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毓修论文-康雅迪

孙毓修论文-康雅迪

导读:本文包含了孙毓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孙毓修,童话,儿童文学,分级阅读

孙毓修论文文献综述

康雅迪[1](2019)在《从童话到文学——孙毓修对中国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文化建设的开创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孙毓修被称为"中国编辑儿童读物的第一人",他对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阅读文化建设的贡献是开创性的。文章从孙毓修的儿童读物编辑特色、孙毓修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孙毓修与中国儿童阅读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叁个方面,对孙毓修及其时代的儿童文学相关研究所做出的成绩进行梳理,以正确认识我国儿童文学发展和儿童阅读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Z1期)

赵元斌[2](2017)在《民国出版家孙毓修》一文中研究指出孙毓修先生在商务印书馆任职期间,除编纂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外,还参与众多古籍的编撰工作,并且编译了大量欧美文学专着。孙毓修丰富的出版活动蕴含着其引领风气之先、坚守职业操守、践行文化传承的出版精神。(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7年21期)

钟桂松[3](2016)在《斜晖脉脉水悠悠》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是一代文学巨匠茅盾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也是茅盾进商务印书馆一百周年。茅盾1916年8月28日进商务印书馆后不久,在宿舍看到新出版的《辞源》,突然冒出给张元济先生写信的念头,当即挥笔,在肯定这部词典开风气之先的同时,也指陈其中的不足。也许因当时(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6-08-22)

王启伟,李宝珠[4](2015)在《论孙毓修《伊索寓言演义》中教育功能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儿童文学拓荒者孙毓修以演义小说形式编译的《伊索寓言演义》为对象,探讨了其教育功能建构的缘起,从主题重构,情节改写和文体选择等方面归纳了译者的教育功能建构路径。孙毓修《伊索寓言演义》编译中的教育功能建构,对当下儿童读物编译中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主旋律的彰显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韦力[5](2015)在《孙毓修顾希昭夫妇稿本四种掌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孙毓修(1871—1923)字星若,一作恂如,号留庵,江苏无锡人,早年于南菁书院就读,曾从美国教士学习英文,光绪末年从缪荃孙学习版本目録,1906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任高级编译,主持涵芬楼收购古书等事,参与出版《四部丛刊》。在辑印《四部丛刊》同时,孙毓修将涵芬楼所藏之旧钞、旧刻中的零星小种整理编辑,仿《知不足斋丛书》之例,汇成《涵芬楼秘笈》十集。所着有《中国雕版源流考》及《伊索寓言演义》等,还出版过童话《无猫国》,被誉为中国童话的开山祖师。(本文来源于《版本目录学研究》期刊2015年00期)

赵元斌[6](2015)在《孙毓修—从图书馆馆长到图书馆学家》一文中研究指出孙毓修先生在我国出版界可谓无人不知。然而他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除了出版家这个身份外,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图书馆馆长和一名不折不扣的图书馆学家,不但在实践中将涵芬楼打造成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图书馆,在理论上也开创性地编着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专着,为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山东图书馆学刊》期刊2015年02期)

刘中文[7](2015)在《论孙毓修的陶学建树》一文中研究指出孙毓修不仅是近代学者、编译家、藏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也是二十世纪早期的陶学家。孙毓修编撰的《陶渊明》是20世纪最早的陶学着作。他特别以少年儿童作为特殊阅读群体,第一次在陶学史上郑重地把陶渊明介绍给少年儿童,把陶公植入少年心中。孙本《陶渊明》体例简单明了,材料趣味盎然,语言自然流畅古朴浑厚,具备了少年读物最本质的特点。同时,孙本《陶渊明》对诸多陶学问题作了深入的探究,体现了鲜明的学术性。孙毓修认为,陶渊明的性情与人格兼涵儒道之精华,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君子"之一,陶酒之"醉尤不可及",陶公教子则是切至的慈祥恺悌之怀。然而,浓重学术性淡化了孙本《陶渊明》的故事性,作为少年读物,其"成人本位"的色彩仍未脱尽。(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马骥[8](2014)在《宗舜年、徐乃昌、徐恕致孙毓修信札》一文中研究指出宗舜年(1865—1933),字子戴,一作子岱,号耿吾。江苏上元人,源瀚子,随父寓居常熟。光绪十四年顺天乡试举人,屡试不第。曾官金华知府,游张之洞、端方幕。"南归后,以金石书画自娱,晨夕考订,乐而忘倦"。金坛冯煦主东南义赈,亦参与其中十馀年,并参与修撰《江苏通志稿》。1923年接任常熟图书馆馆长。有《尔雅注》、《耿吾剩稿》、《金陵艺文志》。藏书处曰咫园、野緑轩、心远楼等。宗氏亦是商务印书馆向铁琴铜剑楼商借影印《四部丛刊》所(本文来源于《历史文献》期刊2014年00期)

杨克敏[9](2014)在《图景·误读·范式——从孙毓修的《欧美小说丛谈》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美小说丛谈》于1913-1914年在《小说月报》连载,它为我们展示了民国初年,中国学人对世界文学图景的初步构建。《丛谈》既是一部初具比较文学性质的研究专着,又是一部能够引发我们思考的具有范式意义的文本,它为我们反思民国时期乃至建国后的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历史的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文学》期刊2014年03期)

李景端[10](2014)在《孙毓修:华夏童话开山祖》一文中研究指出提起童话,无人不晓。若要问我国是谁最早写童话,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这个人,就是被茅盾先生赞为“中国童话开山祖师”的孙毓修(1871~1923)。他出生于江苏无锡小知识分子之家,9岁丧母,幼时深受塾师舅父崇尚书香的影响,养成爱读书、好买书、喜藏书的习惯。(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报》期刊2014-07-16)

孙毓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孙毓修先生在商务印书馆任职期间,除编纂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外,还参与众多古籍的编撰工作,并且编译了大量欧美文学专着。孙毓修丰富的出版活动蕴含着其引领风气之先、坚守职业操守、践行文化传承的出版精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孙毓修论文参考文献

[1].康雅迪.从童话到文学——孙毓修对中国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文化建设的开创意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

[2].赵元斌.民国出版家孙毓修[J].出版广角.2017

[3].钟桂松.斜晖脉脉水悠悠[N].文汇报.2016

[4].王启伟,李宝珠.论孙毓修《伊索寓言演义》中教育功能的建构[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5].韦力.孙毓修顾希昭夫妇稿本四种掌故谈[J].版本目录学研究.2015

[6].赵元斌.孙毓修—从图书馆馆长到图书馆学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

[7].刘中文.论孙毓修的陶学建树[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8].马骥.宗舜年、徐乃昌、徐恕致孙毓修信札[J].历史文献.2014

[9].杨克敏.图景·误读·范式——从孙毓修的《欧美小说丛谈》谈起[J].中国比较文学.2014

[10].李景端.孙毓修:华夏童话开山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

标签:;  ;  ;  ;  

孙毓修论文-康雅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