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蛾科论文-郭文华

灯蛾科论文-郭文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灯蛾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灯蛾科,分类,触角感受器,显着性差异分析

灯蛾科论文文献综述

郭文华[1](2018)在《山西省东南部灯蛾科昆虫分类及其触角感受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灯蛾科分类研究,第二部分是灯蛾科触角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1)灯蛾科分类研究。山西省昆虫分类研究工作与国内其它省份相比相对缓慢。对山西省灯蛾科昆虫种类记述的文献零散且大多为名录性质的。本研究采用传统形态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实际标本,对保存在长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昆虫标本室内的灯蛾科标本(主要采自山西省东南部)进行整理、鉴定,对其成虫和外生殖器特征进行描述。共鉴定灯蛾科昆虫23种,隶属2亚科14属,其中苔蛾亚科6属12种,灯蛾亚科8属11种。文中提供了分属、分种检索表,分别提供成虫特征照片29幅,雄性外生殖器特征照片20幅,雌性外生殖器特征照片17幅。2)触角感受器研究。感受器是昆虫感知外部环境和自身状态的器官,在环境判定,同种识别和异性寻找及认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触角感受器特征在昆虫种类鉴定以及探讨系统发育关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灯蛾科昆虫触角感受器研究的报道非常少,灯蛾触角感器的类型尚不确定。本研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23种灯蛾的触角感受器,确定了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描述了各类型触角感受器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特点,分析了触角感受器在种间和种内的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触角感受器共有13种类型,毛形感受器(Sensilla trichodea,Str)3种、刺形感受器(Sensilla cheatica,Sch)2种、腔锥形感受器(Sensilla coeloconic,Sco)2种、B?hm氏鬃毛(B?hm bristles,Bbr)2种、鳞形感受器(Sensilla squamiformia,Sq)2种、耳形感受器(Sensilla auricillica,Sau)和栓锥形感受器(Sensilla styloconica,Sst)各1种;毛形感受器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刺形感受器次之,鳞形感受器和耳形感受器数量最少,只在个别苔蛾中有发现;雄性个体触角感受器的总数量多于雌性个体。(2)在不同属间,触角感器的类型不同。苔蛾亚科中,土苔蛾属、雪苔蛾属和网苔蛾属有10种感受器,痣苔蛾属、荷苔蛾属有11种感受器,美苔蛾属有9种感受器;灯蛾亚科中班灯蛾属和黄臀灯蛾属有10种感受器,浑黄灯蛾属有8种感受器,其余5属分别有9种感受器。(3)属内不同种触角感受器特征值差异性分析表明:在土苔蛾属,StrⅠ和StrⅡ的基部直径、StrⅢ的长度、SchⅠ的基窝直径、ScoⅠ的缘毛数、ScoⅠ的中央锥直径、Sst的基部直径在种间差异极显着(P<0.01),BrⅡ的长度在种间差异不显着(P>0.05);在雪苔蛾属,StrⅠ的基部直径、StrⅡ的基部直径、SchⅠ的基窝直径和基部直径、SchⅡ的基窝直径和长度、ScoⅡ的中央锥长度、Sst的基径在种间差异极显着(P<0.01),StrⅠ的长度在种间差异显着(P<0.05),其余特征值在种间差异均不显着;在美苔蛾属,StrⅠ的长度和BrⅠ的长度在种间差异不显着(P>0.05),无在种间差异显着和极显着的特征值;在污灯蛾属,StrⅢ的基部直径在种间差异极显着(P<0.01),SchⅠ的基部直径在种间差异不显着(P>0.05)。(4)有些种类雌性和雄性个体触角感受器的类型不同,同种雌雄个体触角感受器的特征值有些差异显着有些差异不显着。(5)触角长度与感受器数量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各种感受器数量和感受器总数量与触角长度呈低度(R<0.5)、中度(0.5<R<0.8)或高度(R>0.8)正相关。研究结果对准确掌握山西省灯蛾科昆虫的种类及分布,丰富我省灯蛾科昆虫区系,加快我省昆虫分类工作的进展;对弥补灯蛾科触角感器研究的不足、丰富和完善鳞翅目触角感器类型以及深入开展灯蛾科触角感器电生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3)

瞿如钰,陈鑫利,朴美花[2](2018)在《灯蛾科昆虫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灯蛾科是夜蛾总科的一个大科,该科成虫的系统分类研究从形态发展到分子水平,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灯蛾科幼虫为害对我国农林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广泛地进行幼虫的防治技术的研究。本文对灯蛾科昆虫的系统分类、昆虫多样性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12期)

李燕,高文韬,陈玉宝,赵红蕊,杨学东[3](2014)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灯蛾科昆虫区系及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3—2004年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灯蛾科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到灯蛾科昆虫40种,隶属2亚科22属.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灯蛾科昆虫以古北-东洋共有种为主,并包含少量的新北成分,优势种为四点苔蛾.灯蛾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阔叶红松林植被带多样性、丰富度均最高,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相应植被带内灯蛾科昆虫种类逐渐减少,个体数量上亦呈减少趋势;在时间分布上,全年以7月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各月份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7月>6月>8月>5月>9月;长白山各植被带之间灯蛾科昆虫类群组成极不相似.(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朱峰[4](2012)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鳞翅目大蛾类昆虫名录Ⅰ(枯叶蛾科、大蚕蛾科、天蛾科、舟蛾科、毒蛾科、灯蛾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采集的鳞翅目标本进行鉴定整理,列出枯叶蛾科、大蚕蛾科、天蛾科、舟蛾科、毒蛾科和灯蛾科种类名录。(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情报》期刊2012年03期)

王群,张宏浩,赵伟,郑仁玖,金英玉[5](2011)在《东北地区苔蛾亚科(鳞翅目:灯蛾科)2新记录种及1新记录属》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东北地区2新记录种:泥土苔蛾Eilema lutarella(Linnaeus,1758)和点艳苔蛾北米亚种Asuraunipuncta megala Hampson,1900,以及东北地区1新记录属:艳苔蛾属Asura Walker,1854.对2新记录种成虫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特征进行了简要描述.(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张洪涛,高九思,高阳,郭建勋[6](2011)在《豫西地区杨树灯蛾科和螟蛾科及夜蛾科害虫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豫西地区杨树灯蛾科、螟蛾科、夜蛾科害虫的形态特征,概述了其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1年14期)

王鹏[7](2010)在《东北地区苔蛾亚科分类学研究(鳞翅目:灯蛾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苔蛾亚科(Lithosiinae)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总科(Noctuoidea)灯蛾科(Arctiidae),是灯蛾科中最大的一个亚科。本论文在广泛采集东北地区苔蛾亚科标本的基础上,对我国东北地区苔蛾亚科昆虫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本论文分为3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苔蛾亚科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形态特征、研究材料与方法。各论部分记述了采自东北地区苔蛾亚科昆虫共12属26种,其中包括5个新种:拟夜泥苔蛾Pelosia subnoctis sp. nov.,方土苔蛾Eilema clfangi sp. nov.,拟亲土苔蛾Eilema subaffineola sp. nov.,东北土苔蛾Eilema dongbeiensis sp. nov.,帽土苔蛾Eilema maorshanensis sp. nov.; 1个中国新记录种:大黄痣苔蛾Stigmatophora leacrita Swinhoe; 1个东北新记录属:艳苔蛾属Asura Walker; 2个东北新记录种:泥土苔蛾Eilema lutarella Linnaeus、点艳苔蛾北米亚种Asura unipuncta megala Hampson;9个辽宁省新记录种:血红雪苔蛾Cyana sanguinea Bremer et Grey,玫痣苔蛾Stigmatophora rhodophila Walker,东方美苔蛾Miltochrista orientalis Daniel,异美苔蛾Miltochrista aberrans Butler,优美苔蛾Miltochrista striata Bremer et Grey,殊美苔蛾Miltochrista pulchra Butler,乌闪网苔蛾Macrobrochis staudingeri Alpheraky,圆点斑苔蛾Parasiccia altaica Lederer,云彩苔蛾Nudina artaxidia Butler; 1个黑龙江省新记录种:乌闪网苔蛾Macrobrochis staudingeri Alpheraky。第3部分为结论与讨论。本论文为我国苔蛾亚科系统分类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对指导东北地区农、林业的生产防治以及丰富东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所有研究标本均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0-04-01)

王鹏,李成德,韩辉林[8](2010)在《中国痣苔蛾属1新记录种记述(鳞翅目,灯蛾科,苔蛾亚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痣苔蛾属1中国新记录种:大黄痣苔蛾(Stigmatophora leacrita Swinhoe,1894)。对研究标本的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列出其世界性分布。(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王鹏,李成德,韩辉林[9](2009)在《贵州省灯蛾亚科二新记录种记述(鳞翅目,灯蛾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整理采自贵州省安顺地区标本时,发现贵州省灯蛾亚科二新记录种:闪光玫灯蛾Amerila astrea(Drury,1773)和黑条灰灯蛾Creatonotos gangis(Linnaeuse,1763)。现对研究标本材料的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特征进行描述,同时列出其寄主植物和世界性分布。(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张润志[10](2009)在《专家解释:新疆草场暴发的“绿毛虫”为一种灯蛾科昆虫》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昆虫专家核查,新疆草场暴发的“绿毛虫”是鳞翅目灯蛾科的一种害虫(准确学名正在进行鉴定研究),是新疆北部草场发生较普遍的一种害虫。2003年在新疆的乌苏县和沙湾县曾严重发生60多万亩,最高密度达1500头/m2。1991年在乌苏和沙湾两县6万亩农田严重受(本文来源于《昆虫知识》期刊2009年03期)

灯蛾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灯蛾科是夜蛾总科的一个大科,该科成虫的系统分类研究从形态发展到分子水平,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灯蛾科幼虫为害对我国农林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广泛地进行幼虫的防治技术的研究。本文对灯蛾科昆虫的系统分类、昆虫多样性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灯蛾科论文参考文献

[1].郭文华.山西省东南部灯蛾科昆虫分类及其触角感受器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2].瞿如钰,陈鑫利,朴美花.灯蛾科昆虫的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8

[3].李燕,高文韬,陈玉宝,赵红蕊,杨学东.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灯蛾科昆虫区系及多样性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朱峰.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鳞翅目大蛾类昆虫名录Ⅰ(枯叶蛾科、大蚕蛾科、天蛾科、舟蛾科、毒蛾科、灯蛾科)[J].林业科技情报.2012

[5].王群,张宏浩,赵伟,郑仁玖,金英玉.东北地区苔蛾亚科(鳞翅目:灯蛾科)2新记录种及1新记录属[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6].张洪涛,高九思,高阳,郭建勋.豫西地区杨树灯蛾科和螟蛾科及夜蛾科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

[7].王鹏.东北地区苔蛾亚科分类学研究(鳞翅目:灯蛾科)[D].东北林业大学.2010

[8].王鹏,李成德,韩辉林.中国痣苔蛾属1新记录种记述(鳞翅目,灯蛾科,苔蛾亚科)[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

[9].王鹏,李成德,韩辉林.贵州省灯蛾亚科二新记录种记述(鳞翅目,灯蛾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0].张润志.专家解释:新疆草场暴发的“绿毛虫”为一种灯蛾科昆虫[J].昆虫知识.2009

标签:;  ;  ;  ;  

灯蛾科论文-郭文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