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发射论文-游超瑜,林隆辉,李剑锋

表面发射论文-游超瑜,林隆辉,李剑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发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壳层隔绝纳米粒子,稀土荧光粉,增强,荧光

表面发射论文文献综述

游超瑜,林隆辉,李剑锋[1](2019)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增强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光致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荧光粉由于其显色性好以及荧光寿命长等优点,一直作为重要的荧光转换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s)系统中。然而相比于其他稀土荧光粉,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由于固有本征发光效率低,能量失配以及荧光寿命过长等问题,严重危害了整个发光二极管系统,尤其是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的色彩质量和能源效率,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途径增强其发光强度和量子效率[1-3]。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利用等离激元共振效应(SPR)增强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光致发光性能的普适性解决方案。作为一种等离子信号放大器,银核壳层隔绝纳米粒子(Ag-SHINs)被有效负载在稀土荧光颗粒周围,通过精确调控壳层隔绝纳米粒子的内核尺寸、壳层厚度,从共振峰位置、距离效应以及负载浓度等几个方面系统地研究Ag-SHINs对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壳层隔绝模式中,惰性壳层可以有效阻止荧光淬灭,而Ag内核提供的强光电场可以对荧光信号的发光强度和量子效率同步进行增强。通过调控SPR效应可以有效地加速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的内量子能量转移过程,对荧光强度、荧光寿命性能进行同步优化。这对于LED技术体系尤其是白光照明WLED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刘文峰,周子游,黄海龙,赵增超[2](2019)在《PERC太阳电池发射极表面优化设计与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发射极表面对PERC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影响;然后设计了不同条件下的扩散和热氧化工艺实验,得到了最高转换效率达22.30%的PERC太阳电池;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优化后的扩散和热氧化工艺降低了发射极表面复合速率,提高了电池的转换效率。(本文来源于《太阳能》期刊2019年08期)

王思展,黄建国,姜利祥,王军伟[3](2019)在《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在航天器表面充电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次电子发射现象是电子入射到材料表面并从材料表面激发出次级电子的现象。在航天领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对于评估和预测航天器的表面充电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航天器的表面充电机制进行了介绍,结合航天器表面充电平衡方程编写了计算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的Matlab程序,使用航天表面材料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测量结果通过计算获得了特定环境下某材料的表面充电电位,为评估材料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对表面充电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直接的分析工具。(本文来源于《环境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蒋兴良,吴海涛,王涵,郭裕钧[4](2019)在《覆冰表面的交流电弧发射光谱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覆冰会降低绝缘子的电气性能,严重情况会导致绝缘子闪络和电网的大面积停电。文中从电弧本身状态量去研究闪络过程中的电弧特性,通过试验用光谱仪采集电弧在冰面传播的光谱信息,对获得的谱线进行分析和标识,利用谱线相对强度法,计算了冰面电弧的激发温度;通过分析Hα谱线的Stark展宽,得到了冰面电弧的电子数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冰面电弧等离子体光谱信息中含有丰富的特征谱线,它是冰面粒子和空气粒子电离共同作用形成的;随着电弧的传播,电弧的激发温度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主要在(6 000±600) K范围内变化,电弧的电子数密度呈增大趋势,并在闪络时候达到最大值1.9×10~(17) cm~(-3)。(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刘占一,许婷,张魏静,胡锦华[5](2019)在《热防护材料表面发射率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热流反演方法的表面发射率测试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火箭发动机用热防护材料镀铝薄膜表面发射率进行了测量。试验在真空舱中进行,利用石英灯对试片进行加热,建立了由石英灯和试片组成的热交换系统,根据传热理论推导出了包含试片表面发射率的传热方程。依靠热电偶测量试片温度变化,反演得到表面热流,代入传热方程,获得试验用镀铝薄膜表面发射率约为0.12。此外,还采用集总参数法对镀铝薄膜表面发射率进行了计算,两者结果相差小于1.5%。提出的发射率测试方法虽然不能得到光谱发射率,但已经可以满足工程应用,且简单易行。(本文来源于《火箭推进》期刊2019年04期)

卢素梅,孟庆林[6](2019)在《围护结构内表面发射率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人体热平衡和辐射换热原理,对Fanger的PMV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基于围护结构内表面发射率的热舒适模型,分析了冬夏季工况下不同内表面发射率对人体热舒适和平均辐射温度的影响,得到了满足人体热舒适与节能要求的围护结构内表面最佳发射率。结果表明:夏季工况下,随着表面发射率的减小,PMV值减小,同等舒适条件下室内设计温度可提高1~2℃;冬季工况下,随着表面发射率的减小,PMV值明显增大,同等舒适条件下室内设计温度可降低2~3℃。(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9年05期)

鞠双,李新慈,罗廷芳,李明[7](2019)在《马尾松胶合木表面声发射信号各向异性传播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木材各向异性所导致的同一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源在不同方向上传播速率各异的问题,研究了同一AE源在4个不同方向上发出的AE信号波形特征和传播速率随角度变化的规律。首先,采用0.7mm铅芯折断方式模拟声发射源,在马尾松胶合木表面沿纹理方向顺时针每隔15°,通过采样频率为500 k Hz的四通道高速采集系统收集原始AE信号。然后,基于小波分析的方法从原始信号中重构AE信号波形,根据小波变换原理和AE传感器的分辨范围,采用daubechies小波进行5层小波分解,在分析各层高频细节信号时频域特征的基础上进行AE信号波形重构。最后,利用信号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确定AE信号,通过2个传感器的时差,进而采用时差定位法计算AE信号的传播速度。对于不同方向的AE传播速率,通过多项式拟合的方法,提出AE传播速度随角度变化的函数关系。(本文来源于《林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丹,叶鸣,冯鹏,贺永宁,崔万照[8](2019)在《激光刻蚀对镀金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的有效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红外激光刻蚀技术在镀金铝合金表面制备了多种形貌的微孔及交错沟槽阵列.表征了两类激光刻蚀微阵列结构的叁维形貌和二维精细形貌,分析了样品表面非理想二级粗糙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了微阵列结构二次电子发射特性对表面形貌的依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刻蚀得到的微阵列结构能够有效抑制镀金表面二次电子产额(secondary electron yield,SEY),且抑制能力明显优于诸多其他表面处理技术;微阵列结构对SEY的抑制能力与其孔隙率及深宽比呈现正相关,且孔隙率对SEY的影响更为显着.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并结合二次电子发射唯象模型和电子轨迹追踪算法,仿真了各微结构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特性,模拟结果从理论上验证了微阵列结构孔隙率及深宽比对表面SEY的影响规律.本文获得了能够剧烈降低镀金表面SEY的微阵列结构,理论分析了SEY对微结构特征参数的依赖规律,对开发空间微波系统中低SEY表面及提高镀金微波器件性能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语奇,王仁生,张明,张俊伟,杨志杰[9](2019)在《多丝正比计数器工作气体压强变化对α、β表面粒子发射率测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工作气体气压变化对α和β源表面发射率绝对测量的影响,在α、β表面粒子发射率基准装置上,通过改变多丝正比计数器工作气体压强,对大面积α平面源241Am、β平面源204Tl和90Sr/90Y的表面粒子发射率进行了绝对测量,并通过阈值外推方法对低能信号引起的漏计数率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当工作气体压强在50~180 k Pa气压范围内变化时,不同气压条件下的α、β表面粒子发射率测量结果在实验不确定度范围内相一致。基于Geant4程序包对探测器结构进行建模,Monte Carlo方法给出的模拟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实验结果相符。(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林芳,胡进坤,徐海涛,谭穗妍,徐军[10](2018)在《不同表面粗糙度金属的辐射发射率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红外热成像仪,测量具有不同表面粗糙度的碳钢的发射率随温度的变化特性。不同表面粗糙度的样品是采用不同加工方式获得的标准件,加工方式包括平磨、立铣和车床。利用加热台直接接触的方法给标准件加热,再利用红外热成像仪成像测温。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碳钢材料的表面摩擦度的增加,其发射率未必提高,而是与碳钢表面的加工方式有关。(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8年12期)

表面发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发射极表面对PERC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影响;然后设计了不同条件下的扩散和热氧化工艺实验,得到了最高转换效率达22.30%的PERC太阳电池;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优化后的扩散和热氧化工艺降低了发射极表面复合速率,提高了电池的转换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发射论文参考文献

[1].游超瑜,林隆辉,李剑锋.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增强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光致发光性能[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2].刘文峰,周子游,黄海龙,赵增超.PERC太阳电池发射极表面优化设计与模拟[J].太阳能.2019

[3].王思展,黄建国,姜利祥,王军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在航天器表面充电的应用[J].环境技术.2019

[4].蒋兴良,吴海涛,王涵,郭裕钧.覆冰表面的交流电弧发射光谱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9

[5].刘占一,许婷,张魏静,胡锦华.热防护材料表面发射率测试研究[J].火箭推进.2019

[6].卢素梅,孟庆林.围护结构内表面发射率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J].暖通空调.2019

[7].鞠双,李新慈,罗廷芳,李明.马尾松胶合木表面声发射信号各向异性传播规律[J].林业工程学报.2019

[8].王丹,叶鸣,冯鹏,贺永宁,崔万照.激光刻蚀对镀金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的有效抑制[J].物理学报.2019

[9].李语奇,王仁生,张明,张俊伟,杨志杰.多丝正比计数器工作气体压强变化对α、β表面粒子发射率测量的影响[J].计量学报.2019

[10].林芳,胡进坤,徐海涛,谭穗妍,徐军.不同表面粗糙度金属的辐射发射率实验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标签:;  ;  ;  ;  

表面发射论文-游超瑜,林隆辉,李剑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