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苯并咪唑论文-李洋洋,易平贵,李筱芳,李庆,张志于

羟基苯并咪唑论文-李洋洋,易平贵,李筱芳,李庆,张志于

导读:本文包含了羟基苯并咪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发态质子转移,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荧光光谱,溶剂效应

羟基苯并咪唑论文文献综述

李洋洋,易平贵,李筱芳,李庆,张志于[1](2019)在《溶剂效应对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质子转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谱法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DMF,甲醇等有机溶剂及不同组成的1,4-二氧六环/甲醇混合溶剂中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HPBI)的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考察了溶剂极性对HPBI光谱性质及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机制的影响,探讨了酸碱度对HPBI在水溶液中荧光光谱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溶剂中,HPBI均表现出烯醇式和酮式的双发射峰(350 nm和460 nm附近),且溶剂极性越小越有利于质子转移.结合可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M06-2X/6-311++G(d)及TD M06-2X/6-311++G(d)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进一步表明,在同一溶剂中,烯醇式构型是基态HPBI的主要存在形态,而在激发态时的结构,HPBI的烯醇式构型通过质子转移转化为酮式构型.此外,当溶液中碱达到一定浓度时,将在415 nm处产生一个酚氧负离子所发射的新荧光峰,TD B3LYP/6-311++G(d)的理论预测该发射峰的波长为409. 44 nm.(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贺永桓[2](2018)在《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合成及其在荧光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荧光现象发展成熟的荧光检测技术,因其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多样性、原位分析等优点,已广泛地应用于生物传感、固体发光材料、荧光标记、活体成像、疾病诊断等领域。在荧光产生的机制当中,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xcited-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ESIPT)也是一种荧光现象中的光物理过程。该过程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在经光的作用下,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后,分子内某一基团上的氢(质子)通过分子内氢键,转移到分子内邻近的氮、硫、氧等杂原子上,形成互变异构体的过程。因此,本文以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HBI)为荧光母体,进行了相关实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荧光母体HBI的合成机理探索,通过HPLC,MS和NMR等仪器表征手段,对加入到反应体系的亚硫酸氢钠所起到的化学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硫酸氢钠在HBI形成过程中的成环反应步骤发挥了重要作用。亚硫酸氢钠的加入,既有利于反应物水杨醛的后处理,又能促进反应的进行。2、以HBI为荧光母体,2,4-二硝基苯磺酰基为识别基团,合成了可用于检测巯基类物质的荧光探针。探针对半胱氨酸显示出良好的荧光响应,并且成功应用于HeLa细胞中的荧光成像实验。3、选用HBI为荧光母体,偶氮苯基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可用于检测消毒剂次氯酸的荧光探针。系统研究了探针的检测机制,详细阐明了检测机理,并将探针用于水体中次氯酸的检测和细胞成像实验。(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12-01)

李洋洋,李庆,张志于,李筱芳,易平贵[3](2017)在《溶剂极性对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激发态质子转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发态转移(ESPT)是最基本的化学物理过程之一,包括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和分子间质子转移。2-取代苯并唑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很好的激发态质子转移(ESPT)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在合适的溶剂中受到紫外光的激发可得到烯醇式结构和酮式结构的双荧光发射峰,显示出明显的双光子效应。合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物理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16)

史健泽,汤立军[4](2016)在《一种基于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的荧光探针对高半胱氨酸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带有巯基的氨基酸如半胱氨酸、高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由于高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和反应活性,高半胱氨酸的高选择性识别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2-4]。基于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5]性质以及醛基的反应性,本文设计合成了一个结构简单的苯并咪唑衍生物BIHM并考察了其对巯基氨基酸的识别性质。结果表明,通过醛基与巯基氨基酸的缩合-加成反应,扰动了探针分子BIHM的ESIPT过程,探针BIHM在H2O/Ethanol(9:1,v/v,Tris-HCl 10 m M,pH=7.4)溶液中对高半胱氨酸具有良好的比率识别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七分会:光化学》期刊2016-07-01)

谷梦思,张斌,杜晨霞[5](2016)在《羟基苯并咪唑磷氧双核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丰富、廉价且无毒的金属的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1]),其中Zn(Ⅱ)配合物能够较方便的实现高效的发光,在OLEDs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本文利用新型羟基苯并咪唑膦氧配体与醋酸锌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双核锌配合物。每个中心Zn~(2+)离子分别与两个配体和一个乙酸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几何构型。荧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在543.6 nm处出现最大发射峰,是一类较好的黄绿光材料。众所周知,膦氧和苯并咪唑基团具有较好的载流子传输性,因此,该类材料有望实现较好的OLEDs发光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七分会:无机化学前沿》期刊2016-07-01)

刘鸿,李创海,廖亚四[6](2015)在《7-{2-[1-(8-羟基喹啉-7-亚甲基)]苯并咪唑基}-8-羟基喹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7-甲酰基-8-羟基喹啉和邻苯二胺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体——7-{2-[1-(8-羟基喹啉-7-亚甲基)]苯并咪唑基}-8-羟基喹啉(H2L);H2L分别与醋酸锌和叁氯化铝经配位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的金属配合物Zn L·H2O(1)和Al_2L_3·3H_2O(2),其结构和性能经UV-Vis,1H NMR,IR,元素分析及FL表征。1和2的λem分别为514 nm(λex=400 nm)和525 nm(λex=401 nm)。(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5年12期)

周璐,车全通,杨景帅[7](2014)在《新型聚[2,2′-间(4-羟基吡啶)-5,5′-二苯并咪唑]共聚物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波加热条件下,采用溶液共缩聚的方法合成了OH-PyPBI及同时含有OHPyPBI和PBI重复单元结构的共聚物OH-PyPBI/PBI和OH-PyPBI/2PBI.通过测试1 HNMR、TGA及其溶解性,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溶液浇铸法制备出膜材料,并研究了膜材料在浓磷酸中的溶胀性、机械性能和电导率等性能.结果表明:磷酸掺杂水平为4.3的OH-PyPBI/PBI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室温条件下的断裂拉伸强度为55.3MPa,断裂伸长率为107%;150℃不加湿条件下的质子电导率为0.099S/cm.表明该类共聚物膜材料在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茌方,周桃玉[8](2014)在《2-(3-甲氧基-4-羟基苯基)苯并咪唑的碳钢海水缓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合成了样品2-(3-甲氧基-4-羟基苯基)苯并咪唑(BID),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EPC)、交流阻抗谱(EIS)和腐蚀失重法测试了BID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BID在3.5%NaCl溶液中对Q235碳钢有约75%的缓蚀效果,腐蚀速率降至0.115mm/a,其作用效果为阳极抑制型。(本文来源于《全面腐蚀控制》期刊2014年09期)

陈林,魏梅林[9](2014)在《基于磷钼酸和2-(2-羟基苯)苯并咪唑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质子导电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磷钼酸和2-(2-羟基苯)苯并咪唑(L)为原料制备了具有质子导电性的有机-无机化合物[H3L2(PMo12O40)·7H2O·4CH3OH]n(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具有基于磷钼酸、2-(2-羟基苯)苯并咪唑及溶剂甲醇分子的二维氢键网络结构;质子导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100℃、相对湿度为98%时的电导率达到10-4 S·cm-1.(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孙小莉,张斌,杜晨霞[10](2014)在《基于双羟基苯并咪唑配体的新型多核锌簇寡聚物蓝光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羟基苯并咪唑类配体的有机化合物优异的光学性质,使其在金属离子探针,有机金属发光材料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1][2]。其中羟基苯并咪唑类锌化合物由于其具有高色纯度和量子效率的蓝色发光,从而成为潜在优良的蓝光材料[3]。本文利用新型2-(2’-羟基苯)-1-氢-4-羟基苯并咪唑与六水合硝酸锌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多核锌簇簇寡聚物,光学性质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纯蓝光发射。(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期刊2014-08-04)

羟基苯并咪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荧光现象发展成熟的荧光检测技术,因其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多样性、原位分析等优点,已广泛地应用于生物传感、固体发光材料、荧光标记、活体成像、疾病诊断等领域。在荧光产生的机制当中,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xcited-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ESIPT)也是一种荧光现象中的光物理过程。该过程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在经光的作用下,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后,分子内某一基团上的氢(质子)通过分子内氢键,转移到分子内邻近的氮、硫、氧等杂原子上,形成互变异构体的过程。因此,本文以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HBI)为荧光母体,进行了相关实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荧光母体HBI的合成机理探索,通过HPLC,MS和NMR等仪器表征手段,对加入到反应体系的亚硫酸氢钠所起到的化学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硫酸氢钠在HBI形成过程中的成环反应步骤发挥了重要作用。亚硫酸氢钠的加入,既有利于反应物水杨醛的后处理,又能促进反应的进行。2、以HBI为荧光母体,2,4-二硝基苯磺酰基为识别基团,合成了可用于检测巯基类物质的荧光探针。探针对半胱氨酸显示出良好的荧光响应,并且成功应用于HeLa细胞中的荧光成像实验。3、选用HBI为荧光母体,偶氮苯基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可用于检测消毒剂次氯酸的荧光探针。系统研究了探针的检测机制,详细阐明了检测机理,并将探针用于水体中次氯酸的检测和细胞成像实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羟基苯并咪唑论文参考文献

[1].李洋洋,易平贵,李筱芳,李庆,张志于.溶剂效应对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质子转移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贺永桓.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合成及其在荧光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3].李洋洋,李庆,张志于,李筱芳,易平贵.溶剂极性对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激发态质子转移的影响[C].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物理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7

[4].史健泽,汤立军.一种基于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的荧光探针对高半胱氨酸的识别[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七分会:光化学.2016

[5].谷梦思,张斌,杜晨霞.羟基苯并咪唑磷氧双核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七分会:无机化学前沿.2016

[6].刘鸿,李创海,廖亚四.7-{2-[1-(8-羟基喹啉-7-亚甲基)]苯并咪唑基}-8-羟基喹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J].合成化学.2015

[7].周璐,车全通,杨景帅.新型聚[2,2′-间(4-羟基吡啶)-5,5′-二苯并咪唑]共聚物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茌方,周桃玉.2-(3-甲氧基-4-羟基苯基)苯并咪唑的碳钢海水缓蚀性能[J].全面腐蚀控制.2014

[9].陈林,魏梅林.基于磷钼酸和2-(2-羟基苯)苯并咪唑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质子导电性(英文)[J].化学研究.2014

[10].孙小莉,张斌,杜晨霞.基于双羟基苯并咪唑配体的新型多核锌簇寡聚物蓝光材料[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2014

标签:;  ;  ;  ;  

羟基苯并咪唑论文-李洋洋,易平贵,李筱芳,李庆,张志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