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氮芴论文-刘畅,汤一尧,宫琛亮

二氮芴论文-刘畅,汤一尧,宫琛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氮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苯并咪唑,二氮芴,溶解性,质子交换膜

二氮芴论文文献综述

刘畅,汤一尧,宫琛亮[1](2017)在《含二氮芴可溶聚苯并咪唑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扭曲、非共面二氮芴Cardo结构引入聚苯并咪唑(PBI)主链,成功合成了新型易溶的聚苯并咪唑,并对其作为高温质子交换膜的相关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BI膜相比,该类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同时表现出优异的溶解加工性,在常温下在多种常用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如DMF、DMAc、DMSO、NMP)中有优异的溶解性。另外,弱碱性吡啶基团的引入,有利于分子链与磷酸相互作用,可以稳定自由磷酸,提高该类膜的磷酸掺杂水平,更有利于质子在相邻氮原子之间传递,提高膜的质子传导率。在5 mol L~(-1)的磷酸溶液中,吡啶四胺结构聚苯并咪唑(Py TAB-PBI)磷酸掺杂水平达到8.12,高于联苯四胺结构聚苯并咪唑(TAB-PBI)的6.40,其质子传导率也由0.046 S cm~(-1)提高到0.072 S cm~(-1)。结果表明,该类新型聚苯并咪唑聚合物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期刊2017-10-10)

汤一尧[2](2017)在《含二氮芴可溶聚苯并咪唑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型聚苯并咪唑(PBI)具有良好的热化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耐火纤维,防腐涂层,航空航天及燃料电池等领域。在PBI结构中,弱碱性咪唑环可吸附磷酸,从而具备质子传导能力,因此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薄膜被看作是最具潜力的高温质子交换膜。但是,传统聚苯并咪唑因其刚性结构而导致较差的溶解加工性能,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研究制备新型易溶可加工聚苯并咪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通过合成四胺、二酸单体,成功将吡啶,醚键,大体积的苯侧基和扭曲、非共面的二氮芴Cardo结构引入聚苯并咪唑主链,得到了一系列机械性能、热化学稳定性良好的易溶聚苯并咪唑,通过磷酸掺杂,所得质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质子传导率和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制备了含扭曲非共面结构的Cardo型芳香二酸单体:9,9-双(4-羧苯基)-4,5-二氮芴。并与2,6-双(3,4-二氨基苯基)-4-苯基吡啶通过程序升温法制备了易溶聚苯并咪唑聚合物。对比两种不同结构的四胺单体3,3',4,4'-联苯四胺与2,6-双(3,4-二氨基苯基)-4-苯基吡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阐明非共面结构对聚苯并咪唑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聚苯并咪唑在常温下在多种常用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如DMF、DMAc、DMSO、NMP)中有优异的溶解性。而且芳杂环的引入并没有减弱该聚合物的热、化学稳定性,制备的两种聚合物薄膜5%热损失温度为318 oC,10%热损失温度为540 oC。另外,在5 mol/L的磷酸溶液中,吡啶四胺结构聚苯并咪唑(PyTAB-PBI)磷酸掺杂水平达到8.12,高于联苯四胺结构聚苯并咪唑(TAB-PBI)的6.40,其质子传导率也由0.046 S cm-1提高到0.068 S cm-1。2、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制备了含醚及二氮芴Cardo型芳香二酸单体:9,9-双(4-羧苯氧基)-4,5-二氮芴,以此将柔性醚键引入聚苯并咪唑分子主链,改善分子链的柔性,使分子链容易翻转,增加分子链间的距离,从而减小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力,改善其溶解性能。醚键的存在导致该聚合物热稳定性有略微降低,5%热损失温度为204 oC。另外,聚苯并咪唑薄膜通过不同浓度(5、7、9、11 mol/L)的磷酸掺杂测试表明,在9 mol/L的磷酸溶液中,该膜磷酸掺杂水平达到12.37,在干燥状态,180 oC时质子传导率为0.072 S cm-1。3、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侧链含有羟基的四胺单体:2,6-双(3,4-二氨基苯基)-4-羟苯基吡啶。在聚苯并咪唑侧链引入羟基,与主链的咪唑环形成离子交联结构。分子间的氢键存在使膜的溶解性能有所降低,溶解性测试表明在羟基含量高于60%时,聚合物在加热至100 oC后才可以完全溶解。交联结构增强了膜的尺寸稳定性,侧链含羟基的PBI膜比不含羟基的PBI膜溶胀率降低30%左右。聚合物侧链的羟基易磷酸分子之间形成桥联结构,使一部分磷酸分子固定在分子链上,磷酸掺杂水平较不含羟基PBI膜略微提高。(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5-01)

陈明华,蔡元志,易君明,郑玉国,马培华[3](2014)在《4,5-二氮芴-9-酮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4,5-二氮芴-9-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新型催化剂和光电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标题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一类结构、性质特殊的化合物,提示其更广泛的性质和应用还有待人们更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4年08期)

吕桂琴,马淑贤[4](2014)在《计时电量法测定4,5-二氮芴-9-酮的扩散系数和反应速率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循环伏安法测定4,5-二氮芴-9-酮(DAFO)在DMF溶液中不同扫描速率时的循环伏安图,出现2对峰形良好的氧化还原峰;采用计时电量法通过控制阶跃电位,测得不同温度下DAFO在DMF溶液中的扩散系数和反应速率常数,293 K时扩散系数为5.39×10~(—6)cm~2·s~(—1);当选择阶跃电位使电极过程处于扩散和电化学混合控制时,测得不同电位的反应速率常数κ_f.根据不同温度下的标准速率常数κ_0,得到表观活化能E_a为10.5 kJ·mol~(—1).(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师海云[5](2011)在《4,5-二氮芴-9-酮-2-喹啉甲酰腙合成反应的LC-ESI-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寻找功能材料及高效催化剂的推动,多吡啶配体及其配合物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论文以4,5-二氮芴-9-酮(dafo)为原料合成了化合物4,5-二氮芴-9-酮-2-喹啉甲酰腙(dfqh),通过液质联用LC-MS的方法对主产物(dfqh)和原料(dafo)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优化条件最终确定:液相条件:选用Eclipse XDB-C18柱(φ4.6×250 mm,5μm),检测波长:240 nm,流动相:甲醇/水(含0.1%的醋酸,V/V)=80/20,流速V=1.0ml·min-1。质谱的条件: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雾化器压力40 psi,干燥气温度300℃,干燥气流量9 L·min-1,毛细管端电压-3713V,毛细管出口电压:230.3 V。并且对确定的方法进行线性相关(R=0.9996)、精密度(RSD=0.58%)、稳定性(RSD=1.55%)、重复性(RSD=1.19%)、回收率(RSD=3.70%)等验证,最后对被测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线性、定量限、检出限方面比较紫外检测器与质谱检测器的差别,质谱检测器的R为0.9969,当紫外检测器达到检出限S/N=3/1时,但此浓度下质谱检测器的S/N=5.7/1。可见质谱检测器比紫外检测器检测线更低有更高的灵敏度。采用电喷雾质谱法对咪唑类,联苯类,间苯双胺类叁类化合物的MSn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它们的质谱图,来寻找质谱裂解规律,为化合物的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结果发现拥有相同的结构骨架的化合物取代基不同则碎片丢失的先后顺序不同,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空间位阻等起了重要的作用,另外特定的结构会有特定的中性丢失。首先比较八种咪唑类化合物(1-8)的质谱特征,发现在正离子检测方式下,MS1均产生准分子离子[M+H]+峰,双咪唑啉钳形铂配合物8的MS1则脱去Cl-得到强的准分子离子[M-Cl]+峰簇,在它们的MSn中都发生了氢重排而失去中性分子;化合物1、2、7中与咪唑环上N原子相连的基团不含双键,不能形成共轭,所以很容易脱去;化合物3、4中与咪唑环上N原子相连的基团为长链烷烃,与咪唑环的作用力较强,5、6化合物中与咪唑环上N原子相连的基团均含有双键能形成p-π共轭,这些基团不容易脱去。其次,六种联苯类化合物(9-14)在正离子检测方式下它们的质谱断裂方式存在共性,联苯化合物的MS1得到强的准分子离子[M+H]+峰簇;化合物9、11、12、13的最后一级质谱图均观察到含有稳定结构环庚叁烯正离子的m/z166的峰得到了;化合物9、10、11、12的裂解过程中发生H重排后均失去HCN和甲苯中性分子,化合物14的MS2和MS3中均观察到失去中性分子H20。这是因为它们链端的基团很容易发生氢重排而断裂,失去H20中性分子。最后,间苯双胺类化合物(15-16)在正离子检测方式下,它们的MS1均得到分子离子[M+H]+峰,从化合物16的质谱图上可观察到叔丁氧羰基(Boc)中氢重排导致叔丁基的断裂;在两个化合物的裂解过程中发生环的重排均在出现了环庚叁烯正离子的稳定结构。(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1-05-01)

许铭坚,徐志广,丘仕标,何家贤[6](2011)在《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及其席夫碱衍生物能带结构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配合物(PddafoCl_2)是一类大环间呈现π-π堆积层状的晶体。其结构中的羰基官能团,可与含氮的亲核试剂伯胺(RNH_2)生成含碳氮席夫碱的衍生物。在共轭环间的π-π堆积下其有序的堆积结构可能产生具半导体性质,但对标题体系的席夫碱衍生物的导电性理论研究还未有见相关报道。基于局域密度(LDA)泛函理论,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法,采用Materials Studio 4.0软件中的CASTEP程序包中的LDA/CA-PZ法研究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配合物及其席夫碱衍生物(其中R'=-CN、-COOH、-NO_2、-CHO、-CH_3、-CH_2CH_3)共7个体系的能带结构,结果表明该系列体系的能隙在(1.082 6~1.622 2)eV之间,Fermi能级上截距在(7.5147~8.4538)electrch s·eV~(-1)之间。与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配合物相比,连接吸电子取代基后的席夫碱衍生物,能隙明显缩少,导电性增强,其中以连接氰基的化合物2的能隙最小。构建不同的席夫碱衍生物,配合物呈现不同的导电性。随R'取代基团电负性增强,体系的导电性能增强,这一规律在实际应用中有理论指导和预测作用。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及它的席夫碱衍生物有望在不同的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1年04期)

徐志广,郭泽荣,陈坚,黄敏,詹清光[7](2011)在《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配合物的甲基、氨基、硝基和氰基取代衍生物的结构与态密度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DafoPdCl2)上的氢原子以推电子基团的甲基、氨基和拉电子基团的硝基、氰基分别取代,用Materials Studio4.0软件中的CASTEP的GGA/PBE基组优化DafoPdCl2的几何结构得出体系的能量大小以及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析得出取代后各个位态密度的研究发现禁带宽度与态密度的大小大致是呈反比的。置的稳定性。硝基取代后禁带宽度明显降低最大达到降低53.8%左右,导电性大大提高。通过分析其禁带宽度变窄是因为其具有很强的吸电子能力使得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上的π-π堆积结构上产生空穴提高导电性,供电子基团能提高配体的共轭电子密度而改善导电性。通过对态密度的研究发现禁带宽度与态密度的大小大致是呈反比的。(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1年02期)

余磊,朱琴玉[8](2010)在《含富硫结构二氮芴衍生物的质子化效应,并研究了这些衍生物和质子化产物的结构、光谱和理论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是构筑光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其中,分子内自身就含有电子供体与电子受体的D-A化合物因其容易发生光诱导分子内电荷转移而呈现出一些特有的光学性质,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荧光发光材料、光电导材料以及非线性光学材料等领域,研究前景相当广阔。本论文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了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4′,5′-二氮-9′-(4,5-二(硫烷基)-1,3-二硫-2-叶立德)-芴)(Me=L1,Et=L2)质子化效应,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化合物L2及质子化合物3,4,5的结构。结构表明,即使在过量的酸环境中,这些质子化合物的阳离子部分都是单质子化的,质子化的亚胺基团形成了强的N-H···O或N-H···N氢键,这些强氢键增强了阴阳离子间相互作用,同时在结构堆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紫外光谱检测发现吸收谱带呈现一个两步红移,这表明化合物L1和L2在溶液中存在着两步质子化过程。荧光检测表明化合物L1和L2是质子敏感的荧光体系,荧光谱图显示化合物L1和L2的荧光强度存在两步变化过程,这表明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ICT效应)随着化合物的质子化而增强。(本文来源于《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期刊2010-11-01)

黄敏,陈坚,郭泽荣,徐志广[9](2010)在《卤素取代基对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的能带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氯-4,5-二氮芴-9-酮作为1,10-邻二氮杂菲的衍生物,能与Pd(Ⅱ)等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研究表明,其具有丰富的二维或叁维的空间结构特点,在共轭环间的π-π堆积下其有序的堆积结构可能产生具半导体性质,但对它及它的取代衍生物的导电性研究还未有相关报道。采用Materials Studio4.0软件中的CASTEP软件的LDA/CA-PZ法,计算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及其卤素取代衍生物的晶体优化构型、能带结构和态密度,结果表明,卤素原子较趋于取代分子γ位的氢原子。PddafoCl_2及其卤素取代衍生物晶体的禁带宽度在(1.1691~1.5221)eV间,显示该系列物质均具有半导体属性。引入卤素取代基显然降低了体系的禁带宽度,同时提高了态密度,增强导电性质。其中以碘原子α取代衍生物的禁带最窄,态密度最大。引入不同司的卤素取代基,配合物呈现不同的导电性,导电性的改变对于非线形光学材料及磁性材料方面等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及它的卤素取代衍生物将在不同的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0年06期)

许铭坚,丘仕标,何家贤,陈坚,曾允秀[10](2010)在《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及其席夫碱衍生物的能带结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4,5-二氮芴-9-酮(dafo)是一种具有羰基的多吡啶配体。Dafo的σ给电子和π受电子能力使其能与钯等金属形成稳定的具有独特二维和三维结构的配合物展现其独特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0-06-20)

二氮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芳香型聚苯并咪唑(PBI)具有良好的热化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耐火纤维,防腐涂层,航空航天及燃料电池等领域。在PBI结构中,弱碱性咪唑环可吸附磷酸,从而具备质子传导能力,因此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薄膜被看作是最具潜力的高温质子交换膜。但是,传统聚苯并咪唑因其刚性结构而导致较差的溶解加工性能,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研究制备新型易溶可加工聚苯并咪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通过合成四胺、二酸单体,成功将吡啶,醚键,大体积的苯侧基和扭曲、非共面的二氮芴Cardo结构引入聚苯并咪唑主链,得到了一系列机械性能、热化学稳定性良好的易溶聚苯并咪唑,通过磷酸掺杂,所得质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质子传导率和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制备了含扭曲非共面结构的Cardo型芳香二酸单体:9,9-双(4-羧苯基)-4,5-二氮芴。并与2,6-双(3,4-二氨基苯基)-4-苯基吡啶通过程序升温法制备了易溶聚苯并咪唑聚合物。对比两种不同结构的四胺单体3,3',4,4'-联苯四胺与2,6-双(3,4-二氨基苯基)-4-苯基吡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阐明非共面结构对聚苯并咪唑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聚苯并咪唑在常温下在多种常用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如DMF、DMAc、DMSO、NMP)中有优异的溶解性。而且芳杂环的引入并没有减弱该聚合物的热、化学稳定性,制备的两种聚合物薄膜5%热损失温度为318 oC,10%热损失温度为540 oC。另外,在5 mol/L的磷酸溶液中,吡啶四胺结构聚苯并咪唑(PyTAB-PBI)磷酸掺杂水平达到8.12,高于联苯四胺结构聚苯并咪唑(TAB-PBI)的6.40,其质子传导率也由0.046 S cm-1提高到0.068 S cm-1。2、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制备了含醚及二氮芴Cardo型芳香二酸单体:9,9-双(4-羧苯氧基)-4,5-二氮芴,以此将柔性醚键引入聚苯并咪唑分子主链,改善分子链的柔性,使分子链容易翻转,增加分子链间的距离,从而减小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力,改善其溶解性能。醚键的存在导致该聚合物热稳定性有略微降低,5%热损失温度为204 oC。另外,聚苯并咪唑薄膜通过不同浓度(5、7、9、11 mol/L)的磷酸掺杂测试表明,在9 mol/L的磷酸溶液中,该膜磷酸掺杂水平达到12.37,在干燥状态,180 oC时质子传导率为0.072 S cm-1。3、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侧链含有羟基的四胺单体:2,6-双(3,4-二氨基苯基)-4-羟苯基吡啶。在聚苯并咪唑侧链引入羟基,与主链的咪唑环形成离子交联结构。分子间的氢键存在使膜的溶解性能有所降低,溶解性测试表明在羟基含量高于60%时,聚合物在加热至100 oC后才可以完全溶解。交联结构增强了膜的尺寸稳定性,侧链含羟基的PBI膜比不含羟基的PBI膜溶胀率降低30%左右。聚合物侧链的羟基易磷酸分子之间形成桥联结构,使一部分磷酸分子固定在分子链上,磷酸掺杂水平较不含羟基PBI膜略微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氮芴论文参考文献

[1].刘畅,汤一尧,宫琛亮.含二氮芴可溶聚苯并咪唑的合成与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2017

[2].汤一尧.含二氮芴可溶聚苯并咪唑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7

[3].陈明华,蔡元志,易君明,郑玉国,马培华.4,5-二氮芴-9-酮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4

[4].吕桂琴,马淑贤.计时电量法测定4,5-二氮芴-9-酮的扩散系数和反应速率常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

[5].师海云.4,5-二氮芴-9-酮-2-喹啉甲酰腙合成反应的LC-ESI-MS分析[D].郑州大学.2011

[6].许铭坚,徐志广,丘仕标,何家贤.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及其席夫碱衍生物能带结构的理论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1

[7].徐志广,郭泽荣,陈坚,黄敏,詹清光.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配合物的甲基、氨基、硝基和氰基取代衍生物的结构与态密度理论研究[J].广东化工.2011

[8].余磊,朱琴玉.含富硫结构二氮芴衍生物的质子化效应,并研究了这些衍生物和质子化产物的结构、光谱和理论性质[C].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2010

[9].黄敏,陈坚,郭泽荣,徐志广.卤素取代基对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的能带影响[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0

[10].许铭坚,丘仕标,何家贤,陈坚,曾允秀.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及其席夫碱衍生物的能带结构理论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2010

标签:;  ;  ;  ;  

二氮芴论文-刘畅,汤一尧,宫琛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