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挤进效应论文-本刊评论员

挤出挤进效应论文-本刊评论员

导读:本文包含了挤出挤进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收入分配改革,投资,消费,财政管理

挤出挤进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评论员[1](2010)在《收入分配改革要削弱“挤出效应”增强“挤进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收入分配改革"一词进一步"走红"。各大媒体纷纷讨论收入分配问题,有关政府部门正在全国多个省份进行收入分配改革调研。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都有诸多表现,笔者不否认政府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政策对初次分配或有可行的手段和可观的效果,但收入分配政策最能发挥作用还在于广义的政府收支这种再分配领域。(本文来源于《财政监督》期刊2010年11期)

汪伟[2](2009)在《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挤进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分析方法从短期与长期、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替代与互补的影响机制。一方面,公共资本对私人资本具有替代性,增加公共投资会"挤出"等量的私人投资;另一方面,公共资本对私人投资具有正外部性,可提高私人投资的边际产出从而"挤进"私人投资。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方向由这两种对立效应的相对强弱决定。实证检验表明,政府公共投资对私人部门投资在挤进的同时又有挤出,最终起主导作用的是挤进效应。政府在公共投资政策的制定和把握上应加强对私人投资的引导和规范,使私人投资者产生正确的理性预期,将项目投向更有效率、更有作用的领域。(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崔到陵,杨鹏程[3](2005)在《谈财政政策的“挤进效应”和“挤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杠之一近年来受到人们关注。由于传统的经济学教材对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理论的大范围普及,客观上形成了人们对财政政策“挤进效应”理论一定程度上的忽视。有鉴于此,本文对财政政策的这两大效应理论作出了对比分析和论证,探讨了二者不同的形成机理,指出当前我国应当创造有利条件发挥好财政政策“挤进效应”的功能,同时,应尽可能避免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给宏观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新疆财经》期刊2005年01期)

时建龙[4](1997)在《国债:“挤出效应”还是“挤进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债的“挤出效应”(Growding-out Effect)是近几年来在西方财政界引起广泛讨论且悬而未决的热点问题。政府举债是否会产生挤私人投资,有碍市场自主配置资源的效应,还是相反会产生带动私人投资、补充市场配置的效应,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关系到一国的债务政策是实行扩张还是紧缩。在我国,长达20多年的“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历史至今还让许多人为之向往,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国债发行量的急剧上升又使众人感到担忧。只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辩证分析,才能得出较为科学的债务政策。(本文来源于《财贸研究》期刊1997年02期)

挤出挤进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分析方法从短期与长期、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替代与互补的影响机制。一方面,公共资本对私人资本具有替代性,增加公共投资会"挤出"等量的私人投资;另一方面,公共资本对私人投资具有正外部性,可提高私人投资的边际产出从而"挤进"私人投资。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方向由这两种对立效应的相对强弱决定。实证检验表明,政府公共投资对私人部门投资在挤进的同时又有挤出,最终起主导作用的是挤进效应。政府在公共投资政策的制定和把握上应加强对私人投资的引导和规范,使私人投资者产生正确的理性预期,将项目投向更有效率、更有作用的领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挤出挤进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本刊评论员.收入分配改革要削弱“挤出效应”增强“挤进效应”[J].财政监督.2010

[2].汪伟.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挤进效应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

[3].崔到陵,杨鹏程.谈财政政策的“挤进效应”和“挤出效应”[J].新疆财经.2005

[4].时建龙.国债:“挤出效应”还是“挤进效应”[J].财贸研究.1997

标签:;  ;  ;  ;  

挤出挤进效应论文-本刊评论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