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隆起论文-杨庚,陈竹新,刘银河,王晓波

基底隆起论文-杨庚,陈竹新,刘银河,王晓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底隆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基底卷入,弧形构造

基底隆起论文文献综述

杨庚,陈竹新,刘银河,王晓波[1](2019)在《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北缘吐木休克弧形基底卷入斜向滑移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地震资料揭示塔里木盆地中央巴楚隆起为结晶基底和古生代地层相对隆升区,地表为第四纪陆相碎屑岩不整合覆盖,隐伏隆起大部分区域缺失中、新生界。在隆起南北两侧构造变形比较强烈,均发育基底卷入的逆冲构造和古生界内逆冲构造。根据钻井资料和二维地震测线详细的构造解释,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得知:吐木休克基底卷入逆冲断层是在中生界早期形成的基底卷入楔形构造的基础上,在新生界晚期再次活动形成的;新生代晚期中亚地区强烈陆内变形,导致塔里木盆地先期形成的巴楚隆起再次挤压隆升;晚期变形过程中,先存构造与形成新构造挤压方向的偏差导致新构造发育有走滑分量,形成典型的斜向挤压构造——吐木休克旋转弧形构造。平面分布上,弧形构造东西向延伸的中段和北东向延伸的西段,早期为基底卷入楔形构造,晚期发育基底卷入逆冲构造;近北西向延伸的东段,晚期发育基底卷入楔形构造迭加在早期基底卷入楔形构造之上,说明该构造至少经历了两期变形。由于晚期基底卷入逆冲断层具有走滑分量,导致盖层单斜构造发育3类应变带及相应构造:拉伸变形带发育的正断层、剪切变形带发育的走滑断层及挤压应变带即走滑构造分量;西段发育左行逆冲走滑断裂带及伸展变形;东段发育右行逆冲走滑断裂带。弧形构造西部发育的构造样式与2012年Keating等模拟的斜向断层位移形成的构造样式非常相似,说明弧形构造西段吐木休克基底卷入逆冲构造具有走滑分量,从而合理地解释了该区发育的构造样式及正断层形成机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凌子龙,高金耀,赵俐红,杨春国,管清胜[2](2019)在《Gakkel洋中脊基底隆起的非对称地壳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慢速扩张的北冰洋Gakkel洋中脊具有六个沿扩张方向的线性基底隆起(本文编号为A—F).这些线性基底隆起在中轴两侧的地球物理场和地壳结构呈现不同程度的非对称性.本文利用Gakkel洋中脊的地形、空间重力异常(FAA)和航空磁力数据,计算了它的扩张速率、剩余地幔布格重力异常(RMBA)、地壳厚度和非均衡地形.根据中轴两侧地形和地壳厚度的对称关系,我们将六个基底隆起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种类型.整体上,B、D和F区基底隆起在中轴两侧的地形和地壳厚度的非对称幅值(两侧差值的绝对值)较小,其中地形的非对称幅值分别为~157m、~125m、~208m,地壳厚度的非对称幅值分别为~1km、~0.06km、~0.3km;而A、C和E区的非对称幅值较大,其中地形的非对称幅值分别为~510m、~410m、~673m,地壳厚度的非对称幅值分别为~2km、~2.5km、~1.1km.我们因此推断B、D和F区具有相对对称的地壳结构,而A、C和E区具有非对称的地壳结构.根据A、C和E区中轴两侧非均衡地形的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地形的补偿状态,推测A区的非对称性可能是由岩浆分配不均所导致;而C区和E区的非对称性可能是由构造断层作用使断层下盘向上抬升变薄所导致.我们进一步推测洋中脊走向的改变可能使得构造作用更易集中于基底隆起的一侧.(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剑南,单玄龙,郝国丽[3](2019)在《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基底岩性识别的Fisher判别分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钻遇基底岩性复杂、取心较少的情况,以隆探1井为例,在取心井显示松辽中央隆起带基底主要为变质岩和岩浆岩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运用Fisher判别分析的方法识别基底岩性。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钻遇基底岩性可化分为绿泥片岩、角闪片岩、糜棱化花岗岩和花岗岩四种。经回判发现,所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识别岩性的正确率达80. 9%。该研究证实运用Fisher判别分析法识别基底岩性的可行性较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晓剑,王毅,李慧莉,高山林,张仲培[4](2018)在《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新元古代造山型基底拼合带——来自深钻孔的碎屑记录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新近有同1井、夏河1井和巴探5井在寒武系碳酸盐岩之下钻遇碎屑沉积岩。在对碎屑岩进行详细岩相学观测、碎屑组分统计和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碎屑岩源区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砾岩和砂岩碎屑组成与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共同表明,这3口井寒武系碳酸盐岩之下的碎屑岩物源区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以中酸性火山岩和侵入岩为主。砾石及砂岩中碎屑颗粒棱角状-次圆状的外貌、砾石中易磨蚀风化组分(碳酸盐岩和片岩)的存在以及泥岩较低的Th/U比值都反映这些碎屑岩为成熟度较低的近源堆积物。通过碎屑成分、地球化学特征和碎屑锆石年龄结构对比,确定这些碎屑岩的碎屑组分主要源自其下伏基底。砾岩和砂岩碎屑模式、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碎屑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碎屑源区(即下伏基底)在新元古代(峰期约790~730 Ma)处于大陆边缘弧构造环境。本文新获取的碎屑记录证据与前人对同1井底安山岩、英安岩及卡塔克隆起上塔参1井底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的研究结论完全一致,表明横亘塔里木盆地中部的中央隆起带是一条新元古代大陆边缘弧,塔里木盆地的基底是由新元古代造山作用形成的拼合基底。(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8年06期)

李晓剑,王毅,李慧莉,高山林,杨伟利[5](2018)在《新元古代陆缘岩浆弧——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的基底:来自钻井岩芯的最新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西缘的同1井(TX1)在寒武系之下钻遇一套火山岩,本文对该套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这套火山岩可分为上下两段,分别为杏仁状辉石安山岩和角闪石英安岩,属于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弧构造环境。安山岩锆石U-Pb年龄(747±12Ma)表明该岩浆弧发育时代为新元古代。同1井钻揭的火山岩与卡塔克隆起上塔参1井(TC1)钻揭的闪长岩(744.0±9.3Ma~790.0±22.1Ma)和花岗闪长岩(757.4±6.2Ma)成岩时代一致、形成环境相同,表明横亘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古隆起带(巴楚隆起-卡塔克隆起-古城虚隆起)起源于一条新元古代陆缘岩浆弧,塔里木盆地的基底是由新元古代造山作用拼合的基底。以中央隆起带为界,南、北塔里木的基底性质和成盆演化过程可能有所差异。(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朱伟林,解习农,王振峰,张道军,张成立[6](2017)在《南海西沙隆起基底成因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底年龄对重建海洋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南海西沙隆起盆地基底方面的研究主要局限在重磁和地震资料以及20世纪70年代西永一井的分析资料上,长期没有新的突破.本文针对新获取的西科一井两个基底样品开展了岩石学分析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来研究西沙群岛基底的形成时间及构造属性.结果表明,基底成分为晚侏罗世角闪斜长片麻岩,锆石~(206)Pb/~(238)U平均年龄为(152.9±1.7)Ma,但是最年轻年龄为(137±1)Ma,说明变质作用结束时间大致在早白垩世.变质岩底部与二长花岗岩突变接触,为早白垩世晚期((107.8±3.6)Ma)岩浆侵入的结果,与西永一井早期测得的前寒武纪基底年龄(全岩Rb-Sr法,627Ma)明显不同,西科一井的基底锆石都属于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区域变质作用和花岗质岩浆侵入不仅出现于西沙,在南海的珠江口盆地和南沙群岛等区域都有报道,与东亚陆缘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大规模、长时间的俯冲密切相关,其可能导致了中特提斯洋在南海的关闭.对于南海是否发育有统一的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仍存在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生代板块俯冲挤压与新生代裂陷拉张已经显着改造了南海地区的原始基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杨庚,赵孟军,陈竹新,雷永良,王晓波[7](2017)在《塔里木巴楚隆起北缘吐木休克楔形基底卷入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地震资料揭示出塔里木盆地中央巴楚隆起为结晶基底和古生代地层相对隆升区,多数地区缺失中新生界,顶部为第四系陆相碎屑岩不整合覆盖隐伏隆起。在隆起南北两侧构造变形比较强烈,均发育基底卷入的逆冲构造和古生界内逆冲构造。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通过对研究区的二维地震测网解释及钻井标定,综合研究得出巴楚隆起北侧吐木休克卷入基底逆冲断层倾向南,向北逆冲,前寒武系基底到早古生代地层被错断。新生代时期的生长地层特征指示基底卷入构造于古近纪、中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均有活动。构造分析表明基底卷入构造于中生代末期还有一次活动,说明吐木休克构造由多期构造运动形成。向北逆冲的吐木休克基底断层和盖层褶皱构造的向南反冲逆冲断层或滑脱断层共同组成基底卷入楔形构造,楔形点同时位于基底和盖层中。盖层构造以中寒武统膏岩为滑动面,向南逆冲,发育断层扩展或滑脱背斜构造。基底断层和盖层滑脱断层在剖面上组成典型的楔形构造几何形态,平面上形成叁角形构造。地震剖面综合解释成果图显示,吐木休克弧形逆冲构造东部盖层反冲构造,即基底卷入楔形构造表现较为清楚,向西则表现不太明显,但地震反射波组(地层转折)指示盖层中仍存在这些反冲构造。纵向地震剖面和联络地震剖面均显示出存在该类构造。吐木休克基底卷入断层弧形构造顶部位移最大,盖层变形相对最小;向东西两侧基底断层位移逐渐减小,盖层构造位移相应逐渐增加。研究认为,塔里木巴楚隆起系挤压作用下,刚性地壳发生挠曲而形成的变形区带。(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7年04期)

张丛[8](2017)在《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性重磁震联合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层天然气勘探已经在火山岩气藏和致密砂砾岩气藏获得突破,进一步拓展新层系、新领域是扩大天然气勘探场面及规模的亟需。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已获得尚未形成规模的天然气工业发现,是目前新领域探索的重点区域之一。本文依据松辽盆地周缘东、西、南部的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资料,建立了松辽盆地基底地层格架及地层层序,确定了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石类型。松辽盆地基底以石炭-二迭系为主,基底发育的岩石类型有凝灰岩、安山岩、花岗岩、泥岩、砂岩、砾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糜棱岩、碎裂碎斑岩等。通过大量野外岩石样品和钻井基底岩芯样品的地球物理参数测试,确定了盆地基底各种岩石类型的地球物理特征,划分出高密度的糜棱岩+千枚岩、中密度的花岗岩+安山岩+闪长岩、低密度低磁化率的碎裂花岗岩以及低密度的砂岩+砾岩+板岩+片岩四类岩石组合类型。结合3500-4000m、4000-4500m和4500-5000m等深视密度及视磁化率图,绘制3500-4000m、4000-4500m和4500-5000m等深基底岩性预测图。分析得出基底岩性分布特征:3500-4000m沉积岩覆盖区面积相对较大,基底呈南北连续贯穿的方式发育。基底岩性以花岗岩+安山岩+闪长岩的岩性组合为主,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以及南部;4000-4500m、4500-5000m深度段基底岩性以砂岩+砾岩+板岩+片岩的岩性组合发育最为广泛,其次为糜棱岩+千枚岩;糜棱岩+千枚岩和花岗岩+安山岩+闪长岩两种岩性组合,碎裂花岗岩发育面积最小,仅在区域各部分零星分布。为松辽盆地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和有利目标区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付秋林,张兴洲,曾振,蒲建彬[9](2016)在《富锦隆起泥盆系与变质基底角度不整合关系的发现及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富锦隆起的构造演化,研究了佳木斯地块东北部富锦隆起地区一套含砾粗砂岩-石英砂与花岗片麻岩不整合面。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95±5 Ma,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均>480 Ma,其中以480~520 Ma的年龄组为主体,并含有少量年龄>800 Ma的锆石。角度不整合及年代学证据充分表明,富锦隆起是佳木斯地块的组成部分。鉴于佳木斯地块缺失奥陶纪—志留纪沉积,推测这套含砾粗砂岩-石英砂岩的形成时代为泥盆纪。结合区域资料,认为佳木斯地块的变质结晶基底形成后,经历了长期的隆升剥蚀,到早泥盆世,其东部整体转为被动大陆边缘。(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6年02期)

韩强,朱允辉,朱传玲,王超,陈振林[10](2016)在《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叁道桥地区前震旦纪基底岩浆岩特征与锆石U-Pb年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叁道桥地区前震旦纪基底的岩浆岩进行岩石学分析及时代限定研究。研究区前震旦纪基底的岩浆岩主要由钾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及角闪二辉岩组成。钾长花岗岩局部受断裂影响,发生碎裂化作用,形成碎裂化钾长花岗岩。通过对Qg2、Qg3、S53及Qg4井4口钻井的4个岩心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钾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及碎裂钾长花岗岩年龄分别为1846±1Ma、1791±1Ma、1824±2Ma,代表了古元古代岩浆岩的变质年龄;角闪二辉岩年龄为879±4Ma,代表了中新元古代火山侵入年龄。说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存在前震旦纪古老基底,这些结果也为塔里木克拉通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限定。(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基底隆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慢速扩张的北冰洋Gakkel洋中脊具有六个沿扩张方向的线性基底隆起(本文编号为A—F).这些线性基底隆起在中轴两侧的地球物理场和地壳结构呈现不同程度的非对称性.本文利用Gakkel洋中脊的地形、空间重力异常(FAA)和航空磁力数据,计算了它的扩张速率、剩余地幔布格重力异常(RMBA)、地壳厚度和非均衡地形.根据中轴两侧地形和地壳厚度的对称关系,我们将六个基底隆起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种类型.整体上,B、D和F区基底隆起在中轴两侧的地形和地壳厚度的非对称幅值(两侧差值的绝对值)较小,其中地形的非对称幅值分别为~157m、~125m、~208m,地壳厚度的非对称幅值分别为~1km、~0.06km、~0.3km;而A、C和E区的非对称幅值较大,其中地形的非对称幅值分别为~510m、~410m、~673m,地壳厚度的非对称幅值分别为~2km、~2.5km、~1.1km.我们因此推断B、D和F区具有相对对称的地壳结构,而A、C和E区具有非对称的地壳结构.根据A、C和E区中轴两侧非均衡地形的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地形的补偿状态,推测A区的非对称性可能是由岩浆分配不均所导致;而C区和E区的非对称性可能是由构造断层作用使断层下盘向上抬升变薄所导致.我们进一步推测洋中脊走向的改变可能使得构造作用更易集中于基底隆起的一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底隆起论文参考文献

[1].杨庚,陈竹新,刘银河,王晓波.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北缘吐木休克弧形基底卷入斜向滑移构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

[2].凌子龙,高金耀,赵俐红,杨春国,管清胜.Gakkel洋中脊基底隆起的非对称地壳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2019

[3].郭剑南,单玄龙,郝国丽.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基底岩性识别的Fisher判别分析法[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9

[4].李晓剑,王毅,李慧莉,高山林,张仲培.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新元古代造山型基底拼合带——来自深钻孔的碎屑记录证据[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8

[5].李晓剑,王毅,李慧莉,高山林,杨伟利.新元古代陆缘岩浆弧——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的基底:来自钻井岩芯的最新证据[J].岩石学报.2018

[6].朱伟林,解习农,王振峰,张道军,张成立.南海西沙隆起基底成因新认识[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

[7].杨庚,赵孟军,陈竹新,雷永良,王晓波.塔里木巴楚隆起北缘吐木休克楔形基底卷入构造[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7

[8].张丛.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性重磁震联合解释[D].吉林大学.2017

[9].付秋林,张兴洲,曾振,蒲建彬.富锦隆起泥盆系与变质基底角度不整合关系的发现及构造意义[J].世界地质.2016

[10].韩强,朱允辉,朱传玲,王超,陈振林.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叁道桥地区前震旦纪基底岩浆岩特征与锆石U-Pb年龄研究[J].岩石学报.2016

标签:;  ;  ;  ;  

基底隆起论文-杨庚,陈竹新,刘银河,王晓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