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流能论文-尹锐

海流能论文-尹锐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流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流能水轮机叶片,水动力学特性,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

海流能论文文献综述

尹锐[1](2019)在《水平轴海流能水轮机叶片水动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定常情况下的叁维叶片进行了水动力学特性分析,分别对叶片的功率系数、扭矩系数、轴向力系数、侧向力系数的统计特征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展示了一些水动力学特性参数的时空演化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10期)

周宏宾,林勇刚,李伟,刘宏伟[2](2019)在《低流速海流能样机设计与海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低流速海流能发电技术经行预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试制一台直径2.2 m的海流能样机,并在舟山海域完成海试。海试结果表明,样机达到在流速1 m/s时输出500 W额定功率的设计目标。通过此次样机试验,发现低流速条件下海流能发电技术遇到的新问题,也可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积累经验。(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罗竹梅,张立翔,张晓旭,李丹[3](2019)在《涡激振动驱动的柱群结构俘获海流能的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海流能发电涡激振动驱动俘获能量这一想法,对耦合连接的四圆柱结构在均匀海流流速下的自由涡激振动进行模拟发现:振动结构的响应幅值在较大和较小约化速度下,随组合间距比LH/D~2的变化相差较大。因此对U_r=5.71和U_r=14.29两种约化速度下结构位移幅值谱图、升力特性、相位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U_r=5.71时,不同间距比下各圆柱升力与位移间的相位角Φ不同,存在明显的主频且按较规则的正弦规律变化,四个圆柱对结构的振动都起激励作用,各圆柱俘获的水动能或转移到水流中的机械能相对稳定;而U_r=14.29时,各圆柱升力波动不规则,升力频率成分复杂,升力位移间的相位角Φ不明显,各圆柱俘获水动能不稳定,对结构振动起主要作用的是下游两圆柱。分析结果对柱群结构俘获海流能时其约化速度范围的确定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8期)

岳玉帅[4](2019)在《单约束圆柱海流能发电流致振动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在面临着地球不可再生资源日益不足的难题,寻找可替代绿色能源已经成为很多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在诸多新型可再生能源中,海洋洋流能源以其规模庞大、分布广泛、蕴藏量丰富等优势备受各国能源开发者青睐。目前对海流能的利用主要采取的水下涡轮机的模式,但水下涡轮机启动流速均大于2m/s,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基于流致振动技术的低流速海流能发电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本文从单约束圆柱海流能涡激振动发电原理研究出发,通过建立单约束圆柱体物理模型,进行CFD数值模拟研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利用开发的双自由度圆柱振子涡激振动捕能效率分析软件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文章采用一种新颖的单约束圆柱装置,通过简化模型,将其转化为单圆柱绕流和流固耦合振动问题,采用N-S方程作为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控制方程,通过流体软件CFX对单约束圆柱涡激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选取两种雷诺数(Re=224,3900),对不可压缩粘性流体中的单个固定圆柱绕流和弹性支撑刚性单圆柱体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圆柱体数值模拟研究中得到了单圆柱受力云图、流速分布图,压力系数,升阻力系数等结果,通过与前人仿真结果对比验证所采用模型的正确性。在单约束圆柱流固耦合模拟计算中,得到了圆柱受力、位移时程曲线,升阻力系数,涡量图等结果,并与无耦合情况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的结果与前人仿真比较吻合,说明本研究采取的方法具有可靠性。(2)通过对物理模型简化分析,结合双自由度涡激振动获取能量公式,对单约束圆柱涡激振动获能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采用Matlab语言开发了双自由度圆柱振子涡激振动捕能计算分析软件,通过对比前人实验结果比较,验证了软件的可靠性。然后计算多种工况,分别计算了阻尼比ζ、质量比m~*、质量阻尼比m~*ζ对单约束圆柱涡激振动能量转换效率η的影响,根据工况下在得到能量转换效率的最优取值范围。计算得知,选取不同的阻尼比ζ和不同的质量比m~*对能量转换效率η影响比较大,根据计算所选取的参数范围可以使能量转换效率达到最大值。本文通过对单约束圆柱海流能发电流致振动数值模拟的研究,验证了该装置获能的可行性,未来可以采用比较合适的能量收集转换器,然后与发电传输装置配合,可实现规模化利用这种方式利用海流能。(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5)

徐万海,罗浩,孙海[5](2019)在《近自由表面海流能发电装置VIVACE流激振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大雷诺数、小质量比、近自由水面的弹性支撑刚性圆柱流激振动,利用了低湍流度的循环水槽施加不同来流条件,以虚拟弹簧阻尼系统(Vck)测量圆柱的流激振动幅值和频率。研究结果表明:约化速度由低到高,近自由表面处采用被动湍流控制技术(PTC)的圆柱流激振动可分为叁个典型区域,分别为涡激振动区、涡激振动向驰振转化区和驰振区;涡激振动发生时,自由表面效应对光滑圆柱涡激振动以及PTC圆柱的流激振动影响不明显;驰振发生时,较大的约化速度对应较高弗劳德数,自由表面对弹性支撑刚性PTC圆柱的流激振动影响逐渐显着。研究成果可为海流能发电装置(VIVACE)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4期)

刘宏伟,何俊,李伟,林勇刚,顾亚京[6](2018)在《水平轴海流能发电机组独立变桨非对称载荷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流的湍流特性、剪切作用等会在叶轮平面内引起非对称载荷。以120 kW水平轴海流能发电机组为对象,对基于Fuzzy PID参数自整定的独立变桨载荷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以降低叶轮的非对称载荷。建立叶片旋转坐标系和叶轮固定坐标系,将叶片所受力和力矩转换到叶轮,得到叶轮的俯仰力矩和偏航力矩。对线性化后的机组载荷模型进行Coleman变换,将叶根弯矩变换到d-q坐标系,从而完成叶轮俯仰力矩和偏航力矩的解耦,独立变桨控制系统简化为SISO系统。桨距角控制器通过Fuzzy PID控制得到d-q坐标系下的桨距角输出信号,并经Coleman逆变换后输出给变桨执行机构,实现独立变桨。最后基于建立的海流发电机组Matlab/Simulink模型,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载荷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机组的非对称性载荷。(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20期)

王书虹,邓见,邵雪明[7](2018)在《自由面对全主动拍动翼海流能采集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流能是一种以动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主要是指海底水道和海峡中较为稳定的流动以及由于潮汐导致的有规律的海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拍动翼海流能采集系统中水翼做平动和转动两个自由度的耦合运动,靠升力和转矩做功来获得能量。目前关于拍动翼海流能采集系统的研究大部分考虑的是无界流场,而实际环境中能量采集装置更多地布置在浅海区域。前人关于自由面与水下物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自由面对拍动翼海流能采集系统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采用二维NACA0015翼型,Re=1100,不考虑流体压缩性;计算中使用全主动拍动翼模型,即水翼按指定的运动方程运动。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使用优化参数:运动频率f=0.163,转动振幅θ_0=81.5度,平动振幅H_0=1.23c,其中c为弦长,旋转中心取在距前缘1/3处。自由面的捕捉采用VOF方法,将空气和水当作一种等效流体考虑,构造一个相体积分数的输运方程。计算结果表明,自由面与水翼的相互作用会提高拍动翼海流能采集系统的采集效率。当水翼靠近自由面时,系统能量采集效率较高,随着离开自由面距离的增大,能量采集效率逐渐降低,最后,当水翼运动的最高点与自由面距离d/c>8时,能量采集效率逐渐稳定,采集效率不再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趋于无自由面的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尹锐,王文全,潘浏锴[8](2018)在《基于CFD的水平轴海流能水轮机叶片设计及水动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海流能水轮机叶片和分析水动力学特性,有利于开发海洋能。首先基于CFD对二维水翼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不同的升阻比,得到该水翼的最佳攻角。然后利用Wilson设计法,设计出海流能水轮机叶片(功率为200W)。最后对该海流能水轮机进行了设计工况和变桨距角工况下的水动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通过增大桨距角,降低启动扭矩;当流速过大时,可以通过增大桨距角来减小其轴向荷载,进而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运行。本文分析成果可为设计海流能水轮机叶片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8年29期)

童军杰,方运惠,马晓茜[9](2018)在《叶片形状对双通道海流能发电装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该文作者参与研制的一种双通道海流能发电设备,利用Fluent 6.3软件结合MRF模型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对叶轮转动角度为5°~90°,设备输出功率为100 W,通道内流体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进行分析,研究海水单向流动时直叶片、前向弯型叶片和后向弯型叶片,在不同的转动角度下对通过设备通道的海水流量和设备的叶轮旋转速度等性能参数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一个性能参数变化周期内,随着叶轮转动角度的增加,通过设备的流量和叶轮的转速先增后减;在相同的转动角度和输出功率条件下,前向弯型叶片转矩最大,转速最小,通过设备通道的流量最小;后向弯型叶片转矩最小,转速最大,通过设备通道的流量最大;直叶片的转矩、转速和通过设备通道的流量介于前向弯型叶片和后向弯型叶片之间。(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张毅强[10](2018)在《适合与风力发电结合的波浪能及海流能共同发电型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研究波浪能发电、海流能发电与海上风力发电结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分析波浪能及海流能发电的设备型式和技术水平,提出叁者共同发电的结合方式;通过分析福建省海上风能、波浪能和海洋能的自然条件,结合海上风电项目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结果]梳理出适合与波浪能、海流能发电结合的海上风电项目,并提出下一阶段工作需要关注的问题。[结论]提出综合开发海洋能源、提高用海效率的一种新思路,成为今后综合开发海上能源的新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南方能源建设》期刊2018年02期)

海流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低流速海流能发电技术经行预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试制一台直径2.2 m的海流能样机,并在舟山海域完成海试。海试结果表明,样机达到在流速1 m/s时输出500 W额定功率的设计目标。通过此次样机试验,发现低流速条件下海流能发电技术遇到的新问题,也可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积累经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流能论文参考文献

[1].尹锐.水平轴海流能水轮机叶片水动力学特性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2].周宏宾,林勇刚,李伟,刘宏伟.低流速海流能样机设计与海试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3].罗竹梅,张立翔,张晓旭,李丹.涡激振动驱动的柱群结构俘获海流能的稳定性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4].岳玉帅.单约束圆柱海流能发电流致振动数值模拟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

[5].徐万海,罗浩,孙海.近自由表面海流能发电装置VIVACE流激振动的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6].刘宏伟,何俊,李伟,林勇刚,顾亚京.水平轴海流能发电机组独立变桨非对称载荷控制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8

[7].王书虹,邓见,邵雪明.自由面对全主动拍动翼海流能采集系统的影响[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8].尹锐,王文全,潘浏锴.基于CFD的水平轴海流能水轮机叶片设计及水动力学特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8

[9].童军杰,方运惠,马晓茜.叶片形状对双通道海流能发电装置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18

[10].张毅强.适合与风力发电结合的波浪能及海流能共同发电型式探讨[J].南方能源建设.2018

标签:;  ;  ;  ;  

海流能论文-尹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