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坪组论文-崔晓亮,张芹贵,曾礼,吴科

麦地坪组论文-崔晓亮,张芹贵,曾礼,吴科

导读:本文包含了麦地坪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麦地坪组,磷矿,沉积特征,成矿环境

麦地坪组论文文献综述

崔晓亮,张芹贵,曾礼,吴科[1](2019)在《川西南金阳地区麦地坪组沉积特征及成磷沉积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寒武系纽芬兰统麦地坪组是海相沉积型磷矿的主要赋存层位。在金阳地区,麦地坪组沿北东—南西向展布,通过由北至南在谷德、西衙门、天地坝等9个地区采集样品27件的手标本及镜下观察,分析这9个地区的的麦地坪组沉积特征,认为金阳地区在早寒武世麦地坪期处于潮坪沉积环境。在谷德-西衙门一带为潮下高能环境,形成了内碎屑块状磷块岩;天地坝-桃坪一带亦为潮下高能环境,由于水体更浅,仅形成条纹条带状磷块岩,磷矿层也变薄;往南西,沉积环境变为潮间,由于甲依水下隆起的存在,隔断了磷质向南西运移,因此朗德-对坪一带麦地坪组虽沉积较厚,但难以形成磷矿层。基于麦地坪组沉积特征分析,恢复了成磷期的古地理,认为金阳地区的找矿远景区应位于谷德-西衙门一带。(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期刊2019年03期)

杨豫川,彭向辉,张君,赵伟,游学军[2](2019)在《四川马边麦地坪组磷矿沉积特征及其成矿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马边地区早寒武世麦地坪组是沉积型磷矿的重要产出层位,其磷矿层明显受沉积环境的控制。本文通过沉积特征研究,认为麦地坪组属于局限台地沉积,主要包含潮坪和泻湖两个沉积亚相,并且可进一步划分出多个沉积微相,其沉积演化过程分为叁个阶段:麦地坪组一段沉积时期为潮下带—泻湖沉积环境,水体相对较深;麦地坪组二段沉积时期,水体能量相对增强,主要为潮下云坪的间歇高能沉积;叁段沉积时海平面相对下降,最初以潮间带沉积为主,后期随着海平面上升,中部变为潮下灰坪,北部和南部地区仍保持潮间带沉积不变。最后,初步建立了马边地区磷矿的成矿模式,其矿床类型属于生物-生物化学聚磷成因的海相磷块岩矿床,潮下间歇高能带为马边地区最有利于磷矿形成的相带。(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犟,张克银[3](2018)在《四川盆地井研地区麦地坪组-筇竹寺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准确地研究四川盆地井研地区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沉积的变化规律,将岩石学、常规测井分析方法与元素测井单元素、元素比值综合分析相结合,精细划分和研究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将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划分出3个中期旋回(MSC)、20个短期旋回(SSC)。受构造运动影响,MSC2上升半旋回沉积时期,各井各短期旋回发育情况有所差异,JS1井和JY1井缺失SSC6~SSC9,JY2井缺失SSC6~SSC8。以此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分析发现MSC1沉积时期各井各短期旋回均正常发育,此时各井沉积古地理位置相当;MSC2上升半旋回时期井研地区底部SSC6~SSC9不同程度缺失,说明此时该区域沉积部位相对较高,位于拉张槽西侧斜坡带,且JS1井和JY1井高于JY2井,其沉积古地理明显呈阶梯状。以此建立沉积模式发现,研究区MSC1时期主要继承埃迪卡拉纪岩溶谷地古地貌,发育与ZY1井相似沉积;MSC2时期受兴凯地裂运动形成的拉张槽影响,研究区位于拉张槽西侧宽缓斜坡带中部,古地理位置较ZY1井略高,研究区内呈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古地理格局,两个沉积时期沉积中心发生了部分偏移;在此填平补齐沉积阶段后,研究区在MSC3沉积时期进入正常宽缓的西浅东深的陆棚相沉积体系,研究区位于西侧较高部位,主要发育浅水陆棚沉积,海平面短时上升时,发育少量深水陆棚沉积。(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夏国栋,冉波,刘树根,孙玮,宋金民[4](2018)在《绵阳-长宁拉张槽北段麦地坪组烃源岩特征——以绵竹清平剖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川盆地绵阳-长宁拉张槽北段中央的绵竹县清平剖面为例,基于系统的薄片鉴定、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主元素、痕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综合分析,研究绵阳-长宁拉张槽北段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烃源岩地质特征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清平剖面麦地坪组主要岩性为碳质页岩含火山灰夹层、泥/微晶白云岩、碳/硅质页岩、白云岩屑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白云岩屑磷块岩、白云岩/磷质岩屑粉砂岩夹泥岩。麦地坪组烃源岩则主要由其中碳/硅质页岩构成,主要特征是:(1)厚度达146.2m;(2)TOC质量分数为0.70%~42.68%,平均为12.95%;(3)干酪根类型指数在98~100,为Ⅰ型腐泥型干酪根;(4)沥青质反射率(Rob)为1.56%~2.83%(平均为2.31%),tmax为414~612℃(平均为577℃),表明烃源岩处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5)痕量元素V/(V+Ni)、U/Th、Ni/Co的比值及稀土元素δU、Ceanom、Ce/La比值,指示麦地坪组烃源岩形成于缺氧的强还原型水体环境。川西地区(绵阳-长宁拉张槽北段)麦地坪组为一套形成于缺氧环境下的有机质含量高、干酪根类型好、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的优质烃源岩。(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刘犟,张克银[5](2018)在《井研—犍为地区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沉积相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井研—犍为地区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是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阵地,但沉积特征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分析对研究区麦地坪—筇竹寺组进行沉积相特征分析及总结。麦地坪组发育深灰—灰黑色磷质细晶白云岩、灰黑色—黑色含粉砂质页岩与硅质磷块岩互层,硅质结核及水平层理发育,顶部见灰色—深灰色岩屑石英粉砂岩与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互层,泥岩与粉砂岩突变接触,发育冲刷面、包卷层理、泄水构造以及粉砂岩中的泥粒定向排列,为典型重力流沉积;筇竹寺组发育灰黑色—深灰色页岩、粉砂质页岩与灰色—深灰色钙质细粒岩屑砂岩、灰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块状及水平层理,顶部见波状层理和小型交错层理,黄铁矿发育,叁叶虫和高肌虫化石发育。建立了2个叁叶虫化石带:尖头遵义盘虫(Tsunyidiscus acutus)—阎家寨遵义盘虫(Tsunyidiscus yanjiazhaiensis)带和始莱得利基虫(Eoredlichia)—武定虫属(Wutingaspis)带,以及3个高肌虫化石带:梁山虫(Liangshanella)—小遵义虫(Tsunyiella)化石带、峨眉虫(Emeiella)—粗脊昆明虫[Kunmingella(Validocostatella)fusulus]化石带和朵氏昆明虫(Kunmingella douville)—卵形川滇虫[Chuandianella ovata(Lee)]—简单虫(Mononotella)化石带。研究区受兴凯地裂运动控制,位于坳拉槽西侧缓坡带中,为陆棚相沉积。识别出浅水陆棚、深水陆棚和坳拉槽3个亚相,以及滩坝、砂泥质浅水陆棚、浊积砂、砂泥质深水陆棚、泥质深水陆棚和坳拉槽底共计6个沉积微相。麦地坪组主要发育构造作用下的深水沉积,其顶部发育重力流沉积,富含磷元素,含少量黄铁矿;筇竹寺组发育较稳定构造背景下的陆棚沉积,具有以泥岩沉积为主,磷元素含量低,局部富含黄铁矿等特征。(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王同[6](2016)在《川南地区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程度的深入,川南地区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是继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之后最具勘探前景的页岩气目标层系。有必要系统地开展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本文以露头-井-地震资料为基础,对层序地层、岩相特征、源储特征、页岩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进行系统地研究,并预测优质页岩储层有利勘探区。研究区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沉积主要受控于震旦纪末期的桐湾运动及寒武纪早期的兴凯运动。桐湾运动表现为挤压性质,兴凯运动发生构造反转,以拉张性质为主。在构造反转过程中,形成绵阳-长宁拉张槽,控制了下寒武统黑色页岩的发育及展布。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露头-井-震、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地球化学、古生物等资料,在川南地区麦地坪组-筇竹寺组识别出5个叁级层序界面,划分了4个叁级层序,SQ1相当于麦地坪组,SQ2相当于筇竹寺组下段,SQ3相当于筇竹寺组上段下部,SQ4相当于筇竹寺组上段上部,由此建立了该区的层序地层格架。每个叁级层序内部仅识别出海侵体系域和海退体系域,不区分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通过岩芯薄片观察,精细刻画了磷块岩及页岩岩相特征。磷块岩岩相采用结构-成因分类的原则,将研究区磷块岩划分为化学成因类(泥晶磷块岩)、机械成因类(颗粒凝块岩)、生物成因类及成岩成因类(结核状磷块岩、交代磷块岩)四大类。泥页岩采用成分(硅质-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叁端元)及粒度(砂级-粉砂级-黏土级叁端元)共同命名原则,将研究区泥页岩划分为黏土岩、泥质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四大类,结合沉积构造及有机质含量进一步细分为9种岩相。结合岩相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测井特征在研究区识别出台地、陆棚、盆地沉积相及沉积亚相,并分析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展布。根据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学、扫描电镜,孔隙结构、含气量等分析测试资料,深入剖析目的层源储特征。研究表明页岩有机质类型为I型腐泥型;凝缩段有机质丰度高,TOC介于1.06%-4.89%;演化程度高,T_(max)介于520-530℃,R_o介于2.35%-5.5%;生烃条件好,产率指数高,PI介于0.1-0.48。其中脆性矿物(石英、长石、碳酸盐矿物)平均含量超过50%,黏土矿物平均含量一般小于45%,以伊蒙混层和伊利石为主,不含蒙脱石,具有高脆性特征。根据动态杨氏模量、泊松比分析SQ2、SQ3、SQ4TST/C.S均表现为杨氏模量略低,泊松比极低,脆性段,SQ1-RST为杨氏模量高、泊松比高的致密段、SQ4-RST为杨氏模量低、泊松比高的塑性段,形成良好的顶底封闭性。页岩微观储集空间分为有机孔、无机孔(黏土矿物晶间孔、脆性矿物粒间孔、粒内溶蚀孔及黄铁矿晶间孔)和微裂缝(构造微缝、成岩收缩缝和溶蚀缝)3大类,并可进一步细分为8种类型。页岩凝缩段孔容较大(平均0.00743cm~3/g),BET比表面积较大(平均10.11m~2/g);孔隙形态为细颈墨水瓶广体孔为主,含少量狭缝形孔和两平行板间的缝隙;以中孔为主(平均65.81%),微孔次之(平均25.04%),少量大孔(平均9.11%)。页岩海退体系域孔容较小(平均0.00575cm3/g),BET比表面积小(平均2.575m~2/g);孔隙形态为平板狭缝结构、裂缝和楔形结构。以中孔(平均49.33%)和大孔(平均41.12%)为主,少量微孔(平均9.5%)。含磷层序SQ1孔隙度(平均0.69%)、渗透率(平均0.101md),均低于页岩层序SQ2-SQ4孔隙度(平均1.82%)、渗透率(平均0.104md)。凝缩段孔隙度(平均3.25%)、渗透率(平均0.23md)均高于海退体系域孔隙度(平均1.35%)、渗透率(平均0.0623md),海退体系域渗透率极低,反映质地较硬,微裂缝发育不发育。纵向上含气量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其中凝缩段含气量明显高于海退体系域,含气性与TOC呈正相关关系。从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埋藏生烃耦合的角度分析了有利页岩岩相的有机质丰度、脆度、页岩厚度、孔隙发育及页岩气富集的控制因素。(1)有机质富集的4个基本控制因素是古气候、初级生产力、沉积速率、有机质保存环境。并建立了有机质富集模式。认为扬子板块早寒武世位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海侵期形成上升流,促使洋面形成高初级生产力,洋底易于形成缺氧环境,沉积速率适中背景下形成大面积分布的黑色页岩。(2)分析层序格架内储层脆性矿物演化,认为海侵期碳酸盐矿物及生物成因硅质的补给和海退期陆源碎屑注入是页岩储层高脆性原因。(3)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及分布特征的差异主要受有机质丰度、热成熟度、成岩作用、孔隙流体压力的控制。有机质丰度是有机质孔发育的前提,生烃过程中形成的有机质孔是川南地区页岩有利的储集空间。成岩作用中形成的黏土矿物晶间孔增大了页岩储集能力。此外地层超压对于孔隙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川南地区经历多期构造运动,B1井区筇竹寺组优质页岩储层顶、底板厚度大、展布稳定、岩性致密、地层压力高,封隔性好。麦地坪组由于桐湾期古风化壳存在,底板相对较为薄弱。提出了优质页岩储层形成的“五度叁条件”(厚度、有机质丰度、脆度、古水深度、成熟度,构造条件、孔渗条件、压力条件),并初步建立页岩气地质条件评价指标,层序格架内SQ2-SQ4凝缩段(C.S)为Ⅰ-Ⅱ类优质页岩储层。SQ1凝缩段尽管厚度较大,但生烃能力弱,储集条件差,底板薄弱为Ⅲ类储层。采用地质-物探结合的方法,认为研究区内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拉张槽及其两侧局部洼陷区分布的Ⅰ-Ⅱ类储层为有利的优质页岩勘探区。(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丁海峰[7](2016)在《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麦地坪组及筇竹寺组页岩储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麦地坪组及筇竹寺组页岩层系特点,对其岩相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无机化学特征、矿物组合特征、孔隙及吸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页岩岩系孔隙性和吸附能力的主控因素,以及两组地层的发育模式。取得的主要认识有:1)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麦地坪组及筇竹寺组地层发育广泛且厚度较大,麦地坪组地层主要岩性为磷块岩、含磷白云岩、硅质岩,筇竹寺组地层主要岩性为富有机质泥页岩、粉砂岩。2)纵向上筇竹寺组较麦地坪组有机质发育更为优越,而横向上绵阳-长宁拉张槽东部区域的泥页岩有机质发育较好。3)拉张槽西侧的麦地坪组在氧化还原环境上表现出了倾向于贫氧的特点,而拉张槽中部地区及东部地区筇竹寺组为缺氧环境;结合地化数据和镜下观察,认为研究区两组地层中硅质沉积以生物-化学作用为主,而非热液成因。4)研究区两组地层页岩层系的矿物组成以石英和粘土为主,而粘土与长石之间表现出较为突出的成因联系。5)选取的主要粉砂岩和泥页岩样品的氮气吸附比表面实验表明,孔隙形态主要有两种类型,孔径分布特征有叁种类型。经过对比论证,认为墨水瓶孔型和多峰形态A型孔径分布对应的样品,表现出了优越的有机质发育以及吸附能力。6)决定研究区两组地层页岩层系吸附能力的是有机质特征,而非粘土矿物特征。7)研究区两组地层页岩层系发育的主控构造作用为兴凯地裂运动,兴凯旋回期次内的桐湾运动造成局部的隆升剥蚀,而中国南方震旦纪后的两次海侵-海退旋回提供了沉积背景。(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马叶情,林丽,庞艳春,付修根,李德亮[8](2008)在《四川峨嵋麦地坪组白云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峨嵋高桥麦地坪组是前寒武系-寒武系连续沉积的重要层型剖面之一,小壳动物化石在该组中出现。对该组小壳动物化石出现层位白云岩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单体正构烷烃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其规则甾烷中C27甾烷的较高优势,可能与小壳生物的贡献有关。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值随碳数增加的曲线变化范围较窄,反映了较为单一的母源输入特征。但被认为是与藻类输入有关的nC19的碳同位素值略低于C21~C26和C27~C37的碳同位素值,显示了不同生物母源的输入,具有藻类和细菌输入的特征。结合生物标志物参数显示,峨嵋高桥麦地坪含胶磷矿白云岩生物母质以蓝藻细菌类生物输入为主,可能含有部分的小壳动物输入。(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马叶情[9](2008)在《峨嵋高桥麦地坪组磷元素富集与小壳生物演化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总结对比国内外前寒武纪—寒武纪磷块岩研究成果及研究区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古生物学、地球化学、沉积岩石学、现代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相关原理,采用化石统计法、形态描述及元素分析、同位素分析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对峨嵋麦地坪组磷元素的富集、生物环境、小壳生物演化、磷与小壳生物的演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研究。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寒武纪初处于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当时受各种机制激发的上升洋流把磷元素从深部带入到古陆的边缘浅海部位,是研究区胶磷矿形成和生物繁盛的前提。通过小壳生物化石特征可知,寒武系的生物骨骼化石以磷质为主,这是以生物骨骼化初期所处的富磷环境所致。小壳生物在麦地坪组的演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34层至36层、37层、38层生物的属种明显增加,形态类型趋于多样化,小壳化石形态从简单的球形、管状向上发展为不同的管体形态,在37层、38层以钉形化石的发展为特征。元素含量特征表明,磷元素的富集与小壳生物的化石层位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不含小壳化石层位的有机碳与五氧化二磷呈相反的关系,而含小壳化石层位则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小壳生物的出现导致了碳同位素的正向漂移,可能是小壳生物消耗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结果。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小壳生物对沉积物中的有机组分具有一定的贡献(34层),同胶磷矿初次富集时(32层)相比仍然以低等生物贡献为主。综合研究表明,磷元素的富集对小壳生物的出现和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是小壳骨骼化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小壳生物的出现对胶磷矿的形成有促益作用。(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麦地坪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四川马边地区早寒武世麦地坪组是沉积型磷矿的重要产出层位,其磷矿层明显受沉积环境的控制。本文通过沉积特征研究,认为麦地坪组属于局限台地沉积,主要包含潮坪和泻湖两个沉积亚相,并且可进一步划分出多个沉积微相,其沉积演化过程分为叁个阶段:麦地坪组一段沉积时期为潮下带—泻湖沉积环境,水体相对较深;麦地坪组二段沉积时期,水体能量相对增强,主要为潮下云坪的间歇高能沉积;叁段沉积时海平面相对下降,最初以潮间带沉积为主,后期随着海平面上升,中部变为潮下灰坪,北部和南部地区仍保持潮间带沉积不变。最后,初步建立了马边地区磷矿的成矿模式,其矿床类型属于生物-生物化学聚磷成因的海相磷块岩矿床,潮下间歇高能带为马边地区最有利于磷矿形成的相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麦地坪组论文参考文献

[1].崔晓亮,张芹贵,曾礼,吴科.川西南金阳地区麦地坪组沉积特征及成磷沉积环境分析[J].矿物岩石.2019

[2].杨豫川,彭向辉,张君,赵伟,游学军.四川马边麦地坪组磷矿沉积特征及其成矿模式[J].科技通报.2019

[3].刘犟,张克银.四川盆地井研地区麦地坪组-筇竹寺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夏国栋,冉波,刘树根,孙玮,宋金民.绵阳-长宁拉张槽北段麦地坪组烃源岩特征——以绵竹清平剖面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刘犟,张克银.井研—犍为地区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沉积相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6].王同.川南地区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7].丁海峰.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麦地坪组及筇竹寺组页岩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8].马叶情,林丽,庞艳春,付修根,李德亮.四川峨嵋麦地坪组白云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9].马叶情.峨嵋高桥麦地坪组磷元素富集与小壳生物演化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08

标签:;  ;  ;  ;  

麦地坪组论文-崔晓亮,张芹贵,曾礼,吴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