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地区论文-郭萍

松潘地区论文-郭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松潘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宗教艺术,松潘苯教,绘画艺术,叙事性

松潘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郭萍[1](2019)在《四川松潘地区苯教绘画艺术的叙事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岷江源头的松潘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西北西南、民族频繁迁徙交流的藏羌彝文化走廊上的重镇。这里的藏民以苯教和藏传佛教为主要信仰,尤其苯教信仰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特色。当地苯教寺院中的宗教绘画艺术以唐卡和壁画为主,其构图的叙事性特征诠释了苯教与藏传佛教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几例绘画艺术的梳理与分析,解读这种信仰关系的特质。(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9年09期)

胡定宇[2](2019)在《四川松潘高海拔地区草莓引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作为我国草莓重要产区,目前在生产栽培上以低海拔地区短日照草莓品种为主,品种优良种性退化、果实熟期短而集中(以冬草莓为主)、整体品质不优,制约了四川草莓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试验通过在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引进4个日中性草莓品种:‘Albion’(阿尔比)、‘Monterey’(蒙特瑞)、‘San Andreas’(圣安德瑞斯)、‘Portola’(波特拉),比较了不同品种在高海拔地区的物候期、植株生长、果实性状品质与产量等特性,研究了高海拔地区夏季冷凉气候下品种引进筛选与种苗繁育技术体系,结果如下。(1)松潘的生态气候条件适宜4个日中性草莓品种的生长,可以商业化生产夏秋草莓,能够产业化繁育子苗。(2)4个日中性品种适宜在松潘高寒干燥(海拔3200m)栽培,产量可达35602.8kg/hm2。松潘高寒湿润地区栽培的适宜品种为‘San Andreas’和‘Portola’,‘Albion’和‘Monterey’品种在高寒湿润地区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高于高寒干燥地区;温暖湿润地区栽培的适宜品种为‘Monterey’、‘San Andreas’和‘Portola’。(3)‘Albion’在高寒干燥地区和温暖湿润地区表现较好,果实性状好,TSS含量10.8%;植株长势较强、抗逆较强;在温暖湿润地区(海拔1312m)表现最好,果实5月30日成熟,采收期最长持续78d。(4)‘Monterey’在松潘高寒干燥地区、高寒湿润地区及温暖湿润地区的综合表现最优。植株长势强,叶面积可以达到16.68×15.76mm;果实性状优异,TSS含量10.5%;成熟早(海拔1312m的果实6月3日成熟),采收期长(最长持续时间158d);子苗质量好、繁殖系数较高(3.26)、抗逆性较强。(5)‘San Andreas’在3个海拔高度地区的综合表现比较均衡,植株长势强、果实性状好,平均单果重约33.35g,最大单果重达65.86g;子苗质量好,繁殖系数较高;在高寒干燥地区和高寒湿润地区的果实产量最高,分别达到2373.5kg/667m~2和1655.1kg/667m~2,在高寒干燥地区采收期长达163d;但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果实成熟较晚,抗逆性一般。(6)‘Portola’植株根茎在4个日中性品种中最粗,植株长势强、果实硕大(果实体积为49.73×41.3mm),抗逆性强,在遭遇极端暴雨气候时能保持较高的成活率;成熟期早(海拔1312m的果实5月30日成熟),采收期较短(持续时间最短为72d),TSS含量为7.7%~8.4%,酸度大。(7)种苗繁育方面,日中性品种的子苗根茎粗度和鲜重明显比短日照品种大,短日照品种繁殖系数和单位子苗繁殖量比日中性品种高。日中性品种和短日照品种均适宜在温暖湿润地区的地区进行繁育,部分日中性品种也适宜在高寒湿润地区繁育。草莓子苗的繁育质量,在高海拔地区一定范围内随海拔升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子苗生长和花芽分化,苗木质量较好。但海拔过高,温度降至最低适宜温度之下,子苗质量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吴瑞安,张永双,张俊才,张涛[3](2019)在《川西松潘地区裂隙性黄土强度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节理裂隙破坏了黄土的结构完整性,影响其力学性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黄土地区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的演化进程和破坏规模。为研究裂隙对黄土强度特性的影响,选取川西松潘地区黄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裂隙面倾角、含水率和含砂量等条件下的叁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仅当黄土中的裂隙面倾角与理论破裂角相近时,剪切破裂面才会迁就已有裂隙面发展;裂隙面倾角大小对黄土强度影响明显,裂隙面倾角为0°时,土体抗剪强度最大,接近理论破裂角时最小;不同含水率和含砂量条件下,裂隙性黄土强度特性均存在倾角效应,但随着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裂隙性黄土的黏聚力受含水量和含砂量变化影响较明显,内摩擦角受其影响相对较小。通过预设不同倾角裂隙面的黄土叁轴压缩试验来分析裂隙性黄土强度特性的思路,同样适用于古滑坡滑带土强度特性研究,开展滑坡不同部位的滑带土切面叁轴试验可以为深入分析古滑坡复活机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郭萍[4](2018)在《松潘地区苯教大鹏鸟形象的多元化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松潘地区苯教中"大鹏鸟"形象大量出现在神像背屏正上方、苯教寺庙屋檐正脊中部和庙宇内的柱头上,表明其在苯、佛融合中强化的护法神身份。该形象在上古时期的汉文化、苯教和印度教记载中相似度较高,后进入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在不同的传播背景中又发生了变化,且演变轨迹及成因,随着民族的迁徙而复杂难辨。本文试从现存岷江上游松潘地区苯教寺庙的踏查资料中,考述大鹏鸟形像特征的多元化生成背景,并探寻变化的根源,认为大鹏鸟在多元信仰中具有重要的调和作用。(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江宜[5](2018)在《浅谈四川省平武-松潘地区金矿成矿演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省平武松潘地区危关组及新都桥组黑色炭质岩系是本区重要的含金层位,也是本区金矿的间接找矿标志。其成矿经历了四个不同的构造成矿演化阶段,分别为发生在晚印支造山期前、晚叁迭世中-晚期、燕山期、古近纪末等不同时期的构造运动,各时期构造运动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构造通道等不同要素。(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05期)

更登磋[6](2018)在《川西北松潘地区多族群的宗教信仰与民族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在对藏彝走廊之川西北松潘地区的多族群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不同的宗教信仰促使多族群在生产生活中和谐共处,同一族群内部的禁忌为依赖于其他族群而获得资源提供了天然的理由。(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朱毓,赖绍聪,秦江锋[7](2017)在《松潘造山带金川地区观音桥晚叁迭世二云母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松潘造山带内发育大量印支期花岗岩,这些花岗岩类对于该地区岩浆活动、基底性质和构造演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金川地区观音桥二云母花岗岩位于松潘造山带东部,属于晚叁迭世花岗岩。岩石具有高硅(SiO_2=72.08%~73.95%)、富碱(K_2O=4.44%~5.84%、Na_2O=3.29%~3.93%)的特征,其A/CNK值为1.08~1.22,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类。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部分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26~0.38)。观音桥二云母花岗岩的ε_(Nd)(t)=-7.9~-10.1(平均为-8.9)不高,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2DM)值为1.42~1.57 Ga,显示源岩应该为中元古代地壳岩石。岩石高的Rb/Sr值和低的CaO/Na_2O值、较低的Al_2O_3/TiO_2值和低的Rb/Ba值,表明其起源于泥质源岩的部分熔融。综合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和区域地质资料,笔者等认为金川地区观音桥二云母花岗岩是在松潘造山带挤压背景下,由中—上地壳泥质源岩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7年06期)

宋昊翔[8](2017)在《起伏地形下高密度电法地形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法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一种比较重要的勘探方法,从产生至今日,已经在生产、勘察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普遍来讲,电法勘探一般是以岩矿石的电性差异为物理基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方法比较多样、技术比较成熟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其中,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密度电阻率法是电法阵列勘探的典型代表,其产生、发展和成功应用使得电法野外数据采集效率大大提升,一次测量过程中仅需布置一次电极,通过转换相关电极的接入和断开,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控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高密度电法的测量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每次测量中电极是一次性连续布设,很难避开长测线上地形情况不好的位置,而高密度的电极往往是等间距的,在一些地形起伏较大,特别是地形倾角大于30°的地方,不仅会在地下产生畸变的电场,还会造成电极距的偏移,使得起伏地形下高密度电法的测量采集工作精度不高。为了削弱或消除地形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首先有必要了解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视电阻率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本文对起伏地形下高密度电法地形响应的研究分为叁部分:一、学习电场及数值模拟的相关知识,使用有限单元法编写纯地形影响下的二维视电阻率正演程序。二、设置不同的地电模型,在控制单一变量的情况下分别从地形形态、电极距、地形倾角、背景电阻率四个方面研究地形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具体影响,整合正演结果,分析各个因素所带来的曲线形态变化趋势。叁、以在四川松潘地区开展的高密度电法实测数据为应用实例,以之前所完成的分析为基础进行地形改正,并对比地形改正前后的反演结果,评估改正的效果。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形的二维视电阻率正演,分别分析了山谷、山脊地形条件下,由小到大的电极距变化、地形倾角变化以及背景电阻率比变化所造成的地形响应情况,总结出一般规律,然后通过实际地形模型的正演模拟,求得研究区相应的地形响应参数并进行地形校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显示,地形校正后的两条测线,地形因素带来的影响大大降低,起伏地形下异常体的形态及深度均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同时地层的分层性也更加明显,对用物探手段解决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态、厚度、滑动面等属性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仲亮,田凯,黄轶辰[9](2016)在《内地化进程中四川藏区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以松潘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松潘地区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在理清内地化等多种动力因素的基础上,从城镇选址、布局、城市肌理等多个角度具体说明了该地区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张明燕,方成武,金琰琰,马宗华,杨青山[10](2016)在《四川松潘地区叁种秦艽的重金属和农残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四川松潘地区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的秦艽药材及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测定,为该地区秦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原子吸收和气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的秦艽药材及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四川松潘地区秦艽药材与土壤中的铅含量均符合规定,铜的含量也基本符合要求,药材中的砷也符合规定。少数药材样品中镉和汞含量超标,土壤中镉、汞和砷含量有部分超标,在检测限度内秦艽药材与其生长土壤中均未检测出有机氯农药残留。四川松潘地区秦艽药材安全性较高。但重金属超标问题也不容忽视,保护该地的生态环境,为该地秦艽的保护和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6年09期)

松潘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四川作为我国草莓重要产区,目前在生产栽培上以低海拔地区短日照草莓品种为主,品种优良种性退化、果实熟期短而集中(以冬草莓为主)、整体品质不优,制约了四川草莓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试验通过在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引进4个日中性草莓品种:‘Albion’(阿尔比)、‘Monterey’(蒙特瑞)、‘San Andreas’(圣安德瑞斯)、‘Portola’(波特拉),比较了不同品种在高海拔地区的物候期、植株生长、果实性状品质与产量等特性,研究了高海拔地区夏季冷凉气候下品种引进筛选与种苗繁育技术体系,结果如下。(1)松潘的生态气候条件适宜4个日中性草莓品种的生长,可以商业化生产夏秋草莓,能够产业化繁育子苗。(2)4个日中性品种适宜在松潘高寒干燥(海拔3200m)栽培,产量可达35602.8kg/hm2。松潘高寒湿润地区栽培的适宜品种为‘San Andreas’和‘Portola’,‘Albion’和‘Monterey’品种在高寒湿润地区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高于高寒干燥地区;温暖湿润地区栽培的适宜品种为‘Monterey’、‘San Andreas’和‘Portola’。(3)‘Albion’在高寒干燥地区和温暖湿润地区表现较好,果实性状好,TSS含量10.8%;植株长势较强、抗逆较强;在温暖湿润地区(海拔1312m)表现最好,果实5月30日成熟,采收期最长持续78d。(4)‘Monterey’在松潘高寒干燥地区、高寒湿润地区及温暖湿润地区的综合表现最优。植株长势强,叶面积可以达到16.68×15.76mm;果实性状优异,TSS含量10.5%;成熟早(海拔1312m的果实6月3日成熟),采收期长(最长持续时间158d);子苗质量好、繁殖系数较高(3.26)、抗逆性较强。(5)‘San Andreas’在3个海拔高度地区的综合表现比较均衡,植株长势强、果实性状好,平均单果重约33.35g,最大单果重达65.86g;子苗质量好,繁殖系数较高;在高寒干燥地区和高寒湿润地区的果实产量最高,分别达到2373.5kg/667m~2和1655.1kg/667m~2,在高寒干燥地区采收期长达163d;但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果实成熟较晚,抗逆性一般。(6)‘Portola’植株根茎在4个日中性品种中最粗,植株长势强、果实硕大(果实体积为49.73×41.3mm),抗逆性强,在遭遇极端暴雨气候时能保持较高的成活率;成熟期早(海拔1312m的果实5月30日成熟),采收期较短(持续时间最短为72d),TSS含量为7.7%~8.4%,酸度大。(7)种苗繁育方面,日中性品种的子苗根茎粗度和鲜重明显比短日照品种大,短日照品种繁殖系数和单位子苗繁殖量比日中性品种高。日中性品种和短日照品种均适宜在温暖湿润地区的地区进行繁育,部分日中性品种也适宜在高寒湿润地区繁育。草莓子苗的繁育质量,在高海拔地区一定范围内随海拔升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子苗生长和花芽分化,苗木质量较好。但海拔过高,温度降至最低适宜温度之下,子苗质量明显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松潘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郭萍.四川松潘地区苯教绘画艺术的叙事性研究[J].四川戏剧.2019

[2].胡定宇.四川松潘高海拔地区草莓引种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3].吴瑞安,张永双,张俊才,张涛.川西松潘地区裂隙性黄土强度特性试验[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郭萍.松潘地区苯教大鹏鸟形象的多元化背景[J].宗教学研究.2018

[5].江宜.浅谈四川省平武-松潘地区金矿成矿演化过程[J].世界有色金属.2018

[6].更登磋.川西北松潘地区多族群的宗教信仰与民族关系研究[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朱毓,赖绍聪,秦江锋.松潘造山带金川地区观音桥晚叁迭世二云母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17

[8].宋昊翔.起伏地形下高密度电法地形响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9].仲亮,田凯,黄轶辰.内地化进程中四川藏区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以松潘地区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6

[10].张明燕,方成武,金琰琰,马宗华,杨青山.四川松潘地区叁种秦艽的重金属和农残检测[J].广州化工.2016

标签:;  ;  ;  ;  

松潘地区论文-郭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