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冻力论文-龙春跃

抗冻力论文-龙春跃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冻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库尔勒香梨,抗冻力,低温处理,生理生化

抗冻力论文文献综述

龙春跃[1](2009)在《库尔勒香梨抗冻力与抗冻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库尔勒香梨属于新疆梨种(Pyrus sinkiangensis Y(u|¨)),为新疆传统的地方品种,栽培历史已长达1500多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库尔勒香梨被大规模的种植,香梨远销美国、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当地果农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在库尔勒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由于近年来气候异常,严重影响了库尔勒香梨的正常生长发育,因冻害导致树体大面积死亡。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香梨越冬期间抗冻性评价,分析库尔勒香梨抗冻生理生化特性,为库尔勒香梨抗冻栽培提供借鉴。通过测定库尔勒香梨在不同处理下的生理生化反应,综合评价库尔勒香梨抗冻力,为库尔勒香梨抗冻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为:1.自然条件下发生冻害后测定受不同程度冻害枝条和花芽的生理生化指标。2.不同产量和不同药剂处理在人工低温胁迫后的生理反应。3.不同产量和不同药剂处理在休眠前后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本研究结果如下:1.库尔勒香梨冻害程度越严重,其一年生枝条和花芽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N、K、Mg含量越低。2.在人工低温胁迫下3种供试不同产量处理库尔勒香梨的抗冻能力强弱顺序为处理中>处理高>处理低;3种不同药剂,9个不同浓度处理库尔勒香梨的抗冻能力强弱顺序为1.0mmol/L SA>2.0mmol/L SA>5mmol/L Put>1.0mmol/L Spd>0.5mmol/L Spd>对照>10mmol/L Put>1mmol/L Put>2.0mmol/L Spd>0.5mmol/L SA。3.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电解质渗出率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显着;与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呈负相关。4.相对电导率、脯氨酸、MDA、可溶性糖、SOD活性可作为库尔勒香梨主要的抗冻性鉴定指标,其中,相对电导率可单独作为库尔勒香梨抗冻性的鉴定指标。5.各处理休眠后的N、Ca、Mg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P、K含量下降。K、Ca、Mg与各指标相关性高,可溶性糖、N、P与各指标关系不密切。(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周瑞莲,程国栋[2](2000)在《高寒山区牧草根中丙二醛、渗透调节物、多胺季节 动态与抗冻力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带地区的高山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在-30℃组织结冰状况下生存,然而人们并不了解其抗冻的生理机理。本研究目的拟通过测定自然生境下生长的4种高寒山区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花雀麦(Bromus  sinensis  Keng.)、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草地早熟禾(Poa sphyondylodes  Trin.)根中渗透调节物、膜脂过氧化产物、多胺含量季节变化,以了解他们与牧草抗冻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晚秋(9月1~15日)牧草根中MDA含量增高,尔后下降,冬季保持恒定。总碳水化合物(TNC),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晚秋气温下降而增加,在11月达到最高,尔后下降,且持续到翌年春季。随晚秋气温下降从9月到11月根中多胺含量迅速增加,4种牧草平均增加180%,其中亚精胺(Spd)占多胺含量的53%。在11月牧草根中多胺几乎完全消失。上述物质在晚秋入冬增加正好与牧草抗冻锻炼时间相吻合,因而是植物抗冻适应的重要生理响应和植物越冬的低温保护物质。他们在降低细胞冰点、防止细胞结冰引起的膜机械伤害,抑制膜脂过氧化保护膜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00年05期)

罗正荣,章文才[3](1994)在《应用Logistic方程测定柑桔抗冻力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导测定配合Logistic方程求拐点温度的方法,研究了柑桔抗冻力的动态变化,不同种类、品种间抗冻力的差异以及抗冻力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并对该方法的特点,在柑桔上的适用性以及有关实验条件进行了讨论.此外,还对柑桔抗冻力的温度指标提出某些看法.(本文来源于《果树科学》期刊1994年02期)

罗正荣,章文才[4](1993)在《外源ABA和GA_3处理对人工控制条件下柑桔抗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物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布100×10~(-6)ABA和GA_3对锦橙实生苗抗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BA可在非锻炼条件(昼20℃/夜10℃)下提高抗冻力1.26℃(处理后第5天)和2.26℃(处理后第10天);而GA_3则在锻炼条件(昼10℃/夜5℃)下降低抗冻力1.24℃(处理后第5天)和2.00℃(处理后第10天)。(本文来源于《中国柑桔》期刊1993年04期)

罗正荣,章文才[5](1992)在《PP333对柑桔抗冻力以及叶片内源ABA和GA_3含量的影响(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中旬叶喷并土施2000ppmPP333(0.2g有效成分/株)能抑制柑桔盆栽树晚秋梢生长,增强抗冻力1.22℃(“国庆1号”温州蜜柑)和0.57℃(“Verna”柠檬),降低叶片内源GA_3含量,增加ABA含量,从而使ABA/GA_3比值提高。(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通讯》期刊1992年03期)

А,С,Ерохин,王朝芳[6](1992)在《公牛精子抗冻力与脂类脂酸成分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进家畜精液的冷冻方法,必须进一步研究不同种家畜精于抗冻力不同的原因。甚至在同一种家畜中也有精子抗冻力不同的个体。精于膜的脂类组成对抗冻力有很大影响。根据现有资料,脂类的饱和与不饱和脂酸为等摩尔含量的家畜精于抗冻力较强。一些作者认为,公牛和公猪精子的抗冻力不同与精子膜在加入低温保护剂时改变自己微粘度的能力不同有关。有人曾用酵母细胞证明,脂类的聚合不饱和脂酸含量高可使细胞在冷冻后的存活率提高。公羊精子对冷冻有高度敏感性是因为顶体膜中聚合不饱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低。同种家畜单个精子对冷冻的敏感性也可能与精子脂类的脂酸成分有关。(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草食家畜)》期刊1992年01期)

抗冻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温带地区的高山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在-30℃组织结冰状况下生存,然而人们并不了解其抗冻的生理机理。本研究目的拟通过测定自然生境下生长的4种高寒山区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花雀麦(Bromus  sinensis  Keng.)、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草地早熟禾(Poa sphyondylodes  Trin.)根中渗透调节物、膜脂过氧化产物、多胺含量季节变化,以了解他们与牧草抗冻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晚秋(9月1~15日)牧草根中MDA含量增高,尔后下降,冬季保持恒定。总碳水化合物(TNC),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晚秋气温下降而增加,在11月达到最高,尔后下降,且持续到翌年春季。随晚秋气温下降从9月到11月根中多胺含量迅速增加,4种牧草平均增加180%,其中亚精胺(Spd)占多胺含量的53%。在11月牧草根中多胺几乎完全消失。上述物质在晚秋入冬增加正好与牧草抗冻锻炼时间相吻合,因而是植物抗冻适应的重要生理响应和植物越冬的低温保护物质。他们在降低细胞冰点、防止细胞结冰引起的膜机械伤害,抑制膜脂过氧化保护膜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冻力论文参考文献

[1].龙春跃.库尔勒香梨抗冻力与抗冻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

[2].周瑞莲,程国栋.高寒山区牧草根中丙二醛、渗透调节物、多胺季节动态与抗冻力关系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0

[3].罗正荣,章文才.应用Logistic方程测定柑桔抗冻力的探讨[J].果树科学.1994

[4].罗正荣,章文才.外源ABA和GA_3处理对人工控制条件下柑桔抗冻力的影响[J].中国柑桔.1993

[5].罗正荣,章文才.PP333对柑桔抗冻力以及叶片内源ABA和GA_3含量的影响(简报)[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

[6].А,С,Ерохин,王朝芳.公牛精子抗冻力与脂类脂酸成分的关系[J].国外畜牧学(草食家畜).1992

标签:;  ;  ;  ;  

抗冻力论文-龙春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