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教门论文-曹金娜

秘密教门论文-曹金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秘密教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前期,秘密教门,治理

秘密教门论文文献综述

曹金娜[1](2019)在《清前期政府治理秘密教门政策变迁研究——以罗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秘密教门是以下层民众为主,以宗教迷信为纽带结成的宗教组织,通常以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存在。清朝前期秘密教门活动非常频繁,此时也是传统社会中政府查禁及惩治秘密教门最为积极的时期。清代前期在治理秘密教门的过程中,清政府既取得一定成效,也出现了治理失误。雍正朝推行宽严并重的政策,坚持区分首从的方针,卓有成效。迫于形势,乾隆朝政策过于严峻,以致影响社会稳定。文章通过探讨社会治理与教门的关系,希望对现在的宗教管理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楠[2](2018)在《趁乱立足:美国公理会与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关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鲁西北自然生态的脆弱,乡民之间的生存斗争成为社会常态,这不仅是地方社会动乱的重要诱因,而且也使得社会关系复杂化。民间秘密教门就是这种社会关系复杂化的表现。民间秘密教门的跨地域性特征及其潜在的反政府倾向,使其成为清政府的打击对象。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鲁西北的民间秘密教门将眼光投向基督教。美国公理会通过民间秘密教门人物的引导,在鲁西北的乡村获得了立足点。不过,作为一种制度性的宗教,基督教并不愿意为民间秘密教门提供政治上的庇护,也无意让基督教会民间教门化。美国公理会只是利用民间秘密教门的社会关系以楔入鲁西北乡村社会,希望建立基督教传教站和发展基督教的社区,而不是与民间秘密教门实现联合或融合。条约体制的保护以及信教所带来的现实利益,使得不少乡民纷纷涌向教会,其中就有不少民间秘密教门的人物。(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张萍[3](2013)在《明清时期秘密教门的妇女观——对《血湖宝卷》的释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湖宝卷》是秘密教门中专门供女教徒诵念的宝卷,体现出秘密教门对妇女的要求和态度。女性向来是"宗教"中不容忽视的徒众,在明清秘密教门中亦然。本文通过对《血湖宝卷》的释读,将其中所展现的妇女观与正统社会中儒释道叁教加以比较,揭示出其共通性。(本文来源于《甘肃理论学刊》期刊2013年05期)

狄鸿旭[4](2013)在《清代秘密教门中的民俗医疗现象与社会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以降,民间秘密教门在乡土社会传播极为广泛,尽管官方对其打压不遗余力,并不断针对秘密教门的传布制定法律条例,但是仍未能阻止其传布蔓延。作为乡土社会中的常见现象,民众在生活中对秘密教门有不少实际需求,如祈福、治病、丧葬仪式的主持等。清代民众求医问药的方式有多种,而秘密教门的做功运气、茶叶符咒等民俗疗法,是民众易于获得的医疗方式,秘密教门因此吸引大批信众,并获取钱财,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秘密教门与乡土社会发生密切联系,并成为民众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本文拟通过对秘密教门医疗现象及其社会影响的初步分析,勾画出秘密教门在乡土社会的生活实景。(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3年09期)

杨荣斌[5](2013)在《清代秘密教门——茶门教》一文中研究指出秘密教门,通常指的是明代中后期逐渐兴起、以无生老母和叁佛应劫救世为信仰的各种民间秘密宗教结社,简称"教门"。明代万历年间,闻香教(后改名为茶门教)在广泛的民间教派运动中产生。茶门教教内制度森严,所传经卷教义鲜明,传教范围亦很广泛。明末开始茶门教从北直隶向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地扩展壮大,到了清代,辗转到安徽、江苏、湖北、福建、广东、台湾等省发展。由于涉及密谋造反,此教门于嘉庆年间被清廷剿灭。(本文来源于《文史天地》期刊2013年09期)

孟超,狄鸿旭[6](2011)在《中国民众意识与明清秘密教门的滋生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广泛存在于明清时期基层社会的民众意识,探讨明清时期民间秘密宗教在基层社会中如何巧妙结合并利用民众意识,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笔者在探讨中,侧重结合民众意识从关于信仰诉求、医疗诉求和自身社会地位诉求等几方面因素出发,勾勒出民众意识与民间教派结合互动的动态图景,从宏观层面探讨明清时期在朝廷严厉禁止和打压下,秘密教派与乡土社会的深刻联系,表现出"非常态"的秘密教门在基层社会常态化运转的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于文善,欧德良[7](2010)在《评民国秘密社会研究的一本新着:《民国山东教门史》》一文中研究指出秘密社会在民国以来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民国山东教门史》一书通过对民国山东秘密社会的研究,丰富了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内容和视野,探讨了秘密社会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并通过翔实的史料揭示了教门活动对现实的几点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高校社科动态》期刊2010年03期)

吕晓钰[8](2010)在《从秘密教门到邪教》一文中研究指出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指出阻碍生产力发展是邪教的应有之义。根据秘密教门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得出封建社会的秘密教门不是完整意义上的邪教,民国以来的秘密教门,丧失了反封建的革命性质,成为历史前进的绊脚石,蜕变为邪教。(本文来源于《科学与无神论》期刊2010年03期)

吴才茂[9](2009)在《信仰与叛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的解释性回顾,探讨咸丰、同治年间贵州苗疆的秘密教门与社会动乱的关系。首先对贵州苗疆民众所处的生存状况加以描述和分析,判断其生存选择的暴力倾向性。继而利用各种原始资料,结合相关论着,对清代秘密教门概况进行梳理,并着重叙述灯花教的缘起、发展过程及主要活动,进而分析灯花教及其信仰是如何在这“苗汉杂处”的地域里迅速传播,最终领导生活无所适从的贵州苗疆民众走向高风险的生存选择——叛乱。秘密教门自清代中叶以降,处于盛行期,在全国范围产生了重要影响。贵州苗疆地理环境复杂,秘密教门得以在此区域迅速传播,其中以灯花教为代表的秘密教门表现最为活跃。灯花教最终参与并领导了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贵州苗疆社会叛乱,对清王朝的统治秩序构成挑战和冲击!该时期贵州苗疆秘密教门迅速发展的因素十分复杂,涉及到地理交通、经济因素、政治制度和官僚体制的缺陷、人口流动及身份控制的弱化等方面。但以灯花教为龙头的秘密教门及其极具诱惑力的信仰体系,才是贵州苗疆民众选中它的主要原因。这种选择是双向的,即秘密教门选择贵州苗疆和苗疆民众选择秘密教门作为叛乱工具的一种尝试。而两者之间目的不同,即秘密教门教首的帝王野心和普通教众及民众获得生活资源的期许。导致爆发了贵州苗疆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社会动乱。秘密教门及其信仰在清代民间流行甚广,对社会影响巨大。清朝政府在防治与治理上费力颇多,然收效甚微。秘密教门依然传行无阻,似乎表明秘密教门及其信仰有无所不能的社会影响力。然而,在贵州苗疆传播历程使人们发现,秘密教门及其信仰并非无所不能,带给民众只会是更深的灾难。(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4-01)

刘平,唐雁超[10](2009)在《清末民初秘密教门向会道门的转变——以政府法令为视角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秘密教门源远流长,并作为民间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而备受瞩目。秘密教门本质上是民间宗教,后来由于官方正统思想的敌视和明清法令的禁止,不得不转入地下,成为秘密教门。晚清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诸多秘密教门开始转型,宗教色彩逐渐淡化,而结社性质日益显着。民国以后,秘密教门进入了新的会道门时期,政府在法律上承认了集会结社和宗教信仰自由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并力图将宗教、结社活动纳入政府管理之下。同时,由于民国初期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会道门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09年02期)

秘密教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鲁西北自然生态的脆弱,乡民之间的生存斗争成为社会常态,这不仅是地方社会动乱的重要诱因,而且也使得社会关系复杂化。民间秘密教门就是这种社会关系复杂化的表现。民间秘密教门的跨地域性特征及其潜在的反政府倾向,使其成为清政府的打击对象。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鲁西北的民间秘密教门将眼光投向基督教。美国公理会通过民间秘密教门人物的引导,在鲁西北的乡村获得了立足点。不过,作为一种制度性的宗教,基督教并不愿意为民间秘密教门提供政治上的庇护,也无意让基督教会民间教门化。美国公理会只是利用民间秘密教门的社会关系以楔入鲁西北乡村社会,希望建立基督教传教站和发展基督教的社区,而不是与民间秘密教门实现联合或融合。条约体制的保护以及信教所带来的现实利益,使得不少乡民纷纷涌向教会,其中就有不少民间秘密教门的人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秘密教门论文参考文献

[1].曹金娜.清前期政府治理秘密教门政策变迁研究——以罗教为例[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李楠.趁乱立足:美国公理会与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关系初探[J].宗教学研究.2018

[3].张萍.明清时期秘密教门的妇女观——对《血湖宝卷》的释读[J].甘肃理论学刊.2013

[4].狄鸿旭.清代秘密教门中的民俗医疗现象与社会影响[J].理论界.2013

[5].杨荣斌.清代秘密教门——茶门教[J].文史天地.2013

[6].孟超,狄鸿旭.中国民众意识与明清秘密教门的滋生和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7].于文善,欧德良.评民国秘密社会研究的一本新着:《民国山东教门史》[J].高校社科动态.2010

[8].吕晓钰.从秘密教门到邪教[J].科学与无神论.2010

[9].吴才茂.信仰与叛乱[D].西南大学.2009

[10].刘平,唐雁超.清末民初秘密教门向会道门的转变——以政府法令为视角的探讨[J].甘肃社会科学.2009

标签:;  ;  ;  

秘密教门论文-曹金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