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胱甘转移酶论文-彭文忠,郑定容

谷胱甘转移酶论文-彭文忠,郑定容

导读:本文包含了谷胱甘转移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前列腺癌,基因,前列腺癌基因3,甲基化胎盘型谷光甘肽S-转移酶基因

谷胱甘转移酶论文文献综述

彭文忠,郑定容[1](2016)在《外周血前列腺癌基因3基因联合甲基化谷胱苷肽S-转移酶P1基因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及健康者血清中前列腺癌基因3(PCA3)基因和甲基化胎盘型谷胱苷肽S-转移酶P1(GSTP1)的表达情况,探讨PCA3基因联合甲基化GSTP1基因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80例PCa患者为PCa组、120例BPH患者为BPH组和10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采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外周血前列腺癌基因3(PCA3)基因和甲基化GSTP1基因在血清中表达水平化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Ca组血清中PCA3基因和甲基化GSTP1基因浓度均明显高于BPH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组和对照组血清中PCA3基因和甲基化GSTP1基因浓度均无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3基因和甲基化GSTP1基因诊断PCa其敏感度分别为72.5%(58/80)、85.0%(68/80),特异度分别为87.5%(70/80)、77.5%(62/80);而联合检测时其敏感度可增至95.0%(76/80),特异度为90.0%(72/80)。结论外周PCA3基因和甲基化GSTP1基因检测都是PCa诊断的良好指标,PCA3基因联合甲基化GSTP1基因检测可弥补PCA3基因敏感性低和甲基化GSTP1基因特异性低的缺点,更有利于早期PCa诊断。(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6年04期)

孙仁光,刘泽淼[2](2015)在《多药耐药基因1和谷胱苷肽-S-转移酶-π在骨软组织肉瘤患者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软组织肉瘤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与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DR1、GST-π的表达;采用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肿瘤组织对阿奇霉素(ADM)、顺铂(DDP)、5-氟尿嘧啶(FU)、丝裂霉素(MCC)、长春新碱(VCR)及甲氨蝶呤(MTX)的敏感性。结果软骨肉瘤组织对于ADM,DDP,5-FU,MMC,VCR,MTX的敏感率分别为53.2%,77.2%,51.4%,51%,34.6%,48.1%。瘤体的P-gp与GST-π的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1.55和2.48。P-gp的表达同ADM耐药性,GST-π的表达同ADM,DDP,MMC耐药性均呈显着正相关性(P<0.05)。MDR1同GST-π的表达同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相关性。术前,化疗患者GST-π于升高,术前升高的患者术后复发显着高于术前表达较低的患者。结论骨软组织肉瘤患者MDR1、GST-π表达对化疗的敏感性有个体差异,化疗可导致GST-π升高,GST-π高表达与骨软组织肉瘤耐药有直接关系,且影响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5年20期)

李晓玉,江海波,江海洋,朱苏文[3](2013)在《玉米全基因组谷胱苷肽-S-转移酶基因家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谷胱苷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类多功能酶,在植物的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以及调控植物的逆境胁迫和细胞信号转导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GST蛋白序列构建的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鉴定玉米全基因组GST基因,并对GST基因数量、类型、染色体定位和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全基因组中共含有37个GST基因,在10条染色体上呈非随机分布,具有U型、F型和Z型3个亚族。与水稻比较,玉米未发现T亚族。该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GST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以及GST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尹志奎,郑斌,王东,刘世国,许兵红[4](2012)在《刚地弓形虫谷胱苷肽巯基转移酶-醛缩酶融合蛋白的制备及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体外制备刚地弓形虫醛缩酶(aldolase)蛋白并纯化。方法以刚地弓形虫cDNA链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扩增aldolase基因,克隆至质粒pGEX-4T-1上,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结果获得了aldolase基因序列,构建了aldolase/pGEX-4T-1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了谷胱苷肽巯基转移酶-醛缩酶(GST-aldolase)融合蛋白。结论体外获得了纯化的GST-aldolase蛋白,为后续的aldolase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黄学德,汪庆余,熊吕平,叶小群[5](2011)在《谷胱苷肽-S-转移酶-π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效应的影响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表达与临床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肺癌组织中GST-π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GST-π的表达在肺癌组织中和良性肺组织具有显著差异(P<0.05),GST-π表达与肺癌组织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化疗疗效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在肺腺癌中阳性率的表达较鳞癌高(P<0.05),分化程度越高,表达越低(P<0.05),GST-π阴性表达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阳性组(P<0.05),而与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 GST-π阳性表达对指导临床NSCLC化疗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1年05期)

李韶菁,路新华,董悦生,郑智慧,张华[6](2010)在《真菌F01-994产生的对谷胱苷肽转移酶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具有潜在的可用作抗肿瘤药物增敏剂的新的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的抑制剂。方法利用所建立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筛选对GST-π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化合物。结果使用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高压液相分离等方法,从真菌的菌丝体中分离得到了一个对GST-π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化合物994-a,其IC50为15μg/mL并经各种理化性质及NMR分析确定其与Pencolid同质。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该化合物对GST-π酶所显示出的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0年10期)

李钦,王凌荣,陈彦林,杜英华,孔平[7](2009)在《谷胱苷肽S转移酶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喉及下咽癌易感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谷胱苷肽S转移酶M1(GSTM1)、谷胱苷肽S转移酶T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喉及下咽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对76例喉、下咽癌患者(患者组)和与之匹配的76例对照组进行GSTM1、GSTT1基因型检测。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GSTM1基因缺失频率分别为59.2%和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STM1基因缺失与喉、下咽癌易感性有关(OR=1.935,95%CI=1.069~3.510);GSTT1基因缺失频率分别为57.9%和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分析未发现两种基因在喉、下咽癌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GSTM1基因缺失同时暴露于吸烟者患喉、下咽癌的风险性显着增加(OR=5.545,95%CI=2.158~13.528)。结论:GSTM1基因缺失可能增加个体患喉、下咽癌的易感性,且与吸烟在喉、下咽癌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GSTT1基因型可能与本市区喉、下咽癌发生无关。(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09年24期)

谢书勤,黄雪,陆云飞[8](2008)在《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T1基因缺失及烟酒嗜好与广西壮族人胃癌易感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胃癌是中国广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广西居民恶性肿瘤死因的第2位[1]。大量的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毒物代谢酶系的遗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glutathion(本文来源于《临床荟萃》期刊2008年19期)

杨娟[9](2008)在《谷胱苷肽S-转移酶Pi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难治性癫痫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谷胱苷肽S-转移酶Pi(GST-Pi)基因Ile105Val-2627A/G、Ala114Val-3516C/T及Asp147Tyr-3614G/T叁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在汉族癫痫患者中的频率分布特征,探讨GST-Pi基因变异是否逃逸难治性癫痫易感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对健康人、非难治性癫痫患者及难治性癫痫患者检测GST-Pi Ile105Val-2627A/G、Ala114Val- 3516C/T及Asp147Tyr-3614G/T叁个位点SNP。结果:研究对象包括非难治性癫痫组53例、难治性癫痫组49例、正常对照组69例。叁组人群性别、年龄之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GST-Pi单个位点Ile105Val、Ala114Val和Asp147Tyr基因变异型频率分别为:16例(34.78%)、12例(17.39%)和8例(12.31%);非难治性癫痫组该叁个单位点基因变异型频率分别为:50例(91.15%)、45例(95.74%)和47例(88.68%);难治性癫痫组该叁个单位点基因变异型频率分别为:45例(93.75%)、35例(83.33%)和40例(81.63%)。非难治性癫痫组与难治性癫痫组的GST-Pi单个位点基因变异型频率较正常组高(P<0.0001);难治性癫痫组与非难治性癫痫组基因变异型频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呈现阵发性异常组(82例)与单纯背景异常组(20例)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合基因分析发现,两个位点均变异的比例癫痫组20例(21.74%)高于正常组10例(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叁个位点均变异的比例癫痫组68例(78.91%)高于正常组3例(6.52%),非难难治性癫痫组41例(83.67%)高于难治性癫痫组27例(62.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GST-pi基因突变与癫痫易感性具有相关性,携带变异的基因型的个体易患癫痫且EEG呈现阵发性异常,但叁个位点任一基因型变异与癫痫是否发展为难治性癫痫无关,而多个位点变异的患者不易发展成难治性癫痫。(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08-05-01)

李韶菁,杜冠华[10](2007)在《由一株放线菌产生的对谷胱苷肽转移酶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的活性在某些类型的癌症患者中有显着的升高并且在癌症细胞对抗癌药物耐药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抑制过量表达的GST-π的酶活性将有助于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因此,GST-π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利用我所建立的GST-π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在筛选针对GST-π的新的抗癌药物增敏剂的过程中,发现由一株放线菌550产生的发酵代谢产物对来源于人的GST-π产生明显的抑制活性。经有机溶媒萃取、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HPLC制备等方法,从该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到了一个对GST-π有中等程度抑制活性的化合物550-a,其IC50为21.4μg/ml,经各种理化性质及NMR分析确定该化合物与木黄酮(genistein)同质,该化合物对GST-π的酶抑制活性以前尚未见报道。(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07年07期)

谷胱甘转移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骨软组织肉瘤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与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DR1、GST-π的表达;采用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肿瘤组织对阿奇霉素(ADM)、顺铂(DDP)、5-氟尿嘧啶(FU)、丝裂霉素(MCC)、长春新碱(VCR)及甲氨蝶呤(MTX)的敏感性。结果软骨肉瘤组织对于ADM,DDP,5-FU,MMC,VCR,MTX的敏感率分别为53.2%,77.2%,51.4%,51%,34.6%,48.1%。瘤体的P-gp与GST-π的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1.55和2.48。P-gp的表达同ADM耐药性,GST-π的表达同ADM,DDP,MMC耐药性均呈显着正相关性(P<0.05)。MDR1同GST-π的表达同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相关性。术前,化疗患者GST-π于升高,术前升高的患者术后复发显着高于术前表达较低的患者。结论骨软组织肉瘤患者MDR1、GST-π表达对化疗的敏感性有个体差异,化疗可导致GST-π升高,GST-π高表达与骨软组织肉瘤耐药有直接关系,且影响预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谷胱甘转移酶论文参考文献

[1].彭文忠,郑定容.外周血前列腺癌基因3基因联合甲基化谷胱苷肽S-转移酶P1基因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J].黑龙江医学.2016

[2].孙仁光,刘泽淼.多药耐药基因1和谷胱苷肽-S-转移酶-π在骨软组织肉瘤患者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3].李晓玉,江海波,江海洋,朱苏文.玉米全基因组谷胱苷肽-S-转移酶基因家族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3

[4].尹志奎,郑斌,王东,刘世国,许兵红.刚地弓形虫谷胱苷肽巯基转移酶-醛缩酶融合蛋白的制备及纯化[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

[5].黄学德,汪庆余,熊吕平,叶小群.谷胱苷肽-S-转移酶-π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效应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1

[6].李韶菁,路新华,董悦生,郑智慧,张华.真菌F01-994产生的对谷胱苷肽转移酶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化合物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

[7].李钦,王凌荣,陈彦林,杜英华,孔平.谷胱苷肽S转移酶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喉及下咽癌易感性的关系[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

[8].谢书勤,黄雪,陆云飞.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T1基因缺失及烟酒嗜好与广西壮族人胃癌易感性的关系[J].临床荟萃.2008

[9].杨娟.谷胱苷肽S-转移酶Pi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难治性癫痫关系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

[10].李韶菁,杜冠华.由一株放线菌产生的对谷胱苷肽转移酶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化合物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

标签:;  ;  ;  ;  

谷胱甘转移酶论文-彭文忠,郑定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