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预应力论文-陈宇星,陈宇珠

纵向预应力论文-陈宇星,陈宇珠

导读:本文包含了纵向预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预应力,张拉,压浆,钢筋波纹管定位

纵向预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陈宇星,陈宇珠[1](2019)在《节段梁纵向预应力施工关键工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郑州市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河南省内首次采用预制节段梁悬臂拼装施工工艺施工,预应力施工为工程最为重要的一个程序,如何做好这最为关键的工序,本文将进行探讨,以预应力施工技术保障市政桥梁工程质量的关键工序控制要点。(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32期)

张建平,钟伟[2](2019)在《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渡槽纵向预应力损失对比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渡槽纵向钢束预应力随施工进程的损失变化规律,以结构型式为(95. 95+180+95. 95) m的某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渡槽为例,选取代表性的顶板、腹板预应力钢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结合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工的进行,实测预应力损失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顶板预应力损失表现为初期快速增长,中期呈跌宕式上升,后期有所下降;腹板预应力损失表现为前、中期平稳上升,后期有所下降;顶板、腹板钢束预应力损失发展趋势的区别表现为与悬臂段张拉的敏感性差异。(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刘佳琪[3](2019)在《PC梁预应力的锚下及纵向分布测试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病害较为普遍,大量研究表明,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预应力张拉力不足是导致梁体开裂及下挠的主要原因,因此预应力的检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拉脱法是施工期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最具前景的测试技术。除了锚下测试外,预应力纵向张拉力分布特征更是工程界关注的技术难点问题,相关研究非常少。目前,仅光纤光栅(optical fiber bragg grating)预应力钢绞线能够对多个测点进行数据采集,但是当前其价格昂贵。因此,结合拉脱法测试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同时考虑摩阻效应评估预应力钢绞线纵向张拉力分布特征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推广应用价值。本文依托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拉脱法判别标准及有效预应力分布检测技术(17-17K)”,通过对锚下有效预应力结果的准确识别及修正,结合OFBG-智能钢绞线的室内研究,开展了PC梁预应力的锚下及纵向分布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调研:系统阐述了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简单归纳了拉脱法检测技术及光纤测试技术的发展情况。(2)判别标准:开展了拉脱法检测技术的研究,阐述了拉脱法测试机理,得到了拉脱法典型测试曲线;设计了室内、室外试验,结合有限元分析及解析解推导,开展了锚具锥孔与夹片间的咬合力研究;开展了多孔锚具内外锥孔的咬合力测试,得到了锚具各锥孔间咬合力差异。结果表明:拉脱法测试不会改变钢绞线的锚下有效预应力;比较咬合力、预应力钢绞线外露段和体内段在夹片脱空时的内力瞬态重分布,可得到夹片咬合力为锚外和锚下内力重分布之和;多孔锚具外锥孔咬合力是内锥孔的1.125倍;基于上述研究最终提出整束钢绞线咬合力的计算公式,从而得到钢绞线锚下有效预应力判别标准。(3)修正方法:开展了基于现场预制梁的长期实时动态监测,研究得到了锚下有效预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钢绞线张拉后,预应力除了有整体的衰减趋势外,还随温度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研究得到了温度对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影响计算公式及48h内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时间修正计算公式,可对实际桥梁工程现场拉脱法测试结果进行温度和时间修正。(4)预应力纵向分布:自行设计并加工了OFBG-智能钢绞线水浴循环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具备温度变化及钢绞线张拉的功能;开展了OFBG-智能钢绞线受力及温度传感特性研究;基于工程现场预制箱梁,对压力传感器与智能钢绞线锚下测点位置的预应力和温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并考虑反摩阻影响,开展了预应力纵向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OFBG-智能钢绞线和振弦式压力传感器在锚下的预应力测试结果吻合,验证了光纤光栅技术的受力性能;OFBG-智能钢绞线温度感知系数为0.0226nm/℃;梁体外温差达到25.3℃,梁体内温度变化仅为7.9℃,达到3.2倍,且箱梁内温度较体外温度滞后约4小时,因此在进行温度修正时,应采用四小时后的大气温度除以3.2作为光纤测点当前的温度;测试了实际桥梁内部OFBG智能钢绞线3个测点位置的预应力,3个测点部位的预应力实测值分别对比《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的规范条文计算值。对比结果表明:铁路规范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2.2%,公路规范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6.2%,钢绞线预应力纵向分布测试数据与铁路规范更为吻合。(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5)

陈洪林[4](2019)在《大跨PC梁桥纵向预应力张拉流程优化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跨跨中底板开裂及持续下挠是大跨PC梁桥两大病害,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依托实际工程为湖南龙永高速红岩溪特大桥,为了能够减小成桥之后跨中位置的长期下挠变形和增强跨中截面抗裂性能,通过改变张拉预应力的顺序,提出推迟张拉部分顶板束至成桥后张拉的新流程,并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新张拉流程对梁体受力、变形及预应力的影响,同时还对比了不同补张时间及推迟束数量对结构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新张拉流程能显着减小成桥后主跨跨中长期下挠,同时还能有效提高主跨跨中截面抗裂性能。(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王健[5](2019)在《预应力混凝土变宽连续梁纵向钢束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预应力混凝土变宽连续箱梁纵向钢束的设计方案,通过Midas Civil桥梁有限元软件对预应力钢束的配置方案进行比选分析。研究表明,使用钢束连接器对钢束进行接续的分段布束方式,使梁部的受力状态更为合理,钢束配置更为经济。(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期刊2019年02期)

孙炯,王银辉,彭卫,朱奇挺[6](2018)在《纵向预应力加固混凝土偏压柱破坏过程的数值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以纵向预应力张拉加固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效果及影响因素,开展了加固后偏压柱破坏过程的数值仿真分析研究。利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模拟了不同偏心距和加固方式下偏压柱构件加载破坏全过程,探讨了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加固方式、外荷载偏心距以及钢绞线初张拉力值等因素对偏压柱承载能力、刚度和破坏时塑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预应力加固能有效提高偏心受压柱的极限承载能力和抗弯刚度,破坏状态构件截面内塑性发展更加充分,属性破坏的变形特点更加明显;而且,当偏心距较大时,单侧预应力张拉的加固效果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8年11期)

赵巧燕,王琛[7](2018)在《双室宽幅纵向全预应力箱梁代替小箱梁结构的构造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制拼装式小箱梁结构由于构件尺寸偏薄,在使用中存在梁体纵向开裂等病害影响结构耐久性,本文通过研究双室宽幅纵向全预应力小箱梁替代现有小箱梁结构,解决构件纵向开裂等耐久性问题,减少施工湿接缝,并在实体工程中进行验证。随着桥梁施工装备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满足预制吊装的便捷性的同时减少构件分块重量,是桥梁发展的新方向。(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8年11期)

杨海平[8](2018)在《纵向预应力对连续刚构桥箱梁剪力滞效应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预应力对连续刚构桥箱梁的受力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杆系模型和实体模型,引入箱梁剪力滞系数λ,分析了预应力对箱梁剪力滞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力会放大箱梁剪力滞效应的作用,它的空间布置形式对结构计算结果具有显着影响,简单的箱梁桥杆系模型难以反映结构的真实受力情况,建议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合理的计算模型,得到符合工程实际的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李海鸥,何军宏[9](2018)在《纵向预应力参数对连续刚构桥挠度和应力状态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纵向有效预应力是连续刚构桥中保证桥梁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研究纵向预应力参数对桥梁结构的挠度和应力状态的影响,是提高桥梁最终的合龙精度及桥梁施工安全的关键。以巴河大桥(73m+130m+73m)为研究背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r.Bridge(V3.3)建立实桥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分别对桥梁最大悬臂状态和成桥状态下预应力参数的变化对结构的挠度和应力状态的影响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各参数均会引起主梁位移和应力状态发生变化,预应力管道摩阻系数的影响较其他参数大,且对成桥状态的影响较最大悬臂状态大。因此,在进行同类桥梁施工控制时,应及时采集现场的实际预应力参数并反馈到计算模型中进行实时修正,以便指导桥梁顺利施工。(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8年08期)

孙炯[10](2018)在《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柱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桥墩作为桥梁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受力性能直接影响着桥梁的整体性能。因此,通过加固来提高桥墩承载力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预应力钢绞线在梁抗弯、板抗剪加固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但这种加固方式在偏心受压柱加固中研究甚少。本文提出利用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网与聚合物砂浆相结合的加固方法,即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法(简称LPSP加固法),通过数值模拟与构件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固效果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研究这种加固方法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开展了一系列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试件加固试验。通过12组偏心受压柱构件加载试验对单侧施加预应力钢绞线加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验证,通过钢筋应变、混凝土应变、钢绞线总张拉力、极限荷载以及变形等参数分析LPSP加固对偏心受压柱极限承载力、变形刚度、裂缝发展以及破坏形态因素的影响。(2)利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数值模拟了不同偏心距和加固方式下偏心受压柱构件加载破坏全过程,探讨了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加固方式、外荷载偏心距以及钢绞线总张拉力值等因素对偏心受压柱承载能力、刚度和破坏时塑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LPSP加固法有效提高偏心受压柱的极限承载力,并且随着偏心程度以及钢绞线总张拉力的不断提高加固效果愈佳;偏心受压柱在加固后,变形刚度得到较大程度提升,有效提高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偏心受压柱加固后,结构开裂荷载得到显着提升,有效抑制受拉裂缝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大大提高结构耐久性;LPSP加固可有效改变偏心受压柱的破坏形态;LPSP加固法能有效提高偏心受压柱的极限承载能力和抗弯刚度,构件截面内塑性发展更加充分,延性破坏的变形特征更加明显;而且,当偏心距较大时,单侧预应力张拉的加固效果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1)

纵向预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渡槽纵向钢束预应力随施工进程的损失变化规律,以结构型式为(95. 95+180+95. 95) m的某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渡槽为例,选取代表性的顶板、腹板预应力钢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结合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工的进行,实测预应力损失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顶板预应力损失表现为初期快速增长,中期呈跌宕式上升,后期有所下降;腹板预应力损失表现为前、中期平稳上升,后期有所下降;顶板、腹板钢束预应力损失发展趋势的区别表现为与悬臂段张拉的敏感性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纵向预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宇星,陈宇珠.节段梁纵向预应力施工关键工序的研究[J].居舍.2019

[2].张建平,钟伟.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渡槽纵向预应力损失对比分析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9

[3].刘佳琪.PC梁预应力的锚下及纵向分布测试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陈洪林.大跨PC梁桥纵向预应力张拉流程优化措施分析[J].公路工程.2019

[5].王健.预应力混凝土变宽连续梁纵向钢束方案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

[6].孙炯,王银辉,彭卫,朱奇挺.纵向预应力加固混凝土偏压柱破坏过程的数值仿真分析[J].混凝土.2018

[7].赵巧燕,王琛.双室宽幅纵向全预应力箱梁代替小箱梁结构的构造改进[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

[8].杨海平.纵向预应力对连续刚构桥箱梁剪力滞效应的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8

[9].李海鸥,何军宏.纵向预应力参数对连续刚构桥挠度和应力状态的影响分析[J].北方交通.2018

[10].孙炯.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柱承载力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

标签:;  ;  ;  ;  

纵向预应力论文-陈宇星,陈宇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