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域汇率模型论文-孙国峰,刘畅

目标域汇率模型论文-孙国峰,刘畅

导读:本文包含了目标域汇率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质性预期,外汇干预,宏观审慎政策

目标域汇率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孙国峰,刘畅[1](2019)在《以防泡沫为目标的汇率管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如何管理汇率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基于外汇市场异质性预期,提出了以"防泡沫"为目标、结合央行直接干预和外汇市场宏观审慎政策的央行汇率管理模型——"防泡沫的双工具模型"。通过宏观冲击随机游走的模拟,我们证明了相较于传统的外汇干预模型,防泡沫的双工具模型在防范泡沫风险和降低干预成本方面都显着更优,而且结果稳健,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央行管理汇率的最佳方法。(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季刊)》期刊2019年03期)

刘洋[2](2017)在《多目标条件下人民币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均衡汇率是个很重要的经济学研究课题,它的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意义。在学术界,均衡汇率的理论研究已经有多年,在实践中,多数国家都对汇率进行干预,但到目前为止,人们的研究多数都侧重于长期均衡汇率,短期均衡汇率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还不成熟。在学术研究中,很少有文献讨论短期均衡汇率的测算。在实践中,各个国家的汇率决策主要是短期决策,特别是当各个国家汇率变动不一致时,国内多个目标发生冲突时,如何进行汇率的内外均衡和协调是一个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在短期均衡汇率理论探讨的基础上,设计一套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然后将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得到一套在理论上有支撑,在方法上有合理性、在实践中有可行性,可用于实证计算的人民币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本文包括相互联系的几个主要部分:短期均衡汇率的理论探讨。在本文的第1章和第2章,主要对现有的均衡汇率理论以及测算方法进行了回顾,界定了汇率的相关概念,基于现代均衡汇率模型,提出关于测算均衡汇率方法的一些质疑,并分别进行讨论。继而重新定义了短期均衡汇率的概念,认为不仅能够反映双向决定的数学均衡,还能反映国内国外经济均衡的可用于决策的多目标协调的最优化汇率即为短期均衡汇率。这个新概念是全文的立论基础,用于指导本文的理论体系和模型框架的设计。短期均衡汇率方法设计。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理论核心,第3章主要用来阐述本文多目标最优化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MOER模型)的设计思想、原理及其特征和功能。该套模型包括叁层,第一层是目标最优化模型(ERO模型),以双离差平方乘积形式作目标函数,第二层是汇率决定的计量模型(ERF模型),其中设计了一套参照国指数,用来构造相对指标,反映国内和国外某个变量的相对水平。第叁层是一组经济目标模型(ERT模型),它可以嵌套于第二层模型中,共同反映汇率双向决定的数学均衡关系。叁个模型组合起来,加入约束条件,得到多目标约束的优化模型。该套模型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短期均衡汇率的特点,同时能够协调多目标冲突的问题。主要变量之间的短期数学均衡关系估计。该部分是实际测算均衡汇率的第一步,为后文优化做准备。第4章设计的模型中包含叁类变量,分别为国内经济变量,参照国一篮子指数,以及国内经济变量与对应参照国一篮子指数所构造的相对比率指数。本章运用各变量1999Q1-2015Q4的数据,首先按照不同的标准选取参照国,并以此确定相应的权重,计算参照国一篮子指数,然后,将各变量数据带入状态空间模型,得到了模型的主要经济变量和汇率之间的动态影响参数,这些参数反映了各经济变量与汇率之间的数学均衡关系,最后,对主要参数的变动进行分析。MOER模型构建与应用。该部分是本文短期均衡汇率的实际测算部分,第5章以第4章测算的汇率和经济变量之间的数学均衡关系为基础,将这些动态参数带入MOER模型中,从经济均衡的角度入手,对模型中涉及到的经济变量加入约束条件。测算过程分两种模拟方案进行,一种是在无预期的条件下,对国内主要经济变量加入约束,包括国内经济增长率、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相对出口等变量分阶段进行约束,然后在多目标共同约束的条件下测算我国2001-2015年各季度的短期均衡汇率;另一种主要是加入国外预期,从国外总指数和分国别两个方案分别进行,依据国际形势设定预期条件,进而测算我国2016年4个季度的预期均衡汇率。最后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和建议。第6章主要依据前文的研究,对全文的工作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论部分指出本文的整体理论设计、模型和方法构造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测算的结果也具有实际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将本文设计的方法进行推广,并继续开展对短期均衡汇率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本文的创新可以从叁个方面进行归纳,首先提出了一个短期均衡汇率理论的新概念,在坚持政府干预的条件下,明确将多目标协调状态下双向决定的,既满足数学均衡,又符合经济均衡的最优化汇率定义为均衡汇率。其次,在这个新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短期均衡汇率(MOER)决策模型,该模型将多边国际综合指数、计量模型与多目标规划模型相结合。最后,依照本文设计的模型,测算出我国短期均衡汇率,并为政府干预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7-06-20)

曹玲玲[3](2011)在《目标区域下汇率扩散模型的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汇率目标区域下的扩散模型应用到我国,探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满足的扩散方程.选择2种目标区域下的汇率扩散模型,并给出这2种模型的统计特征,为后面的参数估计和实证分析作准备.选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数据在2种模型下利用GMM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和拟合.由于第2种模型估计出的人民币和美元的相关系数失真,得出第1种模型更适合我国的短期汇率市场.(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曹玲玲[4](2010)在《汇率在目标区域下的扩散模型的期权定价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虑了标的资产服从目标区域下的汇率扩散模型的外汇期权定价。利用套期保值的方法分别得到了不支付红利、支付红利以及强路径依赖的亚式外汇期权满足的偏微分方程。(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0年12期)

皮文爽[5](2010)在《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7月21日中国正式宣布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次汇改使得人民币汇率在2005年-2008年间呈单边上升的走势,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暂时中止了这一升值的步伐,在其后近两年的时期内,人民币又开始盯住美元的历程,直到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弹性,业界将此视为中国二次汇改的重启。二次汇改的重启被业界认为将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推动力,从而引起我对实现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的研究兴趣,并通过分析发现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程度下,我国无法立即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必须有一个过渡期的适应来渐进的实现浮动汇率制度,而在这个过渡期内,汇率目标区制度将是一个较合理的尝试。在上面的研究背景下,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要以汇率目标区理论和粘性价格理论为基础,结合Krugman汇率目标区模型和Dornbush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模型,引出Miller和Weller提出的粘性价格汇率目标区模型,然后采取Sutherland的幂级数法对粘性价格汇率目标区模型进行求解,从而实现对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目标区的建立作出实证分析,并将结果应用于支持中国的汇率目标区制度的建立。本文的具体内容将按照如下顺序展开: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研究主题的背景和意义,认为在我国进一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汇率目标区制度作为改革过渡期下的汇率制度。第二部分阐述了Krugman汇率目标区理论,并通过其他学者对该理论的实证检验得出该模型的一些缺陷,认为克鲁德曼的汇率目标区模型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是被实证经验所拒绝的,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第叁部分引入Dornbush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评价。第四部分将Dornbush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模型引入到Krugman的汇率目标区模型中,实现对后者的完善,并引出Miller和Weller提出的粘性价格汇率目标区模型,认为相对于Krugman的汇率目标区来说,粘性价格汇率目标区模型更加符合中国的现实情况,不仅可以解释汇率超调现象,而且能够更好地反映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特征,因此决定采用粘性价格目标区模型来研究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目标区问题。第五部分在粘性价格汇率目标区模型基础上,引入Sutherland的幂级数法,选取了1990年-2008年的样本数据,对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目标区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实证结论:在样本时间区间中,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目标区下的均衡汇率值在8.0429-8.4719之间,而且目标区间可设置在±(2%-3%)之间。第六部分结合我国目前的现实对模型结果的实用性和实际实施中的建议与对策进行了简要阐述,并采取成思危双层目标区的想法,结合模型的结果建立一个包含软硬目标区的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度。本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Eviews和Crystal ball计量分析软件的运用,对所选取的样本作ADF检验,OLS回归和随机变量的拟合来进行实证分析,除此之外,通过对一些图表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和归纳,得出了一些现象性的描述。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时段的更新,较之类似的研究论文有更新的数据来源,并在数据处理和模型参数的理解上有不同之处;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模型的理解不够深入,同时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有些计量方面的处理不太熟悉,显得有些生硬。(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0-12-01)

曹玲玲[6](2009)在《目标区域下的汇率扩散模型及其期权定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汇率目标区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界最受重视与争议的汇率课题之一。本文将汇率目标区域下的扩散模型应用到中国,探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满足的扩散方程。首先,选择两种目标区域下的汇率扩散模型,并给出这两种模型的统计特征,为后面的参数估计和实证分析作准备。其次,对上述提到的两种模型分别用鞅估计方法和基于条件矩的GMM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基于条件矩的GMM方法要优于鞅估计方法的结果。然后选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数据在两种模型下进行参数估计和拟合。由于第二种模型估计出的人民币和美元的相关系数失真,从而第一种模型更适合我国的短期汇率市场。最后,我们研究两种模型下的外汇期权定价。对于期权的定价一般采用鞅方法,本文采用套期保值的方法给出了两种模型的欧式不支付红利、欧式支付红利以及强路径依赖的亚式外汇期权满足的偏微分方程。并初步研究了波动率服从CIR模型的目标区域下的汇率扩散模型的欧式外汇期权定价。(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郭娟娟[7](2007)在《基于粘性价格目标区模型的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中国加入WTO,人民币汇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994年以来,中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安排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199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率平均不到0.1%,中国实际上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由于不能真正反映人民币的价值和容易导致金融危机等原因,已经逐渐不符合中国的国情需要,人民币汇率制度需要变得更加灵活、有浮动。而目标区作为一种兼顾固定汇率制度稳定性和浮动汇率制度灵活性的汇率制度,能够向市场发出明确的信号,增加公众对汇率保持稳定的心理预期,提高汇率政策的有效性,可减少投机冲击,还可保持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诸多优点使目标区汇率制度成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可行提案。本文首先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并对现行汇率制度进行分析得出了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都不适合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结论,提出在中国实施目标区汇率制度及其合理性。其次,探讨了汇率目标区的理论框架,包括汇率目标区理论、汇率目标区模型及其比较和粘性价格理论,这是本文的理论部分,是进行后续实证研究的基础。再次,在理论部分列出的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粘性价格汇率目标区模型,并详细讨论模型的两种求解方法,即幂级数方法和排列技术方法。然后,在实证研究部分,采用幂级数方法来求解粘性价格目标区模型,计算出均衡汇率及其浮动范围,其中运用了ADF检验法和OLS回归方法。最后,对所得到的均衡汇率值和波动范围进行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度的实施策略。(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7-09-20)

刘潭秋[8](2006)在《基于目标区理论的叁制度DTGARCH汇率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汇率目标区理论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不仅是因为汇率目标区制度是一种试图获得兼有固定汇率制度稳定性和浮动汇率制度灵活性的汇率制度,而且也因为汇率目标区作为一种汇率稳定政策在许多国家(经济体)受到了高度重视。鉴于汇率目标区理论模型在实证研究中的困难,本文试图以汇率目标区理论为基础,建立一个时间序列模型,并针对该模型汇率行为描述能力和汇率预测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和检验。最后将该模型扩展到中间汇率制度下汇率行为的描述,并以此为基础对相应汇率制度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首先以汇率目标区理论为基础,根据两类时间序列模型的特征,构建一个叁制度DTGARCH组合时间序列模型来离散逼近该理论所对应的随机微分模型,并给出模型的估计程序和诊断测试程序。该模型中的条件均值部分能够合理地描述汇率运动中的阈值行为,而条件方差部分能够解释汇率的波动特征。然后,将所构建的叁制度DTGARCH汇率模型用于描述汇率目标区制度下的汇率行为,从而验证模型所隐含的汇率目标区理论的合理性。由于欧洲货币体系中的汇率机制(ERM)是现实中最典型的汇率目标区制度,故其成员国汇率被选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汇率行为,这也证明所选择的汇率目标区理论的合理性。叁制度DTGARCH汇率模型对汇率行为准确地描述激发对模型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预期。预测研究是通过使用两组数据进行的,其中一组数据是通过Monte Carlo实验所获得的人工数据,目的是确保在进行预测研究中所预测的时期具有同该预测时期之前一样的非线性特征,消除因非线性不能在未来持续出现对汇率预测结果的影响。另一组数据是前面进行汇率行为实证研究所使用的真实数据,目的是检验该模型对现实汇率的预测能力。根据两组数据的预测结果科学地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后,将所构建的叁制度DTGARCH汇率模型用于汇率制度的分析。在中间汇率制度与汇率目标区制度相统一基础上,很容易将模型扩展以应用于中间汇率制度下汇率行为的分析,进而推导出该中间汇率制度的汇率管理特征。对汇率制度的分析分为两个部分:新加坡汇率制度中汇率管理特征分析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构建。在第一部分,由于新加坡采用的是一种典型的具有汇率目标区间管理的中间汇率制度,因此用这个扩展模型对新元名义有效汇率行为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来推断新加坡政府的汇率管理特征,同时也验证了扩展模型应用在中间汇率制度的合理性。在第二部分,根据中国国情以及汇率目标区相关理论构建一个兼有“监(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6-09-06)

岳华[9](2006)在《最优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与政策判研——基于目标区经典模型的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传统金本位制至欧洲货币联盟汇率机制(ERM2),目标区制已成为当代有影响力的汇率制度。Krugman经典模型构建严密,充分体现了目标区制度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结合,但由于其假设前提与现实脱离,因而后继者试图从多种角度拓展和修正之。研究说明,引入目标区不完全可信和边界内干预两个假设前提后,能构筑新的目标区综合模型,并将固定汇率制、自由浮动汇率制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作为特殊形式纳入目标区统一框架,通过预期价值函数比较,最终证明目标区制是最优选择。该结论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后续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有益启迪。(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刘爱文,刘振林,封福霖[10](2005)在《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克鲁格曼标准汇率目标区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针对其现实中的不适应性,对其进行了分层改造,并详细阐述了其工作原理、政策含义和配套政策措施。最后,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退出安排及将来的去向,并认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都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合意选择。(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期刊2005年05期)

目标域汇率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均衡汇率是个很重要的经济学研究课题,它的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意义。在学术界,均衡汇率的理论研究已经有多年,在实践中,多数国家都对汇率进行干预,但到目前为止,人们的研究多数都侧重于长期均衡汇率,短期均衡汇率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还不成熟。在学术研究中,很少有文献讨论短期均衡汇率的测算。在实践中,各个国家的汇率决策主要是短期决策,特别是当各个国家汇率变动不一致时,国内多个目标发生冲突时,如何进行汇率的内外均衡和协调是一个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在短期均衡汇率理论探讨的基础上,设计一套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然后将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得到一套在理论上有支撑,在方法上有合理性、在实践中有可行性,可用于实证计算的人民币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本文包括相互联系的几个主要部分:短期均衡汇率的理论探讨。在本文的第1章和第2章,主要对现有的均衡汇率理论以及测算方法进行了回顾,界定了汇率的相关概念,基于现代均衡汇率模型,提出关于测算均衡汇率方法的一些质疑,并分别进行讨论。继而重新定义了短期均衡汇率的概念,认为不仅能够反映双向决定的数学均衡,还能反映国内国外经济均衡的可用于决策的多目标协调的最优化汇率即为短期均衡汇率。这个新概念是全文的立论基础,用于指导本文的理论体系和模型框架的设计。短期均衡汇率方法设计。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理论核心,第3章主要用来阐述本文多目标最优化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MOER模型)的设计思想、原理及其特征和功能。该套模型包括叁层,第一层是目标最优化模型(ERO模型),以双离差平方乘积形式作目标函数,第二层是汇率决定的计量模型(ERF模型),其中设计了一套参照国指数,用来构造相对指标,反映国内和国外某个变量的相对水平。第叁层是一组经济目标模型(ERT模型),它可以嵌套于第二层模型中,共同反映汇率双向决定的数学均衡关系。叁个模型组合起来,加入约束条件,得到多目标约束的优化模型。该套模型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短期均衡汇率的特点,同时能够协调多目标冲突的问题。主要变量之间的短期数学均衡关系估计。该部分是实际测算均衡汇率的第一步,为后文优化做准备。第4章设计的模型中包含叁类变量,分别为国内经济变量,参照国一篮子指数,以及国内经济变量与对应参照国一篮子指数所构造的相对比率指数。本章运用各变量1999Q1-2015Q4的数据,首先按照不同的标准选取参照国,并以此确定相应的权重,计算参照国一篮子指数,然后,将各变量数据带入状态空间模型,得到了模型的主要经济变量和汇率之间的动态影响参数,这些参数反映了各经济变量与汇率之间的数学均衡关系,最后,对主要参数的变动进行分析。MOER模型构建与应用。该部分是本文短期均衡汇率的实际测算部分,第5章以第4章测算的汇率和经济变量之间的数学均衡关系为基础,将这些动态参数带入MOER模型中,从经济均衡的角度入手,对模型中涉及到的经济变量加入约束条件。测算过程分两种模拟方案进行,一种是在无预期的条件下,对国内主要经济变量加入约束,包括国内经济增长率、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相对出口等变量分阶段进行约束,然后在多目标共同约束的条件下测算我国2001-2015年各季度的短期均衡汇率;另一种主要是加入国外预期,从国外总指数和分国别两个方案分别进行,依据国际形势设定预期条件,进而测算我国2016年4个季度的预期均衡汇率。最后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和建议。第6章主要依据前文的研究,对全文的工作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论部分指出本文的整体理论设计、模型和方法构造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测算的结果也具有实际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将本文设计的方法进行推广,并继续开展对短期均衡汇率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本文的创新可以从叁个方面进行归纳,首先提出了一个短期均衡汇率理论的新概念,在坚持政府干预的条件下,明确将多目标协调状态下双向决定的,既满足数学均衡,又符合经济均衡的最优化汇率定义为均衡汇率。其次,在这个新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短期均衡汇率(MOER)决策模型,该模型将多边国际综合指数、计量模型与多目标规划模型相结合。最后,依照本文设计的模型,测算出我国短期均衡汇率,并为政府干预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目标域汇率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孙国峰,刘畅.以防泡沫为目标的汇率管理模型[J].经济学(季刊).2019

[2].刘洋.多目标条件下人民币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7

[3].曹玲玲.目标区域下汇率扩散模型的统计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曹玲玲.汇率在目标区域下的扩散模型的期权定价浅析[J].时代金融.2010

[5].皮文爽.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6].曹玲玲.目标区域下的汇率扩散模型及其期权定价[D].南京理工大学.2009

[7].郭娟娟.基于粘性价格目标区模型的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研究[D].湖南大学.2007

[8].刘潭秋.基于目标区理论的叁制度DTGARCH汇率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6

[9].岳华.最优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与政策判研——基于目标区经典模型的修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10].刘爱文,刘振林,封福霖.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

标签:;  ;  ;  

目标域汇率模型论文-孙国峰,刘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