ⅱ)电沉积的阴极反应为一级准可逆反应,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3~14kJ/mol,电极过程表现为扩散控制的动力学规律。Sn(Ⅱ)的主要存在形式为[Sn(P2O7)2]6-,电沉积过程存在快速前置转换反应,电沉积Sn的可能机理为:焦磷酸盐溶液体系Cu-Sn合金共电沉积的阴极反应为不可逆反应,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随着电势的负移而减小。在-0.7 V时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0kJ/mol,为电化学步骤控制,随着电势负移,E。降低到10~16kJ/mol,为扩散控制,电极过程为由电化学步骤控制向扩散控制转化。(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6-10)

磷酸盐溶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焦磷酸盐溶液体系中铜电极上电沉积锡镍合金的电化学行为,分析了各种镀液成分对电沉积锡镍合金的阴极过程与沉积层组成及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焦磷酸钾作为主配位剂起配位金属离子,增大阴极极化的作用;辅助配位剂柠檬酸钠的加入可扩大光亮区的电流密度范围,促进锡镍共沉积;添加剂氯化铵使金属离子析出电位正移,对镍具有明显的去极化作用,有利于金属共沉积;糖精钠(光亮剂)对金属离子的析出具有均匀阻化作用。焦磷酸钾、柠檬酸钠和氯化铵添加量的改变会对锡、镍的相对析出速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影响镀层的晶粒尺寸,而糖精钠对锡、镍离子的放电相对速率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因此在其使用范围内镀层的组成都较为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酸盐溶液论文参考文献

[1].张敏.水-DMSO混合溶液中磷酸盐催化果糖脱水生成5-羟甲基糠醛[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2].刘喜亚,万传云.焦磷酸盐溶液电沉积光亮锡镍合金的电化学行为[J].电镀与涂饰.2019

[3].周瑾艳,黄彦捷,许俊斌,陈玲,王世超.混合磷酸盐pH溶液标准物质的研制[J].化学试剂.2019

[4].谭文娟,张道勇,潘响亮.聚谷氨酸抑制盐溶液中钙质磷酸盐沉淀机理[J].干旱区研究.2018

[5].李维,郑旺,张亚娟,屈满意.食品级复配磷酸盐溶液稳定性研究[J].食品工程.2017

[6].张冬凌.磷酸盐缓冲溶液对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7].陈若葵,王杜,谭群英,唐红辉,李长东.磷酸盐沉淀法从低浓度含锂溶液中回收锂的研究[J].矿冶工程.2016

[8].王云燕,姚文斌,王庆伟,杨志辉,梁丽芬.包埋磷酸盐小球的合成及其对溶液中铅镉的吸附与固定(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6

[9].邱慧敏,耿金菊,韩超,任洪强.亚磷酸盐在硝酸根溶液中的光氧化过程及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16

[10].郭艳.焦磷酸盐溶液电镀Sn和Cu-Sn合金(45~55%Sn)的工艺及电化学行为[D].华南理工大学.2015

标签:;  ;  ;  ;  

磷酸盐溶液论文-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