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饼粕论文-王亚萍,费学谦,陆宽宽,姚小华,郭少海

油茶籽饼粕论文-王亚萍,费学谦,陆宽宽,姚小华,郭少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茶籽饼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种子,萃取物,活性组分,抑制

油茶籽饼粕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萍,费学谦,陆宽宽,姚小华,郭少海[1](2019)在《油茶籽饼粕中甲醇提取物抑制黄曲霉菌效果及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油茶籽饼粕中对黄曲霉菌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该研究开展了油茶籽饼粕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黄曲霉菌菌丝生长及产毒的影响研究。选用80%甲醇作为溶剂对油茶籽粕进行提取,提取液依次利用乙酸乙酯、饱和正丁醇进行梯度萃取,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醇萃取相和水相,正丁醇萃取相对黄曲霉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100mg/mL浓度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2.00 mm,菌丝干质量相比对照减少了42.88%,黄曲霉毒素未被检出,而乙酸乙酯萃取相和水相对黄曲霉菌的抑制效果较弱,甚至无抑菌效果。采用柱层析、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叁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对正丁醇萃取相中的抑菌物质进行纯化鉴定,分离出了3种黄酮苷类化合物:1)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3)-O-α-L-吡喃鼠李糖-(1→6)-O-β-D-吡喃半乳糖苷];2)山奈酚-3-O-[2-O-β-D-吡喃木糖基-6-O-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奈酚-3-O-(6-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α-L-吡喃鼠李糖-(1→6)-O-β-D-吡喃半乳糖苷。以上研究结果为黄曲霉菌天然抑菌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也拓宽了油茶副产物的加工利用途径。(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郭玉华,徐云,张雪茹,金日生[2](2019)在《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油茶籽饼粕为原料,优化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工艺,并对纯化后的多糖进行结构鉴定。[方法]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超声时间10、15、20 min;料液比1∶15、1∶20、1∶25;浸提温度50、60、70℃;浸提时间60、90、120 min为影响因素,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粗多糖经脱色,脱蛋白处理后,再经过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并对纯化多糖组分进行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超声时间10 min,料液比1∶2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20 min为最佳工艺条件,此条件下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平均得率16.76%。粗多糖经脱色、脱蛋白、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得到纯化组分CCP。紫外光谱表明CCP为较纯的均一多糖组分,高效液相色谱表明CCP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和葡萄糖,其物质的量比为:1.91∶1.00。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鼠李糖。[结论]该工艺优化合理,多糖的结构得到了初步的确证。研究为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后续理化活性分析、结构表征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徐迪,徐冰彦,金日生[3](2018)在《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饼粕中提纯多糖,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主要通过脱蛋白、脱色、DEAE柱色谱纯化、0.4mol/L NaCl洗脱得多糖,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乙酰化GC分析。确定其分子质量约为2.0121×107u。IR可见多糖特征吸收峰,UV表明不含蛋白质和核酸。可见其主要组成有鼠李糖、木糖和葡萄糖构成,摩尔比为11.19∶17.06∶5.81。(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8年14期)

徐迪,徐冰彦,金日生[4](2018)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化油茶籽饼粕多糖酶水解与传统热水浸提相结合的提取工艺,提高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得率。以油茶籽饼粕为考查对象,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种提取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叁因素叁水平的正交试验,以优化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显示,最优的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料液比1∶20(g∶m L),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油茶籽饼粕粗多糖的平均得率为18.5%。此优化提取工艺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且提取效率高,是一种高效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8年12期)

金日生,徐冰彦,袁传勋[5](2016)在《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率。[方法]以榨油后的油茶籽饼粕为原料,利用酶水解与传统热水浸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考察了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果胶酶对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对提取工艺中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结果]中性蛋白酶法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的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120 min、加酶量2.0%,此工艺条件下粗多糖得率为15.66%,是优化前得率7.65%的2.05倍。[结论]该方法提取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方法。(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徐冰彦[6](2016)在《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分析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茶籽粕为油茶籽榨取茶油后的饼粕,含有20%-30%的多糖类物质。多糖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降血糖及抗感染等多种生物活性。开发利用油茶籽粕多糖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油茶籽饼粕为原料,试验研究酶法辅助传统热水浸提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工艺,并对油茶籽饼粕多糖的结构特征、基本理化性质及其降血糖活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响应面法优化了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过程中的酶解工艺,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120min、中性蛋白酶添加量2.0%;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出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6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油茶籽饼粕多糖平均得率为18.48%。2、对油茶饼粕粗多糖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依次经过Sevage法脱蛋白、双氧水脱色、纤维素DEAE-52柱层析分离,用0.4mol/L NaCl溶液洗脱得到了一种多糖组分SCFP,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法分析,其为均一片段,分子量约为2.0121×107Da。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CFP具有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紫外光谱分析表明SCFP不含蛋白质和核酸。SCFP乙酰化后进行GC分析,结果表明SCFP主要由鼠李糖、木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11.19:17.06:5.81。3、研究了油茶籽饼粕多糖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糖尿病模型小鼠灌胃剂量分别为50、100和200mg/(kg·d)的油茶籽饼粕多糖,阳性对照组则灌胃剂量为10mg/(kg·d)的格列本脲,试验周期为4周。试验结果表明纯化前后的油茶籽饼粕多糖均有效缓解糖尿病小鼠的“叁多一少”症状,显着降低了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并呈现剂量依赖性;显着降低了糖尿病小鼠肝脏、肾脏的MDA水平,同时有效提高了糖尿病小鼠肝脏、肾脏的GSH-PX、 CAT及SOD活性。这些结果表明油茶籽饼粕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以解除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6-04-01)

范燕华,甘纯玑[7](2014)在《响应面法优化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油茶籽饼粕为原料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料液比、时间、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温度83.8℃、料液比1∶31.2(m∶v)、提取时间13.3min,该条件下测得多糖得率为8.44%。(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4年09期)

白庆云,闻永举[8](2014)在《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油茶籽饼粕中提取纯化多糖并探索其抗氧化活性。以热水浸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叁氯乙酸除蛋白,不同质量分数的双氧水脱色来确定其最佳纯化条件。采用邻苯叁酚自氧化法,观察油茶籽饼粕多糖清除O2-的效果。在料液比1︰8(g/mL),提取时间2 h,温度为80℃,提取2次的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到12.6%。用6%的叁氯乙酸脱除蛋白,添加量为多糖溶液体积的20%,多糖损失较小。用30%双氧水脱色,双氧水添加量为多糖溶液体积的2%时,脱色效果较好,多糖损失较小。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吸光度,在3 min之内,油茶籽饼粕多糖和抗坏血酸的吸光度都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热水浸提醇沉法,粗多糖提取率高,采用叁氯乙酸除蛋白,双氧水脱色,效果好多糖损失较少。油茶籽饼粕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4年01期)

范燕华,甘纯玑[9](2013)在《碱溶性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油茶籽饼粕为原料,先用热水浸提,再进一步用减法提取碱溶性油茶籽饼粕多糖,应用正交试验优化碱溶性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料液比、温度、碱浓度、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溶性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90℃,碱浓度为0.4mol.L-1,提取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达到8.25%。(本文来源于《福建轻纺》期刊2013年11期)

范燕华[10](2012)在《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油茶籽饼粕为原料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并对其进行除蛋白,研究油茶籽饼粕多糖的脱色工艺、分子量测定、单糖组成以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能,为油茶籽压榨后的副产物综合利用开辟一条途径,对于福建省油荣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极大意义。(1)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研究不同料液比、时间、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温度83.8℃、料液比1:31.2、提取时间123.3min,该条件下测得多糖得率为8.44%。(2)在热水浸提之后,进一步用减法提取油茶籽饼粕碱溶性多糖,结果显示影响多糖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料液比>提取温度>碱浓度>提取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90℃,碱浓度为0.4mol/L,提取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达到8.25%。(3)采用过氧化氢对油茶籽饼粕多糖脱色,经过正交实验分析表明: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色温度为55℃,3%过氧化氢用量为5ml,脱色时间为2h,pH=10,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90.62%,多糖保留率为93.55%。(4)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对油茶籽饼粕水溶性多糖和碱溶性多糖进行分子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多.糖的分子量为2.8669×107Da,碱溶性多糖的分子量为6.9639×107Da。采用PMP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水溶性多糖和碱溶性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多糖中主要含有D-甘露糖,还含有少量的D-葡萄糖、D-半乳糖和D-山梨糖,它们对应的摩尔比为28.20:2.43:1.00:4.73。碱溶性多糖中主要含有D-甘露糖和D-岩藻糖,还含有少量的D-半乳糖醛酸、D-鼠李糖、D-葡萄糖、D-木糖、L-阿拉伯糖、D-山梨糖,它们对应的摩尔比为23.65:6.53:1.04:1.00:1.00:2.34:2.89:1.22。与水溶性多糖相比,碱溶性多糖的单糖组成更复杂,单糖种类更多样。(5)采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测定油茶籽饼粕多糖清除羟自由基能力(·OH),油茶籽饼粕多糖对羟自由基(·OH)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当浓度达到1mg/mL时,清除率达到接近30%,与相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基本相当。采用邻苯叁酚自氧化法测定油茶籽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02-),油茶籽饼粕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具有很显着的清除效果,当浓度达到1mg/mL时,清除率达到接近80%以上,比相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2-09-01)

油茶籽饼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以油茶籽饼粕为原料,优化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工艺,并对纯化后的多糖进行结构鉴定。[方法]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超声时间10、15、20 min;料液比1∶15、1∶20、1∶25;浸提温度50、60、70℃;浸提时间60、90、120 min为影响因素,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粗多糖经脱色,脱蛋白处理后,再经过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并对纯化多糖组分进行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超声时间10 min,料液比1∶2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20 min为最佳工艺条件,此条件下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平均得率16.76%。粗多糖经脱色、脱蛋白、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得到纯化组分CCP。紫外光谱表明CCP为较纯的均一多糖组分,高效液相色谱表明CCP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和葡萄糖,其物质的量比为:1.91∶1.00。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鼠李糖。[结论]该工艺优化合理,多糖的结构得到了初步的确证。研究为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后续理化活性分析、结构表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茶籽饼粕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萍,费学谦,陆宽宽,姚小华,郭少海.油茶籽饼粕中甲醇提取物抑制黄曲霉菌效果及成分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9

[2].郭玉华,徐云,张雪茹,金日生.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9

[3].徐迪,徐冰彦,金日生.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

[4].徐迪,徐冰彦,金日生.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工艺[J].农产品加工.2018

[5].金日生,徐冰彦,袁传勋.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工艺[J].安徽农业科学.2016

[6].徐冰彦.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分析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

[7].范燕华,甘纯玑.响应面法优化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J].海峡药学.2014

[8].白庆云,闻永举.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2014

[9].范燕华,甘纯玑.碱溶性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J].福建轻纺.2013

[10].范燕华.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性质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

标签:;  ;  ;  ;  

油茶籽饼粕论文-王亚萍,费学谦,陆宽宽,姚小华,郭少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