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覆盖容量论文-袁骥德

无线覆盖容量论文-袁骥德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线覆盖容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定形无线覆盖网络,随机矩阵理论,分布式MIMO,频谱效率

无线覆盖容量论文文献综述

袁骥德[1](2018)在《无定形无线覆盖网络容量分析及传输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应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对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等多重技术场景提出的新挑战,亟待在无线传输技术以及网络架构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无定形无线覆盖网络通过密集部署远程节点,“以用户为中心”多天线协作组网,并依据用户的业务需求和特点动态调整网络结构,能够完美应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多种需求,是未来网络架构的主要演进方向。目前,无定形无线覆盖网络的架构中仍存在无线传输环境复杂、硬件成本过高以及基站用户联合资源分配等技术难题。本论文针对其中若干关键问题,依据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各技术场景的差异化特点,深入研究了无定形无线覆盖网络中的传输技术和组网方式,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首先,研究并发展了两类用于分析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信道容量的重要数学工具:有限维随机矩阵理论(F-RMT,finite-dimension random matrix theory)和大维随机矩阵理论(L-RMT,large-dimension RMT)。无定形无线覆盖网络通过协作远程射频单元组网,使得通信链路呈现出分布式和MIMO无线传输的基本特征。考虑到随机矩阵与MIMO信道存在的紧密联系,利用F-RMT推导了有限维Wishart矩阵在不相关Rayleigh、半相关Rayleigh、以及不相关Riciean信道下的无序特征值概率密度函数及其任意阶矩;当矩阵维度充分大时,利用L-RMT推导了最大合并比、迫零预编码、以及正则化迫零预编码的渐进统计特性。理论结果揭示出了信道矩阵参数与MIMO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为后续无定形无线覆盖网络的系统性能分析以及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其次,针对连续广域覆盖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mMIMO的低成本无定形无线覆盖网络组网方式,并根据其上下行传输方案推导了对应的可达频谱效率。低成本无定形无线覆盖网络采用高低精度搭配的远程射频单元和光纤无线混合的前向链路,代替全高精度射频单元和纯光纤的前向链路的系统配置,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功耗和部署成本。基于该网络架构推导了采用最大合并比接收时的上行可达速率,由此设计了针对混合系统架构的下行预编码策略,并利用L-RMT的理论成果,分别推导了在接入链路采用最大合并比传输、迫零预编码、以及正则化迫零预编码时用户可达速率的等效表达。数值仿真结果揭示出该低成本无定形无线覆盖网络能够以更高的能量效率达到全高精度分布式mMIMO的系统吞吐量,进而以最优能量效率目标,揭示了最佳的高低精度远程天线节点(RRH,remote radio head)之间的配置比例。之后,针对热点高容量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超密集云接入网络的无定形无线覆盖网络组网方式,并研究了“以用户为中心”组网的无定形小区的高信噪比上行容量。从F-RMT的理论成果出发,通过将含大尺度信息的无线传播信道建模为半相关随机矩阵,推导了任意天线配置下遍历容量的近似闭式表达,给出了高信噪比下当链路两端天线维度一致时的容量下界。理论结果揭示出衰落指数、远程射频单元部署密度、以及天线数目配置对上行遍历容量的影响。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据此提出了分别“以用户为中心”和“以射频单元为中心”的天线/用户调度算法以达到最优的能量效率。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理论结果能够准确近似高信噪比遍历容量,且提出的天线调度算法相较于传统调度算法,能在达到相同的能量效率的前提下大幅减少远程射频单元的部署密度。最后,针对低功耗大连接的需求,对基于混合架构分布式mMIMO的无定型无线覆盖网络提出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组网策略,并深入分析了组网过程中的用户激活检测、信道估计、以及用户与远程射频单元动态分簇等算法。从用户激活检测和信道估计研究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算法(ADMM,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的快速算法,能够在高效检测用户状态的同时估计即时信道信息,进而基于即时信道信息中取得的大尺度衰落信息,构建用于用户与远程射频单元动态分簇的先验观测空间并确定最优的分簇数。通过加权?_1范数近似天线选择矩阵,将动态分簇问题建模为一个最大化和速率优化问题,在考虑前向回程容量以及总功率受限的情况下,求解最优的分簇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ADMM算法能够快速检测用户状态信息,并验证出其提取的大尺度信息能够在密集的分布式系统中达到估计准确度的上界。同时,动态分簇算法的仿真结果表明了其强收敛性,并且在不同的系统配置下均能明显提升系统和速率。(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8-23)

吴慧慈[2](2018)在《异构协作无线网络的覆盖与容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1000倍移动数据速率提升,5G的技术研发主要从网络异构密集化、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SE)提升和频谱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作为移动数据速率提升的主要力量,异构无线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s,HetNets)能显着提升网络覆盖与网络容量,但HetNets的引入同时带来了复杂的异构网络间协调和干扰管理问题。协同多点传输(Coordinatedmulti-point transmission,CoMP)技术作为 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系统的关键技术,预期能实现异构网络间协调,降低网络间干扰,进一步提高HetNets网络性能。另一方面,提供高保障性的无线传输安全是HetNets、乃至5G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采用异构协作的物理层安全技术从信息论安全角度被证明可实现无线信号在HetNets中的安全传输。本论文围绕HetNets结合CoMP的网络覆盖与容量研究,包括安全覆盖和安全容量研究,建立异构协作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和优化HetNets中考虑异构协作的网络覆盖概率、安全覆盖概率、平均传输数据率以及安全速率等。具体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针对非均匀HetNets结合CoMP的SE分析与优化,在基站接入容量受限和不可信小小区基站(Smallcell base station,SBS)存在的场景下,提出了基于基站负载和安全可信状态联合感知的异构多点协作方案;分别采用齐次泊松点过程和高斯-泊松点过程建模宏蜂窝基站(Macrocell base station,MBS)和SBS(包括合法SBS和不可信SBS)的位置分布;在考虑MBS与SBS之间存在距离限制的情况下,分析了典型移动用户(Mobileuser,MU)的平均SE和HetNets网络的单位面积频谱效率(Area SE,ASE);进一步证明了最优基站部署密度的唯一存在性,并给出了最优基站密度的表达式。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所提异构协作方案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系统参数对所提异构协作方案的影响。(2)针对支持缓存与能量收集技术的HetNets结合CoMP的网络覆盖与容量分析,提出了 MBS与异构SBS联合服务MU的协调与协作方案,其中异构SBS的协调基于基站能量状态、基站缓存与MU请求匹配、信道资源以及相应链路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等信息;基于随机几何与概率论,分析基站的小区负载分布,刻画典型MU的累积RSS统计特性,并得到了典型MU的平均数据传输速率;采用Gamma分布拟合RSS的概率密度分布,得到了典型MU的覆盖概率。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分析了协作RSS门限、缓存容量及能量收集速率、最大信道复用数等系统参数对网络覆盖与传输速率的影响。(3)针对考虑差异化基站高度的HetNets结合CoMP的SE与业务卸载分析,提出了一种MBS保障基本网络覆盖、异构SBS联合传输与业务卸载的方案,其中异构SBS的协作策略取决于基站缓存与MU请求匹配,基站高度以及基站负载等信息;本文分析得到了 MU从MBS卸载到协作SBS簇的卸载概率;采用分段函数并依独立概率建模无线信号传播的非视距传播链路和视距传播链路,并用修正的COST(COoperation europeenne dans le domaine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et Technique)231径损耗模型建模基站高度对路径损耗参数的影响,推导了典型MU的平均SE表达式。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分析了所提方案及系统参数对HetNets的SE及业务卸载方案的影响。(4)针对HetNets结合CoMP的安全覆盖与安全容量分析与优化,首先在两层HetNets场景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节点选择的安全基站选择机制,基于随机几何,推导了典型MU的安全中断概率,以衡量HetNets所能提供的安全覆盖性能;然后,为进一步提高系统安全传输速率,提出了基于多节点(自私节点)协作干扰的安全机制,并结合基站的人工噪声以降低非合法链路的无线信道质量;采用Stackberg博弈模型建立基站所需的干扰发送功率与干扰节点的干扰要价之间的策略博弈,基于最优化理论证明了 Stackberg均衡点(包括发送节点的功率分配、干扰节点的发送功率以及要价)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得到了均衡点的闭式解;数值仿真表明所提协作方案能在降低基站侧人工噪声的分配功率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安全传输速率,这为HetNets能效提升和无线传输安全提供了理论指导。综上,将CoMP技术引入HetNets,本文提出四种以MU为中心的、同时考虑网络状态的异构协作方案以及一种提高安全传输速率的协作干扰方案,并以网络覆盖概率、SE、ASE、数据传输速率、安全中断概率、安全传输速率等为性能参数,理论地分析所提异构协作方案对HetNets网络覆盖与容量性能的影响,为实际异构协作无线网络的部署与实现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6-15)

李禹霖[3](2017)在《移动无线网络的手机测量汇报和覆盖容量自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智能应用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提出了各种新通信技术和新无线网络架构,终端用户对网络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升网络服务质量,增强网络竞争力,各大移动运营商开始大规模开展以提高用户感知为目标的网络优化工作,消除覆盖盲区,优化容量配置以缓解网络压力,智能无线网络优化日趋重要。传统无线网络优化过程中的参数测量通常采用呼叫质量测试和路测技术,由于无线网络随机性大,采集所得结果准确性较低,无法准确反映网络实际状况。为了解决传统网络优化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用户对网络质量的主观满意度,本文设计了基于手机测量汇报的无线网络参数采集平台并实现终端模块功能,实时地对无线网络参数、用户网络使用行为数据和用户对网络质量的主观满意度进行采集,通过数据挖掘算法构建网络质量评估模型。通过该预测模型实现对网络运行状况的评估和预测,定位网络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有:1、设计了移动无线网络参数采集平台,可以实现在不影响用户网络体验的同时,准确的对移动无线网络参数、用户网络使用行为参数和用户对网络质量主观满意度参数进行实时采集。2、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利用决策树算法,对筛选出的每一个节点进行属性分裂,划分和构造不同的分支,运用递归分治法进行属性选择度量,设计并搭建了用户对网络质量主观满意度的预测模型。利用基于手机测量的无线网络参数采集与覆盖容量自优化平台,不仅可以对不同运营商的网络性能进行实时监控和对比,提供网络优化方案,还能够通过用户分布的变化,分析用户的潮汐效应及群体移动特征,实时的对基站进行调度优化,为用户提供更优良的网络选择,推进按业务服务质量收费等运营模式的开展。(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3-09)

王子瑞[4](2015)在《面向高铁无线网络覆盖与容量优化的多agent模糊强化学习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升高铁沿线LTE无线网络服务质量,提供最理想的覆盖与容量性能,在传统单agent学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多agent联合调整相邻e Node B的天线下倾角从而实现覆盖与容量优化的模糊强化学习算法。并在LTE网络下的高速场景中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多agent学习算法与传统学习算法相比在高速环境下达到全局最优解的速率更快,特别是在应对环境突变的情况时恢复到最优解的速率有所提升。(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5年11期)

谢世森[5](2015)在《基于60GHz的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的覆盖及容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有限的频谱资源和无限的通信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移动通信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为解决高速率数据业务需求与频谱资源紧缺的问题,研究人员基于分布式天线技术,提出了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DWCS)的全新概念。另外,对移动通信系统而言,容量的分析必不可少,而具有免许可性、宽传输带宽等诸多优点的60GHz毫米波,已逐渐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新宠。论文首先分析当前蜂窝通信技术的应用瓶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进而提出了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其次,对新型60GHz毫米波的特性、研究方向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基于60GHz的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进行详细分析论证,主要分为信道容量和用户容量两个方面:第一,从MIMO信道容量入手,借鉴其分析方法,对采用不同功率分配方案下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进行分析,详细论证了系统的信道容量在等功率分配和注水功率分配下的对应关系。由于系统的信道容量与移动台的位置有关,因此论文也分析了移动台与分布式天线间最小距离与信道容量直接的关系。对蜂窝通信系统与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更好的信道容量。第二,基于CDMA网络,对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用户容量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瑞利衰落下和莱斯衰落下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用户容量进行了分析,随后对采用最大比合并接收分集时的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用户容量进行研究。在一定带宽和一定区域内对蜂窝系统和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容量进行对比,得出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具有较强的系统稳定性及容纳较多用户的优点。最后,对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和用户容量进行了对比总结,同时展望了容量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3-01)

丰雷,李文璟,邱雪松[6](2014)在《面向无线网络容量和覆盖优化的分组调度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无线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该文基于增强边缘用户调度公平性的目标提出一种通过b参数来调节覆盖和容量目标的比例公平(b-CCPF)分组调度算法,其可用于网络覆盖和容量优化(CCO)。该文首先证明该算法的收敛性,之后基于业务量分布、功率调整及该分组调度算法提出CCO机制,并在长期演进(LTE)网络下的一个试验的规则场景和一个基于实际网络数据的非规则场景中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该机制能够在覆盖-容量优化机制下,实现更合理的资源利用率(RO),并同a比例公平(a-PF)算法相比在理论场景和实际场景下平均用户吞吐量分别提升了19%和33%。(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祝琳,陈任翔[7](2012)在《WCDMA无线网络覆盖与容量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WCDMA系统是一种同频自干扰系统,在覆盖和容量上是互相制约的关系,这决定了在WCDMA系统中需对覆盖和容量实施平衡规划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WCDMA网的几个特性及容量与覆盖的关系,给出改善容量与覆盖的几个主要措施。(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2年06期)

秦建军[8](2011)在《WCDMA无线网络规划基站覆盖和容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WCDMA技术由于其所具备的优势,内蒙古通辽市联通公司将其发展和规划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以服务于该项目规划为目标,对无线网络规划的基本问题,即无线网络的覆盖配置和容量配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本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工程指导。(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1年06期)

莫怀海[9](2011)在《WCDMA系统无线覆盖与容量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3G网络的建设正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3G能够提供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提供可视电话、高速因特网接入、多媒体服务等业务。WCDMA是3G的最为重要标准之一,有着最为庞大的3G商业网络数量和用户数量。WCDMA R99网络能够提供384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能满足目前大多数的数据业务的需要。然而,对于一些数据业务比如视频、流媒体和下载等,需要更短的时延和更高的传输速度。HSDPA、HSUPA分别是WCDMA在下、上行链路的增强技术。HSPA是HSDPA和HSUPA两种技术的统称。HSPA技术能把WCDMA上、下行数据传输速率提升到5.76Mbps和14.4 Mbps。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发放了3张第叁代移动通信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其中中国联通增加基于W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中国联通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部署WCDMA网络,特别在重点城市直接部署HSPA网络。因此,WCDMA和HSPA无线网络规划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覆盖规划、容量规划是WCDMA网络规划中的重要环节。本课题详细研究了WCDMA无线网络规划中的覆盖和容量规划的原理、方法以及流程,同时研究了与其相关的网络规模估算。本课题采用理论、仿真、实例等多种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HSDPA、HSUPA的引入对WCDMA的覆盖和容量的影响。分析指出HSPA和WCDMA R99/R4在混合组网的情况下,HSPA的引入对R99/R4的覆盖和容量影响不大,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HSPA网络规划案例,介绍了HSPA网络规模估算的方法和流程,同时探讨了HSPA对WCDMA网络规划的影响和引进策略。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为WCDMA、HSPA无线网络规划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1-06-01)

杜峰[10](2011)在《覆盖最广信号最优 天翼3G网络插翅腾飞》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由相关权威机构针对我国3G通信网络建设、运营、服务等基本内容的数据统计表明,天翼网络的覆盖、速度、信号等均达到最优。天翼网络被称为:网络运营效率最高,网络覆盖面最广,网络信号效果最好,网络支撑服务业务最齐全,用户使用最多的最优网络。天翼网络已经覆盖(本文来源于《通信信息报》期刊2011-04-20)

无线覆盖容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1000倍移动数据速率提升,5G的技术研发主要从网络异构密集化、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SE)提升和频谱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作为移动数据速率提升的主要力量,异构无线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s,HetNets)能显着提升网络覆盖与网络容量,但HetNets的引入同时带来了复杂的异构网络间协调和干扰管理问题。协同多点传输(Coordinatedmulti-point transmission,CoMP)技术作为 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系统的关键技术,预期能实现异构网络间协调,降低网络间干扰,进一步提高HetNets网络性能。另一方面,提供高保障性的无线传输安全是HetNets、乃至5G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采用异构协作的物理层安全技术从信息论安全角度被证明可实现无线信号在HetNets中的安全传输。本论文围绕HetNets结合CoMP的网络覆盖与容量研究,包括安全覆盖和安全容量研究,建立异构协作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和优化HetNets中考虑异构协作的网络覆盖概率、安全覆盖概率、平均传输数据率以及安全速率等。具体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针对非均匀HetNets结合CoMP的SE分析与优化,在基站接入容量受限和不可信小小区基站(Smallcell base station,SBS)存在的场景下,提出了基于基站负载和安全可信状态联合感知的异构多点协作方案;分别采用齐次泊松点过程和高斯-泊松点过程建模宏蜂窝基站(Macrocell base station,MBS)和SBS(包括合法SBS和不可信SBS)的位置分布;在考虑MBS与SBS之间存在距离限制的情况下,分析了典型移动用户(Mobileuser,MU)的平均SE和HetNets网络的单位面积频谱效率(Area SE,ASE);进一步证明了最优基站部署密度的唯一存在性,并给出了最优基站密度的表达式。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所提异构协作方案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系统参数对所提异构协作方案的影响。(2)针对支持缓存与能量收集技术的HetNets结合CoMP的网络覆盖与容量分析,提出了 MBS与异构SBS联合服务MU的协调与协作方案,其中异构SBS的协调基于基站能量状态、基站缓存与MU请求匹配、信道资源以及相应链路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等信息;基于随机几何与概率论,分析基站的小区负载分布,刻画典型MU的累积RSS统计特性,并得到了典型MU的平均数据传输速率;采用Gamma分布拟合RSS的概率密度分布,得到了典型MU的覆盖概率。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分析了协作RSS门限、缓存容量及能量收集速率、最大信道复用数等系统参数对网络覆盖与传输速率的影响。(3)针对考虑差异化基站高度的HetNets结合CoMP的SE与业务卸载分析,提出了一种MBS保障基本网络覆盖、异构SBS联合传输与业务卸载的方案,其中异构SBS的协作策略取决于基站缓存与MU请求匹配,基站高度以及基站负载等信息;本文分析得到了 MU从MBS卸载到协作SBS簇的卸载概率;采用分段函数并依独立概率建模无线信号传播的非视距传播链路和视距传播链路,并用修正的COST(COoperation europeenne dans le domaine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et Technique)231径损耗模型建模基站高度对路径损耗参数的影响,推导了典型MU的平均SE表达式。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分析了所提方案及系统参数对HetNets的SE及业务卸载方案的影响。(4)针对HetNets结合CoMP的安全覆盖与安全容量分析与优化,首先在两层HetNets场景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节点选择的安全基站选择机制,基于随机几何,推导了典型MU的安全中断概率,以衡量HetNets所能提供的安全覆盖性能;然后,为进一步提高系统安全传输速率,提出了基于多节点(自私节点)协作干扰的安全机制,并结合基站的人工噪声以降低非合法链路的无线信道质量;采用Stackberg博弈模型建立基站所需的干扰发送功率与干扰节点的干扰要价之间的策略博弈,基于最优化理论证明了 Stackberg均衡点(包括发送节点的功率分配、干扰节点的发送功率以及要价)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得到了均衡点的闭式解;数值仿真表明所提协作方案能在降低基站侧人工噪声的分配功率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安全传输速率,这为HetNets能效提升和无线传输安全提供了理论指导。综上,将CoMP技术引入HetNets,本文提出四种以MU为中心的、同时考虑网络状态的异构协作方案以及一种提高安全传输速率的协作干扰方案,并以网络覆盖概率、SE、ASE、数据传输速率、安全中断概率、安全传输速率等为性能参数,理论地分析所提异构协作方案对HetNets网络覆盖与容量性能的影响,为实际异构协作无线网络的部署与实现提供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线覆盖容量论文参考文献

[1].袁骥德.无定形无线覆盖网络容量分析及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8

[2].吴慧慈.异构协作无线网络的覆盖与容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3].李禹霖.移动无线网络的手机测量汇报和覆盖容量自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7

[4].王子瑞.面向高铁无线网络覆盖与容量优化的多agent模糊强化学习算法[J].通信技术.2015

[5].谢世森.基于60GHz的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的覆盖及容量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5

[6].丰雷,李文璟,邱雪松.面向无线网络容量和覆盖优化的分组调度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

[7].祝琳,陈任翔.WCDMA无线网络覆盖与容量规划[J].科技风.2012

[8].秦建军.WCDMA无线网络规划基站覆盖和容量分析[J].信息通信.2011

[9].莫怀海.WCDMA系统无线覆盖与容量规划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

[10].杜峰.覆盖最广信号最优天翼3G网络插翅腾飞[N].通信信息报.2011

标签:;  ;  ;  ;  

无线覆盖容量论文-袁骥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