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破坏论文-吕鸿翔,董卫军,于飞飞

冻融破坏论文-吕鸿翔,董卫军,于飞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冻融破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振动挤压成型,垂直连锁,干硬性混凝土,冻融破坏

冻融破坏论文文献综述

吕鸿翔,董卫军,于飞飞[1](2019)在《干硬性混凝土预制块冻融破坏处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水库围坝护坡的振动挤压成型干硬性垂直连锁混凝土预制块的质量控制进行总结,分析了影响干硬性混凝土预制块的生产质量控制因素,提出工厂生产时注意问题,提出了用丙乳砂浆处理现场局部混凝土预制块冻融处理方案,为相似问题处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水利》期刊2019年10期)

焦凯,陈晨,李磊,史迅,马宗源[2](2019)在《透水混凝土盐溶液冻融破坏特性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掺合料及盐溶液对透水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进行清水、氯盐和硫酸盐条件下的冻融对比试验,采用质量损失率和强度损失率评价其抗冻融破坏特性,通过矿物分析研究其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100次清水冻融循环内,透水混凝土质量损失和强度损失呈线性增大;复掺粉煤灰、硅灰组优于单掺硅灰组及基准组;掺合料对强度损失率的改善优于对质量损失率的改善。不同盐溶液冻融后,凝胶结构表面产生不同种类的盐结晶,对复掺组透水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顺序为:硫酸盐>氯盐>清水,100次冻融循环后,硫酸盐、氯盐冻融条件下透水混凝土的强度损失较清水条件下分别平均增大了64.5%、27.9%。(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9年09期)

孙豹,王乾峰,徐童淋,贺路翔[3](2019)在《冻融劣化混凝土压剪作用下力学特性及破坏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冻融劣化混凝土动静态抗剪性能,进行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0,10,25,35和50次)后混凝土在不同法向应力(0,3,6,9和12 MPa)下的压剪强度试验,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研究分析了冻融循环次数和法向应力对混凝土剪切强度、峰值应变和黏聚力与摩擦系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在相同法向应力状态下的剪切强度均逐渐降低,而且法向应力越大,剪切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的程度越小;当冻融循环次数相同且法向应力不大于单轴抗压强度50%时,剪切强度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且冻融劣化程度会影响该增幅效果;②在法向应力相同时,剪切峰值变形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对某一冻融循环次数,法向应力的存在增大了混凝土的剪切峰值变形;③摩擦系数和黏聚力都随冻融劣化程度的加深而降低,黏聚力大幅度降低是由于冻融劣化作用起主导作用所致。基于上述试验分析和八面体应力空间二次抛物线形式的压剪破坏准则,构建了平面应力状态下考虑冻融循环次数的混凝土压剪破坏准则。(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苗苗,彭刚,程卓群,孙尚鹏,王普[4](2019)在《基于不同破坏准则的混凝土冻融双轴受压破坏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加载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利用大型多功能液压伺服叁轴仪对双向应力状态下不同冻融次数(0、20、40次)和不同侧压力(0、0. 06fc、0. 12fc、0. 18fc、0. 24fc)的混凝土进行了静态(应变速率10-5/s)压缩试验,建立了基于Ottosen准则、Bresler-Pister准则以及Kupfer-Gerstle准则的混凝土冻融双轴受压破坏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基于Ottosen准则、Bresler-Pister准则和Kupfer-Gerstle准则所建模型均能很好地反映侧压力在0~0. 24fc范围内的混凝土双轴受压破坏规律,基于改进Kupfer-Gerstle准则建立的混凝土冻融受压破坏模型计算精度更高,且适用于单轴和双轴受压破坏的模拟。(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9年10期)

侯争光[5](2019)在《万家寨水利枢纽5号机组尾水中墩冻融破坏修复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万家寨水利枢纽位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西北黄土高原区,冬季气温低、持续时间长,每年有4~5个月时间温度处于0℃以下,记录最低气温为-31℃。经多年运行,尾水闸墩水位变化区域混凝土出现不同程度冻融破坏,决定采用UWB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进行修复处理。(本文来源于《水电与抽水蓄能》期刊2019年04期)

刘念,陈晓峰,张凯[6](2019)在《薄壁混凝土构件冻融破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简述宿迁港卓玛河河道两侧防护栏杆总长度6.3km(二岸累计数),于2016年底完成,栏杆的材质及造型依据设计并结合河道景观需要,最终经过综合比选来确定。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运行,部分栏杆出现了基础混凝土碳化、破损等问题,尤其是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气温较低,温度变幅次数较多,处在水位变幅区的部分受损较为明显。经实地勘测,南岸(本文来源于《治淮》期刊2019年08期)

池春,张阳[7](2019)在《钢纤维石墨导电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冻融循环破坏是影响导电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在复杂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导电混凝土不可避免得进行若干次冻融循环破坏,因此导电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机理,提出钢纤维石墨导电混凝土冻融损伤假说冻融循环破坏假说。(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9年07期)

李玉成,陈有亮,孙浩程,刘冠麟,姜羽时[8](2019)在《寒区花岗岩冻融损伤破坏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建安南水头镇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温度(-20,-30,-40,-50℃)条件冻融循环处理的岩样采用叁轴压缩试验、叁点弯曲试验、表观显微镜观测和微观电子显微镜扫描(SEM)、X射线衍射(XRD)分析等手段,分析冻融循环作用后岩石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微观损伤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围压的增高,冻结温度对花岗岩峰值强度的影响减弱;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花岗岩的抗拉强度损失率呈增大的趋势,花岗岩的黏聚力减小,而内摩擦角有增大的趋势;冻融循环次数相较冻融温度对其表观损伤的影响更大。由XRD和SEM试验分析可知:冻融循环前、后花岗岩试样的矿物成分基本没有变化,但微观结构变得疏松,表面形态粗糙,破坏面增多,表现为宏观上的花岗岩峰值强度的降低。(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杨耀[9](2019)在《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混凝土干湿—冻融循环破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混凝土作为工程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工程材料,由于使用环境复杂,影响了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和服役年限,在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盐腐蚀和冻融循环是导致性能劣化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对于在干湿和冻融作用下混凝土的破坏损伤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采用干湿-冻融循环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含气量和水胶比的混凝土在自来水与硫酸盐溶液中循环时,其力学性能和微观孔结构的变化。宏观指标包括混凝土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等;微观孔结构分析包括混凝土的T_2弛豫值、T_2谱积分面积和孔隙率等。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寻找上述指标之间的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相同水胶比条件下,掺加引气剂可以使得混凝土中微小孔隙增多,引气剂掺量为5‰的C30混凝土中,孔径<100nm的孔隙比例为80%,大于非引气混凝土的73%;不掺引气剂的条件下,C50混凝土的孔隙率低于C30混凝土,且C50无害孔比例为20%左右,大于C30混凝土的10%;硫酸盐的存在加速了混凝土的干湿-冻融破坏,不掺引气剂的条件下,5次干湿-冻融循环时,自来水中C30混凝土试件T_2谱面积增大值比硫酸钠溶液中略小。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按照孔径大小将混凝土中的孔隙分为四大类:无害孔、少害孔、有害孔、多害孔,寻找T_2弛豫值和孔隙率与抗压强度、相对动弹性模量之间的规律。研究发现,无害孔和多害孔与相对动弹性模量相关性好,有害孔与抗压强度相关性好,平均相关系数均高于0.8。根据孔隙率变化情况可初步判别混凝土抗干湿-冻融性,当孔径小于20nm的无害孔所占比例高、100-200nm的有害孔所占比例低,混凝土耐久性好;反之,混凝土耐久性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铭修[10](2019)在《围压及冻融条件下边坡锚固结构破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交通建设迅速发展。在山区公路的建设中,常遇到边坡失稳问题,锚固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边坡加固方法,在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季冻区的边坡锚固结构受到围压及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其稳定性及力学特性发生变化,影响边坡稳定。所以研究围压和冻融循环作用对边坡锚固结构的影响,对季冻区岩土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围压和冻融循环对锚固结构影响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理论分析,分别采用不同材料的锚杆制成砂浆—锚杆、砂岩—锚杆试件,进行围压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冻结期和重复荷载叁种情况下的模型试验,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在围压与冻融循环条件下,对砂浆—锚杆试件进行拉拔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在0kN~100kN的范围内,随着围压的不断增大,锚固力变化曲线呈上升趋势。围压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时,锚固力随围压增大而增大,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且围压对冻融循环的影响有抑制作用。GFRP和CFRP复合筋试件受冻融循环和围压耦合作用时,锚固力变化曲线较为相似,且小于同条件下普通钢筋锚杆试件的锚固力。(2)用砂岩锚杆试件代替岩质边坡,采用拉拔试验的方式,对砂岩锚杆试件在围压及冻融条件下进行试验,发现锚固结构锚固力随围压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再增大后减小的波浪形曲线。(3)在冻结作用、疲劳荷载和冻融循环条件下,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重复荷载次数和冻结状态下的试件进行拉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重复加载次数的增多,锚固力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趋势逐渐变缓;在冻融循环与重复荷载耦合作用时,锚固结构锚固力下降更加剧烈。冻结期,试件锚固力为常温时的1.3倍。在冻结期,锚固结构的锚固力也会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而且破坏形式也发生变化。本文针对砂浆锚杆试件和砂岩锚杆试件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大量结论,对岩质边坡锚固结构受冻融、围压、疲劳荷载等因素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期刊2019-06-01)

冻融破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不同掺合料及盐溶液对透水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进行清水、氯盐和硫酸盐条件下的冻融对比试验,采用质量损失率和强度损失率评价其抗冻融破坏特性,通过矿物分析研究其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100次清水冻融循环内,透水混凝土质量损失和强度损失呈线性增大;复掺粉煤灰、硅灰组优于单掺硅灰组及基准组;掺合料对强度损失率的改善优于对质量损失率的改善。不同盐溶液冻融后,凝胶结构表面产生不同种类的盐结晶,对复掺组透水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顺序为:硫酸盐>氯盐>清水,100次冻融循环后,硫酸盐、氯盐冻融条件下透水混凝土的强度损失较清水条件下分别平均增大了64.5%、27.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冻融破坏论文参考文献

[1].吕鸿翔,董卫军,于飞飞.干硬性混凝土预制块冻融破坏处理措施[J].山东水利.2019

[2].焦凯,陈晨,李磊,史迅,马宗源.透水混凝土盐溶液冻融破坏特性及机理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9

[3].孙豹,王乾峰,徐童淋,贺路翔.冻融劣化混凝土压剪作用下力学特性及破坏准则[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9

[4].刘苗苗,彭刚,程卓群,孙尚鹏,王普.基于不同破坏准则的混凝土冻融双轴受压破坏模型研究[J].水力发电.2019

[5].侯争光.万家寨水利枢纽5号机组尾水中墩冻融破坏修复处理[J].水电与抽水蓄能.2019

[6].刘念,陈晓峰,张凯.薄壁混凝土构件冻融破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治淮.2019

[7].池春,张阳.钢纤维石墨导电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J].江西建材.2019

[8].李玉成,陈有亮,孙浩程,刘冠麟,姜羽时.寒区花岗岩冻融损伤破坏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9

[9].杨耀.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混凝土干湿—冻融循环破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10].张铭修.围压及冻融条件下边坡锚固结构破坏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

标签:;  ;  ;  ;  

冻融破坏论文-吕鸿翔,董卫军,于飞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